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古代物質(zhì)文化叢書:香典
- (明)周嘉胄 (宋)洪芻 陳敬
- 7863字
- 2020-10-09 15:09:00
沉香事實
火山燒沉香
隋煬帝時,每到除夕之夜,在殿前設火山,預備幾十車沉水香,每座火山焚燒幾車沉香,再澆上甲煎,火光燃起,高達數(shù)丈,幾十里之外都能聞到香氣。一夜間要用去沉香兩百車、甲煎兩百余石。房室之中不點油脂燈火,懸掛一百二十顆寶珠用以照明,珠光堪比白晝明亮。《杜陽雜編》
太宗問沉香
唐太宗曾經(jīng)詢問高州首領(lǐng)馮盎:“愛卿離沉香產(chǎn)地可遠?”馮盎奏答道:“微臣居所周圍都是香樹。然而,活著的香樹是不香的,只有朽木才結(jié)香。”
沉香為龍
五代十國時期,南楚君主馬希范構(gòu)建九龍殿,用沉香制成八條龍,各長百尺,繞柱相向,作趨捧狀,馬希范坐在八龍中間,自稱一龍。其所戴幞頭硬腳長達丈余,與龍角相似。馬希范凌晨坐殿之時,先讓人在龍腹中焚香,煙氣悠然而出,就像是從龍嘴里吐出的一樣。近古以來,諸侯王再奢侈僭越,也沒有像他這樣奢靡的。《續(xù)世說》
沉香亭子材
長慶四年,唐穆宗駕崩,長子敬宗即位。九月丁未日,波斯大商人李蘇沙進獻制造沉香亭子的木材。拾遺李漢諫言道:“用沉香木來做亭子,無異于天上的瑤臺瓊室。”敬宗當下大怒,事后卻聽取了他的意見。《舊紀》
沉香泥壁
唐代詩人宗楚客建造了一座新宅,梁柱全用一丈多高的柏木制成,并將沉香與紅粉混合,用以糊墻。門一打開,香氣撲鼻。太平公主造訪了他的家宅后,嘆道:“看了宗楚客的行走坐臥處,才知我們都白活一世了啊!”《朝野僉載》

真沉香
外觀
不規(guī)則,凹凸不平,表面多呈朽木狀,有刀痕,偶有孔洞。
色紋
表面多為黃棕色或灰黑色,密布斷斷續(xù)續(xù)的棕黑色細小縱紋,有時可見黑棕色的樹脂斑痕。
油脂
含油量高的水沉顏色較深,看起來好似覆了一層油,但摸著不臟手;其質(zhì)地潤澤,易燃,燃燒時甚至能看到沸騰的沉油。土沉則無油脂的反光感。
氣味
水沉在自然狀態(tài)下能散發(fā)出香味,其味溫和醇厚,斷斷續(xù)續(xù);其香頗有穿透力,聞起來如線般鉆鼻。土沉在熏燃時散發(fā)持續(xù)而厚重的香味,其香亦有穿透力,但不若水沉的香味細。
沉水
質(zhì)硬而重,入水下沉或半浮半沉,其下沉者多為進口香。

