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是天才還是瘋子:科學史上100個最瘋狂實驗背后的故事
- 夏潔
- 1108字
- 2020-11-09 15:55:24
實驗6 人體“零件”打印機
快眼看實驗
全實驗再現
中國香港科幻小說家韋斯利,在他的科幻小說《后備》中塑造了一家醫院,這家醫院為富豪或大政客制造“復制人”,以備這些大人物在人體器官衰竭時可以更替“自己”的器官。
在2013年,這個看起來像是“天方夜譚”的奇思妙想,被科學家們變成了現實,俄羅斯、美國等一些國家紛紛宣布,已經在這一課題上研究出了一些成果,可以在未來一段時間內,解決因器官短缺而無法進行移植手術的難題,給等待器官的手術患者帶來新的希望。
首先對這一領域研究發出宣言的是俄羅斯的生物學家們,他們在2013年年初的時候就發表聲明說,在俄羅斯烏拉爾地區首府葉卡捷琳堡,有一家他們專門用來做這種實驗的實驗室。那里的生物學家們結合自身以及國外同行的經驗,已經成功制作出了一塊軟骨和耳朵。被制作出來的軟骨和耳朵的“原材料”來自需要更換器官的患者。生物學家們在他身上取來人體細胞,通過3D打印技術,已經成功進行了“人體零件”的生產。在這個關于科學研究成果的聲明中,俄羅斯的生物學家們稱,他們接下來將要生產一個健康的腎,如果研究能獲得成功的話,那么器官短缺問題就不復存在了。生物學家們甚至還動用了一個機器人晝夜監管生產線情況。
以此同時,美國科學家們也宣布,他們利用一個車禍遇難者嚴重受損的肺作為原材料,成功培育出了人造肺。主持這次實驗的科學家叫科爾斯,他將遇難者肺上的所有組織都剝離了,留下膠原蛋白和彈性蛋白充當“骨架”。在接下來的實驗中,科學家們將其他肺部中健康的細胞,附著在之前建好的“骨架”上,再用營養液將整個人工的肺部浸泡起來。大約四周之后,這個人造的肺部就如同植物發芽長大一般,真的被培育出來了。
與俄羅斯和美國的科學家們不同,法國的科學家使用了生物活性組織與電子零件相結合的方式,制造出一個比人類心臟重三倍的人工心臟,總重約兩磅。法國科學家阿蘭·卡爾龐捷在研究方面比俄羅斯、美國科學家們先進一步,他不僅制造出了人工的心臟,還成功地用這顆人工心臟完成了目前醫學史上第一例人工心臟移植手術。病人在移植手術后蘇醒,雖然還處于嚴密的監測之下,但身體的各項指標都顯示正常。阿蘭·卡爾龐捷表示,這顆人造心臟表面部分選用了牛的組織,心臟內部裝有電子傳感器,能夠根據患者活動情況對血壓進行調節。阿蘭·卡爾龐捷希望這位病人能夠回到正常的社會生活中,如果夢想成真的話,這項技術將可以救治成千上萬等待器官移植的患者,給他們及家人帶來希望。到那時,人工器官也可以做到和零件一樣“大量生產”,對需要更新器官的人來說,他們將能夠像選購日用品一樣去選購需要的器官。
阿蘭·卡爾龐捷和他的團隊殷切希望這個愿望能夠達成,在若干年后,或許他們還能帶著大量的成品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