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語言生活動態(一)
- 熊文新 王克非
- 10054字
- 2020-11-06 17:50:06
2.3 歐洲
2.3.1 歐盟未能終止專利文本的語言之爭注99
為使專利文件的翻譯費用降到最低,歐盟2000年提出統一的泛歐專利設想。由于歐洲語言眾多,采用何種語言撰寫尚未取得共識,使這一想法難以落實。今年7月歐盟委員會曾提議采用英語、法語和德語翻譯專利文本,遭到意大利和西班牙的強烈反對。在這個敏感問題上的提議需要全體一致通過才行。歐盟相關官員對此表示遺憾。他認為這一問題不盡快解決,將制約歐洲的創新、研究和發展。在現行制度下發明人要獲得歐洲專利,需支付2萬歐元,其中1.4萬是翻譯費用。類似情況在美國只需要1850美元。采用英、法、德3種語言書寫專利文本能將翻譯成本降低到680歐元。鑒于歐盟內部有關專利文本語言遲遲不能達成一致,英國、荷蘭與瑞典等國希望采用一種“強化合作”的方式,在部分歐盟成員國間實現該設想。但締約成員國至少要有9個。
2.3.2 歐洲對移民提出語言要求注100
歐洲各國最近對移民的語言要求普遍提高。譬如意大利就要求外來移民以及想要獲得工作簽證的外國人,必須參加意大利語水平考試,盡管題目并不太難。許多外國人稱有種受到侮辱的感覺。奧地利政府甚至要求在入境時,外國人就必須掌握基本的德語技能,稱此舉可以使得外來人口能盡快融入奧地利社會。有人權組織對此表示抗議,稱這對那些來自貧窮地區的移民并不公平。他們可能沒有足夠的金錢支付學習德語的費用。英國近來也制定了限制移民的策略,要求作為配偶赴英團聚者也需要先考英語水平。有人認為各國限制移民是因為經濟不景氣,或外來移民過多可能影響本地人就業,或擔心恐怖主義分子入境。
2.3.3 歐盟官員稱移民必須學習所在國的語言注101
9月26日是歐洲語言日。歐盟專員瓦西里歐表示,歐洲的多語生態必須得到保護;與此同時,移民必須尊重并學習所在國的語言。有媒體提出外國移民在選舉中是否可以使用其母語,瓦西里歐稱,要想維持所在國不同社區的融合,外國移民就不得不學習該國的官方語言。瓦西里歐表態的地方是有著23種官方語言的歐盟總部布魯塞爾。在這里,多語現象一直是個熱門話題。這位歐盟官員表示,盡管英語是最普及的外語,許多年輕人也都選擇學習這門語言,但這遠遠不夠。學和說其他外語意義深遠,它能夠為人們了解更多的外部世界提供機會。
2.3.4 英國前大臣“法語無用論”引發爭議注102
英國前歐洲事務大臣、工黨議員克里斯·布萊恩特(Chris Bryant),近日在國會下院表示:與沒落的法語相比,漢語、西班牙語、葡萄牙語和阿拉伯語在當今國際事務中更重要。法語原來當作國際外交語言,但最近30—40年影響力日漸減弱,已淪落為沒用的語言。兒童應該學習在商業領域發揮重要作用的外語。除非有足夠多的人使用,否則就不應該再學習法語這種語言。該言論受到保守黨議員的指責,稱此舉“侮辱”了敏感的鄰國。目前英國中學生會考,選擇考法語、西班牙語和德語的學生從2000年的83.3%下降到2007年的48.3%。在工黨政府下臺前,他們計劃從2011年開始強制英國7—11歲的學生學習外語。