假沉香
外觀
其狀多規(guī)整,無朽木感,由于其表面上的孔洞、刀痕是人為所致,故多不自然。
色紋
表面漆黑,呈油漆剝落狀,置于水中會有黑色染料流出;制假技術(shù)好的會在表面或剖面加木紋、木斑,但不如真沉香自然、流暢。
油脂
摸起來有油膩感,表面油路(油線、油絲、油斑)不清晰或油脂層不干潔。
沉水
基本上都是沉于水的,但密度比正常水沉大很多,手感不自然。
氣味
燃燒時有香水或香精味,有些帶有類似酒精揮發(fā)的氣味,還有完全無香味的,嗅之無法令人身心愉悅。
□ 真?zhèn)纬料惚?/span>
宋代時,沉香由朝廷貢品逐漸演變?yōu)樯唐贰4撕笮枨罅看笤觯^度開采之勢愈演愈烈,甚至達到“一片萬錢”的程度。如今,真正的沉香已是十分罕見,而贗品越來越多,因此,沉香愛好者了解真、假沉香鑒辨的知識很有必要。例如,把真假水沉放入溫度達30℃以上的環(huán)境中時,其表面油脂都會熔掉。但真品的油脂會縮回香木體內(nèi),香氣暫時減弱,表面黑色褪去,變成青灰色,如果將其與毛料摩擦,則馬上能恢復色澤,手上不會有任何油污痕跡;而偽品表面的油脂熔解后,不但無法恢復其色澤與香氣,還會在手上留下油污。
◎沉香的妙用
沉香作為宗教用香、熏香香料,多為人們所了解。除此之外,其藥用價值和實物原料之功用也不可小覷。中藥沉香的歷史悠久,自古就是治療胃寒、腹脹、氣喘、腎虛的良藥,此外還可作為鎮(zhèn)靜劑。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對沉香在香料和中藥中的地位大加贊賞。現(xiàn)今人們對沉香進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和運用,根據(jù)其香味特點和藥用價值,制作出各種保健品、日用品,如空氣清新劑、佛珠、家具等。

沉香佛珠
●禮佛香
沉香既是禮佛的上等供品,也是“浴佛”的主要香料之一,被列入密宗“五香”(即沉香、檀香、丁香、郁金香、龍腦香)。佛教將沉香末、片用于靜坐參禪或誦經(jīng)法會中的熏壇、灑凈、燃燒,或用其熬香湯浴佛,或雕刻成佛珠佩掛于身上。念經(jīng)時撥動佛珠,沉香受體溫加熱,會散發(fā)出香氣以養(yǎng)性安神。
相關(guān)記載 在《佛說戒德香經(jīng)》中,佛陀以沉香來比喻持戒之香,不受順、逆風的影響,能普熏十方。沉香或正檀香制成的香在供佛中都是上品,以沉香油涂香是更為殊勝的供養(yǎng)。《瑜伽師地論》中闡釋了香的種類,將香分為四種:沉香、窣堵魯迦香、龍腦香和麝香。在《中阿含經(jīng)》卷十五、三十喻經(jīng),以及《法華經(jīng)·法師功德品》中都詳述了沉香對于修學一切善法的重要性。

沉香屑
●熏焚香
沉香是熏焚香的上等用香之一。盛唐時公認的熏焚香上品為伽楠,次為沉香,再次為檀香。沉香燃燒時所發(fā)出的香味高雅、沉靜、清甜,能使人心平氣和,進入祥和的狀態(tài),起到調(diào)節(jié)人體氣血運行、疏通人體氣機的作用,是治療與預防疾病的天然佳品。
相關(guān)記載 正史中關(guān)于日常熏焚沉香的記載,最早出現(xiàn)在西晉。《晉書·王敦傳》載:“石崇以奢豪矜物,廁上常有十余婢侍列,皆有容色。置甲煎粉、沉香汁。有如廁者,皆易新衣而出。客多羞脫衣,而敦脫故著新,意色無怍。”又有《晉書·吳隱之傳》載:“(吳隱之)后至自番禺,其妻劉氏赍沉香一斤,隱之見之,遂投于湖亭之水。”權(quán)臣石崇與王愷斗富,搜集并使用了沉香一類奢侈物;良吏吳隱之,因其妻帶上沉香而引以為恥。這兩個相反的典故,皆說明了熏焚珍貴的沉香,在西晉的上層社會已十分盛行。

