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八 補記

拙搞排出清樣時,又檢得王文楚先生《西安洛陽間陸路交通的歷史發(fā)展》一文(刊復(fù)旦大學(xué)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所編《歷史地理研究》第1輯),為撰稿時疏略而未及拜讀。王文楚先生這篇文章中與拙稿所論崤山道相關(guān)部分,與《唐兩京驛路考》一文基本相同,無需重為論述。但有兩個問題有必要在此補充說明一下。

一是在前文中我從《唐兩京驛路考》不是十分明確的表述中,推測王文楚先生認為:東崤=北崤=崤山北陵(文王避風(fēng)雨處)、西崤=南崤=崤山南陵(夏后皋墓)。關(guān)于這一點,《西安洛陽間陸路交通的歷史發(fā)展》一文有明確論述,我的理解是準確無誤的。而且由此文可知,王文楚先生的主要依據(jù)是民國二十五年編纂的《陜縣志》。與前文所舉西晉戴延之關(guān)于東崤、西崤的第一手記敘相比,這顯然是不足憑信的。東崤、西崤同在崤山北道上,尚可證之于東漢應(yīng)劭的《風(fēng)俗通義》。《風(fēng)俗通義》卷十載:“崤在弘農(nóng)澠池縣。其語曰:‘東崤、西崤,澠池所高。’”澠池地當崤山北道,東、西二崤為“澠池所高”,實際上也就是說東、西二崤是澠池道上的高山。

二是《西安洛陽間陸路交通的歷史發(fā)展》一文提出“澠池縣南有間道可趨崤山南路,東通洛陽,西達陜縣,是為北路支線,但歷史上很少經(jīng)行”。作為其具體例證,文中舉有三事。一是潘岳《西征賦》述其行程“經(jīng)澠池”、“登崤坂”、“徂安陽”、“陟陜郛”、“行漫瀆之口”。二是前文所述東漢建武二年,光武帝預(yù)謀在崤山道上消滅赤眉軍,分遣兩路大軍屯駐北道新安和南道宜陽,云“賊若東走,可引宜陽兵會新安;賊若南走,可引新安兵會宜陽”。三是前文所述赤眉軍在澠池遭伏擊潰敗后“欲赴宜陽”事。今按這三件事都不能確證這條支線的存在。潘岳《西征賦》所述澠池、崤坂等地都在崤山北道上。“漫瀆之口”即《水經(jīng)·河水注》所謂“漫口客舍”:“(安陽溪水)東合漫澗水。北有逆旅亭,謂之漫口客舍。”安陽溪水即今雁翎關(guān)河,東入青龍澗河。李善注《文選·西征賦》引《水經(jīng)注》本文作:“漫澗水北有逆旅亭。”這樣理解則“漫口客舍”自不必在安陽溪水口,而應(yīng)當在漫澗水更下游一些,這樣就已屆崤山南、北兩路的相會之地。況且《水經(jīng)注》失載今雁翎關(guān)河以北的青龍澗河支流交口河,即使理解為“漫口客舍”在安陽溪水口之北,也可以北到交口河口一帶。因此,可以把“漫口客舍”比定在崤山南北兩路的會結(jié)點即今交口處。《西征賦》所記各地,唯“安陽”城在崤山南道上。《西征賦》乃潘岳述職長安縣令時述其沿途行經(jīng)之作,這是極其正常的一次旅行,他可以選擇崤山南路或北路,但卻沒有任何緣由要先走北路,再順著這條人跡罕至的所謂支線繞到南路上,這樣既險仄而又迂遠,是違背常理的。因此這個“安陽”不會是實指“安陽城”,而是像“陜郛”一樣指安陽附近。《西征賦》“登崤坂”之下隨之敘崤山北陵秦晉之戰(zhàn),可證潘岳并未從澠池附近南下“支線”,而是一直向西走入了欽吟山道。光武帝設(shè)伏滅赤眉事則新安、宜陽間兩軍也不必走“間道”。新安或宜陽至洛陽都不過一日之程,而在相對近捷的崤山北道上從陜縣到新安也要三日程(見鄭剛中《西征道里記》),赤眉軍在陜縣出發(fā)后,光武帝完全來得及調(diào)動布署,將新安或宜陽的軍隊向洛陽方向東調(diào),走出山地后再轉(zhuǎn)到另一路上,而不必走什么山間間道。至于赤眉軍從澠池“欲赴宜陽”事,則并不能證明已成事實。其地山間小徑或許有之,但這還算不上一條“支線”,只能是當?shù)厝讼嗷ヂ?lián)系所用,起碼不是大隊軍馬所堪通行的,更不會是長安、洛陽間長途旅行的人們會涉足的。

最后再補充談一下有關(guān)杜甫《石壕吏》詩的問題。自北宋以來都認為《石壕吏》作于石壕鎮(zhèn),本不成問題(見《困學(xué)紀聞》卷一八、《西征道里記》等)。但杜甫詩中為什么稱“石壕村”而不叫“石壕鎮(zhèn)”呢?今人對此往往有些疑慮。其實石壕在唐代尚未設(shè)鎮(zhèn),所以唐代只是單稱石壕,或像杜甫詩中那樣稱為石壕村。直到后唐同光三年孟知祥從洛陽西行赴蜀路過此地時,仍只稱“石壕” 122,宋人始設(shè)鎮(zhèn)(詳見前文)。唐代地方政權(quán)組織縣下一般只設(shè)鄉(xiāng)、里、村等建置,縣下大量設(shè)鎮(zhèn)是宋代以后才出現(xiàn)的。石壕的情況也正是這樣。杜甫“暮投石壕村”,并不是當時“安史之亂”兵慌馬亂情勢所迫隨便投宿了一個小村,而是當時只能在這里投宿。根據(jù)北宋人的行程記載可以看出,從洛陽西至陜縣,逐日停宿地點為新安、澠池、石壕鎮(zhèn)、陜縣 123。澠池至陜縣之間是崤山北道上最為險仄的地段,石壕地當兩地之間,恰為東來西往一日行程所止,石壕由村升鎮(zhèn)、由鎮(zhèn)改縣(硤石縣),都與這個交通位置具有密切關(guān)系。石壕一帶山路險隘異常,據(jù)戴延之《西征記》所述,乃多為“峻阜絕澗”。可以想見,在這樣的山間谷道上,必然稀有人煙。行至這一帶時日色已暮,舍石壕行人恐怕是無處止宿的。

主站蜘蛛池模板: 资讯 | 凯里市| 宜丰县| 南丹县| 惠水县| 甘孜县| 循化| 盘山县| 汝城县| 新平| 正蓝旗| 揭西县| 新宾| 鄄城县| 凌云县| 咸阳市| 肥东县| 四会市| 安徽省| 松溪县| 从化市| 盐津县| 广河县| 基隆市| 治多县| 酒泉市| 永登县| 建宁县| 神农架林区| 满城县| 惠水县| 太康县| 蚌埠市| 湟源县| 江阴市| 乌拉特后旗| 乌拉特中旗| 西青区| 玛多县| 阳东县| 奈曼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