2.3.5 倫敦奧運會被要求必須同時采用法語標識注103
倫敦即將舉行夏季奧運會,一些法語社團要求本屆奧運會的所有標識、公告以及傳單都必須同時使用法語。他們要求其母語必須與英語的地位相當,因為1908年的奧林匹克憲章規定“國際奧委會的官方語言是法語和英語”。由加拿大前總督米夏埃爾·讓代表的法語國家組織與倫敦奧組委展開了曠日持久的談判。倫敦奧組委方面辯稱英語是世界共同語,不愿賦予法語特權。而法語國家組織則認為應該確保奧林匹克憲章得到尊重。該憲章是由現代奧林匹克運動之父法國人顧拜旦制定的。法語國家組織計劃高調組織7萬人參加在倫敦特拉法加廣場舉行的慶祝活動,以推進其法語事業。一些法語音樂家將在“我愛法語”的橫幅下表演法語節目,如黎巴嫩說唱歌手和海地民間音樂藝人等。
2.3.6 派駐阿富汗英軍學習當地語言注104
普利茅斯軍營的英軍放下武器,拾起了語言教科書,希望能贏得阿富汗人的信任。明年春天將赴阿富汗的數百名軍人目前正參加語言培訓課程。該課程教授阿富汗的兩種主要語言——達里語和普什圖語。軍隊將領相信這將有助于贏得阿富汗人的心,同時也能幫助執勤軍人在執行地面巡邏任務時隨時隨地搜集情報。語言培訓持續10周,學員在結束課程時預計能學到1000多個單詞。課程采用沉浸式教學方式,每天會學習大量單詞和詞組,進行一些語言交際技能訓練,譬如在執行搜查任務時如何得體地向阿富汗人詢問,如何與阿富汗國民軍軍人和群眾談論阿富汗時政話題如塔利班運動等。
2.3.7 北愛爾蘭政黨網站遭愛爾蘭語激進主義黑客攻擊注105
北愛爾蘭民主統一黨的3個網站最近被黑客攻擊。頁面被翻譯成愛爾蘭語。這次攻擊是愛爾蘭語激進分子所為。黑客接管了該黨主網站和首席部長彼得·羅賓遜等人的網站。并在羅賓遜的相關頁面上用愛爾蘭語寫道“我是彼得·羅賓遜,我支持愛爾蘭語言法案”。在北愛爾蘭,愛爾蘭語的地位沒有得到正式承認,當地的官方語言是英語。長期以來一直有民眾希望改變這種情況,多次提出愛爾蘭語言法案,但每次都被民主統一黨否決,從而激發了民族主義政黨和支持愛爾蘭語的其他組織的仇恨。此前,黑客還攻擊了愛爾蘭統一黨的網站。這種利用技術手段發泄對北愛爾蘭語言政策不滿的活動可能將持續下去。
2.3.8 威爾士語必須成為威爾士的官方語言注106
民眾對威爾士議會政府就威爾士語法律地位的表態不滿。威爾士語言法案早在17年前就已經提出來了。初衷是推動在威爾士的企業和公共機構更多使用威爾士語。威爾士語言委員會已致信文化遺產部長,要求他推動有關英語和威爾士語平等的修正案,同時不帶任何附加條件地確認“威爾士語為威爾士的官方語言”。有人在議會大廈涂鴉抗議政府在威爾士語法律地位上的不作為,其中6人已被捕。
2.3.9 保護威爾士語的新組織成立注107
英國威爾士地區最近成立了一個新的語言組織,名為“語言的未來”(Dyfodol i'r Iaith)。該組織成員表示他們不僅會在社區民眾層面運作,使威爾士語能在當地的社會和日常生活中更好發揮作用,還將通過憲法賦予的權利去試圖影響政府公共政策和法規條例的制定,以更好地推廣和發展威爾士語。50年前,威爾士黨創建人之一桑德斯·劉易斯曾發出“威爾士語瀕臨滅絕”的警告,并創建威爾士語協會以拯救威爾士語。時至今日,威爾士語的命運卻沒有得到根本改善。新成立的組織將側重教育、社區生活、經濟、媒體和語言規劃等方面的工作,并對所有民眾開放。有觀察家認為,威爾士語的保護工作此前多是街頭抗議和直接對抗,該組織能夠充分利用憲法賦予的權利,有望取得較好效果。
