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交通與地理文獻研究
- 辛德勇
- 645字
- 2020-11-06 10:40:15
附 三崤山補證
崤山道上有石崤(西崤)、千崤(東崤)和土崤三山,合稱“三崤山”或“三崤”。與此相對應,在崤山道上又有石壕、乾壕和土壕三所聚邑,合稱“三壕”。拙作《崤山古道瑣證》,曾經推論以壕、崤中古同音之故,三壕當分別得名于三崤山。石壕為今硤石驛,乾壕為今硤石驛東面的甘豪。土壕據其方位推測,可能就是今澠池縣西的“英豪”,疑“其本名與石壕、乾壕同理,也是得自土崤,只是后來地名又發生了演變”。但是當時由于未能查找到直接證據,只能存疑。今讀清武億《授堂文鈔》,該書卷二所載乾隆五十三年夏作《題土豪鎮壁》記云:“新安、澠池間,其鎮曰土豪。舊勒之豐碑,用以標其名。至近歲,已易為英豪。詢之土人,固以其俗悍而健于斗,往往致斃,故官斯土者,歸于名之不順,以易之也。予檢行篋,取《左氏傳》,僖三十二年《正義》云:北崤,此道見在。崤是山名,俗呼為土崤、石崤。《釋文》:崤,戶交反。劉昌言音豪。然則今俗所傳土豪即土崤也。崤有豪音,人日習焉而不察,至以音字為正字,而豈知其失也哉!酈道元注《水經》,所指三崤之目,固以云土崤。蓋其名流稱已久。然孔氏謂俗呼為土崤,豈亦莫推其所自歟?”由武億所記,不僅可以確證英豪就是土壕所更名(土壕即土豪),而且武億也早已指出,“土豪即土崤”,換句話,也就是說土豪鎮得名于土崤山。從而可以證明先前拙文對“三崤”與“三壕”對應關系所作的推論是正確無誤的,著名的石壕村或石壕鎮都是得名于石崤山。
(原載《中國歷史地理論叢》1989年第4輯,所附《三崤山補證》原載《中國歷史地理論叢》1991年第1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