沉香柱香
●祭祀香
香最早用于宗教場所與祭祀活動中,成了人與神聯(lián)系的神妙之物。虔心焚香拜祭,可上達天庭,下及幽冥。商周時,古人祭天有一個重要的儀式,即在靈臺上堆架燔柴,焚椒升香,借縷縷清香之煙與上蒼對話。第一位以沉香祭天者,乃南朝的梁武帝,他用沉香建造明堂,取與上天純陽正氣相宜之意;在北郊則用土與香混合,以表示人與土地的親近之意。
相關(guān)記載 宋代丁謂《天香傳》云:“有唐雜記言,明皇時異人云:‘蘸席中,每爇乳香,靈祇皆去。’人至于今傳之。真宗時新稟圣訓:‘沉、乳二香,所以奉高天上圣,百靈不敢當也,無他言。’上圣即政之六月,授詔罷相,分務西雒,尋遷海南。”

藥用沉香
●藥用香
沉香具有行氣止痛、溫中降逆、暢通氣脈、納氣平喘的神奇功效,自古被視為珍貴的中藥材。沉香藥用的方法很多,可熏燃,也可研粉內(nèi)服、外用,或是制成沉香片沖泡飲用。如把沉香研成細末或切塊,置室內(nèi)熏爐里點燃,緊閉門窗,則香藥彌漫。其香氣能凈化空氣,除濕、去穢、祛四時不正之氣,或祛陰霧瘴氣、潮濕地氣等,也可以治痘疹引發(fā)的周身瘙癢。
相關(guān)記載 古代醫(yī)學典籍中關(guān)于沉香療疾的記載頗多,如《本草備要》曰:“沉香能下氣而墜痰涎,能降亦能升,氣香入脾,故能理諸氣而調(diào)中,其色黑。體陽,故入右臂命門,暖精助陽,行氣不傷氣,溫中不助火。”《本草綱目》曰:“治上熱下寒,氣逆喘急,大腸虛閉,小便氣淋,男子精冷。”《大明本草》曰:“調(diào)中補五臟,益精壯陽,暖腰膝,止轉(zhuǎn)筋吐瀉冷氣。”

沉香木雕靈芝如意
●家居香
自沉香融入宋人日常生活以來,明、清兩代的宮廷皇室、文人士大夫階層及富裕百姓,皆崇尚沉香制品,他們以沉香制成各類家居、文房器物,其工藝之精細,堪與犀角雕品相媲美。由于沉香生成狀態(tài)及結(jié)構(gòu)非常特殊,故很難完成大件的沉香雕品。現(xiàn)今多見一些制作精良的小件雕品,而作為家具出現(xiàn)的大件沉香雕品則無比珍貴。
相關(guān)記載 宋代蘇軾曾作《沉香山子賦》,以安慰被貶至雷州(位于廣州市)的蘇轍,其寫道:“古者以蕓為香,以蘭為芬,以郁鬯為裸,以脂蕭為焚,以椒為涂,以蕙為熏;杜蘅帶屈,菖蒲薦文,麝多忌而本膻,蘇合若薌而食葷。嗟吾知之幾何,為六人之所分。方根塵之起滅,常顛倒其天君。每求似于仿佛,或鼻勞而妄聞。獨沉水為近正,可以配詹匍而并云。矧儋崖之異產(chǎn),實超然而不群。既金堅而玉潤,亦鶴骨而龍筋。惟膏液之內(nèi)足,故把握而兼斤。顧占城之枯朽,宜爨釜而燎蚊。”蘇軾以沉香山子為鑒,勉勵深處逆境的蘇轍——君子身上的超然之氣,應如沉香山子淡而不衰的芬芳般永恒。
沉水香末布象床上
西晉時豪侈之士石崇將沉水香制成塵末,鋪撒在象牙床上,讓他素日所寵愛的姬妾在上面踩踏。沒有留下痕跡的賞賜珍珠百串,留下痕跡的則令她們節(jié)制飲食,使身體輕弱。故而,石家姬妾在閨中互相戲謔說:“沒有細骨輕軀,哪里能得到那珍珠百串呢?”《拾遺記》
沉香疊旖旎山
高麗商船主人王大世擇選了近千斤的沉水香,壘造為旖旎山,模擬衡山七十二峰。吳越國王錢弘俶出價黃金五百兩欲購買之,被王大世拒絕。《清異錄》
沉香翁
有一次,販運香料的商船帶來一尊沉香翁,高一尺有余,其雕刻技藝如同鬼斧神工。船主將其進獻給吳越王錢。錢
為其命名為“清聞處士”,取自杜甫詩中的“心清聞妙香”一句。《清異錄》
沉香為柱
番禺有海獠(古時對信仰伊斯蘭教者的稱呼)雜居,其中最富庶的是浦姓一族。他們自稱白番人,原為占城國的權(quán)貴,因出海遇風浪,懼怕返航,便滯留在中國,定居于番禺城中。其房舍裝飾侈靡,超過宮廷。房舍正中的廳堂有四根柱子,都是沉水香。《桯史》
沉香水染衣
周光祿十分奢靡,他的家妓抹頭發(fā)用郁金油,搽臉用龍香粉,染衣服用沉香水,每到月底,還能得到一只金鳳凰作為賞賜。《傳芳略記》
炊飯灑沉香水
龍道千在積玉坊選擇居室,用藤編成鳳眼窗,用千年的木蓮根支床,煮飯時灑上沉香水,泡酒用山鳳髓。《青州雜記》

