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蓮生書簡
  • 楊聯(lián)陞
  • 1916字
  • 2020-11-06 10:39:12

與戴文達(dá)書

(一通)

 

 

戴文達(dá)教授講席:

多謝寄賜大著A Chinese“Divine Commedia”(《中國〈神曲〉》)抽印本。東西方對“地獄”觀念的相似處本是令人興奮的課題,而您的處理亦極為引人入勝。我不具備全面討論這一文化借鑒問題的資格,但愿意對兩個具體事項添加一點注解,那就是您認(rèn)為有外來根源、非中國特征的“黃邊錢兒”和“椰杓”。

去年4月在波斯頓的美國東方學(xué)會第161次會議上,您宣讀這篇文章摘要時,我曾表示過對“黃邊錢兒”這個名詞的解釋有所懷疑。我當(dāng)時認(rèn)為,這個名詞指的可能是銅幣,或更確切地說指黃銅硬幣,也就是相對于“青錢”青銅硬幣而言的“黃錢”。我當(dāng)時提出的另外一點是,明代和更早的時期金幣就已在中國存在,因此它不一定就構(gòu)成一種外國文化特征。

我似乎在一部明代或清代的文學(xué)作品里見到過“老黃邊兒”的說法,它指的是品質(zhì)好的老銅幣,可惜目前我還一下子找不到它的準(zhǔn)確出處。“黃邊錢兒”顯然是個口語說法。它或許是“金背錢”(字面意思是gold-back money)的別名,指一種品質(zhì)優(yōu)越的銅錢,《明史》第81卷、《大明會典》第194卷和其他地方都提到過它。《天工開物》把“金背錢”歸屬于“黃錢”。

中國通常稱呼金幣的名詞自然是“金錢”。《西洋記》里在外國貢品清單中好幾次提到過它(第11和第20回)。作者在描寫鬼怪時就不用“金錢”這個詞,這一事實表明他這時要說的不是金幣。

黃瑜(1426—1497)的《雙槐歲鈔》第七卷中有一篇文章叫《金錢銀豆》,講到明朝的一位皇帝景帝(1450—1457),他在聽宮廷教師講習(xí)經(jīng)典課后,有時會把一些金幣撒在地上,讓教官們撿起來作為賞賜。這位皇帝顯然很喜歡看到這些本來很有尊嚴(yán)的官員爭搶錢幣的笨樣。按照沈德符(1578—1642)《野獲編》(第1卷有一篇《賜講官金錢》)的說法,明朝另外一些皇帝也有類似的做法,特別是宣宗(1425—1435)。(沈德符對景帝的軼事卻有些懷疑。)金幣銀幣,以及金豆銀豆和金葉銀葉,都是皇家的“銀作局”制造的。皇帝經(jīng)常拿這些東西賞賜宮女和嬪妃們。和田清(Wada Sai)在《東洋學(xué)報》(Tōyō gakuhō)12.2(1922)上關(guān)于中國的金幣和銀幣的文章里曾經(jīng)引用過這些資料。

The New China Review(《新中國評論》)3(1921)第273—280頁里,有一篇伍德華(A. M. Tracey Woodward)的論文“A Gold Coin of the Ming Dynasty”(一枚明朝金幣)。它討論的是一枚金幣的殘片,據(jù)報道是在上海與一批明代銅幣一起出土的。金幣上的銘文顯然是“正德通寶”,其中的“德”字已經(jīng)缺失了。這篇文章及和田清的文章都曾被加藤繁(Katō Shigeru)在他的《唐宋時代に於ける金銀の研究》(唐宋時代金銀之研究)(1924,第381—424頁)中提到過。這部巨著包含的關(guān)于金幣和銀幣的資料不僅限于唐代和宋代,還涉及六朝時期。不過,存在這些錢幣,并不意味著它們已構(gòu)成正常的交換介質(zhì)。它們主要是高層人士用作禮品的玩賞和裝飾物品,極少用作支付手段。

至于椰杓,我認(rèn)為沒人會懷疑熱帶植物椰子的非中國來源。然而我們的問題是要確定,椰杓在明代的中國是新鮮事物呢,還是已經(jīng)普遍存在了。我已找到一些證據(jù),表明很可能是后一種情況。

自六朝以來中國人就已經(jīng)知道椰殼器皿了。《齊民要術(shù)》第10卷引用《南方草物狀》說,椰子可以切割做碗。《南方草物狀》可能是嵇含作于304年的《南方草木狀》一書的異名。不過現(xiàn)存版本的《南方草木狀》中并沒有《齊民要術(shù)》援引的段落。但卻另有一段,敘述了用椰子制作飲器的風(fēng)俗。其中有一段傳說講述了這一做法的來源,說的是越王被他的敵人占婆(Champa)王砍了頭掛在樹上,越王頭就變成了椰子。看到這種變化,占婆王非常生氣,就下令把椰子做成酒碗。于是人們就把椰子叫做“越王頭”。

在明代詩集《雍熙樂府》3.52b中有“稱閑情瓦缽椰瓢”這樣的詩句。這一句出自一位大約明代的作者寫的雜劇《黃糧(粱)夢》(不是《元曲選》里的同名劇本)。金幼孜在《前北征錄》里記錄了1410年他跟隨永樂帝征討韃靼的經(jīng)歷,我們讀到,這位作者與其他官員在前往歸化甸的途中,一起在椰瓢里混著水吃干糧。顯然中國人在明代對椰杓已經(jīng)很熟悉了。《前北征錄》是一部小作品,包括在《紀(jì)錄匯編》和《金聲玉振集》里。碰巧,哈佛燕京研究所圖書館里藏有《金聲玉振集》,其中的《前北征錄》和另一些作品里有清代學(xué)者李文田用紅筆寫的批注,他是一位著名的蒙古史學(xué)者。

楊聯(lián)陞

謹(jǐn)啟

1952年11月24日

于馬薩諸塞州康橋

 

又及:信寫好后,我找到了106頁上提到的“老黃邊兒”的出處。它出現(xiàn)在蒲松齡所著的《醒世姻緣傳》第92回第12葉正面(同德堂本)。文中敘述為了一條褲子強索一千“黃邊”錢賠償?shù)那楣?jié)。其中說道:“那師嫂甚么肯罷,放刁撒潑,別著晁梁足足的賠了他一千老黃邊,才走散了。”

 

注:錄自《通報》(T’oung pao)第42卷,第1、2分冊。戴文達(dá),亦作戴聞達(dá),J. J. L. Duyvendak (1889—1954),荷蘭漢學(xué)家,萊登大學(xué)漢學(xué)研究院教授,《通報》主編。原信為英文,王存誠譯。

主站蜘蛛池模板: 崇明县| 鸡西市| 简阳市| 阿瓦提县| 建湖县| 南乐县| 屏山县| 宣汉县| 巨野县| 大足县| 大方县| 繁昌县| 高陵县| 安陆市| 衡南县| 红安县| 安平县| 府谷县| 高唐县| 麦盖提县| 海南省| 台安县| 游戏| 驻马店市| 汽车| 桃江县| 潍坊市| 西昌市| 溆浦县| 承德市| 伽师县| 淳安县| 东兰县| 荃湾区| 上虞市| 昆山市| 寿宁县| 保康县| 绥化市| 大洼县| 馆陶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