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神現象學·上卷(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
- (德)黑格爾
- 3178字
- 2020-11-06 19:11:42
(四) 精神現象學作為意識發展史
在精神現象學中,黑格爾運用辯證的方法和發展的觀點來研究分析人的意識、精神發展的歷史過程,由最低階段以至于最高階段分析其矛盾發展的過程。精神現象學可以被認作“意識發展史”這一特點,恩格斯說得最為簡單、明白、扼要。恩格斯說:“精神現象學也可叫做同精神胚胎學和精神古生物學類似的學問,是對個人意識在其發展階段上的闡述,這些階段可以看作人的意識在歷史上所經歷過的諸階段的縮影。” [20]
說到這里必須區別開黑格爾對“意識”和“精神”這兩個名詞的狹義和廣義的用法。狹義的意識只是精神現象學的最初階段,它只是指“關于對象的意識” [21] 而言;就意識“關于它自己的意識” [22] 而言,則是自我意識。所以狹義的意識不僅和精神不同,而且和自我意識也有區別。但廣義的意識則包括一切意識的活動,如自我意識、理性、精神、絕對精神都可說是意識的各個環節。當黑格爾說“意識發展史”、說“意識的諸形態”,或者說精神現象學是“關于意識的經驗的科學”時,都是指的廣義的意識。至于狹義的“精神”則只是精神現象學中的第四個大階段所論述的精神,這主要是指社會意識、時代精神、民族意識等群體性的意識而言。簡言之,狹義的“精神”一般是指“客觀精神”。而廣義的精神,則包括意識、自我意識、社會意識、絕對精神等環節在內。廣義的“精神”與廣義的“意識”在許多地方是可以互用的。
誠如恩格斯所說“偉大的歷史感”是“黑格爾思想方法……的基礎”。(見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人民出版社版,第179頁)黑格爾用歷史方法研究意識的發展,把精神現象學當作“意識發展史”來研究,海謀在他的《黑格爾和他的時代》一書中,曾最早提到。海謀指出:“猶如生理學提供由種子發展成果實、由卵子發展成有生命的存在的發展史,同樣,精神現象學則企圖提供由自然的意識,即類似胚胎的意識提高到高度有教養的、高度成熟的意識一個這樣的發展史(Entwickelungsgeschichte)。” [23] 在這一點的認識上,海謀和恩格斯的看法很接近。不過海謀由于不懂得精神現象學的歷史的東西與邏輯的東西統一的意義,他曾提出了一個錯誤的然而很著名的批評,他指責黑格爾意識發展史的研究把歷史與心理學混淆不清了。他說:“精神現象學是被歷史混淆和攪亂了的心理學和被心理學擾亂了的歷史。”(同上書,第243頁)殊不知,一切心理現象、意識現象都同是意識的經驗、經歷和歷史,都是本質的表現,都在尋求與自己的本質相統一。重要的是意識的經歷和歷史是有規律的、與邏輯的東西統一的。
黑格爾本人在《精神現象學》的序言和導論中都曾說:“精神現象學所描述的就是一般科學或知識的形成過程。” [24] 又說:“意識在這條道路上所經過的它那一系列的形態,可以說是意識自身向科學發展的一篇詳細的形成史。” [25] 這就更明確說出精神現象學所論述的是意識獲得科學或知識向科學發展的發展史或形成史。黑格爾又把精神現象學概括為“關于意識的經驗的科學” [26] 。他在這里以及本書中許多地方所謂“經驗”都是指“經歷”或發展過程而言。換言之“關于意識的經驗的科學”也可了解為“關于意識的形成史或發展史的科學”。
黑格爾所以能夠發揮出“意識發展史”這門學問也還是在前人提倡號召的基礎上提高發展而來的。最早,德國浪漫文藝理論家希勒格爾(Fr.Schlegel,1772—1829)曾提出“對人的精神的真正的發生發展的研究實際上應該是哲學的最高任務” [27] 的號召。