2.3.10 道路標識采用愛爾蘭語或者雙語引爭議注108
愛爾蘭梅奧郡的一位地方議會高級官員警告說,那些主張在該地設立雙語路牌的社團或許應該反省自己的行為,因為這有可能使該地失去愛爾蘭語區的地位。自從2005年梅奧郡確立只使用愛爾蘭語的路標后,一些當地民眾就積極呼吁路牌應采用雙語標識,因為單語標牌容易給旅游者帶來不便。一些原本只標有愛爾蘭語的路標,后來都被人涂鴉噴漆,用英語重新標注了地名。去年年底梅奧郡地方議會的道路和交通委員會就受理了一些有關團體在道路標牌上使用雙語的訴求案。當地官員稱只用愛爾蘭語標識路牌是官方語言法的要求。早在2009年語言文字委員會就曾致函地方政府,認為當地人噴漆改用英語路標的行為或許意味著該地民眾不再想保留本地愛爾蘭語區的地位。
2.3.11 愛爾蘭議員應使用簡明英語注109
愛爾蘭議會上議院和下議院的議員們最近都獲贈一本《簡明英語風格指南》。該指南由愛爾蘭議會語言服務機構和國家成人基本讀寫能力調查處(NALA)負責組織編輯,用來幫助立法者們與外界更好地溝通。愛爾蘭議會表示此舉是確保議會的日常事務都能夠使用普通百姓看得懂、聽得懂的語言。議員們應該能夠用淺顯易懂的語言向公眾解釋議會的運作和程序。另一本專為議會議員準備的《簡明英語指南》也在印制中,預計下周五將運抵倫斯特議會大樓。這部指南被譽為簡明英語的標準手冊。愛爾蘭議會將依據該指南,為造訪議會大廈的公眾和選民提供服務,同時還將采用簡明英語來闡釋愛爾蘭的政治體制。
2.3.12 德國總統因言論不當辭職注110
德國總統克勒5月31日突然宣布辭去總統職務。原因是他有關“德軍參與境外行動”的講話被誤解歪曲。前些天克勒檢閱駐阿富汗德軍之后,接受德意志電臺采訪時表示:對依賴外貿的德國來說,必要情況下應該使用軍事手段保證貿易通道的暢通。由于剛剛訪問阿富汗,國內輿論普遍認為此乃針對德國派兵駐扎阿富汗而言。由于德國民眾普遍反對德軍派駐海外,因此克勒此番言語受到廣泛批評。克勒則辯稱其原意是指打擊索馬里海盜等軍事行動。克勒的憤而辭職依舊受到批評。反對黨領導人認為作為負責人的領導人應該勇于面對批評。
2.3.13 多語言族群政治處理不當導致比利時政府垮臺注111
比利時總理在本周四未能調解說荷蘭語的多數派黨團和說法語的少數派黨團之間的棘手爭端,隨后宣布辭職。此次雙方爭執焦點是,布魯塞爾一個郊區原是雙語區。幾年前荷蘭語黨派議員強行通過議案把這一地區劃撥到荷蘭語區,使該區大約10萬名講法語的選民只能投票給荷蘭語政黨。最近法語政黨爭取到該區法語選民的“特殊投票權”。圍繞是否應取消“特殊投票權”,雙方博弈僵持不下。3月21日談判破裂,荷蘭語保守黨宣布退出執政的五黨聯盟。這個多語言國家內部不同語言族群之間的矛盾根深蒂固。語言問題常常引起民族分歧和政治分歧。
2.3.14 比利時新任首相語言問題惹爭議注112
