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赤峰
一月三十日 清晨七點啟程。昨夜非常寒冷,本以為會降雪,然而所幸并無降雪,取而代之的是讓人望不到遠方的濃霧以及霜。
道路與昨日相同,是沿著紅土地的平原向北行進。不久日出,枝頭的白霜反射著霞光,恰似一幅陽春梨花的美景。在平原上行駛,有一小丘陵,起起伏伏,不辨遠方是土地還是人家,昏黃一片。行至七里,有一結冰小河,向東注入老哈河。
渡河乃和碩金營子村,漢蒙雜居,有四十余戶。有一主路,房屋沿其兩側排列,村內有一廟。出村后,經一小敖包,再行十里,有興龍街村,有五六十戶,有一主路,有飲食店,亦漢蒙雜居,據說有幾戶蒙古人。再行五里,向左可以瞭望群山,乃公爺廟以南的群山,屬喀喇沁錫伯河流域,距公爺廟一百余里。源自此山流經此地的河流名曰“押頭河”,據說流經八十里注入老哈河。現今因結冰而無水,橫渡后可直抵西橋頭。
西橋頭有百五六十戶,商業興隆,鎮周圍有土城墻。我們走進小南門,見各戶正忙著迎接新年,貼寫有吉祥語的春聯。我們走進一飯店就餐,時值上午十點。今日途經房屋多是火車車頂式。
今日乃陰歷臘月二十七。鎮中的商賈在路邊擺攤賣年貨,附近的村民也來此趕集,好不熱鬧。我們的馬車在熱鬧的人群中艱難行駛。出北門,再沿平原向北,不久有一群山,從西向西北延伸,屬西喀喇沁管轄。山脈以北是錫伯河,公爺廟在其后方,以押頭河為界,西橋頭西北乃西喀喇沁。此前房屋多火車車頂式,至此變成草葺屋頂式,非常有趣。
從西橋頭行五里乃孟津溝,戶五十。不久可抵上營子,漢蒙雜居,戶二十。再行五里,有源自喀喇沁山中的白河向東流淌,現今冰封。渡河,有一村,四十余戶。以西有一村,三十余戶。
渡白河,地勢逐漸增高,驟然形成山崗,名曰“大坦梁”,山崗左有赤色山崗。我們行二十里,翻越山崗。又經幾處村莊,抵喀腦河。河水源自左方山中,流經三十里注入老哈河。我們沿河稍偏西行二十里,下午四點抵上燒鍋村。投宿客棧。上燒鍋村位于喀腦河畔。年關將近,客棧的伙計們正忙于將春聯貼在門上或其他地方。
今日途經的地方地勢逐漸升高,乃知中京后方的山巒成為其天然的屏障。本日行程八十里。
一月三十一日 欲抵赤峰。晨起整理行裝,凌晨四點啟程。其夜未明,尚有星輝,路途昏暗。沿山間行進十五里,至梁底黑夜逐漸褪去。有五六戶人家,乃一偏僻小村,住戶仍未從睡夢中醒來。有山路,沿其左,有一和緩的赤土小山,再行五里,抵山巔,小山名曰“老爺梁”。向西眺望,群山從北向西南延伸,有錫伯河在山間流淌,沿河有從公爺廟至赤峰的道路。博思庫指其一方言木匠營子,指其另一方言楊家營子。小山東北另有一小丘,中央有一條道路。
下山,經五里抵塘房營子。僅有五戶人家,然有旅舍。旅舍墻壁上書“至赤峰五十五里”。翻越幾處丘陵,路途起起伏伏。經十里至毛家臥鋪,戶三十。再行十五里,上午十一點抵三眼井,有客棧三四間。今日行程五十里。
本日皆在山間行駛,一路雖起起伏伏,然我們一心向北。道路西南乃錫伯河流域,以東乃老哈河流域。山崗以北乃西翁牛特,以南乃西喀喇沁。昨日停留的地點在河水以北。喀喇沁王的轄地位于錫伯河流域,其轄地房屋從山崗往下,皆清一色的草葺屋頂,沒有火車車頂式屋頂。
下午一點從三眼井啟程。向北行十五里,有幾處小村。地勢漸廣,右側有敖包山,遂可覽其全貌。遠望其北,地勢平緩,昏黃間點綴有村落、樹木等。
再行七里,始望前方的紅巖山,其東方橫亙有另一山脈,途中遇有頗多采買年貨的人群。再行數里,便進入赤峰的街市。今日乃舊歷臘月二十八,街市中滿是采買年貨的人群,非常熱鬧。離開人群,下午三點左右漸漸返回我們寓所。
至此乃遍訪老哈河上游的遼中京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