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為《通論》做準備

凱恩斯最終決意改變學術界和公共輿論,1930年,他發表了兩卷本的《論貨幣》:即《純粹貨幣理論》和《貨幣應用理論》。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他傾向于分析當下事件和問題,此書出版之際,凱恩斯已經向前邁進了一步(Keynes 1971-1989, vol.ⅩⅢ, p.176)。兩卷本的論題圍繞儲蓄和投資之間的關系展開,這在《貨幣改革片論》中已有論述。從理論上說,《論貨幣》揭示了儲蓄與投資之間的關聯性為何不再如古典貨幣理論和決策者們所認定的那樣是自然而然的。它旨在表明儲蓄并不總是會直接轉化為投資。節儉并不一定會導致投資和創辦企業(Keynes 1971-1989, vol.Ⅵ, p.132)。盡管凱恩斯對儲蓄、投資、利息、價格以及就業之間的關聯提出挑戰,但《貨幣論》所提出的模式并未完全背離古典理論。凱恩斯背離古典立場的地方僅僅在于后者的如下觀念:即不同變量間的相互作用只要聽之任之將會導致均衡。問題在于它只能在最終意義上達到一種平衡。1931年,《論貨幣》引發了凱恩斯與哈耶克在《經濟》(Economica)雜志上的爭論,哈耶克攻擊凱恩斯拒斥如下理論:即市場能夠通過自動調整實現儲蓄與投資的均衡。令凱恩斯感到納悶兒的是,哈耶克未能理解他的觀點,并由此推論:這一切充分表明,一位“執著的邏輯學家”如何最終陷入“一頭霧水”(Skidelsky 1992, pp.456-457)。從《論貨幣》到《通論》,凱恩斯一直公開發表自己的想法。實際上,這是他的策略的關鍵部分:他試圖號召那些意見領袖(以及他的同行經濟學家們)站在自己一邊,盡可能使他們進入他自己的思考方式:從凱恩斯1930年提交“麥克米倫委員會”(Macmillan Committee)的證據就可以看出這一點(Keynes 1971-1989, vol.ⅩⅩ)。在凱恩斯眼里,理論活動與說服活動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在“實現繁榮的途徑”(1933)一文中,凱恩斯有一個過渡性的主張,他提出“乘數效應”(multiplier effect)概念,這就表明,在他看來,經濟問題從根本上說涉及觀念和心態的阻滯,這就像他1928年指出的,“我們的觀念、習俗以及傾向無法跟上物質變化的步伐”(Keynes 1971-1989, vol.Ⅸ, p.316)。在他看來,繁榮取決于沒有阻滯,并能夠促使決策者重新思考。資本主義所面臨的諸多問題源自“非物質的精神機制的失敗”,“除了需要頭腦清楚一點,其他什么也不需要”(Keynes 1971-1989, vol.Ⅸ, p.355)。經濟問題涉及到政治經濟學問題,即:“經濟理論與政治家技藝的混合”(Keynes 1971-1989, vol.Ⅸ, p.336)。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乌拉特后旗| 天水市| 安泽县| 灵丘县| 顺平县| 承德县| 平湖市| 菏泽市| 定南县| 汝州市| 武陟县| 邵武市| 忻城县| 泽州县| 太谷县| 青海省| 连南| 墨玉县| 商城县| 安新县| 龙州县| 扶余县| 香港| 偏关县| 南川市| 武强县| 禄丰县| 龙泉市| 吉木乃县| 喜德县| 井陉县| 商丘市| 惠东县| 肥西县| 蒙阴县| 铜梁县| 宾阳县| 雷波县| 怀来县| 吴桥县| 娄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