在比利時法語和荷蘭語兩派政黨的爭吵聲中,新首相最終產生,埃利奧·迪呂波(Elio Di Rupo)當選。這一結果結束了比利時創紀錄的540多天無政府的歷史。比利時內閣15個席位一直以來都是由法語和荷蘭語政黨平分。荷蘭語是比利時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法語緊隨其次。迪呂波是該國自1974年以來第一位說法語的政府首腦。族群人數占優的荷蘭語黨派人士對此表示不滿。法語黨派發言人則辯稱“無論說的是何種語言,都是比利時人當選首相”。代表不同語言族群利益的比利時政黨之爭導致了前政府垮臺。此前比利時首相即使是荷蘭語黨派出身,也大多能說流利的法語,因此被看成是語言中立的。然而新任首相迪呂波的荷蘭語基本不能有效溝通。對穩定荷蘭語地區的民眾情緒而言,新首相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迪呂波表示他將努力學習荷蘭語。
2.3.15 加泰隆人抵制西班牙的語言改革注113
西班牙政府計劃對加泰隆人學校實施語言教學改革,這引起了加泰隆人不滿。他們表示此次改革將破壞其文化身份的認同,增強西班牙語的地位。目前加泰羅尼亞地區學校教育采用當地語言,西班牙語只是作為一門課程學習。前不久,西班牙教育部要求學生不再參加用加泰羅尼亞語進行的考試,而參加用西班牙語和其他語言進行的考試。當地人士呼吁學校師生及家長增強社會凝聚力,抵制“對加泰羅尼亞語現代教育模式的空前攻擊”。西班牙其他一些有自己官方語言的地區,如加利西亞和巴斯克自治區已接受用西班牙語教學的規定,但在加泰羅尼亞此事顯得尤為敏感,因為當地曾一度在公共場合禁止說當地語言。近日該地謀求更大的自治權,與西班牙政府的矛盾不斷升溫。
2.3.16 俄羅斯新任官員須掌握英語注114
雖然俄羅斯與英語世界的關系不太融洽,但很多英語詞已經進入到俄語當中。即便如此,俄國人整體的英語水平還不令人滿意。俄羅斯政府表示,到2020年,必須要有20%以上的公務員通曉一門外語。從明年開始,新上任的官員應該精通英語。俄羅斯術語委員會支持政府的這一政策。他們認為這樣能防止不良英語影響俄語。術語委員會還向學校、企事業單位和媒體發出倡議,敦促他們避免采用粗俗的英語詞匯。因為一些英語詞匯容易引起誤解,不如用地道的俄語詞代替。
2.3.17 俄羅斯開放政策導致人口普查所需語言激增注115
所有參加全俄人口普查的居民都可以從15種語言版本的人口普查表中任選其中之一填寫。在名為“人口普查——俄羅斯民族政策的基礎”的圓桌會議上,有關負責人透露:“除了俄語之外,人口普查表還被翻譯成其他14種語言。”這其中除了包括俄語和6種俄羅斯境內的少數民族語言之外,還將包括8種國際語言。“有英語、越南語、漢語、西班牙語、法語、朝鮮(韓國)語、德語和土耳其語。現在的俄羅斯正變得越來越開放,對此我們也應該做出適當的反應。”
2.3.18 克羅地亞語將成為歐盟第24種官方語言注116
