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漢畫故事:刻在石頭上的記憶
- 張道一
- 1103字
- 2020-10-22 15:46:53
032 二桃殺三士
在《晏子春秋》中,記載了有關晏嬰的很多故事。其中最引人注意的當屬“二桃殺三士”,也就是晏子玩弄權術,用兩只桃子殺死了三個勇士。到了漢代,人們似乎仍然樂于講述這個故事,雕刻在畫像石上的這類畫面也較多。
《晏子春秋·諫下》:
公孫接、田開疆、古冶子事景公,以勇力搏虎聞。晏子過而趨,三子者不起。晏子入見公曰:“臣聞明君之蓄勇力之士也,上有君臣之義,下有長率之倫;內可以禁暴,外可以威敵。上利其功,下服其勇,故尊其位,重其祿。今君之蓄勇力之士也,上無君臣之義,下無長率之倫,內不以禁暴,外不可威敵,此危國之器也,不若去之。”
公曰:“三子者,搏之恐不得,刺之恐不中也。”晏子曰:“此皆力攻勍(強有力)敵之人也,無長幼之禮。”因請公使人少饋之二桃。曰:“三子何不計功而食桃。”
公孫接仰天而嘆曰:“晏子,智人也。夫使公之計吾功者,不受桃是無勇也。士眾而桃寡,何不計功而食桃矣。接一搏特猏(大豬),再搏乳虎,若接之功,可以食桃而無與人同矣。”援桃而起。田開疆曰:“吾仗兵而卻三軍者再,若開疆之功,亦可以食桃而無與人同矣。”援桃而起。古冶子曰:“吾嘗從君濟于河,黿銜左驂(駕車的馬)以入砥柱之中流。當是時也,冶少不能游,潛行,逆流百步,順流九里,得黿而殺之。左操驂尾,右挈(提)黿頭,鶴躍而出,津人皆曰:‘河伯也。’視之則大黿之首,若冶之功,亦可以食桃而無與人同矣。二子何不反桃?”抽劍而起。公孫接、田開疆曰:“吾勇不子若,功不子逮(及),取桃不讓,是貪也。然而不死,無勇也。”皆反其桃,挈領而死。古冶子曰:“二子死之,冶獨生之,不仁。恥人以言,而夸其聲,不義。恨乎所行,不死,無勇。雖然,二子同桃而節,冶專桃而宜。”亦反其桃。挈領而死。使者復曰:“已死矣。”公殮之以服,葬之以士禮焉。
人生一世,難于全面發展。文武之道,自來不易雙兼。凡有一己之長者,不能居功自傲,更不能居功自恃。但用心計將三個勇士殺死,也未免帶有挑撥的嫌疑,無非是利用了他們的弱點。假若這是真實的歷史,最好不要玩這聰明。如果僅僅是一個虛構的寓言,卻也說明了人之長短強弱,智慧可以戰勝勇力。
二桃殺三士 山東嘉祥縣甸子村出土(原石畫面第二層)。
二桃殺三士 山東莒縣東莞鎮出土(原為石闕畫像局部)。
二桃殺三士
1978年山東嘉祥縣宋山村出土。畫面分四層,本圖為第三層。
二桃殺三士
河南南陽出土。人物造型簡練,生動而有氣勢。
二桃殺三士
山東嘉祥縣武氏祠左石室第七石。畫面分三層,本圖為第二層。
二桃殺三士
1986年河南南陽劉洼村出土。為北墓門門楣正面畫像。
二桃殺三士
1983年河南南陽英莊出土。
二桃殺三士
1972年河南唐河縣南關(針織廠內)漢墓出土。在墓室前室北壁上方,畫面上方有虎、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