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全球商業共同體:企業共建“一帶一路”的理論探討

柯銀斌 翟 崑1

中國企業是共建“一帶一路”的主體,但是,五年來的中國企業行動表明,“慣性推動”是其主要特征,即國內經營和“走出去”的“慣性”行為大量存在于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中。中國企業需要以“創新驅動”方式共建“一帶一路”,這不僅是“一帶一路”倡議的要求,而且是中國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需要。

這種創新驅動應是多層面的,主要體現為理論創新、戰略創新和行動創新。本文提出的“全球商業共同體”概念正是中國企業共建“一帶一路”的理論創新與探索,它直接回應了“一帶一路”倡議的原則和要求,綜合運用了工商管理、外交與國際關系、和平學和共同體理論的知識和方法。

一、全球商業共同體:概念與理論

全球商業共同體就是基于某個全球性商業場景的共同體。具體而言,全球商業共同體是指基于某個全球性商業場景,以其中的跨國公司及其利益相關者為成員的群體。在該群體中,跨國公司與不同類型成員之間的交往與互動,形成不同類型的關系(市場關系、非市場關系和治理關系),并實現不同類型的目標(共同發展、積極和平和改善治理)。

(一)基點:某個全球性商業場景

人類社會是哲學意義上的共同體概念的基點(或分析單元),個人是社會學意義上的共同體概念的基點。與此不同,全球商業共同體概念的基點是某個全球性商業場景。這個基點具有以下特征:(1)具體性或實踐性的,而不是抽象性或理論性的;(2)全球性的,涉及兩個或兩個以上多個國家,而不是某個主權國家內部的;(3)商業性的,以商業及其相關活動為主,而不是高級政治或國際軍事的。

(二)成員:跨國公司及其利益相關者

簡單地講,跨國公司是指在兩個或兩個以上國家從事商業經營活動的企業。2它是全球商業共同體的核心成員。能夠影響跨國公司目標實現或被跨國公司目標實現過程所影響的組織、群體和個人,是跨國公司的利益相關者(或稱“利益攸關方”)。3他們是全球商業共同體的主要成員。

圖1 全球商業共同體的成員類型

從跨國公司視角來看,其利益相關者包括:(1)母國和東道國的利益相關者,我們重點關注后者。(2)市場與非市場利益相關者,4前者包括股東、員工、債權人、供應商、經銷商、客戶、合作者與競爭者等,后者包括所在國的中央與地方政府、政黨及議會、非政府組織、大眾傳媒與互聯網媒體、社會組織與社區公眾等。

我們認為,國際組織(政府和非政府)也是跨國公司的利益相關者,因而也是全球商業共同體的重要成員。從跨國公司角度來看,國際組織作為其利益相關者可以分為三大類型:(1)規則制定者,如聯合國及其專門機構、國際經濟組織、國際標準化組織、國際商會、各個行業協會等。(2)規則監督者,如以環境保護、人權保護、勞工保護、企業社會責任、反腐敗等為宗旨的國際非政府組織。(3)和平與公益類國際非政府組織,如以和平運動、慈善公益、發展援助等為宗旨的國際組織。

當我們確定某個全球性商業場景為基點或分析單元時,其共同體成員就能夠基本確定。

(三)交往行為與關系形成

從跨國公司采取的行為到跨國公司與利益相關者之間的交往,將形成相互之間的某種類型的關系。這就是全球商業共同體的構建途徑和形成過程。

跨國公司針對市場利益相關者采取的行為以及交往所形成的關系是市場關系。這些行為和關系主要包括:(1)跨國公司內部利益相關者之間的治理和管理行為、關系;(2)跨國公司與外部市場利益相關者之間的交易或/和合作行為、關系。

市場關系是基于某個商業標的物及其商業利益而形成的,其中的交易行為和關系是雙方針對某個標的物的買賣、服務行為和關系,其目的在于滿足各自的需求和商業利益;合作行為和關系是雙方或多方不斷投入資源和人員的共同行動,其目的在于實現共同目標或共同利益。

跨國公司針對非市場利益相關者采取的行為以及交往所形成的關系是非市場關系。這些行為和關系包括但不限于:(1)政治行為與政商關系;(2)傳播行為與媒體關系;(3)公益行為與社區關系;(4)沖突行為與化解關系。其中的跨國公司與東道國非市場相關者和規則監督類、和平公益類國際非政府組織之間的溝通、交流、交往、合作等行為與關系,我們將其定義為公共外交(即公司外交)。

跨國公司針對規則制定類國際組織采取的行為及其形成的關系是治理關系。這些行為主要有兩大類:一是遵照國際規則標準,如履行企業社會責任和實行合規管理;二是創制國際規則標準,如把本企業技術標準提升為國際標準。這種治理關系的建立就是企業參與全球經濟治理的主要內容和過程。

