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四章 產業資本流通中的貨幣

我們現在把話題轉到貨幣在產業資本流通中所起的作用上來。因此,我們的考察不是指向具有技術奇跡的資本主義工廠,而必須轉向單調的、始終如一的市場過程。在那里,按照形式上總是一樣的方式,由貨幣變為商品和由商品變為貨幣。我們希望能夠通過這一途徑,探索那種作為資本主義信用最終取得對社會進程的統治的力量,如何由流通本身中成長起來的秘密。只有這種希望,才能鼓舞讀者稍微耐心地通過下面一章所遇到的困境。

在流通中,如果價格總額始終是固定的,從而商品數量和價格不變,而每種商品都是按自己的價值進行交換,那貨幣就成為多余的了。在一個沒有調節的無政府主義的生產方式內部,這樣一個條件是不能滿足的。另一方面,對社會生產的自覺調節,將使價值作為交換價值的現象即兩物之間的社會關系,從而貨幣,成為不可能的事情。對由社會生產的社會產品所發的憑證并不是貨幣,正像戲票不是戲院雅座的優待券一樣。相反地,只有商品生產的特性,才使貨幣作為價值尺度,從而作為流通手段,成為必然的。

如果貨幣執行支付手段的職能,那么,所有支付在一定時刻完全抵消的情況便純屬偶然,在現實生活中絕不會出現。這里,貨幣獨立地結束了商品換位的過程。支付中所接收的貨幣何時又變為商品,即最初的商品價值何時最終地為其他商品所代替,是隨心所欲的。這里,在G—W—G過程中存在的聯系被切斷了。為了滿足根本不一定是另一個商品的買者的商品的賣者,貨幣在這里必定要出現。

這種流通過程的中斷,在簡單商品流通領域內還表現為偶然的和任意的,但在資本主義商品流通范圍內便成為必然的了。對資本流通的考察向我們表明了這一點。

價值通過它成為產生剩余價值的價值變成資本。這是在資本主義生產過程中發生的,這一過程的前提是,資本家對生產資料的壟斷以及自由雇傭勞動者階級的存在。雇傭勞動者向資本家出賣自己的勞動力,這種勞動力的價值等于維持和再生產勞動者階級所必要的生活資料的價值。他們的勞動創造了新的價值,其中一部分給資本家補償他為購買勞動力所墊付的那部分資本(馬克思稱之為資本的可變部分),而另一部分則作為剩余價值落入資本家的腰包。因為在勞動過程中,生產資料的價值(不變資本)被轉移到產品上去,所以資本家為生產所墊付的價值便增加了,成了產生價值的價值,表現為資本。

任何產業資本都要經歷循環過程,但在這方面使我們感興趣的只是其中的形式轉化。因為過程的內容是剩余價值的產生,即資本的增殖。這是在生產過程中實現的。這一過程在資本主義社會具有雙重的職能:它像在任何社會形式中一樣,是提供使用價值的勞動過程;但它同時又是資本主義社會所特有的增殖過程,在這一過程中,生產資料執行資本的職能,剩余價值被生產出來。馬克思在《資本論》第一卷中對這一過程作了詳細分析。我們研究的聯系僅僅要求深入探討價值的形式轉化,而不是價值的產生。但是,形式轉化并不涉及價值量。價值量的增加毋寧說是構成增殖過程的內容。如果說價值量的變化屬于生產過程,那么,形式的變化卻屬于流通過程。但是,價值在進行商品生產的社會中只能采取兩種形式:商品形式和貨幣形式。

如果我們現在考察資本的循環過程,那么,任何資本在它最初出現的時候都首先表現為貨幣資本。它作為應執行資本職能的貨幣,轉變為一定種類的商品(W)、生產資料(Pm)和勞動力(A)。接著是生產過程(P…)。這一過程不包括價值的形式變化。價值仍然是商品。但是,在生產過程中,第一,商品的使用價值被改變(這一般不涉及價值);第二,勞動力通過執行自己的職能使價值增加,價值增大了。作為在其價值上增添了剩余價值的商品(W1),商品離開了生產場所,以便取得商品的第二個和最后一個的形式變化,轉變為貨幣(G1)。

