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據說您一路血腥殺到南陽時,已經擁兵數萬,儼然一路諸侯,為何一定要依附袁術呢,他當時的實力要比您弱很多??!而且袁術并非雄主,您投奔他就不曾后悔么?
堅:你也說了,我是一路血腥殺到南陽的。東漢王朝還沒滅亡,我誅殺王叡、張咨與造反無異,我如果強占荊州或者南陽,那么諸侯討董結束后,第一個要消滅的就是我。漢末是世家大族崛起的時代,特別是二袁,聲望著于天下,諸侯爭相歸附,他們掌控了大義,我只有依附于他們,才能免罪,才能在亂世中立足。只有獲得了他們的支持,我才有割據一方的可能。
投奔袁術時,我的軍力的確要比他大很多,但是依附于他的勢力很多,他的整體實力要比我強的多。何況我缺乏糧草啊,我又不是南陽太守,靠武力威懾,總不是長久之計,難道讓我在南陽劫掠百姓為生么,那與董賊何異?依附于袁術就不同了,憑借他的名望,南陽一地官吏盡皆為其所用,予取予求。有他支持,我大軍糧草不斷,才能在討董之戰中跟董賊戰斗,才能賺取名望。
至于袁術是否雄主,這與我無關,我跟他本就是合作關系,他需要我當他的打手,而我需要他的名望。其實漢末各路諸侯盡皆如此,大家心照不宣罷了。
白:您是如何擊敗董卓的?華雄真的是您殺的么?
堅:在魯陽修整一段時間后,我準備進軍討伐董卓。出征前我派人去找袁術催促軍糧,在為使者送行的時候董卓派胡軫前來迎戰,倉促之下,我只能兵行險招,用疑兵之計震懾敵軍不敢前進,我則趁機引兵徐徐退入城中。胡軫擔心中伏,終不敢功城,無功而返。
來年二月,我領軍向梁東進發,輕敵冒進之下被董卓大將徐榮用計包圍,全軍潰敗,突圍時為了擺脫追兵,我將頭巾取下,令祖茂戴上,吸引追兵,我因此得以突圍。大榮也是命大,巧使妙計得以逃脫。
白:不好意思,孫將軍,我打斷一下,您為什么要強迫祖茂將軍替您引開追兵,您就不擔心他因此喪命么,您這是置部下生死于不顧啊,是否過于自私了些?
堅:哈哈哈哈,正好大榮今天就在臺下,你讓他回答吧。
白:是嗎?那祖茂將軍,麻煩您給觀眾朋友們解答一下吧。
祖:哈哈哈哈,這有什么可問的。孫將軍乃一軍之主帥,他若有失,我們全軍皆亡,我身為將軍部下,眼見主帥陷入困境,自當竭力營救;身為軍人,軍令不可違,將軍讓我引開追兵,我自當奉命行事,即使是讓我送死我也不會猶豫;我祖茂自跟隨將軍以來,早就把腦袋別在褲腰帶上了,只要將軍需要,我隨時可以為將軍赴死。你這主持人,當真不懂戰爭,不懂軍人。
白:呃……真是讓人感慨??!孫將軍能得祖茂將軍相助,真是如魚得水啊!您請繼續。
堅:梁東戰敗后,本將收攏散兵,重新聚合人馬駐屯陽人,伺機再戰,以雪前恥。董賊得知我軍下落后,再次派遣胡軫率大軍來戰。可笑董賊不知用人,若遣徐榮為將,陽人一戰鹿死誰手尚未可知,但是胡軫庸才爾,本將豈會怕他?不出所料,胡軫大軍進入陽人城下不久就自亂陣腳,我初以為是誘敵之計,待仔細觀察后發現敵軍確實已經開始四散奔逃,盡管不明就里,但戰機就在眼前,我親自領兵出城追擊,胡軫大軍潰敗,其部下都督華雄被本將親手斬殺。戰后經拷問俘虜方知情由。原來是胡軫性急,出言不遜,惹的軍中諸將不快,皆不愿胡軫立功。呂布謊稱我軍已逃出陽人,讓胡軫連夜進發,追擊我軍。結果進至陽人城下發現我軍守備嚴整,并未棄城而逃,遂在城外休息。結果呂布又派人在軍中制造謠言,說我軍前來夜襲,士兵大嘩,丟盔棄甲,四散奔逃,才致使我軍輕松取勝。說起來,本將還真是要感謝他呂奉先啊!哈哈哈哈哈……
陽人大捷后,本將正欲進兵洛陽,不想糧草遲遲未到,后來得知原來是有宵小挑唆,致使袁術對我產生猜忌之心。無奈之下我只得連夜奔回魯陽,當面向袁術表露忠心,袁術自知理虧,立即下撥軍糧。
當時各路諸侯的情形我也盡皆知曉,除了曹孟德曾追擊過一次董卓外,其余諸侯無人主動攻擊董賊,整日只知會客飲宴,不圖進取。這些人來會盟只是想混個為國討賊的名聲,沒有人真的愿意跟董賊死戰。洛陽天子已經被強遷至長安了,董賊遲早也是要撤回長安的。他們要保存實力,掂量對手,為日后逐鹿中原做準備。
而我跟這些人不同,我沒有他們的出身,沒有他們的實力,我的一切都是要靠我的雙手來打出來。打敗董賊,攻占洛陽,讓我孫文臺名動天下,讓天下人知道只有我孫文臺才是真的忠心漢室,而這份聲望就是我日后征戰天下的最大本錢。
想通了這些,我再不猶豫,整軍備戰,準備兵發洛陽。董賊懼我兵鋒,遣李傕前來利誘我,被我嚴詞拒絕。我孫文臺焉能與國賊為伍。
大軍進至大谷關時,董賊親自領軍前來交戰,被我一舉擊敗,他留下呂布斷后,自己率兵逃往澠池。我繼續揮兵進至在洛陽城外,呂布大軍一觸即潰,盡皆奔逃。再次進入洛陽后,眼前的一幕令人唏噓,當年繁花似錦的大漢國都而今已被大火燒成了廢墟,一片破敗,渺無人煙,泱泱強漢,竟已衰敗如斯,面對如此慘狀,我不禁潸然淚下,心中無比惆悵。
白:您既然是第一個入洛陽的諸侯,那有沒有一些特別的發現,比如傳國玉璽?