克羅地亞語將成為歐盟第24種官方語言。兩個星期前克羅地亞結束了與歐盟的入盟談判。通常情況下歐盟會將加盟國的官方語言作為歐盟官方語言之一。然而克羅地亞的情況有些不同。一些歐盟成員國聲稱只接受一種語言,即在該地區通行的,雜糅克羅地亞語、塞爾維亞語、波斯尼亞語和黑山語的混合語作為歐盟官方語言。這樣,當操上述語言之一的其他國家加入歐盟時無需新增官方語言,能減少翻譯費用。雖然該動議尚未正式提交,但很多外交官和歐盟議員認為上述語言其實是同一種語言,只是名稱不同而已,并舉證國際法庭審訊前南斯拉夫戰犯時曾將案卷等翻譯成波斯尼亞語、克羅地亞語和塞爾維亞語的混合語。克羅地亞官員表示如果歐盟不將克羅地亞語作為官方語言,則可能在全民公決中得不到民眾的支持。克羅地亞總理亞德蘭卡·科索爾稱克羅地亞語被接受為歐盟官方語言之一將是克入盟談判的重大成就。
2.3.19 立陶宛語言教育政策導致與波蘭關系緊張注117
立陶宛與波蘭兩國關系由于歷史原因和種族矛盾一直比較緊張。最近幾周因立陶宛出臺一部新的教育法案而使兩國緊張關系驟然升級。該法案要求各學校必須采用國語對多門課程進行教學。波蘭族人雖然是少數民族,但數量相當可觀。目前全國約有80所學校采用波蘭語實施中小學教育。上周有2000名波蘭族民眾聚集在首都維爾紐斯舉行抗議活動。抗議活動在9月4日暫時停歇,因為當日波蘭總理圖斯克專門就此事造訪立陶宛。圖斯克表達了對居住在立陶宛的波蘭族人的支持,并就民族語言教育等問題與立陶宛總理庫比柳斯進行緊急磋商。立陶宛的新語言教育政策要求所有少數民族學校都必須開設國語課,并且對歷史、地理等課程必須采用國語教學。
2.3.20 拉脫維亞將俄語增設為官方語言的可能性不大注118
一部分拉脫維亞民眾試圖修改憲法,要求將俄語增列為該國的官方語言,并發起面向全國的簽名活動。根據憲法規定,只有征集到上次大選10%的選民聯署簽名,才有可能向議會提交修憲動議。這次簽名活動從本月1日開始,月底結束。根據拉脫維亞中央選舉委員會28日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距離預期的法定人數尚差11 000人。有觀察員認為,即使簽名請愿活動達到法定人數,法案提交到了議會,也可能會被駁回。由此將引發全民公決。此次活動由親俄羅斯的“Dzimt ā valoda”(母語)社團等組織發起。根據現行憲法,拉脫維亞語是該國唯一官方語言。中央選舉委員會12月1日起開始核實簽名人數。
2.3.21 拉脫維亞俄語“官方地位”遭拒注119
拉脫維亞于2月18日就是否增設俄語為第二官方語言問題舉行了全民公投。約75%的公民參與投票,其中超過七成投了反對票。投票結果進一步證明,盡管俄羅斯族人約占拉脫維亞總人口的1/3,俄語在波羅的海國家的地位仍舊沒有改變。這次全民公投把俄語問題提升到政治層面,使拉脫維亞對強勢鄰國俄羅斯的同化政策心存戒備。日前俄羅斯選派俄語觀察團參與公投的意愿遭到拉脫維亞回絕,俄方指責拉脫維亞違背了國際原則。俄羅斯這一舉動在波羅的海其他國家引起了非議。愛沙尼亞一國會議員稱,俄羅斯的立場表明拉脫維亞的國內緊張局勢和民族極端化趨勢只會使俄羅斯“漁翁得利”。
2.3.22 聯合國專家敦促各方就拉脫維亞俄語公決展開對話注120
有關“賦予俄語官方地位”的法案近日在拉脫維亞的全民公決中被否決。為此聯合國少數民族事務專家麗塔·以茲薩克(Rita Izsak)22日敦促拉脫維亞政府注意確保該國俄語少數民族族群的語言使用權利。“全民公決的結果不應看做某一個語言社團對另一個語言社團的勝利,而應視作一個契機,由此引發全民對拉脫維亞少數民族語言權利的更多關注。”她希望拉脫維亞政府能夠排除歷史偏見和誤會,聯合并團結該國各族民眾。按照國際人權法,每個國家都應保障境內各少數民族群體依法享有文化、宗教及語言自主的權利。