席勒在他的《人的審美教育通信集》的第24封信里,把人及人類的發展分為“三個不同的環節或階段”。他提出這些階段“既是個人也是整個人類按照一定次序所必須經過的階段。……由于偶然的原因或由于外部事物的影響或由于人的自由任性,經過這些階段的期間,有時可以拖長,有時可以縮短,但沒有人可以完全躐等越過,而且經歷的次序既非自然、也非人的意志可以使之顛倒。”這三個階段是:“人在他的自然狀態中單純忍受自然力量的壓迫;在審美狀態中他把自己從自然力量中解放出來;在道德狀態中他支配自然力量” [28] 。據格羅克納考據, [29] 黑格爾在1795年曾讀過席勒這本書,在1805年冬著手寫《精神現象學》的同時,又曾重讀這本書一遍。席勒這種認個人以及人類都按階段次序必然發展的看法,顯然對黑格爾的“精神現象學”作為人的“意識的發展史”是有所啟發的。
費希特1804—1805年冬在柏林所做的《當前時代的基本特點》講演中,把人的“世間生活”或“人類逐漸教養的過程”分為五個時代,也可以說是“理性發展史”的五個時代:“1.理性無條件地受本能支配的時代:人類天真的狀態。2.理性的本能變成外在的強制的權威的時代:即確立禮教和典章制度的時代,所要求的是強制、盲目信仰和無條件的服從。這是走向罪惡的時代。3.解放的時代:直接從統治的權威,間接從理性的本能和一般的任何形態的理性權威解放出來。這是對于一切真理絕對漠不關心,完全無拘束、沒有任何指導的時代;這是罪惡完成的時代。4.理性科學的時代。在這時代里人們認識到真理是最高的東西,對真理有了最高的愛好。這是走向善的狀態。5.理性藝術的時代:在這時代里人們以確定無誤的步伐正確地實現理性。這是善的完成和圣潔的狀態” [30] 。費希特企圖描畫出人類的教養和理性發展的階段,其提出的任務與黑格爾的精神現象學有相同之處。他的粗疏簡略的“理性發展史”也恰好為黑格爾較系統的“意識發展史”開辟道路。
謝林在他的《先驗唯心主義體系》里也說過:“全部哲學應看成自我意識前進著的歷史,……為了確切和充分制定這個歷史,主要在于對歷史的個別時期及每一時期中的個別環節,不僅要加以明確劃分,而且又要表明它們彼此的次序,庶可見得任何有必然性的環節是不可以被躐等越過的,而這樣就提供全體以一個內在的聯系。” [31]
費希特和謝林都同黑格爾一樣曾經揣想到要在唯心主義的基礎上提出一個類似“精神現象學”的東西,或者叫做“理性發展的各個時代”,或者叫做“自我意識的前進歷史”,或者叫做“意識發展史”。但是,費希特、謝林所以不能完成像“精神現象學”這樣的體系,主要因為他們缺乏黑格爾的“歷史感”和系統的辯證方法。所以盡管在黑格爾以前或同時,提出要研究意識發展史的任務的人很多,但都沒有系統地發揮出來,而黑格爾的“精神現象學”體系的出現,又一次證實了他自己的有名的一段話:“那在時間上最晚出的哲學系統,乃是前此一切系統的總結,……將必是最豐富、最淵博、最具體的哲學系統。” [32]
我們知道,早在黑格爾以前,近代自然科學家就開始運用歷史方法進行研究。黑格爾把精神現象學提出來作為“意識發展史”的研究,也正是就當時德國思想界、哲學界的代表人物所提出的號召和任務給予比較系統的完成。從這一角度來看,黑格爾“精神現象學”的出現,運用了辯證法,發揮了歷史觀點,初步地發揮出邏輯的東西與歷史的東西統一的理論,完成了當時哲學界提出的任務,是有其進步的意義和重大的功績的。而且盡管從唯心主義出發的“意識發展史”與從歷史唯物主義出發的“社會發展史”根本相反對,但我們還是可以說,在馬克思主義以前,“意識發展史”的研究,對于“社會發展史”的研究也有一定的啟發作用。還必須指出,直到現在,對于人的意識加以發生、發展的研究也仍然是必要的。不過像黑格爾那樣,脫離社會根源、物質基礎,從意識決定存在的唯心主義前提出發來研究“意識發展史”,把人的意識發展看成“作為實體的普遍精神”的“自我意識”、“自己發展”和“自身反映” [33] ,而不是自然的、社會的客觀現實發展的反映,這是不可能達到真正有成果的科學的知識的。只有在歷史唯物主義指導下和社會發展史研究的基礎上來作意識發展史的研究才會有正確的方向。黑格爾精神現象學所提供的只是從意識到意識的發展,具體說來,從意識到自我意識,從自我意識到理性,從理性到精神,從精神到絕對精神的發展史,或者像他自己所說,只是普遍精神自己認識自己的自我發展史。精神現象學中所包含的歷史發展方法和辯證方法是其合理內核,而它的唯心主義基礎是我們所要堅決反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