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34.根據前三福音書:耶穌的宗教意識

所以,如果想要對耶穌的自我意識有一種清楚的認識,我們就既不能從第四福音書,也不能從和它的奇特性質有關系的共觀福音書的上述一段行文中獲得穩固的立足點,除了完全轉向共觀福音書外無其他出路。耶穌的山上說教從來一直被正確地認為是基督在共觀書中的言論核心 [39] 。就連在其引言部分,基督的嶄新世界觀也像沛然而降的春雨那樣滋潤著人們的心田。所謂的“八福”(《馬太福音》第5章第3—10節)自始至終貫徹著基督的和猶太人及異邦人傳統思想截然不同的似非而實是的論點。有福者不再是吃喝玩樂的富人,而是貧窮、哀傷、饑渴的人們;通向幸福和富裕的正確道路已不再是暴力斗爭、嚴格主張自己的權利,而是仁慈、和平與忍耐。同舊世界對比起來,這是一個天翻地覆的世界,在這個世界里我們不像在舊世界那樣,從外表和以為外表與內心符合一致的假定出發,而是認為內心是絕對重要的,它處于一種超過對立的外表的地位,并且寧愿與內心發生最親密的關系。

人們都熟知,馬太和路加在這里是有區別的,后者(第6章第20節往下)的“貧窮”是絕對的,而前者則是“心靈里的貧窮”,一個是指忍受(真正)饑渴的人,另一個則是指饑渴“慕義”者而言。我認為路加的比較簡單陳述是更為原始的,而馬太的增加部分則是后來為了防止誤解所采取的措施,以免人們會認為耶穌的祝福只是因為外在的貧乏,和內心的作用無關。路加所陳述和理解的“八福”,對于那些在今世遭遇外在不幸的人們應許來世給予幸福,而與此相對照,呼吁降“禍”則是為了預示今世幸福的人來世將受懲罰,這一切都強烈地令我們想起晚期伊比奧尼教派的主張,不過它們也可以從耶穌當教師的經驗中予以充分說明。如果耶穌在較高階級的人民中發現過他們的高尚欲望曾因肉欲的享受而受到窒息,而在遭遇個人不幸的貧苦人中這種欲望則常保持活躍,當他出現在受壓迫的加利利群眾中的時候就很可能由于發現他們有相應的心情而宣告他們為有福。任何一種革命(基督教的興起就是最猛烈的革命之一)通常總不是那些生活富裕的人而是窮苦不滿的人予以支持。但耶穌宣告貧窮、饑餓等人有福并不是因為這些外在不幸本身的緣故,所以,馬太的增加也并不意謂著他對耶穌的言論作了錯誤的解釋,肯定地說,他比那些對苦行作過分的夸大后來又認為擁有任何塵世財物其本身就是罪的伊比奧尼派要正確多了。

耶穌把他對現在受貧困和受壓迫的人所應許之福的實現放在來世和天堂。他的這種做法是和他那時代和人民的觀點一致的,我們不必試圖予以取消。以對于高尚事物的敏感性為其組成部分的內在超感覺幸福似乎是一種未來的獎賞;內心和外表的矛盾必須予以解決:人類新覺醒的精神生活必須和外界世界情況相適應,這是會自然地逐漸地產生的,但不可能在今生完全實現,只有借助于宗教表象期待其作為神跡般的調節在來世獲得實現。

山上說教引言部分即第一部分所宣布的關于律法的解釋,和強調外表行為的法利賽教派解釋相反,強調了精神的唯一必要性,就是出于由外表轉向內心的考慮。不僅是殺人,就連憤怒和仇恨,不僅是奸淫,就連不潔的念頭,也都在禁止之列;不僅是假誓,任何誓言都和樸素真理不相稱而必須予以抵制。耶穌在把對古人,即對接受摩西律法的人所說的話和他自己現在對門徒所說的話作對比的時候,就是表示他自己是精神的立法者,和僅僅是外表行為立法者的摩西處于對立的地位,或者毋寧說,他比摩西更高,因為他要把摩西所立的字面法律提到精神完善的高度。在這樣做的時候,他使忍耐和愛仇敵的準則同真正希伯來人的也是真正古代人的嚴格補償性的愛朋友恨仇敵(《馬太福音》第5章第38節往下)的原則對立起來。接著他用以下的話作為山上說教的這一部分的結論:“使你們可以成為你們在天之父的兒女,因為他用太陽照好人也照歹人,降雨給義人也給不義的人?!比绻f在新約里有真正從耶穌口說出的話,那么這肯定就是他所說的話,而不是后來由別人假借他的口說的話;因為直到編寫我們的福音書的這整個期間,由于人們的思想狂熱、爭論不休、頭腦發熱、見解褊狹,使我們沒有理由把這樣光明磊落、心胸寬大的言論歸之于這個期間的人們。因此,我們在這里看到了耶穌的虔誠的基本特點,他感到天父就是這種無偏袒的仁慈的化身,正是由于他對上帝所抱的這種見解,他才特別喜歡稱上帝為他的在天之父。

