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原凡例

歷時兩年,《蒙古旅行》原連載在《世界》雜志。本書據(jù)此增補修改。我及我妻每日各有旅行日記,本書是我的日記,我妻的日記他日出版。

本書本為日記,故無引用參考,盡記每日映眼入耳之事而已。

旅行中未有翻譯,雖不方便然可練習蒙語。故和其他旅行者的旨趣不同。有我妻相伴,有很多接近蒙古婦女的機會。亦與其他旅行者旅行的性質不同。蒙語有書面語和口語之分。本書所記地名、人名、物名等悉系口語。例如,文語Aghola(山)記作Ola,Khumun=húmun(人)記作Khun=hún。內蒙古根據(jù)內蒙古的方言記載,外蒙古根據(jù)外蒙古的方言記載。

內外蒙古各有方言,外蒙古的方言最為接近文語,內蒙古方言的發(fā)音稍有不同。例如,外蒙古的蒙語kh在內蒙古的蒙語里變成h、é、ü、ú等,e音與u音相近。即Khara(黑)讀作Hára,Gher(家)讀作Ghúr。

蒙語屬阿爾泰語系,無論書面語還是口語都有元音調和的規(guī)律。例如,“村(Ali)”讀作Ali-a,“泉(Hótok)”讀作Hótok-a,“河(kol)”讀作kol-o。凡此種種,乃蒙語特色。

本書照片悉由我們自己拍攝,因機械故障、極寒風雪等原因,難免殘缺不全,但卻是研究外蒙古人的好材料。

本書照片主要是為了展示蒙古傳統(tǒng)的風物,因而并未將蒙古南部的照片收錄。西烏珠穆沁雖屬蒙古南部卻完整保留有蒙古的傳統(tǒng)風俗,故將其照片保留。

身邊一直有溫度計,故每日測量并記錄。有關海拔有氣壓計可以測量。然因疏忽,從北京出發(fā)時忘記攜帶,故前半部分的旅程未能測量,甚是遺憾。

我們采集有植物、動物、巖石的標本。有關植物標本,已送至當今朔北植物學專家失部理學士處,以供其研究,相信會在他的論文中發(fā)表。

本書中的一里約略相當于日本的六町[1],讀者可以有一預先的印象。

我們的蒙古旅行,受朝野士紳及諸位學者資助,雖不能盡列諸位尊名,然時刻銘記諸位飽含深情的不吝厚賜。在此謹記,表達深深的感謝。

有關《世界》雜志的連載及本書的出版,有賴二宮熊次郎及加藤房藏、山田孝雄、新屋茂樹、中村長等人的幫助,值此之際聊表謝意。

外蒙古男女

內蒙古男女(西烏珠穆沁)

內蒙古的貴婦人(西烏珠穆沁)

在西札魯特的我們

旅行紀念

[1] 町,又作“丁”,條理制的長度單位,一町約略相當一百零九點零九米。—譯者注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兴隆县| 鄂州市| 望都县| 镇远县| 铜梁县| 莱西市| 陆丰市| 定远县| 丘北县| 成武县| 平山县| 兴文县| 武威市| 女性| 曲阳县| 扶绥县| 富民县| 南安市| 溧水县| 南投市| 乌兰县| 华池县| 剑阁县| 阜新| 平凉市| 屏山县| 印江| 太康县| 安国市| 通州区| 四子王旗| 射阳县| 文昌市| 宾川县| 黎城县| 封丘县| 桂平市| 石泉县| 紫阳县| 道真| 涿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