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shù)學原來可以這樣學:初中篇
- (日)西成活裕
- 900字
- 2020-10-15 17:13:28
數(shù)學的原點在于“想進行測量”的欲望

數(shù)學究竟是因為什么而誕生的?這是一個相當深奧的問題,如果回顧一下數(shù)學的起源,也許有助于我們找到問題的答案。
你知道近代數(shù)學之父是誰嗎?是德國數(shù)學家高斯,我曾去過高斯生活過的地方。

高斯?就是描述磁場的強弱時用的單位?

對。高斯還是一位物理學家,磁感應強度或磁通密度的單位,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在高斯生活過的地方,有一座小山,他生前一定爬過那座山。我懷著敬畏的心情,也爬上了那座山,當我爬到山頂?shù)臅r候,我有什么樣的感受,你能想象得到嗎?

卡爾·弗里德里?!じ咚梗?777—1855)

?。『孟雭硪槐?zhèn)啤酒!

哈哈,那只是感受之一了。提示你一下,想想“進入我視線的東西”是什么。


德國的山啊……在我的印象中德國是平原吧,您看到的應該都是森林吧?

對!德國確實地處平原,但也正因為如此,如果有小山的話就會特別顯眼。我站在山頂放眼望去,可以看到很遠的地方也有小山頭。于是我心里就有一個聲音:“真想測量一下我到遠處那座小山之間的距離!”


是嗎?您這個想法很平常啊,沒什么特別之處(笑)。

是啊,我想誰站在那個山頭,都會產(chǎn)生這樣的想法吧。
實際上,高斯留下的成果很多,但其中集大成的要數(shù)“微分幾何學”。簡單地說,他創(chuàng)立的是“研究幾何體曲面本質性質的學問”。舉例來說,就是用像紙一樣的二維平面,表示帶有弧度的三維曲面的方法。

用二維表示三維?

對,比如地圖。
地球是個球體,可是我們看到的地圖都是平面的,當然,地球儀不算。紙質地圖、谷歌地圖、各類導航中的地圖,都是平面的。
可是你想過沒有,地球表面是個弧面,我們從A點到B點所走的距離,真的和地圖上用尺子量出來再用比例尺換算后的距離一樣嗎?


確實,帶弧度的線段,感覺應該比直線段長一些啊。

但是,它們之間的轉換邏輯,高斯已經(jīng)想到了。所以,高斯既是近代數(shù)學之父、幾何學之父、測量之父,也是地圖之父。

雖然我不是很了解他都有哪些功績,但我感覺他真是個天才(笑)!

那天,當我站在山頂眺望遠方的小山時,我心想,當時高斯肯定也想過:“我要測量一下自己到遠處那座小山之間的距離!”
正是因為擁有想要測量的欲望,他才會埋頭于數(shù)學的世界中,尤其是他對幾何學的熱情,從未冷卻過。

這個故事真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