因此,資本的循環過程分為兩個屬于流通的階段G—W和W1—G1以及一個生產的階段。資本在流通中表現為貨幣資本和商品資本,在生產中表現為生產資本。經歷所有這些形式的資本是產業資本。因此,在這里,貨幣資本、商品資本和生產資本不稱為獨立的資本種類,而僅僅稱為產業資本的特殊的職能形式。

因此,產生了如下的公式:G—W—P…W1—G1。

任何新出現的資本都首先表現為貨幣資本。人們從貨幣身上看不出它是資本。貨幣之所以是資本,僅僅是因為它可以轉變為生產資本的因素。資本最初僅僅是貨幣,因此只能執行貨幣職能,僅僅是流通手段或支付手段。

我們現在已經知道,貨幣作為支付手段的職能可以包含信用關系。G—W,即資本流通過程的第一個階段,分為兩部分:G—Pm和G—A。因為雇傭工人只能靠出賣勞動力來過活,勞動力的維持要求每天進行消費,所以,必須每隔一個較短的時期付給他一次報酬,使他能夠不斷地進行為維持自身所需的各種購買。因此,資本家必須不斷作為貨幣資本家,他的資本必須不斷作為貨幣,和雇傭工人相對立。因此,信用在這里沒有起任何作用。

在G—Pm過程中,情況就不同了。信用在這里可以起較大的作用。被購買的生產資料用于增殖的目的。對資本家來說,為生產資料所支付的貨幣僅僅是預付的,其任務是在流通期間過后歸還于他,如若過程正常,則加多地歸還于他。既然資本家僅僅預付自己的貨幣,這些貨幣又歸還于他,所以貨幣也可以預付即貸給資本家自身。生產信用的一般前提是:貨幣僅僅貸給只以貨幣必須重新歸還自己(始終以過程正常為前提)的方式支出貨幣的人。同時,信用也是建立在為購買先要預付貨幣的商品的基礎之上的。

我們這里所涉及的僅僅是信用。信用來自商品流通本身,來自貨幣由流通手段轉化為支付手段。相反地,我們這里還沒有考察由資本家的職能分為單純的貨幣占有者和企業家中產生的信用。如果貨幣由貨幣資本家或借貸資本家貸給企業家,那么,這不過是貨幣的轉移。預付貨幣量還沒有因此而發生變化。但是,在我們現在考察的情況下,這就可能發生了。生產資料的賣者把商品貸給企業家,為此獲得支付約定,例如票據。然后,在期滿之日,這個企業資本家也許能夠通過他所預付的資本由流通過程中回流過來而進行支付。就這種情況來說,他的貨幣資本總額可以小于在其他情況下所必需的數額,信用擴大了他的資本的潛力。

但是,信用的事實并沒有使下述情況發生變化:為了能夠購買商品,資本必須具有貨幣形式。就支付互相抵消的意義上,信用只是減少了一般為交換所必要的金屬貨幣的量。但是,這種量并不是貨幣在交易中所具有的資本性質通過某種方式來決定的,而僅僅是依從于由商品流通的性質中產生的規律。如果所有其他情況相同,必須預付的貨幣量便決定于必須購買的商品的價格總額。因此,貨幣資本預付的增加,只不過意味著適用于生產資本的商品(Pm+A)的購買的增加,從而意味著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量的增加。

在這種增加中,兩種互相對立的傾向在起作用。隨著繁榮時期積累的急劇增長,對一定商品的需求,從而商品的價格,也都增長了。價格總額的提高必然使貨幣增加。另一方面,信用也同時增加了,因為這是一個景氣時期,此時貨幣回流有規則地進行,資本增值過程顯得有保證,因而提供信用的意向和可能性也增長了。這里,信用可以超越金屬貨幣的基礎而急劇膨脹。

這當然只適用于G—Pm過程,而不適用于G—A過程。相反地,隨著可變資本的增加,用于購買和進入流通的追加貨幣也以同樣的程度增加。很明顯,隨著資本主義生產的發展,使用信用的范圍經常地絕對擴大,相對擴大則更大。因為,隨著向更高的資本有機構成發展,G—Pm的交易比起G—A經常增長,因而信用的范圍比起現金的范圍也經常擴大。

