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文庫》序
我常常回憶著三十年前,同樣是“四廂花影怒于潮”的初春季節,在周恩來總理的親切關懷下,老舍、曹禺、陽翰笙先生等一行十幾人,專程來訪潮汕。潮汕的山山水水和那古老獨特的文化藝術,深深打動了客人們的心。在這里,老舍先生寫下了滿懷深情的詩:
莫夸騎鶴下揚州,渴慕潮汕數十秋。
得向馳書傲子女,春宵聽曲在汕頭。
這時,我奉命來汕頭迎候他們。當老舍先生等將回歸北京的時候,他們一再握別叮嚀:要珍重潮汕的文化遺產,要好好發掘和整理呀!可是,時隔不久,一場“史無前例”的大災難鋪天卷地而來,一切都無從說起了。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使國家的經濟從瀕于崩潰的邊緣走向興旺發達的大道。弘揚中華文化,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已成為舉國上下共同重視的課題。隨著汕頭經濟特區的建立,潮汕地區的經濟建設取得了有史以來所未有的繁榮發達。如何繼承和發揚潮汕的優秀文化遺產,使之為社會主義的兩個文明建設服務,也引起海內外各方面的重視。1990年11月,中國歷史文獻學會第十一屆年會暨潮汕歷史文獻與文化國際學術討論會在汕頭大學召開。1991年9月,在法國巴黎召開的第六屆國際潮團聯誼年會,又議定著手籌建“國際潮人文化基金會”。與此同時,汕頭大學成立了“潮汕文化研究中心”,汕頭市也成立了“潮汕歷史文化研究中心”。這兩個專門機構,密切配合,組織協調有關的研究工作。最近,他們商定了學術研究規劃,決定出版《潮汕文庫》《潮汕歷史文化研究》等十個項目,每個項目又分出若干細目和專題。這是一項浩大的工程,是一件很有意義、很有遠見的工作。
潮汕地區的文化,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古代文化特別是兩宋以后的文化,內容十分豐富。它是浩瀚的中華文化中一支富有特色的細流。自唐宋開始,潮州的陶瓷就遠銷海外。隨著歲月的遷移,潮州與海外交往也愈加密切。潮人對開拓海上絲綢之路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明末清初之后,大量的潮人移居東南亞。近幾十年來,又散布到世界各地。數逾千萬的海外潮人,與當地人民和睦相處,把中華文化傳播到五洲四海,又不斷地把海外的先進文化引進桑梓故園。中外文化在潮汕融聚化合,經過歷代潮汕人民的創造、探求和推陳出新,形成了具有鮮明特色的潮汕文化。海外潮人對傳播和豐富中華文化是做出了貢獻的。認真研究潮汕的歷史和文化,對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增強與世界各國人民的友誼和文化交流,對推動潮汕地區的兩個文明建設,提高人民群眾的思想文化素質,都具有深遠的意義。
在“潮汕歷史文化研究中心”成立時,大家議定,研究潮汕歷史文化,一定要堅持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為了堅持實事求是,嚴謹治學,使研究工作取得踏實豐碩的成果,首先應該做好歷史資料的搜集、整理、考證和出版工作。現在準備出版的《潮汕文庫》,就是按這一要求邁出的第一步。
潮汕的歷史文物、文獻或記載、記述,流傳下來的為數不少,但得以完整保存的也不算多,這給研究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困難。但是,現存還有相當數量的文物、文獻,有待我們去整理、研究;埋藏在地下的還可能陸續出土;地方熟悉掌故的老人們的口述史也相當豐富;散布在民間和海外的文物、資料和古籍也有一定的數量。只要各方重視,抓緊發掘、采集,一定會有可觀的收獲。
有一個事例很能說明上述觀點。1956年年初,梅蘭芳先生和歐陽予倩先生率領藝術團到日本訪問,日本友人贈送了兩份明代戲曲刻本的攝影本,不知是哪一個劇種的。當梅先生等全團經香港回廣州時,剛好潮劇團正在這里演出《荔鏡記》。梅先生等觀看演出后,一查對才知道兩份刻本都是潮劇的古本。這兩份刻本,一是嘉靖四十五年(1566)的《重刊五色潮泉插科增人詩詞北曲勾欄荔鏡記戲文全集》(附刻《顏臣》),現藏于日本天理大學;后又發現,同一刊本的又一印本現藏于英國牛津大學。二是萬歷刻本《重補摘錦潮調金花女大全》(附刻《蘇六娘》),此件無刊刻年份,可能是萬歷初年刊本,現藏于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在這之后又八年,即1964年,再發現有萬歷九年(1581)潮劇刻本,卷一首題“潮州東月李氏編集”的《新刻增補全像鄉談荔枝記》,現藏于奧地利維也納國家圖書館。更引起國內外學術界矚目的是:1958年揭陽縣明代墓葬中出土發現的嘉靖年間戲曲手抄本《蔡伯皆》(即《琵琶記》),戲文中夾雜潮州方言,現藏于廣東省博物館。1975年12月又在潮安縣的明初墓葬出土了宣德年間手寫本《劉希必金釵記》,文中先后寫明書寫時間是“宣德六年六月十九日”和“宣德七年六月”,即公元1431年、1432年。這是我國目前所見最早的戲文寫本,現藏于潮州市博物館。這些都是稀世之寶。上面這些事例充分說明了潮汕文化有豐富的遺產,也說明了還有一定數量的寶貴文物、文獻,或者埋藏在地下,或者散藏在海內外,有待我們去發現。這方面,有大量的工作在等待我們和后人去做。
顯然,《潮汕文庫》的出版,對于喚起海內外人士重視發掘、搜集潮汕文物、文獻的熱情,對于系統地積累潮汕歷史文化資料,順利地開展有關的研究工作,都將起著積極的作用。我想,這也是編輯出版《潮汕文庫》的目的。
主辦這項工作的同志們要我為《潮汕文庫》寫篇序言。我在歷史文化研究工作的面前,只是一個渴望學習的小學生,說不出什么。但往事歷歷如在眼前,老舍先生和歷代眾多的名賢學者們的期望,今天終于能夠開始實現,我從心底感到高興。因而樂于借這個機會,祝愿《潮汕文庫》早日問世,祝愿研究潮汕歷史文化的工作進展順利,盡快取得豐碩的成果。
1992年2月15日于廣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