□ 鷓鴣斑沉
鷓鴣斑多因蟲蛀蝕后引起油脂不規(guī)則的變化而形成,只剩下外層皮材附有油脂,所以鷓鴣斑沉一般為空心,那些實心且未被蛀蝕的木頭則很難產(chǎn)生鷓鴣斑。如果香木本身樹齡較高,木頭老硬,油脂體部分就會轉(zhuǎn)化為沉香揮發(fā)油,使微生物難以蛀蝕。因此,實心的鷓鴣斑沉一刀下去,里面應該都是深色的油脂。而空心鷓鴣斑的品種多樣,平時一般無香味,燃燒時味道清婉似蓮花的為上品,味道無變化的為次品。
◎祭祀香
在我國,香用于祭祀的歷史可追溯至石器時代。先祖?zhèn)冊诩漓霑r燔木升煙,告祭天地,可謂是后世祭祀用香的開始。據(jù)考古發(fā)現(xiàn),在六千年前的祭祀活動中,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燃燒柴木及燒燎祭品的燎祭。在距今六千至五千年前的紅山文化晚期遺址中,發(fā)現(xiàn)了規(guī)模宏大、燎祭遺存的祭壇。商周時的燎祭繼承了遠古祭祀觀念。至周代,周文王訂立了禋祀祭天的典制。從此,焚香祭祀天地、神靈、祖宗、圣人的禮儀沿襲至今。焚香祭祀要求祭祀時要有整潔的服裝、端莊的儀態(tài),還要有誠心、敬畏心等,這是敬香和所有祭祀活動中最重要的因素。同時,用相應的姿勢和動作強化自己的信念,如低頭、合掌、作揖、跪拜、匍匐等。

●柴祭
最早的祭祀儀式是柴祭,早在殷商時期的甲骨文上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紫(柴)”“燎”“香”字,“紫(柴)”,即“手持燃木”以祭天。《后漢書·祭祀志下》載:“封者,謂封土為壇,柴祭告天,代興成功也。”

●香植物祭
向神明敬獻谷物也是一種古老的祭法,“香”字即源于谷物之香。甲骨文中的“香”,形如“一容器中盛禾黍”,指禾黍的美好氣味。篆文變作“從黍從甘”,“黍”表谷物,“甘”表甜美,因此《尚書·君陳》有“至治馨香,感于神明。黍稷非馨,明德惟馨”一說。

●酒祭
香酒也是祭祀的必需品之一。商代有一種香氣濃郁的貴重香酒,名為“鬯”,多用于祭祀,也常用作賜品或供貴賓享用。鬯酒是商周時期最重要的祭品(禮品)之一,使用頻率很高。西周還有專職的“郁人”和“鬯人”負責用鬯之事,如《周禮·春官》載:“郁人掌替器。凡祭祀、賓客之
事,和郁鬯以實彝而陳之。”一般認為這種鬯酒是用郁金、黑黍等芳香植物制成。

