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古代物質文化叢書:香典
- (明)周嘉胄 (宋)洪芻 陳敬
- 1798字
- 2020-10-09 15:09:05
諸香十二品
金銀香
金銀香,中原各地皆無此香。其香氣與欖糖的味道相似,香里面有像白蠟一樣的白色塊狀物。上好的金銀香中白色塊狀物較多;品質低下者中則較少。焚燒此香,其氣味美妙異常。舊港(今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巨港)產金銀香。《華夷續考》
南極
南極,是一種香木。《華夷續考》
金顏香
金顏香與熏陸香類似,呈紫紅色。其香煙似凝固的油漆煮沸,香氣不僅不濃,還有些許酸氣。將金顏香與沉香、檀香調和在一起焚燒,則香氣清婉。《西域傳》
金顏香出產于大食國與真臘國。而三佛齊國出產的金顏香,都是由上述兩國販運至此,再由該國販運到中國來的。金顏香是樹木的油脂,顏色較黃,香氣勁健,能聚集眾香。現今,人們多用此香來制作佩戴在身上的龍涎軟香。當地土著則用它制作合香,涂抹在身上。
真臘國出產金顏香,分黃色、白色、黑色三種,以白色為上品。《方輿勝略》
貢金顏香千團
元朝至元年間,馬八兒國(位于今南印度一帶)進貢各種珍品,其中有金顏香一千團。這種香本是樹脂,有淡黃色和黑色兩種;劈開為雪白色的金顏香者,方為上品。《解醒錄》
◎道教上香
道教祀神時常用香、花、燈、水、果五種祭品敬獻于神壇之上,稱為齋供。這五種供品是十分講究的,各有規定和禁忌。香是道士及信徒通感神靈之物,是求神時的必需品。上香前,上香者須衣冠整潔、雙手潔凈;上香時,持香者要手指干凈,切忌“信手拈香,觸以腥穢”。敬神所用鮮花,須清香芬芳,全無芳香者,或香味強烈令人生厭者忌。常以梅、蘭、菊、竹為上品,水仙、牡丹、蓮花次之。醮壇所用之燈,須用一色芝麻油燃點,忌用六畜脂膏之油,否則會觸穢神靈。道門稱敬獻齋壇之水為七寶漿,此水忌用生水及不潔之水。供果必須是時新果實,宜精潔,忌用石榴、甘蔗之類,以及穢泥之物。除此之外,食過之物及冬瓜、番石榴、芭樂、李子、單碗菜等也都不能用于祭神。

●拈香
平心靜氣,敬對神位。手持三炷香,忌用右手拈香,須左手持香,右手護香,用神位左邊的蠟燭將香點著。如果香頭有火苗,切不可用口吹滅,而應水平持香,輕輕前迎。

●上香
上香時,用左手把香插入香爐內,三炷香之間的距離要相等,并且“香不過寸”,即相互的距離不超過一寸。如著長袖大口道袍,則用右手拉住左手袖口。

●敬香
面對圣像,右手手指拈香,左手包著右手,舉于額前。

●清理香腳
家中香爐里的香腳時間久了就會堆積,為安全起見,可于每月的農歷初一、十五前(即廿九日或三十日及十四日晚上九點左右)清理神案時順便拔取香腳,但不可完全取出,須剩三炷。
流黃香
流黃香,外形像流黃,氣味芳香。《吳時外國傳》載:“流黃香,出于都元國,該國在扶南國南面三千里的地方。”流黃香,產于南海各國。現今中國所使用的流黃香,都是從西戎(中國西部各民族)販運來的。《南州異物志》
亞濕香
亞濕香,產于占城國。這種香不是自然生成的,而是當地土著用十種香料搗碎混合而成。亞濕香質地濕潤而呈黑色,其燃燒起來的香氣溫和而綿長,焚燒起來勝過其他香料。《香錄》
近來,有從日本來的客人贈給我一種香。此香質地濕潤而呈黑色,香氣溫和而綿長,全然沒有沉香、檀香、龍腦香和麝香的氣味,也許這就是亞濕香。
顫風香
顫風香是占城國所出產的香品中最好的。顫風香的生成,是由于香樹之間枝條交連,枝干之間兩兩摩擦,日積月累,樹木漬液的精華凝結而成。砍伐香樹便于采得香料,采取香結油脂透亮者最佳。顫風香質地潤澤,像是用蜜浸漬過一樣,最適宜用來熏衣服。經此香薰過的衣服經過數日之后,衣服上的香氣也不會消失。現今,江西道臨江路清江鎮將它視為各種香品之中最佳的品種,其價格往往是其他香品的幾倍。
迦闌香
迦闌香,又叫迦藍水香,因出產于迦闌國而得名。此香屬于占香一類。也有人說,迦闌香出產于南海普陀山,是香中至寶,其價格堪比金子。
特遐香
特遐香,出產于弱水(今克什米爾西北部吉爾吉特附近的印度河北岸支流)之西。形似雀卵,顏色較淡,呈白色。焚燒此香,能辟邪去穢,驅除鬼怪。《五雜俎》
阿勃參香
阿勃參香,出產于拂林國,樹皮顏色青白,葉子細長,兩兩對生。所開之花似蔓青花,呈純正的黃色;其子像胡椒,呈紅色;研磨其子,滲出的油脂、汁水極香,還能治療癩病。
兜納香
《廣志》載:“兜納香,產于南海剽國。”《魏略》載:“兜納香,出產于大秦國。”兜納香屬草本香一類。
兜婁香
《異物志》上說:“兜婁香與都梁香一樣,出產于海邊國家。”此香也可用來調和香料,其莖葉像水蘇。
按:此香與現在的兜婁香不同。
紅兜婁香
按:此香為麝檀香的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