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德國國家社會主義

意大利法西斯主義主要信條的多樣性、發(fā)展的不確定性和缺乏具體性,在德國國家社會主義那里卻不存在。阿道夫·希特勒是一位堅定的意識形態(tài)領袖,而這是墨索里尼無從做到的,因此可以毫不夸張地說,國家社會主義的政治思想基本上就是希特勒本人的主張。1925年,希特勒出版了他的回憶錄《我的奮斗》(Mein Kampf),標志著他的政治思想開始成形,該書所呈現(xiàn)的即使不是他政治思想的全部,也是其思想的主要方面。希特勒式的國家社會主義立基于雅利安種族主義和20世紀早期德國最極端民族主義的國家間社會達爾文主義,一戰(zhàn)及戰(zhàn)后德國的痛苦經(jīng)歷使其進一步激進化,其社會和經(jīng)濟主張則主要來自一戰(zhàn)后的兩位德國理論家:迪特里希·埃克哈特(Dietrich Eckhart)和戈特弗里德·費德(Gottfried Feder)。

希特勒思想中有兩個基本范疇:種族(race)和空間(space)。在他看來,雅利安或日耳曼種族無論如何都要比歐洲其他種族以及其他地區(qū)的種族優(yōu)秀。由于彼此間固有的差異和相互競爭,使種族之間無法長期和平共處,它們不可避免地展開爭奪主導權的斗爭。因此,希特勒堅持說:一切歷史都是種族沖突和斗爭的歷史。這并非出自人們的主觀喜好,而是人類生活自然事實的反映,正如“上帝”對自然萬物的律令一樣。希特勒的自然神概念基本上是一種模糊的自然神論,在其中,秩序充滿了血腥,它的建立仰仗于某種模糊的始因,因此從自然神論角度看,真正的種族信條本身服從于“上帝意志”(Ceicel 1972)。

為了論證種族主義信條的合理性,希特勒訴諸于歷史以及一般的人類經(jīng)驗,他宣稱,種族沖突無處不在。雅利安種族的優(yōu)越地位在雅利安人的歷史和文化成就中得到了充分體現(xiàn),而德意志人正是雅利安人的主要化身。說到這里,需要說明的是希特勒并非一位狹義上的德意志民族主義者,因為他承認在其他北歐民族中也有許多雅利安人的分支,而且他私下承認德意志人在種族上并不純粹。雅利安人的原則是種族主義的,而不是國家主義的,因此它超越了德國本身,盡管德國人是他們的主要代表。

希特勒思想的另一極是空間,在他看來,一切歷史最終都是種族之間爭奪領土的斗爭。在現(xiàn)代,世界的各個部分都卷入相互競爭,雅利安種族基本上被局限在德國及北歐地區(qū)。因此德國必須奪取更大的領土即生存空間(Lebensraum),從而擴張并最終主導整個世界,否則將無可挽回地走向衰落和毀滅。在這方面,希特勒主張中許多簡單明確的范疇反映了一戰(zhàn)時期最為極端的德意志擴張主義的愿景:即要么獲得世界霸權,要么走向崩潰(Weltmacht oder Niedergang)。

要獲得生存空間,除了征服別無他途。德意志不可在這一責任面前退卻,否則的話就只有自取滅亡。“優(yōu)等種族”的優(yōu)越性表現(xiàn)為她具有更強的意志力、紀律、決心和軍事才能。雅利安人中誕生了最偉大的藝術家,也產生了最偉大的戰(zhàn)士,但該種族的戰(zhàn)士品質必須經(jīng)過悉心培養(yǎng),并將其保持在最高水平。既然生命必然意味著斗爭,那么運用系統(tǒng)化的暴力就是鞏固種族優(yōu)越品質所必要的。領導這場斗爭的擔子將落到希特勒肩上,他領導德意志人不斷斗爭,直到實現(xiàn)其近期的主要目標:統(tǒng)治歐洲大部,征服蘇聯(lián)全部東歐領土,將其作為自身的生存空間。實現(xiàn)這一目標的最好途徑是同時在幾條戰(zhàn)線上進行戰(zhàn)爭(Jaeckel 1972)。