●家祭
祭祀燒香是從古代的祭禮中繼承下來的,這種做法后來在民間逐步演變?yōu)闊阋允揪粗亍2粌H佛教提倡用香,道教的儀式中也普遍用香,而且有嚴格的敬香規(guī)程。但民間的燒香卻沒有那么嚴格,只以虔誠為要,儀式也較為簡單。后世所焚的香,也使用改進后方便的線香和盤香等。
◎香之形
原態(tài)的香材一般不直接使用,因其在經(jīng)過人工處理后,香味會更加醇正,同時還可使香材形成美麗的形態(tài)。原態(tài)香材經(jīng)過蒸煮炒炙后,通常會磨成細粉,再加入其他附著劑,便可制成線、塔、盤、丸等多種形態(tài);將原態(tài)香材經(jīng)過蒸餾萃取,還可提煉出花露等香水。

●原態(tài)香材
原態(tài)香樹也稱片瓣香,即經(jīng)過清洗、干燥、切割等基礎加工后,較完整地保留了材質(zhì)外部形態(tài)和特征的香料,比如沉香、檀香的大塊木片。有的原態(tài)香材可直接切割用來焚香。香料的切割也極為講究,順向、逆向、橫向所獲得的不同紋理會產(chǎn)生不同的香氣。

●線香
該香形狀如線,呈極細的長條狀,是以香料粉末調(diào)糊,干燥定型而成。豎直燃燒的線香叫“立香”,橫倒燃燒的線香叫“臥香”。在古代,線香不僅可以用來敬奉神明,還可以用于針灸治療,“線香點灸”便是中醫(yī)治療中的常用灸法。

●棒香
棒香又稱簽香、芯香,其香芯子用細的竹梗或木梗做成,呈直線型。竹簽芯的棒香又稱為竹簽香或篾香。使用時十分方便,直接點燃即可。

●盤香
盤香又稱“環(huán)香”,為螺旋形盤繞的熏香,可掛起,或用支架托起熏燒,一些小型的盤香也可以直接平放在香爐里使用。

●錐香
錐香是由一種或多種香料磨制成粉后,制成的圓錐形香。因其懸掛燃燒時垂掛如塔而又名“小塔香”。但其大多直接放于爐內(nèi)豎立點燃熏焚。

●塔香
佛寺等宗教場所多用塔香,其形如盤香,懸掛燃燒,垂掛如塔狀;另有塔狀粒香,可直接置于香爐中燒用,一稱錐香,又稱“小塔香”。此二者皆可稱為塔香。

●香炭
香炭是在木竹炭中加入香料后經(jīng)人工制作而成。香炭吸附力強,可以除濕祛臭;其散發(fā)出的芳香還可凈化空氣。

●香膏
香膏,又稱“膏香”,即將香料研磨成細粉,再加入蜂蜜等膏狀物混合而成。香膏常直接涂敷于皮膚,附著力較香粉更強。

●香餅
香餅是將一種或多種香料磨成粉末后制成的餅狀香。香餅既可直接燒焚,亦可隔火熏焚。焚燒時,因著火面積大,故香氣濃郁。

●香丸
香丸是將一種或多種香料磨制成粉后制成的丸狀香。多用于熏爐焚燒,也可入藥。《紅樓夢》中用于寶釵治病的冷香丸,就是用白牡丹花、白荷花、白芙蓉花、白梅花花蕊和四季雨露制成。

●香珠
香珠是將一種或多種香料磨制成粉后,制成的圓珠形的香球,或直接用香木雕成,可串成香串,道家、佛家多用作配飾。

●香水
香水是將香料植物蒸餾后獲得的香露,既可單獨使用,亦可幾種花露混合。我國早期所用的花露多靠進口,亦有少量為藩國貢物。

●香灰
香灰,又稱“末香”,為粉末狀的香。點香末時,應先于凈香爐底鋪香灰,然后把粉鋪成細長狀或環(huán)狀,再點燃即可。此方法較為方便且香粉密實,厚薄均勻,點燃后原味較醇。