堅:傳國玉璽?哈哈哈哈……世人皆說我孫堅入洛陽得傳國玉璽,傳的是有鼻子有眼,還說什么袁術挾持吾妻子逼我將玉璽交出,純粹是一派胡言。爾等就不想想,傳國玉璽何等重要之物,焉能丟棄。而且如果我真的撿到了傳國玉璽,我怎么可能留在身邊,老夫還是知道懷璧其罪的道理的。此等虛妄之言,不足為信!
白:孫將軍光明磊落,您既然說沒有,看來是真的沒有。也罷,那我們繼續說說后面的事情吧,你是如何把董卓趕到長安的?
堅:其實洛陽之戰后,我就再未與董賊正面交鋒。我之前就說過,董賊火燒洛陽后其實就已經萌生了退意,他并沒有跟關東聯軍拼命的想法。因此在我整飭部隊準備西向追擊董卓時,老賊已逃往長安,留下諸將鎮守各要隘,以阻擋關東聯軍西進。而我此時也已經無心討董,因為有更重要的事情在等著我。
白:更重要的事情?
堅:是啊,我的后路都要被斷了,這還不重要么?
白:您是說二袁反目?
堅:是的。以二袁為首的這些所謂聯軍,一個個都是心懷鬼胎,在我跟董賊拼命的時候,他們早已開始了互相征伐。二袁名為兄弟,暗地里卻是勾心斗角,爾虞我詐。后因袁術不支持袁紹另立皇帝,二人徹底反目。在我出征董卓的時候,袁紹任命周昂為豫州刺史,派兵襲取了我的陽城。當我得知此事后,我對聯軍失望透頂,我知道這大漢江山算是徹底完了,而這些人就是讓大漢王朝萬劫不復的罪魁禍首。我孫文臺無愧于心,對大漢王朝我也算是竭忠盡力了,之后我要開始為我孫氏一門建立基業了。
我回師豫州,與袁術合兵一處將周昂擊潰,重奪了陽城。此戰公孫瓚之弟公孫越被流矢擊中,死于非命,公孫瓚因此與袁紹結怨。袁紹為了避免腹背受敵,聯合劉表欲鉗制袁術。各路諸侯自此在二袁的挑動下,相繼開戰,混戰不休。
白:您跟劉表之間,到底因為什么原因非要不死不休呢,難道就因為他跟袁紹結盟對付袁術?
堅:唉……
堅:當初荊州刺史王叡被我斬殺后,荊州大亂,各地宗賊紛紛作亂,蘇代自領長沙太守。而劉表老賊卻在此時被董賊任命為荊州刺史,得蒯氏兄弟相助,得以剿滅宗賊,入主荊州,為了向袁術示好,他還上表舉薦袁術為南陽太守。老賊因得了董賊的好處,竟然沒有參加討董聯盟,虧他還是漢室宗親。
得知此事我真是憤恨難當,荊州本是我選定的根基之地,也是我讓荊州大亂,方便我日后行事,不想卻被劉表這個狗東西鳩占鵲巢。
中原混戰后,劉表依附袁紹,袁術知我深恨劉表,于是令我南征劉表,并許諾戰后表奏我為荊州牧。于是我集結大軍,兵發荊州。劉表派黃祖在樊城鄧縣一帶迎戰,欲阻止我渡過江水。黃祖那點伎倆豈是本將對手,兩軍初一交鋒,荊州軍直接潰敗,我乘勝追擊,包圍襄陽。劉表老賊不敢出城迎戰,乘夜讓黃祖出城調集士兵救援。圍城數日后,黃祖帶兵歸來,再次被本將軍擊敗,黃祖逃往峴山,我二話不說立即追擊,誓要斬殺此賊?,F在想來當時太過沖動了些,犯了輕敵冒進的錯誤,結果在峴山被黃祖部將暗箭所傷,當場身亡。所幸我兒仲謀最終幫我報了此仇,斬殺了黃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