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附錄 理論知識與實踐知識的區別

理論的知識對立,又與思辨的知識對立的,叫做實踐的知識。

實踐的知識或者

1)是命令,在這種情況下,它與理論的知識相對立;或者

2)包含可能命令的根據,在這種情況下,它與思辨的知識相對立。

命令一般是指每一個這樣的命題,即它表述可能的、借以實現某一目的的自由行為。包含命令的知識是實踐的,并且是在與理論的知識相對立的意義上稱為實踐的。因為理論的知識不陳述應當是什么,而陳述是什么;不以行為,而以存在為其對象。

反之,如果我們使實踐的知識同思辨的知識相對立,那么實踐的知識也可以是理論的知識,只要從那里引出來的是命令。從這一觀點來看,實踐知識是從內涵上看的,或者說,是客觀上實踐的。我們所理解的思辨知識,是那些不能由以引導出行為規則或不包含可能命令之根據的知識。例如,神學中就含有大量單純思辨的命題。此類思辨的知識永遠是理論的,但不能反過來說每一理論的知識都是思辨的。從其他觀點來看,理論的知識也可以同時是實踐的。

一切都以實踐為歸宿,我們知識的實踐價值在于一切理論和思辨都著眼于使用這種傾向。僅當知識之實踐使用所指向的目的無條件的目的時,這種價值才是無條件的。我們知識的一切實踐使用最后都必須與之相關的無條件的最后目的(最終目的)是倫理,為此,我們稱倫理為無條件的絕對的實踐。所以,以道德為對象的哲學的這一部分,必須稱為卓越的(?ατ? ?ξοχ?ν)實踐哲學,雖然每種其他哲學科學也有其實踐的部分,也就是,可以包含旨在實現某一目的、由所提出的理論為其實踐使用引出的指示。


[1] 學園版揣為:“不是就質料,而是就單純的形式而言。”——原注

[2] 學園版揣為:“不是就質料,而是就單純的形式而言”。——原注

[3] 詭辯術,辯論術。——譯者

[4] “學術的”即德文的scholastisch,此處指有系統的、較專門的學問,與專指中世紀經院的意義不同。——譯者

[5]愛正義者。——譯者

[6] 學園版揣為:“老普林尼”。——原注

[7] 意即:“必不可少的條件”。——譯者

[8] 意即:“不在多,而在精”。——譯者

[9] 意即“必不可少的條件”。——譯者

[10] “充分根據律”即德文的der Satz des zureichenden Grundes。也譯“充足理由律”。——譯者

[11] 近似地。——譯者

[12] 信仰不是一種特殊的知識源泉。它是一種意識其不完滿的認以為真,當它被視為限于一種特殊客體(這種客體只屬于信仰)時,它之區別于意見,不是由于等級,而是由于有作為知識來行動的東西。例如,要搞一筆交易,商人所需要的不只是以為在這筆交易中要贏利,而是相信他以不可靠的方式進行嘗試的那種意見是充分的。我們具有(關于感性物的)理論知識,在這種知識中我們可以達到確認,一切我們可名之為人類知識的知識中,理論知識肯定是可能的。在實踐法則中我們具有的正是這樣一些確定而完全先天的知識,不過這些知識基于超感性原理(自由),并作為實踐理性的原理存在于我們自身中。這種實踐理性又是一種關于至善(善不可能通過我們的能力存在于感性世界中)的同樣超感性客體的因果性。雖然如此,自然界作為我們的理論理性的客體,也必須與上述實踐因果性相一致,因為這種理念的結果作用應當在感性世界中遇到。我們應當有所行動,去實現這個目的。

在感性世界中我們也發現一種帶有藝術智慧的跡象,我們相信,世界的原因也以進向至善的道德智慧的方式在起作用。這是一種對行動來說是足夠的認以為真,亦即信仰。我們需要這種東西不是為了遵循道德法則去行動,因為道德法則只有通過實踐理性才能給予。但是我們需要假定一種最高的智慧,作為我們道德意志的客體,在我們行為的單純合法性之外,我們不得不在這一假定之上建立我們的目的。雖然至善在客觀方面不是我們意愿的必然關系,但在主觀方面卻是善良(乃至人類)意志的必然客體,信仰對于至善的可達性必然是前提。

