- 漢畫故事:刻在石頭上的記憶
- 張道一
- 496字
- 2020-10-22 15:46:56
040 京師節女
兩千多年前,一位長安城的普通婦女,代替丈夫被仇人殺死了。雖然她是情愿的,或說是為了對父親的“孝”和對丈夫的“義”,以生命作了犧牲。但是對今天的中國人來說,總感到不是滋味。
劉向《列女傳·節義傳》:
京師節女者,長安大昌里人之妻也。其夫有仇人,欲報其夫而無道徑,聞其妻之仁孝有義,乃劫其妻之父。使要其女為中譎。父呼其女告之。女念不聽之則殺父,不孝;聽之則殺夫,不義。不孝不義,雖生不可以行于世。欲以身當之,乃且許諾。曰:“旦日在樓上新沐(洗頭),東首臥則是矣。妾請開戶牖得之。”還其家,乃告其夫,使臥他所,因自沐,居樓上東首,開戶牖而臥。夜半,仇家果至,斷頭持去。明而視之,乃其妻之頭也。仇人哀痛之,以為有義,遂釋不殺其夫。
這是一種極為消極的做法。可是在那個時代,一個弱女子,能有什么強者的辦法呢?所謂“孝”與“義”,看人怎樣對待。因為我們不知道他們之間是什么“仇”,也無從議論化解的問題。
京師節女
山東嘉祥縣武梁祠東壁畫像。原石畫面共分五層,本圖在第二層。刻“京師節女”躺在床上,正準備替丈夫受死;另一個是要殺人的“怨家攻者”,也就是她丈夫的仇人,正從窗子爬進來。此為《金石索》木刻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