2.3.23 拉脫維亞檢察官支持從重處罰官方場合不說國語者注121
拉脫維亞的一個民族主義組織“一切為了拉脫維亞——祖國和自由”最近提交了一項議案,要求加大對在官方場合不說拉脫維亞語的公民的懲戒力度,罰款額度擬從50元增至500元。拉脫維亞人權事務監察官尤里斯·楊松斯(Juris Jansons)5月19日對此表示支持。雖然在拉脫維亞現有230萬居民中,有將近一半(44%)的人群說俄語,但拉脫維亞語仍被確定為該國的唯一國語,俄語依然只是一門外語。今年4月,曾經有6000名拉脫維亞說俄語的公民聯署請愿書,要求將俄語立為該國的第二國語。反對黨、也是拉脫維亞議會第二大黨派的“和諧中心聯盟”,得到拉脫維亞俄語社團的最多支持。近來他們要求監察官重新審視對該法案的表態。按照規定,該法案必須經過拉脫維亞議會的多次辯論,并經總統在法案上簽字才能生效。
2.3.24 白俄羅斯語的困境注122
白俄羅斯廣告協會本周推出了一項海報競賽,希望人們更多關注一個痛苦的社會問題,即白俄羅斯人的日常生活中使用白俄羅斯語越來越少。為了換取俄羅斯廉價的天然氣和石油,白俄羅斯政府采取親莫斯科的文化政策。白俄羅斯語在自己國內受到了壓制。在媒體、學校教育等各領域,白俄羅斯語的使用日漸式微。就連總統盧卡申科的白俄羅斯語也說得很不地道。1995年在一次有爭議的全民公決中,俄語曾在立法上成為該國的第二官方語言。如今的狀況是很多白俄羅斯人盡管說白俄羅斯語不太流利,但好歹還能理解,因此有必要從現在開始加強白俄羅斯語的學習,培養國民對白俄羅斯國家身份的認同。
2.3.25 烏克蘭官方語言議案引發議會“全武行”注123
5月24日晚,烏克蘭議會就新的語言議案舉行辯論。總統亞努科維奇(Yanukovych)領導的執政黨提出欲將俄語作為該國俄語地區的官方語言的議案,而親西方的反對黨則希望烏克蘭能夠擺脫強鄰俄羅斯的陰影而強烈反對通過該項議案。結果雙方議員由于意見不和而大打出手,至少有一名反對黨的議員由于頭部受傷而被緊急送往醫院治療。近些年來,烏克蘭議會由于各方觀點意見分歧而出現議員間肢體沖突的事件屢有發生。烏克蘭按照主要使用的語言可以劃分為兩個部分:位于東部和南部的俄語區以及位于西部的烏克蘭語區。由于語言和歷史關系,前者更希望與莫斯科保持傳統的密切聯系,后者則希望加入西方國家俱樂部并疏離俄羅斯。
2.3.26 烏克蘭一城市保加利亞裔民眾要求區域語言地位注124
烏克蘭西南部城市伊茲梅爾的保加利亞人社區最近向法院提交訴狀,指控當地政府無意賦予保加利亞語以當地區域語言的地位。據烏克蘭通訊社報道,該市市長拒絕了當地一個委員會要求比照俄語,給予保加利亞語當地區域語言的地位。烏克蘭議會新近批準的一項法案規定,如果某一語言的使用人口超過當地總人口的10%,該地方政府就有權給予該語言區域官方語言的地位。伊茲梅爾市保加利亞裔人口的比例不低于10%。當地的保加利亞人社團組織負責人表示他們還將致函烏克蘭總統和議會,要求糾正這一行為。該市議會此前已經批準俄語的區域語言地位,如今保加利亞人也要求獲得同樣的語言平等地位。