一般來說,從循環過程的考察中還沒有產生出對信用作用的任何新規定。當我們考察周轉時間對貨幣資本量的影響時,情況就變了。因為事實將會表明:在循環過程中,一定貨幣量周期地被游離出來。但是,因為閑置的貨幣不能產生利潤,于是便產生出盡可能地阻止這種閑置的努力,這是一個只有通過執行一種新的職能的信用才能解決的任務?,F在,我們的研究必須轉向信用關系產生的這一新的原因上來。

貨幣資本的周期性游離和閑置

“資本通過生產領域和流通領域兩階段的運動,是按照時間的順序進行的。資本在生產領域停留的時間是它的生產時間,資本在流通領域停留的時間是它的流通時間。所以,資本完成它的循環的全部時間,等于生產時間和流通時間之和。”

“資本的循環,不是當作孤立的行為,而是當作周期性的過程時,叫做資本的周轉。這種周轉的持續時間,由資本的生產時間和資本的流通時間之和決定。這個時間之和形成資本的周轉時間?!?a href="../Text/ch0011.html#stmp73">

因此,在我們的公式中,為完成G—G1過程每一次所必要的時間,形成周轉時間。流通時間等于 和W1—G1的交易所必要的時間。而生產時間等于資本作為生產資本(P)依從增殖過程的時間。

假定某資本的周轉的時間為9周,其中生產時間為6周,流通時間為3周,為進行生產,每周需要1 000馬克資本。如果要使第6周末尾,即生產時間末尾,生產不致中斷3周,那么,資本家必須為流通持續的3周預付一筆新的資本3 000馬克(第二資本)以使生產繼續進行。因為這個資本在這3周停留在流通領域,從生產過程來看,就好像它根本不存在一樣。因此,流通過程使追加資本成為必要。這一追加資本同總資本的比例,就好像流通時間同全部周轉時間的比例一樣,在我們的例子中是3∶9,或追加資本等于整個資本的三分之一。

因此,為了不致使生產停頓3周,資本家必須掌握9 000馬克而不是6 000馬克。但是,這一追加的3 000馬克,只是在流通時間開始時即在第7周才執行職能的,因此,在前6周便處于閑置狀態。這3 000馬克的游離和閑置不斷地反復進行。在第一個勞動期間轉變為商品資本的6 000馬克,在第9周末被出賣?,F在,資本家手上便有了6 000馬克。但是,第二個勞動期間從第7周已經開始了,現在已過去一半時間。在這一段時間,追加的3 000馬克資本執行了職能。因此,到勞動期間結束時,只需要3 000馬克。最初6 000馬克中的3 000馬克又被游離出來。這樣的過程總是反復進行。

因此,為了保持生產過程的連續性,使它不致因資本流通而遭到中斷,一筆追加資本就是必要的了;而且還得是貨幣資本,因為它執行生產資料和勞動力的購買手段的職能。這一追加資本本身并不連續不斷地產生剩余價值,即是說,并不一般地執行資本的職能,而是通過循環機制本身不斷地在一定時間內游離出來,以便在其他時間內能夠發揮作用。

“在考察社會總資本時,這個追加資本會不斷地有相當大的部分長期處于貨幣資本的狀態?!?a href="../Text/ch0011.html#stmp75">“并且這個游離資本正好和那個把流通期間超過勞動期間(或其倍數)的那段期間填補起來的資本部分相等。”

“因此,為了把資本Ⅰ(6 000馬克)的流通時間轉變為生產時間而必需的追加資本(3 000馬克)的加入,不僅會增加預付資本的量和總資本必須預付的時間,而且特別會增加作為貨幣儲備存在,因而處于貨幣資本的狀態并且具有可能的貨幣資本的形式的那一部分預付資本。”

