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007 黃帝乘龍升天

早在遠古時代,還沒有文字,歷史只能用口傳。口傳的歷史,難免要夾雜進一些個人的見解,包括那些后來發(fā)展成神話的東西。在中國古人的心目中,人與神是可以溝通的,并且可以相互轉(zhuǎn)化。傳說中的黃帝也是如此。

歷史傳說中最早的帝王是“三皇”“五帝”。所謂三皇,有的說是天皇、地皇、人皇,有的說是伏羲、女媧、神農(nóng),也有的說是燧人、伏羲、神農(nóng)等,說法不一,而且都是半神半人,連形象也是很古怪。待到原始社會末期,部落間相互兼并和聯(lián)盟,出現(xiàn)了所謂五帝,即五方之帝,但說法也不一致。有的說是黃帝、顓頊、帝嚳、唐堯、虞舜,有的說是太皞(伏羲)、炎帝(神農(nóng))、黃帝、少皞、顓頊,還有的說是少昊(皞)、顓頊、高辛(帝嚳)、唐堯、虞舜。有的帝王也在畫像石中得到反映。

黃帝是古代傳說中統(tǒng)一中國的最早的一個帝王。因生于壽丘,長于姬水,故姓“姬”;居于軒轅之丘,故號“軒轅氏”;因有土德之瑞,故稱“黃帝”。黃帝經(jīng)歷過兩次重大的戰(zhàn)爭:一次是炎帝擾亂各部落,他得到各部落的擁戴,在阪泉(今河北涿鹿東南)打敗了炎帝;另一次是后來蚩尤擾亂,他又率領(lǐng)各部落在涿鹿擊殺蚩尤。從此他由一個部落的首領(lǐng)被擁戴為部落聯(lián)盟的首領(lǐng)。

傳說黃帝有很多發(fā)明創(chuàng)造,涉及衣裳、舟車、音律、醫(yī)學等各方面。由于治理有方,功高于世,便采銅鑄鼎,以鼎為國之重器,權(quán)力的象征。所謂寶鼎可與神通,“上封則能仙登天”。

《史記·封禪書》中記有一個黃帝升天的故事:

黃帝采首山銅,鑄鼎于荊山下。鼎既成,有龍垂胡髯下迎黃帝。黃帝上騎,群臣后宮從上者七十余人,龍乃上去。余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龍髯,龍髯拔,墮,墮黃帝之弓。百姓仰望黃帝既上天,乃抱其弓與胡髯號,故后世因名其處曰鼎湖,其弓曰烏號。

漢畫像石中的黃帝,有兩種不同的形象。一種是表現(xiàn)帝王之尊,如嘉祥武氏祠畫像將其排列在傳說的歷代帝王之中,頭冠冕旒,身著長袍,即所謂“垂衣裳而治天下”,這是后來的禮制規(guī)定。左邊隔欄有榜題曰:“黃帝多所改作,造兵,井田,垂衣裳,立宮宅。”另一種是近于神化了的,如徐州苗山漢墓畫像石將其置于原始狀態(tài)之中,因為黃帝又稱“有熊氏”,所以在造型上便帶著某些動物的特點:身軀魁梧,雙腳如爪,背上長著翅膀,甚至能呼風喚雨。在他的身邊有一匹神馬,那是傳說中的“飛黃”。飛黃也稱“乘黃”“訾黃”。漢武帝有《郊祀歌》十九章,其中第九章為《日出入》,感嘆日月出入無窮,而人的壽命太短,愿乘神龍升天,可是訾黃為何不來?歌曰:

日出入安窮?時世不與人同。故春非我春,夏非我夏,秋非我秋,冬非我冬。泊如四海之池,遍觀是邪謂何?吾知所樂,獨樂六龍,六龍之調(diào),使我心若。訾黃其何不徠下!(《漢書·禮樂志》)

應(yīng)劭注曰:“訾黃,一名乘黃,龍翼而馬身,黃帝乘之而仙。武帝意欲得之,曰:‘何不來邪?’”在古人的心目中,升天可成仙,一切人間的煩惱和憂愁都化解了,可謂是最高的待遇和享受。但是怎樣才能升天呢?最大的困難是乘載工具。龍雖理想,但它是一種虛構(gòu)的祥瑞,誰也沒有見過,更談不上乘龍。在當時,唯一現(xiàn)實的就是騎馬。于是將馬神化,使之成為如龍之馬。所謂“飛黃騰達”的典故,形容神馬飛馳,便是由此而產(chǎn)生。

苗山漢墓畫像石的《黃帝升仙》圖原是在墓室門側(cè)的石刻,相對應(yīng)的另一幅是《神農(nóng)采藥》圖。神農(nóng)就是炎帝。我們現(xiàn)在的中國人,大都認為是炎黃子孫,可是他們兩位在當時是勢不兩立的,曾經(jīng)相互交惡過。可見漢朝人的氣度是很寬容的。在這兩塊畫面對稱的石刻上,還刻了日月和大象、神牛,雖然沒有直接的關(guān)聯(lián),卻也反映出他們所處的時代特點及與大自然的和諧關(guān)系。

黃帝

山東嘉祥縣武梁祠西壁畫像。在第二層之傳說帝王行列中。原石已模糊,此為《金石索》木刻摹本。

黃帝升仙

江蘇徐州苗山漢墓出土。原為墓室之前室門東石刻。

神農(nóng)采藥

江蘇徐州苗山漢墓出土。原為墓室之前室門西石刻。

主站蜘蛛池模板: 洛扎县| 江达县| 山阳县| 秀山| 彭阳县| 永仁县| 天门市| 颍上县| 康乐县| 玛曲县| 丹阳市| 广州市| 和平区| 长宁县| 高邮市| 泰顺县| 来凤县| 河池市| 贺兰县| 广德县| 高州市| 保康县| 汪清县| 固安县| 新河县| 柞水县| 资源县| 久治县| 武定县| 嘉黎县| 遂昌县| 林西县| 历史| 页游| 偃师市| 鹿泉市| 民县| 新余市| 皮山县| 霸州市| 浏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