東歐的斯拉夫種族盡管人數(shù)較少,卻是雅利安人的主要對手和敵人,其中一個死敵就是猶太人。希特勒宣揚19世紀末20世紀初那種最極端的反猶主義,將猶太人污蔑為一種特殊的惡魔般的反常種族,該種族唯一的目標就是玷污和敗壞其他種族。在希特勒的思想中,猶太人并不屬于一般的人類,而是一群劣等人,他們如同腐蝕性病菌,是德國1918年失敗和共產主義崛起的罪魁。因此,必須將他們從德國以及其他地區(qū)清除出去,盡管希特勒本人從未說明如何達到這一目標。

德國國家社會主義工人黨1919年初組建于慕尼黑,但直到14年后的1933年1月底,它才在希特勒的領導下開始執(zhí)政。德國國家社會主義的勝利往往被歸因于最極端的選舉煽動,將猶太人虛構為隨時可用的替罪羊,做一些大而無當?shù)某兄Z以消除德國經(jīng)濟蕭條的災難性影響。這樣說當然有一定的道理,但事實上在大選期間,不得不對極端反猶主義進行限制,以免使選民受到驚嚇,國家社會主義的社會和經(jīng)濟綱領經(jīng)過了仔細設計,以吸引各個行業(yè)的公眾。納粹繼承了德國國家主義經(jīng)濟學傳統(tǒng),他們吸收了這一傳統(tǒng)中的某些觀念,包括為經(jīng)濟注入大批資本,控制通貨膨脹,擴大生產和就業(yè)。與大多數(shù)法西斯主義者一樣,希特勒極力宣揚私有財產原則,但他更加強調在一個日趨自足的民族主義專制體制下,國家通過控制、規(guī)范和契約等手段對經(jīng)濟活動的指導和疏導。有時納粹將這一體制稱為Zwangswirtschaft,即“統(tǒng)制經(jīng)濟”(Kershaw 1985; Zitelmann 1987; Prinz & Zitelmann 1991)。

國家社會主義信條的核心是Führerprinzip,即領袖原則。該原則意味著希特勒完全無條件的個人指揮,他將領導德意志人民,樹立正義,領導該民族走向輝煌。領袖原則滲透于一切機構中,其目標在于造就一個有著強大內在力量的領袖從屬網(wǎng)絡,一個“領袖的民族”(nation of leaders)。德國社會在理論上被重新建構為一種Volksgemeinschaft,即一種具有同等種族地位但功能相異的“人民共同體”,其奉行的口號是:公共需求先于個人需求(Gemeinnutz geht vor Eigennutz)(Burleigh & Wippermann 1991)。這些信條的實施借助于一整套精心設計的大眾宣傳政策以及對一切藝術和娛樂的控制(Voegelin 1986)。希特勒并非一位成系統(tǒng)的思想家,他從未形成一套完備的政府藍圖,這就使納粹的某些綱領顯得隨意和粗糙,但他要比墨索里尼的前進步伐快得多,而且更為徹底,因為他一上臺就開始確定自己政策的總體性質。而1933年德國的政治危機和分裂實際上要比1922年的意大利嚴重許多,這就使?jié)撛诘姆磳αα吭獾较魅酢?/p>