(四)目標:共同發展、積極和平與改善治理

共同發展是跨國公司與其市場利益相關者建立市場關系的主要目標,也是全球商業共同體的主要功能之一。

共同發展的主要內容包括:(1)跨國公司內部成員的共同發展;(2)跨國公司與母國市場利益相關者的共同發展;(3)跨國公司與東道國市場利益相關者的共同發展;(4)商業共同體與母國、東道國經濟社會的共同發展;(5)全球商業共同體與人類社會的共同發展。

積極和平是跨國公司與其非市場利益相關者、規則監督和和平公益類國際非政府組織建立非市場關系的主要目標,也是全球商業共同體的主要功能之一。積極和平的主要內容包括:(1)跨國公司與母國非市場利益相關者之間的積極和平;(2)跨國公司與東道國非市場利益相關者之間的積極和平;(3)跨國公司與規則監督類、和平公益類國際非政府組織之間的聲譽互助關系;(4)全球商業共同體對世界和平事業做出的貢獻。

改善治理的主要內容包括:(1)跨國公司遵循相應的國際組織制定的規則和標準;(2)跨國公司參與相關的國際標準組織,提升自身的標準制定能力和話語權;(3)跨國公司參與或創建國際行業協會商會或產業聯盟,掌握規則制定權;(4)全球商業共同體參與全球經濟規則的制定,為實現“良治”“善治”目標做出貢獻。

最后,為了便于敘述和理解以及與實踐相聯系,我們把全球商業共同體分為三個組成部分:利益共同體、價值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5

表1 全球商業共同體的組成

二、創新驅動共建“一帶一路”

全球商業共同體是直接滿足中國企業共建“一帶一路”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要求而提出的新概念。

(一)“一帶一路”倡議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巨創新”

“一帶一路”建設本身就是一個創舉,搞好“一帶一路”建設也要向創新要動力。6“一帶一路”建設是全新的事物。7

我們認為:“一帶一路”倡議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巨創新”。這個“巨”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指規模巨大,即地理范圍廣泛、參與國家數量大、共建組織和人員規模大;二是指全方位,即領域廣泛,涉及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生態等整個人類社會發展領域。

具體而言,“一帶一路”倡議的創新之處主要體現在:(1)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最高目標。國家主席習近平說:“我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就是要實踐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2)以參與各國的共同發展為宗旨,堅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基本原則。(3)以建立國際合作和全球治理新模式為主要內容,以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和民心相通為國際合作的重點,以現有全球治理機制為基礎,引導其向公平合理的方向發展。(4)建立政府、企業、社會機構多主體、跨領域的互利合作平臺。

劉建飛等也認為:在合作共贏理念引導下,同以往存在的國際合作模式特別是西方主導的合作模式相比較,作為創新合作模式的“一帶一路”已經展現出其鮮明特點。首先是開放性,其次是平等性,最后是互惠性。8

(二)中國企業的創新驅動

以創新驅動方式共建“一帶一路”就在于要求中國企業實現共同發展、積極和平和改善治理的目標。

之前,中國企業“走出去”或跨國經營戰略的主要目標是中國企業自身的發展,如“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跨國公司或世界一流企業”。今天,共建“一帶一路”則要求中國企業不僅要獲得自身發展,而且要與東道國企業、發達國家企業通過創新合作模式實現共同發展。

在追求自身發展目標的指導下,中國企業往往忽視或不夠重視與東道國非市場利益相關者的交往,或者沿襲在中國環境中形成的交往慣性與東道國非市場利益相關者打交道,其結果是引發了不少不小的非市場風險。今天,共建“一帶一路”要求“民心相通”,中國企業由于其自身擁有的資源和條件,理應在“民心相通”建設中做出貢獻。這就要求中國企業在目標上轉向共同發展的同時,形成和提升與東道國非市場利益相關者打交道的能力(即公司外交能力),從世界和平建設的高度實現積極和平的目標,成為“中國形象的大使”。

中國企業絕大多數是全球市場上的弱小者和后來者,9其中的一個主要特征就是中國企業缺乏國際技術標準和商業規則的制定權。今天,共建“一帶一路”要求中國企業參與全球經濟治理,推動全球經濟治理模式的創新。為此,中國企業要在繼續遵循現有的規則標準的同時,形成和提升與規則制定類國際組織打交道的能力,通過加入、參與、擔任職務、承擔秘書處工作、領導某個委員會,以及共同主導或創辦規則制定類國際組織等方式,逐步提升規則標準的制定權和話語權,推進改善治理,為全球經濟治理實現“良治”“善治”的目標做出貢獻。

(三)切實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從國際行為體視角討論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具體路徑較為合適和有效。這是因為,任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具體路徑必須由特定的國際行為體去落實和推進。沒有特定國際行為體去落實和推進的具體路徑只能是“紙上談兵”,不會產生任何實際效果。