●印香
印香,也稱香篆,即在焚香的香爐內(nèi)鋪上一層沙,將干燥的香粉壓印成篆文形、字形或圖形綿延不斷,一端點燃后循線燃盡。另有一種篆香又稱百刻香,是將一晝夜劃分為一百個刻度,寺院常將其作為計時器來使用。

●香粉
香粉是將香料磨碎后經(jīng)過篩濾,再混合鉛粉或米粉制成。香粉多為白色,亦可加入紅藍花、朱砂等植物以及礦物色素,制成敷面的胭脂。
◎香身方
十香丸
成分 沉香、麝香、白檀香、青木香、零陵香、白芷、甘松香、藿香、細辛、芎?、檳榔、豆蔻各30克,香附子15克,丁香10克。
用法 用此香粉洗臉,早晚各一次。
制作 研末,加煉蜜制成梧桐子狀香丸。
功效 令人身體百處皆香。
方解 古人云:“咳唾千花釀,肌膚白和香。”人除了能分泌天然的體香外,還可通過食物或藥物,使身體散發(fā)各種獨特的香味。此種使人身體產(chǎn)生香味的方法,在古代稱為“香身”,被廣泛應用于宮廷中的婦女美容。本方內(nèi)含十四味辛香味中藥,具有芳香祛臭的功效,能使人口及身體均香。
來源 《千金翼方》卷五。
沉香甑(二則)
某商人到林邑(古國名,象林之邑的簡稱,在今越南中部,9世紀后期改稱占城)去,借住在一對老夫婦家中。每日在食用這家的米飯時,他都聞到有濃郁的香氣彌漫于整個房間,但不知為何物。后來,當他偶然見到這家蒸飯的甑,才恍然大悟,原來這個甑竟然是用沉香雕制的。《清異錄》
北宋人陶谷家中的甑用沉香雕制而成,其酒盞用魚的腦骨制成,中現(xiàn)園林美女之景象。黃霖說:“陶翰林家甑中熏香,盞中游妓,真可以算得上是雅事了。”
桑木根可作沉香想
唐朝名相裴休手拿一塊桑木根,說:“你若當它是桑木,它就是桑木;你若把它當作沉香,閉上眼睛,便能聞到沉香味兒。你手里拿著沉香,若從心底里不肯承認,只當它是桑木根,便真的聞不到沉香味兒。可見,各種現(xiàn)象所表現(xiàn)的形態(tài)都是由心而生的。”《常新錄》
鷓鴣沉界尺
沉香中帶有斑點的,叫鷓鴣沉。華山道士蘇志恬偶然得到一根一尺多長的鷓鴣沉,修制成一柄界尺。《清異錄》
沉香似芬陀利華
后周顯德末年,進士賈颙在九仙山遇見了唐代名臣李靖,行走之間,疾如駿馬奔馳。賈颙知道其中有異,拜而求道,并取出竹箱中所剩余的沉水香焚告。李靖說:“沉香與在斜光下生長六天的芬陀利華(指大白蓮花,也是佛的另一名稱)完全一樣,你這個人有道骨,但是塵緣未了。”隨即賜給他一顆仙丹,讓他把柏子當成糧食食用。直至北宋初年,賈颙的身體依然健康。《清異錄》
砑金虛鏤沉水香紐列環(huán)
后晉天福三年,后晉皇帝石敬瑭賜給僧人法城跋遮那(袈裟環(huán))一件,并說:“法城愛卿是佛國棟梁、僧人領(lǐng)袖,今日特令宦官賜給愛卿砑金(一種用金砑碾于器物上的工藝)虛鏤沉水香紐列環(huán)一柄,等法師到來,便可領(lǐng)取。”《清異錄》
沉香板床
晉代醫(yī)僧支法存有一件長達八尺的沉香板床,刺史王淡息想要將其占為己有,但遭到支法存的拒絕。隨后,王淡息殺了支法存而得到板床。但王淡息后來也被滅族,據(jù)說是支法存的靈魂在作祟。

