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古代物質文化叢書:營造法式
- 李誡
- 582字
- 2020-10-09 15:12:24
定功
【原文】 《唐六典》:“凡役有輕重,功有短長。注云:以四月、五月、六月、七月為長功;以二月、三月、八月、九月為中功;以十月、十一月、十二月、正月為短功。”
看詳:夏至日長,有至六十刻[1]者。冬至日短,有止于四十刻者。若一等定功,則枉棄日刻甚多。今謹按《唐六典》修立下條。
諸稱功者,謂中功,以十分為率。長功加一分,短功減一分。
諸稱長功者,謂四月、五月、六月、七月;中功謂二月、三月、八月、九月;短功謂十月、十一月、十二月、正月。
以上三項并入總例。
【注釋】 [1] 刻:計時單位,一晝夜為一百刻,一刻為今十四分二十四秒。
【譯文】 《唐六典》:“凡是勞役都有輕重的區別,功有時間長短。注說:四月、五月、六月、七月的工作量為長功;二月、三月、八月、九月的工作量為中功;十月、十一月、十二月、正月的工作量為短功。”
看詳:夏至白晝時間較長,最長可達六十刻之久。冬至白晝時間較短,只有四十刻。如果用統一的標準來確定工作時長,則浪費的時間太多。如今只按照《唐六典》制定下條。
本書中所說的“功”,如果沒有特殊說明,就是“中功”,“中功”以十分為標準工作量。增加一分為長功,少一分則為短功。
本書中的“長功”,是指以農歷四月、五月、六月、七月所能完成的工作量;“中功”是指以農歷二月、三月、八月、九月所能完成的工作量;“短功”是指十月、十一月、十二月、正月所能完成的工作量。
以上三條并入總例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