2.3.27 烏克蘭保護少數族裔語言與推廣國語之間保持平衡注125
歐洲議會負責憲法事務的威尼斯委員會最近對烏克蘭是否應將烏克蘭語作為該國唯一國語做出表態。它將關注其適用條件是否滿足,以及烏克蘭語在該國多語言社會中的角色問題。該委員會呼吁烏克蘭在保護各少數族裔語言和推廣維系國家統一的國語之間保持平衡。烏克蘭的語言問題主要發生在烏克蘭語和俄語之間。評論家認為理想的狀態是每個人都精通這兩種語言;每個人都能夠自由使用其中任何一種語言;每個人都承認其他人具有使用另一種語言的權利。目前情況是:大多數說烏克蘭語的人能說俄語,并且對說俄語的人更寬容。說俄語的人卻做不到這一點。烏克蘭良好的語言環境還需要雙方共同努力建設。
2.3.28 匈牙利族民主聯盟希望匈語成為羅馬尼亞地區性官方語言注126
羅馬尼亞匈牙利族民主聯盟秘書長4月17日表示,希望匈牙利語能在20年內成為羅馬尼亞匈牙利族聚居區的地區性官方語言。目前在羅馬尼亞境內,有4個城市的匈牙利族人口超過了70%。近20余年來,匈牙利族人通過努力正逐步獲得并擴大其語言使用權利。匈牙利語官方語言化的設想也獲得了部分羅馬尼亞族議員的認可。根據《羅馬尼亞憲法》規定,羅馬尼亞語是國家的唯一官方語言。因此,要實現這一設想任重道遠,須得到更多羅馬尼亞族政治家的支持,必要時還需對現有憲法進行修訂。
2.3.29 摩爾多瓦司法部長稱法官必須會羅馬尼亞語注127
摩爾多瓦共和國司法部長阿列柯山德魯·德納賽宣布,今后最高法院理事會將不再任命或提名不會羅語者擔任法官,即使其任職地區的多數居民仍然使用俄語而非羅語。對于那些不會羅語的在職法官,他們必須接受相關的語言測試。該事件的導火索是,兩年前,一名說俄語的法官申請調任摩爾多瓦南方的科姆拉特地區,當地居民主要是烏克蘭裔后代。在學習了兩年羅語后,這名法官日前在與最高法院理事會成員會晤時仍無法使用羅語進行交談。鑒于這一個案,司法部長最終做出了上述決定。摩爾多瓦共和國在歷史上曾屬羅馬尼亞版圖,后成為蘇聯加盟共和國,蘇聯解體后宣布獨立。摩爾多瓦語(即羅馬尼亞語)為該國官方語言,但境內仍有大量居民只會俄語。
2.3.30 摩爾多瓦國防部羅語普及計劃成效顯著注128
為了在軍隊中普及該國官方語言——羅馬尼亞語,摩爾多瓦從2010年3月開始,在國防部內部率先開設免費的羅語在職學習班。目前,首屆16名學員已經畢業。羅語學習班效果顯著。所有16名學員不僅能夠聽懂羅馬尼亞語,還掌握了較好的會話技能。據承擔教學任務的語言學研究中心主任安德烈依·佳申科介紹,每屆羅語學習班的學制為一年半,共有50課時。課程是針對那些俄羅斯裔的知識分子專門設計的,授課內容涵蓋羅語中所有重要的語法點和大量詞匯。學員畢業后還需要進行后續的語言實踐環節。實際情況表明,參訓學員在日常工作中,使用羅語進行交際和處理公文的能力均有大幅提升。
2.3.31 摩爾達維亞語不同于羅馬尼亞語注129
5月1—16日,PRO TV電視臺基希訥烏分部日前在摩爾多瓦共和國進行了一項民意調查。837名受訪者中約有2/3認為羅馬尼亞所說的是一門不同于摩爾達維亞語的語言,僅不到40%的受訪者認為兩者是同一種語言。持前一種觀點的受訪者還舉了一些雙語詞匯互譯的例子。摩爾多瓦曾為羅馬尼亞領土,二戰后成為蘇聯的加盟共和國,蘇聯解體后獨立。其大部分國民為羅馬尼亞族人,官方語言為摩爾達維亞語(亦作摩爾多瓦語)。普遍認為摩爾達維亞語即羅馬尼亞語的一種次方言。使用摩爾達維亞語這一名稱僅為凸顯國家主權。