國際行為體主要包括國際組織(政府間和非政府)、主權國家和跨國公司等。因此,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可通過這三類國際行為體去落實和推進。

全球商業共同體正是跨國公司作為國際行為體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具體路徑。跨國公司通過與其利益相關者之間建立市場關系、非市場關系和治理關系,逐漸形成利益共同體、價值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進而形成全球商業共同體。

中國跨國公司形成的全球商業共同體,再與東道國和發達國家跨國公司形成的全球商業共同體,共同構成人類社會意義上的全球商業共同體。而這正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主要成員,它將與國際組織共同體(國際組織本身就是共同體)、主權國家共同體(如歐盟、東盟等)共同構成人類命運共同體。

三、全球商業共同體的學科知識基礎

全球商業共同體不僅是應共建“一帶一路”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要求而提出的概念,而且也從共同體與和平學理論、外交與國際關系理論和企業戰略與組織理論中吸取理論營養,進而擁有一定的學科知識基礎。

圖2 全球商業共同體的學科知識基礎

(一)共同體理論的商業場景化

我們采用關于共同體的一般定義:首先,共同體是一個由不同個體組成的團體,單一的個體不能被稱為共同體;其次,共同體的每一個成員通常都具有共同的利益,包括經濟、政治、社會等方面的利益,并享受共同的權力,因此,具有共同特征和共同抱負的人更容易組成共同體;再次,同處于共同體中的不同個體之間一般具有互動關系,而不是孤立存在的,相應的,共同體中的每一個人都必須遵守共同的規則或法律。10

并且,我們也認同以下觀點:組織也可以作為共同體的成員;物質生產關系可作為共同體成員之間的社會聯系紐帶;共同體是可以社會建構的,有形成、發展和成熟的不同階段。

(二)和平學理論與跨國公司發展

一方面,跨國公司的發展可以為世界和平做出貢獻,因此需要和平學理論的指導。王巍、馬杰、張宇燕指出:“和平與發展是人類社會不懈追求的目標,只有當人類擁有了共同的利益時,和平與發展才開始有了希望。跨國公司的發展編織了聯結世界的網絡,使得國家間相互交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由此而形成了一條共同利益的紐帶。然而,在現實的經濟生活中,隨著跨國公司在世界經濟地位的上升,它對世界的影響不僅僅是經濟的,而且也是政治的。為了利益的選擇,跨國公司有可能在推進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同時,促進和平與發展的進程,但它的政治化行為又有可能帶來矛盾與沖突。”11

另一方面,和平學中的積極和平理念和沖突化解的思路與方法,可幫助跨國公司提升其與非市場利益相關者打交道的能力,進而有效地構建和平共同體。劉成指出:“和平學的目標是實現一個更加公正與和平的世界,其研究重點是‘如何用和平方式實現和平’。……和平學關心從人際關系到國際關系的所有層次上的相互作用,其價值基礎和行動目的都是為了替代暴力。和平學從四個層面分析和平與暴力問題:個人層面、國家層面、國際層面和地球的生態系統層面。”12

(三)國際關系理論與方法的移植應用

從全球商業共同體的知識需求及應用視角來看,國際關系理論和方法主要有以下四種作用:

一是引導思維。國際政治經濟學把國際政治與國際經濟結合起來,集中探討國家與市場的關系問題,尤其是其中的跨國公司與國家(母國與東道國)關系的研究思路及成果,13可以引導全球商業共同體構建者形成全球政治經濟思維,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和把握跨國公司在全球政治經濟格局中的角色、地位和作用,以及跨國公司與母國和東道國政府之間的政治經濟關系。

二是提供知識。國際組織和全球治理理論中的諸多知識是全球商業共同體理論研究和實踐構建所需要的。以國際組織為例,它們數量巨大,跨國公司需要首先弄清楚它們各自的重要性,以及與跨國公司之間關系的性質,然后形成并提升其與國際組織打交道的能力。14

三是方法移植。海外利益保護/風險管理的具體途徑和方法可以移植到全球商業共同體中。

四是直接應用。公司外交理論和方法正是全球商業共同體之價值共同體需要的。15我們把跨國公司與東道國非市場利益相關者和國際組織之間的溝通、交流、交往和合作行為定義為跨國公司公共外交(簡稱“公司外交”)。

(四)企業戰略與組織理論的邏輯延伸

全球商業共同體概念的邏輯起點是商業生態系統。馬爾科·揚西蒂和羅伊·萊維恩認為:商業生態系統是由眾多實體組成的一個大型的、松散聯結的網絡。在這個網絡中,企業以一種復雜的方式彼此建立關系并相互作用。每一個企業的健康與績效水平,都取決于網絡整體的健康與績效狀況。因此,企業的健康與績效都同時受到各自的內部能力與它們同這一生態系統中其他成員的復雜的互動關系的雙重影響。這個新概念可以應用在以下多個層面:公司、業務單位、技術、產品等。16

