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形式邏輯:讓人明辨是非的邏輯

1 概念

一個人如果不講邏輯,那么他只能依靠直覺、印象、情緒、情感等進行判斷,很可能會得出錯誤結論,很多聰明的動物就是依靠本能或直覺做出判斷的,但人類畢竟不是低等的普通動物。

不管知識淺顯或高深,實質上都是一種判斷罷了。而邏輯就是判斷工具,幫助思維進行有效判斷。人類目前發展出了五大邏輯體系:形式邏輯、數理邏輯、實證邏輯、辯證邏輯和系統邏輯。生活中常見和常用的邏輯主要是形式邏輯和辯證邏輯兩種,不過多數人只是掌握了部分形式邏輯的判斷方式,今天要講的就是形式邏輯。

形式邏輯概念

形式邏輯也叫普通邏輯,是我們認識事物、表達思想時經常運用的一種必要的邏輯工具。要實現對客觀世界的反映,就要實現思維內容和思維形式的統一,思維內容反映的是對象及屬性,形式是反映方式,比如用詞語表達的概念、用語句所表達的判斷、用復句表達的推理等。

恩格斯說:“關于思維過程本身的規律的學說,即按什么方式來思考物體。”思維是什么呢?邏輯學上的解釋是:“思維的本質是一種反映過程。”比如思考問題時,要用語言闡述腦袋中的想法。思維過程就是了解概念、做出判斷、進行推理的過程,即概念、判斷、推理。

比如:因為1<2,又因為2<3,所以1<3,以上就是一個了解概念,進而做出判斷的過程。概念、判斷、推理關系密不可分,如果不了解概念,就難以做出判斷,間接影響到無法進行推理。

概念的理解

有些人在解決問題時,很難做出判斷與推理,主要原因是對概念了解不夠深刻。邏輯學對概念的研究需要遵循一定邏輯規則,就好似蓋房子前的地基規劃,是十分講究的東西。

所有知識判斷的開始都是從最淺的層面進行描述的,比如,紅蘋果很甜,這個蘋果很紅,推理一下,蘋果很甜。“紅蘋果很甜”就是事先給出的概念。所以說,關于概念,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概念必須明確”。

如果概念不明確,人與人之間就失去了交流的基礎。而明確概念要做到明確概念的實際意義和延伸意義,這兩方面都搞清楚了,概念才能算真正明確。

比如,現在各種網絡流行語,它們就是一種概念的存在,“馬甲、磚家、GG”等,這些詞語除了有原本的意思,更多了幾種其他的理解方式,因為含義的多樣性,導致了概念不明確,因此在網絡中經常會出現因為對一個詞語的理解不同而互相謾罵。

更有甚者,故意鉆概念的空子,撇開大家約定俗成的范圍,惡意破壞人際溝通的原則性,本屬于邏輯的概念,被歪曲用到了詭辯中。

概念還原

張先生是一個個體戶,他以5萬元的價錢,購買了李先生公司下屬部門的一座廢棄樓房。

不料3年之后,這個地塊需要拆遷,按照政府的政策規定,拆遷后,張先生可以獲得一大筆拆遷補償費,數額遠遠高于曾經買房的5萬元。

李先生一看,那家伙當初花5萬元買走的房子,現在拆遷竟然給了幾十萬。眼紅之下,李先生告知張先生,聲稱自己當年賣出的不是整座樓房,而是底下一層的房間,但張先生不接受這樣的說法,雙方鬧上法庭。

李先生要求張先生返還拆遷補償費相等數額的“不當得利”,而張先生則認為房子購買后,已經歸自己所有,補償費都是自己的。

法院根據二人提供的資料,展開詳細調查后發現:當年的賣房合同上簽訂的的確是以整座樓房為交易對象,但是登記的是底層的房間數,而當地的房屋交易習慣以底層的房間數來進行登記,因此張先生的拆遷補償費是“正當得利”,李先生的訴求被駁回。

案例中的李先生想用登記的底層房間數來證明自己的說法是正確的,在明面上來看,他的說法確實正確,但是法院根據特定的概念,從特定的交易環境中還原了概念的真實性,從而做出了合理判斷。

正確而合理的概念,要求概念符合同一性原則,只有這樣才能夠避免模棱兩可的情況出現。

概念的限制性和概括性

概念的限制性是指在一定的范圍內給出相應的概念,就好比在宏觀力學的范圍內,牛頓力學是完全適用的,但是放到微觀的粒子環境下,就顛覆了人們對經典力學的認知。而概念的限制性,更是對其“要求明確”的進一步補充。

看什么電影?

一對情侶相約周末去看電影,在電話中他們這樣對話。

男:“周末休息,有活動。”

女:“什么活動?”

男:“浪漫活動。”

女;“什么浪漫活動?”

