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一、“大溪島”即“大、小萬山群島”?

王文謂:“寧宗慶元三年(1197)夏,廣東提舉茶鹽使徐安國‘遣人人(大溪)島捕私鹽,島民不安,即嘯聚千余人人海為盜’。大溪島即今大、小萬山群島,扼珠江口要沖。”按慶元四年(1198)錢之望《尚書省牒》碑云:“臣領(lǐng)事之始,大奚小丑,阻兵陸梁……出海行劫。臣即為文,以告于神……俾獻(xiàn)俘祠下,明正典刑,毋使竄逸,以稽天誅。然后分遣摧鋒水軍,前去會(huì)合。神誘其衷,既出佛堂門外洋,復(fù)回舟送死,直欲趨州城。十月廿三日,至東道扶胥口東廟前海中,四十余艘銜尾而進(jìn),與官兵遇。軍士爭(zhēng)先奮擊,呼王之號(hào)以乞靈。戰(zhàn)斗數(shù)合,因風(fēng)縱火,遂焚其舟。潮汛陡落,徐紹夔所乘大舶,膠于沙磧之上,首被擒獲。”《廣東金石略》附按語云:“牒在南海神廟。《宋史·寧宗紀(jì)》:‘慶元三年夏廣東提舉茶鹽徐安國遣人捕私鹽于大奚山,島民遂作亂。秋八月辛卯知廣州錢之望遣兵入大奚山盡殺島民。'”同治《番禺縣志》卷29“金石”二,第26—28頁。寶慶元年(1225)曾噩《轉(zhuǎn)運(yùn)司重修南海神廟記》亦記:“大奚嘯聚,遣將剿捕,遇于廟前,賊舟則膠,坐受俘馘。”同治《番禺縣志》卷29“金石”二,第29頁。對(duì)照之下,可知王文之所謂“大溪”,亦即錢、曾二碑的“大奚”。王文稱“大溪島即今大、小萬山群島”,未知何據(jù),但肯定是不正確的,因?yàn)閺奈从腥魏斡涊d或地圖把萬山群島再分為“大、小萬山群島”。可能王文的本意是說“大溪島即今大、小萬山島”,但同樣未見其提出論據(jù),而且同樣是不正確的。大萬山島昔名老萬山,與小萬山島緊鄰相對(duì)。歷史上主張“大奚山即今大萬山島”只有一人,此即清初工部尚書杜臻。康熙二十二年(1683)十一月,清廷派杜臻等籌劃沿海復(fù)界事。翌年五月事竣,杜著《粵閩巡視紀(jì)略》,內(nèi)云:“大奚山在合連海中,俗曰大姨。又有小姨山與俱峙……后有萬姓者,據(jù)之呼為老萬山。”杜臻:《粵閩巡視紀(jì)略》卷中,康熙杜氏經(jīng)緯堂刻本,第54頁。但這只是孤證。筆者所見廣東方志及其他記載均指出“大奚山即今大嶼山”,在今香港。如屈大均記:“官富山在新安急水門東,佛堂門西……其前為大奚山……其西為大虎頭門。”屈大均:《廣東新語》(上),中華書局1997年版,第105頁。已十分準(zhǔn)確、清晰地把大奚山定位在今之大嶼山。而錢之望《尚書省牒》碑云:“大奚小丑……神誘其衷,既出佛堂門外洋,復(fù)回舟送死。”也清楚說明了大奚山是在佛堂門內(nèi),與屈大均所記相合。而大小萬山島則位于萬山群島的東南端,其南是茫茫大海,無須經(jīng)任何海門已可直達(dá)外洋,與佛堂門更是距離遙遠(yuǎn),渺不相及。故大奚山只可能是今大嶼山而絕不可能是老萬山。杜臻對(duì)廣東地理本不熟悉,可能是匆匆成書時(shí)行文舛誤以致張冠李戴了。而王文亦恐是直接或間接為其誤導(dǎo)。

主站蜘蛛池模板: 庆城县| 德安县| 桓台县| 监利县| 凤台县| 安陆市| 驻马店市| 张家港市| 河东区| 普安县| 开阳县| 农安县| 丰台区| 婺源县| 灵石县| 泗水县| 应用必备| 北宁市| 中西区| 安多县| 宿州市| 兴文县| 塘沽区| 奈曼旗| 土默特左旗| 保靖县| 金沙县| 北票市| 邹平县| 略阳县| 山阴县| 桦甸市| 崇礼县| 临清市| 鸡东县| 襄城县| 竹北市| 社旗县| 广水市| 当阳市| 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