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漢畫故事:刻在石頭上的記憶
- 張道一
- 913字
- 2020-10-22 15:46:46
008 炎帝神農采藥
傳說中的五帝時代,五帝據五方,南方炎熱,故稱“炎帝”。炎帝是上古姜姓部族的首領,號烈山氏,又作厲山氏。原居姜水流域,后來發展到中原地區。曾與黃帝大戰于阪泉,被打敗。在古代的神話傳說中,炎帝與神農本是不同的神,大約在秦漢之際才融為一體,成為傳說中的農業創始者和醫藥創始者。
可能與農業有關,神話中的炎帝神農竟是人身牛首:
炎帝者,太陽也。(《白虎通·五行》)
南方火也,其帝炎帝,其佐朱明,執衡而治夏。(《淮南子·天文訓》)
炎帝神農氏……人身牛首。(《繹史》卷四引《帝王世紀》)
神農既誕,九井自穿,謂斯水也。又言汲一井則眾水動。(《水經注·漻水》)
神農之時,天雨粟,神農遂耕而種之,作陶冶斤斧,為耒耜耨,以墾草莽,然后五谷興助,百果藏實。(《繹史》卷四引《周書》)
神農以赭鞭鞭百草,盡知其平毒寒溫之性,臭味所主,以播百谷,故天下號神農也。(《搜神記》卷一)
太原神釜岡中,有神農嘗藥之鼎存焉。成陽山中,有神農鞭藥處,一名神農原,藥草山。山上紫陽觀,世傳神農于此辨百藥,中有千年龍腦。(《述異記》卷下)
(神農)嘗百草之滋味……一日而遇七十毒。(《淮南子·修務訓》)
在人類生活中,糧食是維持生命的,醫藥是拯救生命的,兩者的重要性自不待言,而作為傳說中的創始者,神農氏一直受到人們的尊敬。到了漢代,農業已經很發達,“男耕女織”的生活與生產方式早已形成,畫像石中表現耕種和紡織的畫面也很多,這本身就是一種教化和宣傳。人們自然不會忘記神農。在畫像石中,作為帝王的神農并沒有身著冕服,而是手持耒耜正在翻地。嘉祥武梁祠的畫像便是如此,左邊隔欄上的榜題是:“神農氏因宜教田,辟土種谷,以振萬民。”徐州苗山漢墓出土的《神農采藥》圖(見第25頁)是一件水平很高的作品。它與《黃帝升仙》圖相對稱,不論在造型上還是在構圖上都能看出藝術的成熟。他的裝束可能是漢代農民的打扮,頭戴竹笠,身披蓑衣,手持耒耜;牽著一只形似孔雀的鳳凰。鳳凰是識百草的。下邊是一頭有翼的神牛。鳳凰足踐草,神牛口銜草,都說明他們是在采藥。至于右上角的月亮和月亮上的玉兔和蟾蜍,與另一塊刻石中的太陽相對應,似乎與采藥關系不大。
神農
山東嘉祥縣武梁祠西壁畫像。此為《金石索》木刻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