男:“看電影。”

女:“什么電影?”

男:“美國大片。”

女:“什么美國大片?”

男:“看《復仇者聯盟4》。”

男朋友在回答的過程中,對自己的回答進行限制,并沒有一口氣和盤托出,而正是這樣的限制,讓女朋友一步一步進行探尋,最后具體到電影上。

概念的概括性是指無法具體描述一個事物時,用一種代詞進行概括的方法,也可以是一個句子等,既簡便又能夠讓對方理解真正的意思。比如《教父》中的那句,“我會給他一個無法拒絕的理由”,隨后導演的愛馬頭就出現在了自己的被窩里,求助教父的人也順利地當上了男主角。

再如,在某些警匪片或者特工片中,兩個接頭人見面的時候,從來不會直接問:“你是不是那誰?”這樣問的人基本活不過兩集,有水平的人都是用概括性的暗語。

某些概念天生就帶著一種歧義,一個詞或一個句子可能擁有兩個或者更多的意思,不管有意還是無意踩中歧義的陷阱,基本上就要鬧出笑話,影響正常的邏輯推理。

一只手與豁嘴

有個媒婆給一男一女說媒,男方一只手有殘疾,女方是一個豁嘴。媒婆對男方說:“女孩各方面條件都挺好的,就是嘴不嚴實。”男方聽了覺得沒問題。媒婆對女方說:“男孩各方面都挺好,過日子是一把好手啊。”女方聽了很高興,終于遇到一個過日子的好男人。

見面那天,男人遠遠看著對面過來一個女人,外形條件很不錯,而且拿著小手絹捂著嘴笑,看來對自己很滿意;女人看到對面過來一個男人,一只手在背后倒背著,頗有領導風范。

等到兩個人走近,互相一看,原來女的用手絹捂嘴是因為她豁嘴,男的走路倒背著手是因為一只手有殘疾。

于是兩個人都開始責怪媒婆,媒婆覺得自己可冤枉了:“這事不賴我,我不是都告訴你們了嗎?一個嘴不嚴實,一個是一把好手,現在我倒落下不是了。”

媒婆實際上并沒有說錯,只是她在說媒的時候,為了提高兩人成功牽手的概率,沒有把“一只手殘疾”和“豁嘴”的概念說清楚,將其美化了。

2 判斷

判斷的理解

判斷是一個邏輯學名詞,是對思維對象是否存在、是否具有某種屬性以及事物之間是否具有某種關系的肯定或否定。當人以判斷形式確定概念之間的特定關系時,就是在進行判斷。長期以來,人們積累下了各種固有知識,例如,二十四節氣歌與農民的耕種和生活之間的關系。如果沒有邏輯思維中的判斷,正常的解釋活動就無法進行。

說到“判斷”,大家可能會想到另一個詞語:“命題”,這是兩個相互關聯的邏輯術語,命題是陳述一種或真或假的思想,在傳統邏輯中,命題是判斷的語言表達,有時候傳統邏輯也把判斷直接當作命題,確定的結論也可以做判斷。

區別:一般來說,判斷都是命題,判斷是經過斷定的命題,但所有的命題不一定都是判斷。命題的外延比判斷大。判斷側重于內容,命題側重于形式。命題和判斷在細分上屬于不同的領域。

聯系:在一般的邏輯思維中,兩個概念不做嚴格區分,都表示思維對象的斷定。

判斷的分類和特征

判斷分類時基于不同類型的推理而做出,比如直言推理、聯言推理、選言推理、假言推理等,相對應的判斷是直言判斷、聯言判斷、選言判斷、假言判斷等。無論何種判斷,判斷都是一種對思維對象肯定或否定的思維形式。

判斷是以語句來表達,句中主語指判斷的事物,謂語是判斷事物的情況或關系,判斷是在概念的基礎上在頭腦中進行分析與綜合的過程,所以判斷和概念密不可分。

判斷存在兩個特征:第一,必須對事物進行斷定,如果對事物既不肯定也不否定,那就是疑問,不是判斷;第二,同命題一樣,判斷也存在真假,如果一個判斷符合客觀事實,判斷就是真的。因此,判斷真假的唯一標準就是實踐。比如,“地球圍著太陽轉”這是真判斷,“太陽圍著地球轉”是假判斷。

臨汾戰役

解放戰爭時期,徐向前元帥指揮晉冀魯豫等部隊6萬人,對山西臨汾發起了進攻。戰斗開始之后,敵人依靠有利地形瘋狂抵抗,敵我雙方都付出了巨大的犧牲。

在戰役最艱難的時刻,有些部下開始沉不住氣,私下開始議論臨汾到底能不能拿下。這些話傳到了徐向前的耳中,他立刻召集干部開會,在會上,徐向前根據目前的敵我態勢做出了客觀分析,然后做出重要判斷:“我們最困難的時候,也是敵人最困難的時候,我們的意志力出現了動搖,敵軍此時更是感到了絕望,所以,只要堅持到底,就能取得勝利。”