商業生態系統強調的合作共贏正是全球商業共同體所需要的,以至于可以認為全球商業共同體中的利益或發展共同體與商業生態系統同義。由于商業生態系統只描述了市場環境中的市場戰略與行為,這只是企業所處的現實環境的一個側面,我們又把非市場環境中的非市場戰略與行為加入到全球商業共同體中,形成了其中的價值或和平共同體。

非市場環境與非市場戰略由戴維·巴倫教授首先提出。他指出:商務環境由市場部分和非市場部分交互構成。市場環境特征表現在企業運營所處的市場組織結構和規范市場競爭的規則。非市場環境特征表現在企業所在的法律、政治和社會形態。非市場環境通過政府政策和公眾期望影響市場環境內的競爭規則。企業在非市場環境中的競爭更加復雜,不僅要和其他企業競爭,還要和社會活動家、利益團體、公眾和政府斗智斗勇。這就要求企業制定非市場戰略,并與企業市場戰略進行整合。17

無論是市場環境中的市場戰略,還是非市場環境中的非市場戰略,利益相關者及管理都是其基礎性的概念和分析工具。18因此,我們就直接把利益相關者作為一個基本概念引入到全球商業共同體中。與通常的利益相關者概念主要關注市場與非市場的分類有所不同的是,全球商業共同體中的利益相關者重點關注母國與東道國之不同,并增加了國際組織作為新的利益相關者。這不僅符合跨國公司的環境特征,而且包括了跨國公司的全部行為。其中,跨國公司與國際組織的關系是一個有待開拓的研究課題。

綜上所述,全球商業共同體的理論來源與學科基礎可歸納如下表:

表2 全球商業共同體的理論來源與學科基礎

1【作者簡介】柯銀斌,北京大學全球互聯互通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

翟 翟崑,北京大學區域與國別研究院副院長,國際關系學院教授。

2康榮平、柯銀斌等《中國企業的跨國經營》,經濟科學出版社,1996年。

3 R.愛德華·弗里曼《戰略管理——利益相關者方法》,王彥華、梁豪譯,上海譯文出版社,2006年。

4蔡曙濤《企業的非市場環境與非市場戰略》,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年。

5利益共同體、價值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是命運共同體的三大構成要素。劉建飛等《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論與戰略》,新華出版社,2018年,第237頁。

6習近平《論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央文獻出版社,2018年,第435頁。

7同上,第525頁。

8劉建飛等《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論與戰略》,新華出版社,2018年,第235頁。

9商務部跨國經營管理人才培訓教材編寫組《中外企業跨國戰略與管理比較》,中國商務出版社,2009年,第196—198頁。

10 G. & C. Merriam Company, 1976, Webster’s Third New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Unabridged, Publishers Springfield.

11王巍、馬杰、張宇燕《沒有硝煙的戰爭——跨國公司·和平·發展》,武漢出版社,1989年。

12劉成《積極和平與沖突化解》,《史學月刊》2013年第12期。

13黃河《跨國公司與當代國際關系》,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羅伯特·吉爾平《全球政治經濟學:解讀國際經濟秩序》,楊宇光、楊譯,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蘇珊·斯特蘭奇《國家與市場》,楊宇光等譯,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羅伯特·吉爾平《國際關系政治經濟學》,楊宇光等譯,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

14王杰、張海濱、張志洲主編《全球治理中的國際非政府組織》,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盛紅生、賀兵主編《當代國際關系中的“第三者”—非政府組織問題研究》,時事出版社,2004年。

15趙啟正主編《跨國經營公共外交十講》,新世界出版社,2014年;趙世人《企業公共外交指南》,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5年。

16馬爾科·揚西蒂、羅伊·萊維恩《共贏:商業生態系統對企業戰略、創新和可持續性的影響》,王鳳彬等譯,商務印書館,2006年,第49頁。

17戴維·巴倫《商務學:市場與非市場環境》,耿瑩譯,清華大學出版社,2014年。

18 R.愛德華·弗里曼《戰略管理——利益相關者方法》,王彥華、梁豪譯,上海譯文出版社,2006年。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上饶县| 墨竹工卡县| 仙居县| 连南| 广灵县| 兴仁县| 荆州市| 连平县| 涡阳县| 阿克| 英吉沙县| 开阳县| 乳山市| 平乡县| 永修县| 崇文区| 湘乡市| 韩城市| 隆化县| 鹰潭市| 庐江县| 明星| 长汀县| 长武县| 新野县| 旬阳县| 绥芬河市| 黎城县| 河间市| 孟村| 庆元县| 吕梁市| 威海市| 高要市| 岳阳县| 大余县| 盐城市| 广水市| 徐闻县| 新巴尔虎左旗| 娄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