無論希特勒的種族理論在那些非德意志人看來如何過分,這些理論幫助希特勒鞏固了權力,甚至使他為擴張和征服贏得了相當廣泛的支持。希特勒的主張得到其他納粹意識形態(tài)理論家如戈特菲爾德·尼斯(Gottfried Neese)和阿爾弗雷德·羅森伯格(Alfred Rosenberg)的補充。羅森伯格在他那本廣為人知的著作《20世紀的神話》(Der Mythus des zwanzigsten Jahrhunderts,1933)中,對“血統(tǒng)神話”和雅利安種族的純潔性和高貴性大加贊美。納粹意識形態(tài)的最終目標是20世紀一切革命方案中最為獨特的:即一場旨在擴張和純化北歐和東歐雅利安種族的種族革命。而納粹并未向德國公眾就這一點做詳細說明。希特勒并沒有為他那宏大的征服計劃確定具體的方案或時間表,他也未具體闡述過他所有政策中最為致命的政策的相關計劃,這一政策就是后來為人們所熟知的“最終解決方案”(endgültige Ausl?sung),即對近600萬猶太人的系統(tǒng)性屠殺,其人數(shù)幾乎相當于到1942年為止被納粹占領的歐洲范圍內的所有猶太人。不過,這一點在他有關全方位種族戰(zhàn)爭(尤其是針對東歐)的主張中已經(jīng)有所體現(xiàn),這一主張?zhí)幱谙L乩账枷氲暮诵模蚁L乩毡救艘补_表達過一勞永逸地解決“猶太人問題”的決心。這里可以暫時設想一種可能性,納粹在理論上默許將所有猶太人大批趕往其他大陸,但希特勒關于猶太人的“玷污論”始終隱含著一種殘酷的政策,它還將繼續(xù)在1939年至1942年間的實踐征途中不斷得到充實(Schleunes 1970; Ackermann 1970)。

在基本原則和特征方面,意大利法西斯主義與德國國家社會主義有著某種共同的“法西斯主義基本信條和特征”,其中主要包括:兩者都反對政治上已有的左、中、右派(盡管有時他們?yōu)榱双@得權力也愿意同某些右翼集團聯(lián)合起來);極端威權主義;國家主導經(jīng)濟;活力論;非理性主義與反唯物主義的哲學和文化;在理論上崇尚暴力;熱衷于戰(zhàn)爭和擴張;有機的、多階級的社會政策;大眾動員,創(chuàng)建由民兵組成的“黨的軍隊”;極端注重男性化和陽剛之氣;關于具有超凡魅力的領袖的觀念;注重青年人;精心確立帶有極端民族主義色彩的公民宗教和政治表演。

然而,當意大利法西斯主義與德國國家社會主義在運用同樣的原則時,其方式和程度卻存在非常大的差別(Bessel 1996)。就某些方面來說,意大利的法西斯政權是一種相對溫和的威權統(tǒng)治,它容許一定程度制度上的多元性,盡管它自己也有一套抽象的極權理論。到二戰(zhàn)爆發(fā)前夕,意大利法西斯政權僅僅處決了九名政治犯。而德國納粹政權在這方面表現(xiàn)得更為極端。重要的是,意大利法西斯主義并不支持那種帶有神秘色彩的種族主義,也并不怎么反對猶太人。直至1938年,在法西斯黨的各個發(fā)展階段,該黨中一小撮猶太法西斯主義者所占比例超過了猶太人在整個意大利社會人口中占有的微小的比例。從這個意義上說,意大利法西斯主義是“不成比例的猶太人的”組織,而這恰恰遭到德國納粹主義者的嘲笑。

1938年,當墨索里尼發(fā)現(xiàn)納粹德國開始躋身世界強國,與德國聯(lián)盟變得有利可圖時,他得出結論說,必須對意大利法西斯主義信條進行調整,以適應納粹的新秩序。這樣就產生了一種新的“法西斯種族主義宣言”,宣稱由于生物遺傳以及環(huán)境和文化的綜合作用,意大利人是一個特殊而優(yōu)秀的種族。這一界定與希特勒種族主張的不同之處在于:它更強調歷史和教育的作用。盡管意大利也通過了反猶立法,但在推行過程中從未達到納粹德國那樣的極端程度。

主站蜘蛛池模板: 涞水县| 长顺县| 峡江县| 金阳县| 大丰市| 靖安县| 贵港市| 马关县| 青阳县| 竹山县| 南溪县| 玉龙| 娄烦县| 伊春市| 虎林市| 方正县| 绩溪县| 富川| 镇远县| 安顺市| 玉山县| 牟定县| 西昌市| 石屏县| 兰溪市| 页游| 绥江县| 二手房| 资兴市| 庆阳市| 佳木斯市| 易门县| 海安县| 清丰县| 桐城市| 晋江市| 泉州市| 永年县| 鹿邑县| 富锦市| 永川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