徐向前元帥的正確判斷極大地鼓舞了我解放軍戰士的士氣,在艱苦戰斗72天之后,國民黨守軍被全殲,我軍取得了臨汾戰役的勝利。

“我軍困難”和“敵軍困難”是對稱的邏輯,徐向前元帥根據自己多年的打仗經驗,證明了結論是:誰堅持,誰就勝利,因而做出“堅持到底”的正確判斷。

3 推理

推理的理解

推理是由一個或幾個已知的判斷,推導出未知結論的過程。形式邏輯下的推理形式有演繹推理、歸納推理、類比推理三類。其中演繹推理包括聯言推理、選言推理、假言推理、假言聯言推理、假言選言推理等。歸納推理包括完全歸納推理和不完全歸納推理。類比推理包括性質類比推理和關系類比推理。(由于涉及的面比較廣,這里只介紹結構上的關系,無法展開,后面內容會有介紹。)

要對我砍頭

從前有個國王,他準備把監獄中關押的一批囚犯處死。處決的方式有絞刑和砍頭兩種,國王為了體現自己是一個明智民主的君主,決定讓囚犯自己隨意選擇一種死亡方式,死亡方式的選擇還有一個規則,以囚犯說的話的真假性來選擇:囚犯說一句話,國王派人驗證這句話的真假性,如果為真,就采用絞刑,如果為假,就采用砍頭。

一部分囚犯說了真話,被處以絞刑;一部分說了假話,被砍頭;還有一部分囚犯說的話不能夠馬上驗證真假,于是都當作假話來處理而被砍頭;還有一部分講不出話的囚犯,他們被當作說真話而被絞死。

國王非常得意,因為沒有人可以逃出自己設下的邏輯圈套,無論如何,不是絞死就是砍頭。

可是有一個囚犯跟其他人不一樣,當行刑人問他話的時候,他說:“要對我砍頭。”行刑官一聽這話,愣了半天,還真下不了手啊,于是稟告國王。國王心想:“如果真的砍頭,那說明他說的話是真的,那就該采用絞刑。可是如果對他采用絞刑,那么他說的話就應該是假的,可是假話應該砍頭的呀。可隨便選一種方法,那豈不是說話不算數嗎?這會失信于人民。”

國王十分糾結,砍頭不能,絞刑也不能,最后干脆把這個囚犯放了。

如果砍頭,國王失信于人民;如果絞死,國王也會失信于人民;或者砍頭,或者絞死,都會失信于人民。從推理邏輯上來看,囚犯給國王造成了一種難以選擇的推理形式,我們稱之為二難推理,即怎么做都不合適的推理模式,這是邏輯推理中的一種簡單推理形式。

形式邏輯的推理漏洞

形式邏輯看似完美,實際上它的邏輯推理中存在漏洞,而且是致命的漏洞:形式邏輯中概念判斷的正確性是其關注點,但是在這之前還有個大前提設定是否合理的問題。設想一下,你是一個邏輯學家,有一天你從一個概念出發,在形式邏輯的黏合下,用概念組合成了一座哲學大廈,可有一天,別人突然發現你這座大廈的基礎概念是錯誤的,而且給出了證明,也就是說你的大廈整個都是在錯誤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然后轟然倒塌。

這個形式邏輯的巨大漏洞被發現后,實證邏輯才發展起來。

形式邏輯有漏洞不假,只要能清楚地掌握形式邏輯,認知漏洞,有意識地防止漏洞帶來的傷害,就可成為一個明事理的人。不至于遇事再依靠印象、直覺、觀念或情緒去做出判斷,比如:別人都買房子,咱沒錢也貸款買,別人都去那個景區旅游,咱也去。然后成為房奴,或者旅游看人不看景。

當今網絡輿論動力十足的時代,我們更要掌握形式邏輯,明白概念,準確判斷,做出正確推理,明辨是非,避免被人強行帶節奏。

主站蜘蛛池模板: 朝阳县| 怀远县| 万宁市| 渑池县| 景洪市| 海淀区| 荥阳市| 天等县| 无极县| 遂昌县| 徐汇区| 卫辉市| 广东省| 改则县| 通辽市| 阿拉善右旗| 营山县| 毕节市| 义马市| 肇源县| 榆中县| 腾冲县| 耒阳市| 濮阳县| 茶陵县| 富平县| 章丘市| 明星| 定安县| 科技| 江油市| 江门市| 灵宝市| 冕宁县| 鸡东县| 田林县| 太谷县| 大冶市| 宁安市| 同仁县| 崇文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