耶穌對于上帝的這種基本直觀,不可能是從舊約圣經得來。舊約里的耶和華是一個憤怒和妒忌的神,他嚴格地而且過分嚴格地執行報應和懲罰。這種思想盡管在晚期的先知書里有了緩和,但從未完全消失過。像在以利亞出現以前所說的上帝不在暴風雨、地震和烈火中,而是在平靜、微小的聲音中(列王紀上19章12節)這類的話是很罕見的。在至少對于異邦人把上帝表現為一個懲罰和報仇的神的排它主義猶太教里,想對上帝抱一種比較溫和的見解也是有困難的。盡管以色列人被稱為耶和華之子,作為上帝設立的總督和被保護人的以色列君王也有這樣的稱呼,但把上帝對一般人的關系看作是父子關系的這種思想對于舊約圣經來說則完全是一種外來的思想。耶穌使上帝為父的思想成為對上帝同人的關系的一種基本看法。他這樣做只能是出自他自己內心的意見,是在他自己的天性中有無偏袒的仁慈這樣一種獨創性原則的結果。他意識到自己在這方面是同上帝協調一致的。這種原則是從他的內心深處流露出來的,像善于忍耐的父上帝那樣,決不讓自己的沉著鎮靜被人類的邪惡所破壞,而是要以善勝惡,以善行戰勝仇敵。耶穌勸勉其門徒要以這樣的行為證明他們真正是天父的兒子;他勸他們要完全像他們在天之父完全一樣(《馬太福音》第5章第48節)。在我們看來,所有這一切都表示,耶穌從一種道德的觀點設想,上帝就像他自己宗教生活最崇高時刻的精神一樣,而這種理想又轉過來使他的宗教生活得到了加強。但在耶穌的意識中,他的最崇高的宗教精神就是那種以善勝惡的廣闊的愛,因此,他就把它作為上帝本性的一個基本原則。

人類既都是上帝的子女,他們彼此之間的關系就都是兄弟的關系(《馬太福音》第5章第22節往下),是彼此平等的關系,我們的本分就是在對待別人方面不要和對待自己有什么不同,不要責人嚴而責己寬(《馬太福音》第7章第3節往下),在任何時刻和任何場合下我們都應該對待別人像我們希望別人對待我們自己一樣(《馬太福音》第7章第12節)。耶穌的這一訓誨一直被強調為基督教的一條特殊的道德原則是理所當然的,它包含著人類的一個基本觀念:所有的個人都必須服從人類的共同理想,這一觀念存在于所有人的心中,任何人都必須這樣承認它、尊重它。

由于耶穌受人類愛精神和從這種精神所產生的行動的鼓舞,戰勝了人生的一切障礙和局限,感到自己同天父原為一,這就在他里面產生了一種幸福,任何外在的喜樂憂苦同這種幸福比較起來就都失卻其重要性。面對衣食問題他能夠無憂無慮地談及上帝給百合花以穿戴并喂飽了麻雀(《馬太福音》第6章第25節);對于一種經常沒有枕頭地方的飄流無定的生活他能夠感到滿足(《馬太福音》第8章第20節);由于意識到自己是向人類傳達上帝旨意的旗手和使者他能夠對外來的榮辱泰然處之。他熱愛兒童,因為兒童的天真無邪、不驕不怨,最接近于這種神圣的愛的精神,在另一方面也使他們成了這種愛的最明顯的對象(《馬太福音》第18章第3節往下;第19章第14節往下)。人打了他的右臉,他欣然把左臉也轉過來;人強逼他走一里路,他寧愿同他走二里路(《馬太福音》第5章第44節往下);對于觸犯他的弟兄他不僅是饒恕七次而是七十個七次(《馬太福音》第18章第21節往下)。