僅僅這3 000馬克,不一定是在一定時刻內閑置的貨幣資本的總額。假定我們的資本家以這樣的方式使用首先為生產所需要的6 000馬克:他用一半購買生產資料,另一半支付工資。但他每周都要向工人支付工資。于是,到第6周結束前,在為此所必需的3 000馬克中,每周減少500馬克的那一部分便常常被閑置起來了。這樣的情況同樣是可能的:生產資料的一部分,例如煤,也不是一開始就買進整個生產期間所使用的數量,而只是在生產期內逐步買進必要的部分(相反也可能發生這樣的情況:市場狀況或供貨習慣強制買進比一個生產期間所需更多的生產資料。于是,便產生了把更多貨幣資本轉變為商品資本的必要性)。

因此,由于貨幣在 過程中不是立即轉變為勞動力和生產資料,即使撇開追加的資本Ⅱ不論,也會產生閑置的貨幣資本。貨幣的一部分完成G—W行為,而另一部分則固守貨幣狀態,以便在一個由過程本身的條件所決定的時間內,服務于同時或依次進行的G—W行為。它們只是暫時地脫離流通,為的是在一定時間上發揮作用,執行自己的職能。所以,這種貯藏是貨幣執行它的貨幣資本職能的一種狀態。之所以作為貨幣資本,是因為在這種情況下,暫時休閑的貨幣本身是貨幣資本G(它的價值等于循環由以出發的生產資本價值)的一部分。另一方面,一切從流通退出的貨幣,都是處在貯藏貨幣的形式中。“因此,貨幣的貯藏形式在這里成了貨幣資本的職能,正如在G—W中貨幣作為購買手段或支付手段的職能成為貨幣資本的職能一樣,這是因為資本價值在這里是以貨幣形式存在,貨幣狀態在這里是由循環的聯系所規定的、產業資本在它的一個階段上所采取的狀態。但在這里,同時再一次證明了,貨幣資本在產業資本的循環中,除執行貨幣職能外,不執行其他任何職能,并且這種貨幣職能只是由于它和這種循環的其他階段的聯系,才同時具有資本職能的意義。”

貨幣資本閑置的第三個十分重要的原因來自資本由增殖過程中回流的方式,而且這里又可以列舉產生閑置的貨幣資本的兩個主要原因。

大家都知道,從其周轉的角度來看,產業資本分為兩個部分。這種資本的一部分在每個個別的周轉期間被完全消費掉,它的價值轉移到產品上。例如,在一個紡紗廠中,每月生產1萬磅棉紗,月底被出賣。在這個月期間,棉花、潤滑油、照明瓦斯、煤和勞動力的相應價值被消費掉,它們的價值在產品出賣時補償給資本家。在一個周轉期間被補償的這部分資本是流動資本。另一方面,為生產所必需的建筑物、機器等等,即使在這一周轉期結束之后,則還繼續在生產過程中發揮作用。因此,在它們的價值中,只等于一個周轉期間內平均損耗的一部分被轉移了。假定它們的價值是10萬馬克,它們發揮作用的長度平均為100個月,那么,通過出賣棉紗來補償建筑物和機器,就會每月平均流回1 000馬克。在一系列周轉期間執行職能的那部分資本,形成固定資本。

因此,貨幣作為其固定資本的補償,不斷地從流通中流向紡紗廠所有者。他必須以貨幣形式掌握它們,直到100個月之后達到用來購買機器等等所必要的10萬馬克為止。因此,這里還是形成了貨幣貯藏。它本身是“資本主義再生產過程的一個要素,是在固定資本的壽命還沒有完結,從而還沒有把它的全部價值轉移到所生產的商品中去,還不必用實物進行補償之前,固定資本價值或它的個別要素的價值在貨幣形式上的再生產和貯存。”

同時我們看到,一部分資本家不斷地把貨幣從流通中抽走,作為損耗了的固定資本價值的補償。這里,貨幣形式是根本的。固定資本價值只能以貨幣來補償。因為固定資本本身繼續在生產過程中執行職能,因而不需要以實物來補償。因此,固定資本再生產的一定方式,使貨幣成為必要的。這里,只有通過一般貨幣,才有可能使固定資本的價值流通同它在生產過程中繼續執行技術職能相分離和獨立化。

