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015 周公輔成王

中國(guó)古代推崇“文武之道”。這個(gè)“文武”有兩種含義,一是有文有武和文武并用,另一個(gè)是指西周時(shí)代的周文王和周武王。《禮記·中庸》說:“仲尼祖述堯舜,憲章文武。”還有一個(gè)很重要的人物,就是被稱為“周情孔思”,與孔子的思想感情連在一起的——周公。

周公是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姓姬名旦,歷史上也稱他“周公旦”,因采邑在周(今陜西岐山北),故稱“周”,“公”是因他被封為魯國(guó)的“魯公”。《史記·魯周公世家》:

周公旦者,周武王弟也。自文王在時(shí),旦為子孝,篤仁,異于群子。及武王即位,旦常輔翼武王,用事居多。……封周公旦于少昊之虛曲阜,是為魯公。周公不就封,留佐武王。

其后武王既崩(死),成王少,在強(qiáng)葆(襁褓)之中。周公恐天下聞武王崩而畔(叛),周公乃踐阼(堂前東階,表示主位)代成王攝行政當(dāng)國(guó)。

周公的一生,先是助武王滅商,立下了大功勞。武王死后,成王年幼,又代成王攝政。按照周初的宗法制度,只有王的嫡長(zhǎng)子才能繼王位。當(dāng)時(shí)成王年紀(jì)太小,周公是他的親叔叔,但輔政也是很不容易的。首先是周公的兄弟如管叔、蔡叔、霍叔等人不服,便聯(lián)合殷人的后代武庚和東方的夷族起來作亂。周公出師征討,平定反叛,大規(guī)模地分封諸侯,并營(yíng)建洛邑(今河南洛陽(yáng))作為東都。在《尚書》中保存著周公的許多言論。相傳他制作禮樂,建立典章制度,在政治上主張“明德慎罰”。孔子說:“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fù)夢(mèng)見周公。”(《論語·述而》)看來,孔子是常常在夢(mèng)中見到周公的。

周公輔成王

山東沂南縣北寨村漢墓出土。墓室之中室北壁正中的一段。畫面分上下兩格:上格為本圖,下格刻兩人,當(dāng)是史官。兩格之外的四邊,均繞以復(fù)雜的花邊。畫面人物有榜無字,但這幅《周公輔成王》圖卻一看便知。人物只有周公和成王,在所有的同類題材中,這是人物最少也是刻畫最精的一幅,其中的成王,還帶有童稚的特點(diǎn)。

周公輔成王

山東嘉祥縣宋山村出土。畫面分上下四層:第一層為西王母,第二層即本圖,第三層刻歷史故事(晉獻(xiàn)公驪姬),第四層刻車馬圖。

周公輔成王

江蘇邳州龐口村出土。畫面右邊是一高大的門闕;左邊分五層,中間一層即本圖,之上兩層為尊者和拜見者,之下兩層為庖廚圖。

周公輔成王

山東嘉祥縣蔡氏園出土。畫面分兩層:上層即本圖,下層刻庖廚圖。

三幅圖相比較,不論在構(gòu)圖上還是在雕刻的技巧手法上,都有明顯的區(qū)別,風(fēng)格多樣,主題也較為突出,說明了藝術(shù)的進(jìn)步。

可能由于周公是魯國(guó)始封之君的緣故,在山東地區(qū)出土的畫像石中,表現(xiàn)“周公輔成王”的題材特別多。說明直到東漢時(shí)期,這仍是人們喜歡稱頌的歷史話題。從藝術(shù)的角度看,畫面情節(jié)和人物都不復(fù)雜,最少的只有兩人或三人,即成王和周公,再加一個(gè)持傘者;人物較多的則有侍從人員或晉見者。畫面的特點(diǎn)是成王矮小,雙手下垂,旁邊有人為他打著一把曲柄傘。這種曲柄傘也叫“曲蓋”,是華蓋的一種,屬于儀仗之類。帝王或貴官所用的華蓋,有的大而豪華,所謂“金瑵羽葆”,以表示高貴和尊嚴(yán)。

周公輔成王

山東嘉祥縣紙坊鎮(zhèn)敬老院出土。畫面分上中下三格:上格刻九頭人面神獸,下格刻一武士正在從劍鞘中抽劍,另有四枝長(zhǎng)戟斜豎在墻上。本圖為中間一格。有榜題:中為“成王”,左為“周公”,右為“召公”。召公系周文王之庶子,成王時(shí)為三公,與周公分陜而治,為二伯,故又稱“召伯”。

主站蜘蛛池模板: 梨树县| 沽源县| 北票市| 尉氏县| 临洮县| 青浦区| 左云县| 阿克陶县| 台安县| 清原| 华坪县| 泽普县| 资阳市| 三明市| 垫江县| 云和县| 屯昌县| 双辽市| 拜城县| 栾川县| 长子县| 郑州市| 天柱县| 宜丰县| 米林县| 沾化县| 文化| 肃北| 象山县| 丰原市| 宜兴市| 大名县| 滨州市| 岳阳县| 波密县| 辛集市| 德州市| 灵宝市| 迭部县| 青州市| 萍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