耶穌既然養成了這樣一種和上帝同樣的愉快心情,把全人類理解為弟兄,就實現了先知所預言訂立一種將律法寫在心中的新約的理想(《耶利米書》第31章第31節往下);他已經,用詩人的話來說,“把神性吸收到自己的意志之中”,因此對他來說,“神已從其宇宙寶座降臨,鴻溝已被填平,可怕的現象已經消逝”;人類在他里面已經從奴隸地位獲得了自由。我們可以把這種愉快而寧靜的基調,這種由高興快樂的光輝精神所發出的行動方向稱之為在耶穌里面的希臘文化成分。但這種內心的沖動以及與之相一致的耶穌的上帝概念在他里面都是純粹精神上的和道德上的。希臘人只能借助于哲學到達這種境界,而在耶穌里面則由于他所受的摩西律法的教育以及先知著作的熏陶,成了一種很自然的天賦。

如果我們問,耶穌的這種和諧的性格是怎樣產生的,擺在我們面前的關于耶穌生平的記述并沒有提示它是由任何思想斗爭而產生。的確,大家都清楚知道,除了關于耶穌嬰兒時期的傳說外,這些記述僅僅包括耶穌公開傳道的短暫一段時期,而且是從排除他有任何人類犯罪可能性的觀點寫的;因而人們可以料想,在耶穌的這段愉快一致的生活以前,可能有過一段陰郁的斗爭時期,也許還有過許多越軌的行為。但除非所有類比對我們都有欺騙性,我們總應該能夠從耶穌后來的生活中發現有這類情況的跡象,而關于他的后來生活我們是并不缺乏資料的。凡是經歷過斗爭和劇烈的突破才獲得凈化的人們(試設想一下像保羅、奧古斯丁、路德那樣的人吧),都會永遠留下這類經歷的傷痕 [40] ,在他們的一生中總會有某種苛刻、嚴厲和陰郁的東西緊緊地跟著他們:283但在耶穌里我們卻一點這類的跡象也找不到 [41] 。耶穌從一開始就是作為一個完美的人而出現的,只需從其本性作自我發展,使他越來越明確地意識到自己,越來越堅定起來,而不必需要作任何改變或開始一種新的生活:這種情況當然并不排除個人的疑慮和錯誤,需要不斷作出嚴肅認真的努力來戰勝自己、克制自己,正如上面所提到過的,耶穌曾拒絕把“良善”一詞用在他自己身上。至于《馬太福音》第19章第17節所表現的另一種含糊其詞的說法,和《約翰福音》里的挑戰:“你們哪一個能定我有罪呢?”一樣,肯定都是出于后人的篡改,僅僅是《約翰福音》的邏各斯基督的一種表現而已。耶穌的內心發展總的說來是很穩定 [42] 的,盡管不是不需強大的努力,但并沒有劇烈的轉折點,這也就是耶穌無罪的教義的真實意義,這同把它作為一種純粹消極概念理解的嚴格的教會意義毫無共同之處。正如以上所暗示到的,才能出眾的外邦使徒在這方面和他的夫子并不一樣,即使是后來基督教的兩位偉大的改革家,奧古斯丁和路德,在這方面也只是更像保羅而不是更像基督,然而,如果真有一位近代宗教天才從一開始就成為肉身,就像耶穌時代的天才在他里面成為肉身一樣,這樣的人似乎也不大會像那些被制服過的人那樣,依靠前人來維持自己,而是會以一種獨立自主的精神,將其工作發展下去。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海县| 阿克陶县| 临城县| 通江县| 阳高县| 南通市| 兴国县| 安庆市| 林口县| 辉南县| 神农架林区| 伊金霍洛旗| 三门峡市| 德江县| 田东县| 武冈市| 福建省| 长阳| 武汉市| 垣曲县| 玛曲县| 博爱县| 新疆| 镇坪县| 芜湖县| 新竹县| 凤庆县| 海盐县| 县级市| 公主岭市| 子洲县| 大宁县| 察隅县| 资阳市| 东兰县| 威远县| 新田县| 沐川县| 鹤庆县| 揭西县| 镇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