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耕耘長不朽,雁來鴻
- 當代嶺南文化名家·岑桑
- 岑桑 陳海烈等
- 1261字
- 2020-10-28 09:48:13
張漢青
今天來參加岑桑同志從事編輯出版工作六十周年座談會。岑桑對于這個稱號——南粵出版名家,我說是當之無愧的。他是代表我們廣東南粵的出版名家,如果全國要評選出版名家肯定是有岑桑同志。岑桑同志,他比我年長,今天沒有人提他90歲高齡,他是1926年出生的,今年2015年,按照廣東的說法,今年就是90大壽了。剛才我聽了大家的發言,我也很感動。今天我們這個聚會是很難得的,用前人的話,就是群賢畢至。今天的會議,最老的90多的林老,岑桑同志也快90了,田大姐也快90了。在座的都很年輕,我們是老家伙,已經退休了,都來了,所以非常難得,大家都談得飽含深情。
今天的這個會議,我想有三個一。第一,今天是一個難得深情的聚會,大家很難得走到一起,談得非常有感觸。岑桑同志是很重感情的,除了同事還請了家鄉的人,還請了學校的老同學,有一種情在里面,家鄉的情、同志老友的情都表現出來,這個很難得。
第二,我們大家談論的,就是圍繞著一位全身心投入到一個崇高事業里的長者。一個人在退休以后,還從事編輯出版工作,至今近90歲了還在干。岑桑同志在20多歲就出來參加工作,就開始從事編輯出版工作,已經60年了,這真的不容易!現在還要干,還能干,這個更不容易,但是他一直堅持,風雨無阻地堅持下來了,這是一個一。
還有一個一,就是我們談論的不是岑桑個人本身的話題,而是關系到傳承中華文化、中華文明這樣一個永恒的主題,這是很寶貴的。如果沒有這些點滴,沒有這些書籍,文化怎么傳承呢?《嶺南文庫》現在已出版120多本,還有《嶺南文化知識書系》叢書。我們的南粵先賢館也爭取明年上半年展出,現在南粵先賢館有56位先賢,出版了50多本書。對于這個文化系列叢書,我是很感謝岑桑同志的。南粵不是一個偏僻的小地方,我們從趙佗開始到孫中山,評選了56個先賢,經過多次對上對下的公示,最后評定出56個,不管他是不是廣東人,只要他在南粵這塊土地上,為南粵這個地方發展做了很多好事的,值得我們紀念的,都是可以列為先賢的。趙佗是河北人,但是他對南粵的發展有貢獻。南粵先賢館的建立,省委市委都很重視,也得到我們文化界大家的支持,這是很不容易的。這個館最后能夠建成,若下半年能開館的話,也是一種傳承家鄉文化,傳承中華文明的表現,這里也是非常感謝岑桑同志的。
我的書《挑燈集》是在廣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后來《故鄉的云》,也是在廣東人民出版社出版。我是業余作者,我很尊敬岑桑同志。他當年寫了《當你還是一朵花》,1962年出版。這本書當時給我們青少年灌輸一種非常高尚的思想,印了12版,洛陽紙貴,傳頌一時。這個是不容易的。現在岑桑同志已近90歲了,也是60年堅持做編輯出版工作,這朵花已不是當年那朵花,是一朵老花。我也寫了兩句,“耕耘長不朽,雁來鴻”。李時珍《本草綱目》里講,雁來鴻的根、葉和花穗是連在一起,跟雞冠差不多,每年九月就紅了,故名雁來鴻。雁來鴻在江浙一帶叫做“老少年”,雖然這朵花不是當年的那一朵,但是雁來鴻是一個老少年,非常值得我們尊重。
(選自2015年張漢青《在慶祝岑桑同志從事編輯出版工作六十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作者為廣東省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