因此,固定資本回流的方式造成貨幣資本的周期性的貯藏,從而也造成周期性的閑置。

作為貨幣資本游離的最終原因,我們還必須考察資本主義積累的方式。如要剩余價值執行資本的職能,不論將它用于擴大舊的企業或是建立新的企業,都必須達到一定的量。這個量的規模依賴于企業既定的技術條件和經濟條件。但是,隨著每次循環的結束,都有一部分剩余價值被實現,而且首先以貨幣形式被實現。通常,在被實現的剩余價值總額達到足以轉變為生產資本的規模之前,這樣的循環必須進行許多次。因此,各個資本家經常不斷地貯藏他們已經實現的剩余價值的一定貨幣額,直到最后這些貨幣額達到足以進行生產性使用為止。我們這里涉及的是閑置的貨幣資本,它由增殖過程中產生,在能夠達到生產性使用之前,必須在一段時間內以貨幣形式貯藏起來。

在簡單商品流通內部貯藏就可以發生,但需在W—G—W過程中不進行第二部分G—W,即是說,商品賣者不再購買,而是把貨幣貯藏起來。但是,這樣的情況表現為完全偶然的和任意的。而在資本流通中,這樣的貯藏便具有由過程本身的性質所產生的必然性。同簡單商品流通的區別還在于,不是凝固為貯藏狀態的單純流通手段被游離,而是貨幣資本,即過去曾是增殖過程的一個階段而現在必然力求重新達到增殖過程、重新成為貨幣資本的貨幣被游離,因此,它便對貨幣市場施加壓力。

于是,資本流通機制本身便產生了這樣的必然性:貨幣資本在或大或小的規模上以及在或長或短的時間內閑置起來。但是,這就意味著,它在這一時間內不能產生利潤,從資本家的觀點來看,這是一種死罪。而資本犯下這種罪惡的大小,也像大多數罪惡一樣,依賴于我們現在必須加以考察的客觀因素。

閑置資本量的變化及其原因

我們已經知道,在資本流通時間內,為使生產過程繼續不斷地進行,需要有周期性閑置的追加貨幣資本。如果在我們頭一個例子中,流通時間現在從3周縮短到2周,那么,1 000馬克就成為多余的了,會以貨幣資本的形式沉淀下來。它作為被沉淀下來的貨幣資本進入貨幣市場,成為這里執行職能的資本的追加部分。這多余的1 000馬克,以前只有一部分,即用于支付勞動力的那一部分,以貨幣形式存在,而500馬克則被用于購買生產資料,從而以商品形式存在?,F在,它們完全地以貨幣形式由這一資本的循環過程中沉淀下來。

“因此,現在就有1 000馬克以貨幣形式分離出來,形成一個新的、尋找投資場所的貨幣資本,成為貨幣市場的一個新的組成部分。雖然這1 000馬克以前就周期地處于游離貨幣資本和追加生產資本的形式,但是,這種潛在狀態本身是生產過程得以進行的條件,因為它是生產過程得以連續進行的條件?,F在,為了這個目的,已經不再需要這1 000馬克了,因此它就形成新的貨幣資本,成為貨幣市場的一個組成部分,盡管它絕對不是社會現有的貨幣儲備的追加要素(因為它在企業開始時就存在,并且通過這種企業投入流通),也絕對不是新積累起來的貯藏貨幣?!?a href="../Text/ch0011.html#stmp82">因此,這里表明,在貨幣儲備保持不變的條件下,只有通過縮短資本周轉時間,才能造成貨幣資本供應的增加。因為貨幣通過它以前作為資本的職能而適合于重新成為資本。

相反地,如果流通時間再延長2周,那么,追加資本就需要2 000馬克,這2000馬克必須從貨幣市場上取出,以便進入生產資本的循環(在這一循環中,始終包括流通時間在內)。1 000馬克逐漸由貨幣形式轉變為勞動力,另1 000馬克也許立即轉變為生產資料。因此,周轉的延長造成貨幣市場上需求的增加。

影響周轉期本身的最重要的因素如下:“周轉期間的長短,就其取決于真正的勞動期間,即完成可進入市場的產品所必要的期間而言,是以不同投資的各自物質生產條件為基礎的。這些條件,在農業上,更多地具有生產的自然條件的性質,在制造業和絕大部分采掘業上,是隨著生產過程本身的社會發展而變化的?!?a href="../Text/ch0011.html#stmp83">

