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交通與地理文獻研究
- 辛德勇
- 422字
- 2020-11-06 10:40:12
論宋金以前東北與中原之間的交通
宋代詩人蘇轍曾描述燕山形勢說:“燕山長如蛇,千里限夷漢,首銜西山麓,尾掛東海岸,中開多箕篳,末路牽一線。”燕山山勢高兀,峰谷參差,在其南部更由于流水侵蝕,使堅硬的石英巖基底裸露地表,形成了一條東西壁立的峭脊,宛如一道屏障,橫插在東北與中原之間。出入南北,唯賴山海之間的狹長濱海平原(即今遼西走廊)和潮河、灤河兩大河流及其支流的河谷。但海濱道路到隋唐以后才逐漸暢通,潮河和灤河等山地河谷也多呈下嵌河曲,河道深狹,崎嶇難行。在河流切穿石英巖脊處則形成道道險隘,成為控扼南北往來的咽喉之地。因此,通過燕山十分不易。由于燕山阻隔,直到明代,東北與中原之間的經濟地理特征差別一向很顯著。同時,也造成了兩大區(qū)域間在民族與政權分布上的差異,并影響到其間的經濟、文化聯(lián)系。東北與中原之間交通的開拓見諸文字記載的可追溯到春秋時代 1。隨著歷史的發(fā)展,交通狀況也不變斷遷。這里僅就宋金以前東北與中原之間的交通狀況及其影響,做一初步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