□ 迦南雕花卉紋沉香杯 清朝
此沉香杯用上等迦南香木雕刻而成,其材質(zhì)皮色古樸,包漿濃厚。杯的造型為上侈下斂,杯身為荷花紋浮雕,草葉叢中,花開朵朵,葉瓣清晰,層次分明。古老的沉香木經(jīng)久彌香,每舉杯淺酌,有淡香溢出,沁人心脾。
沉香種楮樹
唐高宗永徽年間,定州有個僧人想寫《華嚴經(jīng)》,便用沉香種植楮樹,再以此樹為原料造紙。《清賞集》
沉香觀音像
西小湖(位于安徽省五河縣)天臺教寺,過去叫觀音教寺。相傳,唐代乾符年間,該寺曾擁有一尊沉香觀音像。此像泛太湖而來,天臺教寺的僧人們前往迎接而得。當時,有藤草纏繞在觀音像的足部,僧人隨手將草投進小湖,竟生出千葉蓮花來。《蘇州舊志》
沉香煎湯
宋真宗時,宰相丁晉公在臨終前半月便不能進食。他終日焚香危坐,默默誦讀經(jīng)文,又用沉香煎湯,不時呷服少許。至其奄然逝世時,神志始終保持不亂,衣冠端正。《東軒筆錄》
牛易沉水香
海南出產(chǎn)沉水香,中原人必須用牛才能換得此香。當?shù)乩枞擞贸了銚Q來的牛,全部用于祭祀鬼神。中原人則用換得的沉水香供奉佛像、天帝,以祈求賜福。這實際上是在燒牛,哪里是在祈福呢,悲哀啊!《東坡集》
沉香為供
高麗使節(jié)仰慕倪云林(元代名畫家)的高潔人品,屢屢造訪,卻不得一見,倪云林只開了云林堂供他參觀。高麗使節(jié)觀后蔚為驚嘆,便向上遙拜以示敬意,還留下沉香十斤作為供奉,后嘆息而去。《云林遺事》
沉香煙結(jié)七鷺鷥
有個浙江人出海經(jīng)商,因貨物不合時宜而沒能賣出,隨后又因染病而將所帶財物耗盡,嘆息著要尋死,被同行的海客們勸慰再三,才登船返航。途中這位商人見水面上漂浮著一塊朽木,有缽盂那么大,便撈起來聞了聞,發(fā)現(xiàn)很香,心想這一定是香木了,就順手取來枕在頭下。回家之后,商人與妻子相對而泣,重新置辦貨物,準備著待到明年再次出海。一天,從鄰居家飄來不堪入鼻的污穢之氣,商人立即讓妻子焚燒那塊朽木來驅(qū)除異味。朽木燃起后,其香煙結(jié)成了七只鷺鷥,飛至幾丈遠,才漸漸散去,商人大為驚奇,從此開始珍視這塊香木。幾年后,明憲宗下令征求異香,如有上供非同尋常者將得到大的賞賜。商人便將香木進呈上去,憲宗大為贊嘆,授予其錦衣衛(wèi)百戶的職位,并賜以黃金百兩。有認識香木的人說,沉香生于水邊,有七只鷺鷥?nèi)找乖谏厦媸乘蓿扉L日久,其精神化入木中,因而焚燒時能結(jié)成這種形狀的煙云。《云廣記撰編》
仙留沉香
明朝道士張三豐,與蜀地僧人廣海交好,在開元寺寓居七日后,臨別贈詩留念,同時留下沉香三片、草鞋一雙。廣海將之一并進獻給永樂皇帝,獲得豐厚賞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