這里有兩種傾向。技術的發展縮短了勞動期間,單件商品更迅速地被制造出來,從而更迅速地離開工廠來到市場上。此外,說到不同的產品,那么,在較大的公司里也是這樣做的,產品比以前制造得更多,從而較大的資本周轉更快。技術進步縮短了勞動期間,因而加速了流動資本和剩余價值的周轉。但是,這種進步同時意味著固定資本的增加。固定資本的周轉期間更長,包括一系列流動資本的周轉。固定資本的這種增加比流動資本的增加進展更快。因此,總資本中越來越大的部分放慢了自己的周轉。撇開信用不論,那么,周轉的變慢便是貨幣資本預付增加(其中留下一個越來越大的部分可以支配——被游離出來)的另一個原因(第一個原因是生產規模本身的擴大)。

“勞動期間的長短,就它以供應數量(產品作為商品通常投入市場的數量的多少)作為基礎而言,具有習慣的性質。但是習慣本身也以生產規模作為基礎,因此,只有在個別考察時才具有偶然性?!奔词乖谶@里,一般說來,數量增加,資本預付也隨之而增加。但是,應該注意,由于技術的進步,較大的數量可以有較低的價格,因而也可能只需要較小的預付。

“最后,周轉期間的長短,就其取決于流通期間的長短而言,部分地要受到下列情況的限制:市場行情的不斷變化,出售的難易程度以及由此引起的把產品一部分投入較近或較遠的市場的必要性。撇開需求量本身不說,價格的運動在這里起著主要的作用,因為在價格降低時,出售會有意識地受到限制,而生產會繼續進行;反之,在價格提高時,生產和出售可以齊步前進,或者出售可以搶在前面。但是,由生產地點到銷售市場的實際距離,必須看作是真正的物質基礎。”

因為利潤是在生產中產生的,流通只不過是實現了它,于是便產生了把所有資本盡可能地轉變為生產資本的經常的努力。由此產生了兩種傾向:第一,由于信用貨幣代替金屬貨幣,流通費用被壓縮到最低限度;第二,由于商業技術的發展,由于產品盡可能迅速地出售,流通時間本身被縮短了。市場的不斷擴大和國際分工的不斷發展,形成一種對立的傾向。這種對立傾向的影響,由于交通運輸關系的發展而趨緩解。

我們最后還要強調指出,對剩余價值轉化為積累,進而轉化為資本的速度來說,資本周轉時間的長度是決定性因素。周轉時間越短,剩余價值在貨幣形式上的實現也就越快,就越是能夠更迅速地轉化為資本。

資本有機構成,特別是固定資本部分同流動資本部分的比例,縮短流通時間的商業技術的發展,沿著同一方向發生作用的但在尋求越來越遠的市場中又促進一種相反傾向的交通手段的發展,由于周期性的行情波動而造成的回流速度的差異,以及最后生產積累的快慢,總之,所有以前曾經提到的這些因素,都對閑置資本量和閑置時間的長短發生影響。

此外,商品價格變化的影響也是重要因素。如果原料價格下跌,那么,我們例子中的資本家,為了使生產在同樣規模上繼續進行,每周需要預付的就不是1 000馬克,而是只有比如說900馬克。因此,參加他的資本的整個周轉期間的,就不是9 000馬克,而是只有8 100馬克,而900馬克被游離了?!斑@樣分離出來而現在不用的,從而要在貨幣市場上尋找投資場所的資本,即貨幣資本,無非是原來要作為貨幣資本預付的9 000馬克資本的一部分。如果生產不擴大,而是按照原有規模繼續進行,這一部分就會由于它要周期地再轉化成的生產要素的價格下跌而變成多余的。如果這種價格下跌不是由于偶然情況(特大豐收或供給過剩等等)造成,而是由于提供原料的部門的生產力的提高造成的,那么,這個貨幣資本就會成為貨幣市場的一個絕對的追加,成為在貨幣資本形式上可供支配的資本的一個絕對的追加,因為它不再是已經使用的資本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了?!?a href="../Text/ch0011.html#stmp85">