在通過經驗(后天)取得的知識和通過理性(先天)取得的知識之間,沒有第三者。但是在客體的知識和可能客體的單純假設之間,卻有一居間者,這就是經驗的或理性的根據,假定后兩者關系到可能客體(認識它們對我們來說是可能的)領域的必然擴展。這種必然性僅僅發生在客體被認作實踐上及通過理性在實踐上必然的時候。因為,為了單純擴展理論知識而假定某物,在任何時候都是偶然的。假定實踐上必然的客體,即是假定作為意愿客體的那個至善的可能性,因而也就是假定那種可能性的條件(神、自由和不朽)。這是一種主觀的必然性,是為了必然的意志規定而假定的客體的實在性。這是不尋常的事情,缺少它,實踐理性在其必然目的方面就不能維持它本身,在這里,它以必需的優惠在其自己的判斷中幫助了實踐理性。實踐理性不能邏輯地取得客體,而只能抵制那在使用實踐上屬于它的理念時阻礙它的東西。

這種信仰是假定(至善)概念的必然性、客觀實在性,亦即假定其對象作為先天必然的意愿客體的可能性。如果我們只看行為,我們就不必有這種信仰。但是如果我們想通過行為,擴展到使我們具有由此而可能的目的,那我們就必須假定,這樣的目的是完全可能的。因此,我能夠說的僅僅是:我看到我自己為根據自由法則的我的目的所迫,假定至善在這個世界上是可能的,但是我不能以這種理由強迫任何別人(信仰是自由的)。

所以,理性信仰無涉于理論知識,因為這種客觀上不充分的認以為真僅僅是意見。理性信仰僅僅在主觀的、但卻是絕對必然的實踐意圖上,是理性的一種前提。遵循道德法則的意念,引向可由純粹理性規定的意愿的客體。所以,這種客體的可行性以及原因的現實性假定,是一種道德信仰,或一種自由的、在完成其目的的道德意圖中必然的認以為真。

誠實(Fides)是契約中真正的忠實或相互間的主觀信賴,即一人要對另一人信守諾言——忠實信任。前者用于契約已簽訂的場合,后者用于契約將簽訂的場合。

采用類似的說法,實踐理性似乎是立約者,人是受約者,而所期待的由行動而來的善,則是約定的事情。——康德原注

[13] 這種實踐的確信因而是道德的理性信仰,在最正確的意義上,唯有后者才必須稱為信仰,并且作為這樣的信仰與知和一切理論的或邏輯的一般確信相對立,因為信仰絕不能提高到知。反之,像已經提到的那樣,所謂歷史的信仰不應當同知識相區別,因為這種信仰作為一種理論的或邏輯的認以為真,本身可以是知識。我們可以在他人作證的基礎上,以同一確認承認一種經驗的真理,就像我們通過自己的經驗事實達到這種真理一樣。在前一種經驗的知識中我們可能受騙,但是在后一種知識中也是一樣。

歷史的或間接經驗的知識以證據的可靠性為基礎。真實可靠性(扎實性)和完整性要求無懈可擊的證據。——康德原注

主站蜘蛛池模板: 玛沁县| 河南省| 洛浦县| 博兴县| 大邑县| 靖宇县| 廉江市| 义马市| 金华市| 界首市| 阿拉尔市| 扶风县| 博白县| 乌审旗| 万全县| 旬阳县| 邛崃市| 金阳县| 土默特左旗| 武安市| 广州市| 河北省| 内江市| 红桥区| 永新县| 三亚市| 织金县| 泽普县| 龙游县| 临颍县| 绩溪县| 莒南县| 九龙城区| 营口市| 嘉鱼县| 柳州市| 海淀区| 宜良县| 阿坝县| 同仁县| 沙雅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