2.3.32 阿拉伯語首次亮相梵蒂岡教廷注130
為了調節與基督徒和穆斯林的關系,羅馬教皇本尼迪克特的努力之一,就是宣布將阿拉伯語追加為梵蒂岡教廷的官方語言。10月10日在教皇每周三的教廷禮拜儀式上,阿拉伯語首次作為官方語言出現。出于對自身安全的擔心,很多中東地區的基督徒背井離鄉。該地基督徒數量由一個世紀前的20%降到5%。如果安全問題得不到保障,出生率繼續下降,該地區目前1200萬基督徒到2020年可能還會減半。梵蒂岡教廷希望通過禮拜現場直播的阿拉伯語廣播也能夠慰藉基督徒的心理。梵蒂岡方面表示非常關注中東地區的穆斯林和基督徒的和平共處問題。此前一個月教皇曾專訪黎巴嫩,調停敘利亞及中東地區的沖突。
2.3.33 因語言問題馬其頓部長受指責注131
馬其頓教育部長和勞動部長最近備受語言學者的抗議。這兩個部門在最近完成的一項調查研究中,發現馬其頓缺少的是數學家、工程師和信息專家,語言學家、經濟學家、律師以及公務員隊伍人員過剩,據此建議高校增加理工科招生配額,減招停招語言學新生,以適應市場人才需求。此言一出輿論嘩然。人文學者們認為“馬其頓的語言和文化代表的是國家利益,不能簡單地以市場需求來分類”。教育部發言人稱部長們的表態只是建議,并非最終決定。語言學家們表示寧可短缺面包、電力和水,但是不能削減對馬其頓語的研究,尤其在當前馬其頓語言及國家身份的認同受到強鄰威脅的情況下。希臘一直反對馬其頓使用現有國名,而保加利亞則認為馬其頓語是保加利亞語的一支方言。
2.3.34 姆拉迪奇的辯護律師面臨語言問題注132
南斯拉夫問題國際刑事法庭辦事處主任馬丁·彼得羅夫宣布,本周末將為戰犯波黑塞族軍隊總司令拉特科·姆拉迪奇指派永久辯護律師。姆拉迪奇建議的兩名辯護人之一,俄羅斯法學家亞歷山大·梅杰耶夫周三參加了語言測試。根據規定,出任海牙國際法庭的辯護律師必須掌握一種該組織的官方語言(英語或法語)。測試結果將在兩到三天后給出。但梅杰耶夫表示他并不想成為姆拉迪奇的首席辯護律師。另一名姆拉迪奇意中候選律師是來自貝爾格萊德的軍事律師米洛斯·沙吉奇。然而他只會說塞爾維亞語、俄語和阿爾巴尼亞語,因而不適合這項工作。但這兩名律師都可以作為姆拉迪奇的辯護團隊成員。團隊成員沒有義務出庭,因而無需證明外語能力。
2.3.35 南斯拉夫的語言難題注133
經濟、政治和社會危機往往容易激發民族主義情緒,語言問題在其中充當的是分裂而非團結統一的角色。南斯拉夫解體后,確定國語成為新國家的主要任務。波斯尼亞語、克羅地亞語、黑山語和塞爾維亞語分別被定為各國國語,盡管它們幾乎可以被看做是同一語言的不同方言。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德國、奧地利和瑞士是不同的國家,可說的都是德語,盡管這些國家歷史上也曾暴力相向。在原南斯拉夫地區,民族主義其實應該讓位于和平共處。語言問題被過分強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