相反地,原料價格的提高要求追加貨幣資本,從而造成貨幣市場上需求的增加。

十分清楚,對于由經濟周期造成的周期性波動時期的貨幣市場的發展來說,上面所考察的因素具有很大的重要性。在繁榮期開始階段,價格低廉,回流還比較快,流通時間短。在高度繁榮時期,價格提高,流通時間延長。為滿足流通的需要而強烈要求信用。同時,由于生產的擴大,對資本信用的要求也增長了。流通時間的延長和價格的提高,使追加資本成為必要的。追加資本必須從貨幣市場上取得,可支配的借貸資本量便減小了。

一般說來,隨著向更高有機構成的發展,資本周轉時間延長了。不僅被使用的資本量增長了,而且資本在生產過程中執行職能的時間也延長了,預付資本回歸到其出發點的時間也隨之延長了。例如,資本家必須預付1萬馬克,如果它的周轉時間為10周。如果他采用一種新的生產方法,必須預付6萬馬克,周轉時間現在為30周,那就必須從貨幣市場上取走6萬馬克。這樣,6倍的資本必須以3倍長的時間進行預付。

資本周轉時間越長,從市場取得的商品等價物(生產資料和工人的生活資料)又以商品形式回到市場上的時間也就越長。對市場上取得的商品,只能提供給貨幣。

貨幣在這里不是轉瞬即逝的形式,而是對從市場上取得的商品的持續的價值形態。貨幣的價值對商品是獨立的。在這里,商品價值必須絕對地為貨幣所代替,因為只有在一個完全不同的時期,才能實行為其他商品所代替。

“如果我們設想一個社會不是資本主義社會,而是共產主義社會,那么首先,貨幣資本會完全消失,因而,貨幣資本所引起的交易上的偽裝也會消失。問題就簡單地歸結為:社會必須預先計算好,能把多少勞動、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用在這樣一些產業部門而不致受任何損害,這些部門,如鐵路建設,在一年或一年以上的較長時間內不提供任何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不提供任何有用效果,但會從全年總生產中取走勞動、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相反,在資本主義社會,社會的理智總是事后才起作用,因此可能而且必然會不斷發生嚴重的紊亂。一方面,貨幣市場受到壓力,反過來,貨幣市場的緩和又造成大批這樣的企業的產生,也就是造成那些后來對貨幣市場產生壓力的條件。貨幣市場受到壓力,是因為在這里不斷需要大規模地長期預付貨幣資本。這里完全撇開不說產業家和商人會把他們經營企業所必需的貨幣資本投入鐵路投機事業等等,以致這種貨幣資本要靠向貨幣市場的借貸來補償?!硪环矫妫鐣目晒┲涞纳a資本受到壓力。因為生產資本的要素不斷地從市場上取走,而投入市場來代替它們的只是貨幣等價物,所以,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將會增加,而這種需求本身不會提供任何供給要素。因此,生活資料和生產材料的價格都會上漲。此外,這個時候,通常是欺詐盛行,資本會發生大規模轉移。……”

這里,周轉的差別成為干擾再生產比例的一個因素,從而(像后面還要指出的)成為危機的一個因素。

因此,作為上面研究的結果,我們得出:第一,在生產中執行職能的社會總資本的一部分,不斷地以貨幣資本的形式閑置起來。第二,這一閑置的貨幣資本的量變化很大,所有這些變化都必然對貨幣市場、貨幣資本的供給和需求發生影響。

但是,資本閑置是與以生產利潤為目的的資本職能相矛盾的。因此,便產生了把這種閑置壓縮到最低限度的努力。這一任務形成了信用的一個新的職能。

閑置的貨幣資本通過信用向執行職能的貨幣資本轉化

信用能夠執行這種職能的方式是很清楚的。我們知道,貨幣資本周期性地從資本的循環過程中游離出來。但是,這種由個人資本循環中沉淀下來的貨幣資本,如果通過信用提供給另一個資本家,那么,這一貨幣資本便可以在另一個資本的循環中執行貨幣資本的職能。于是,資本的周期性游離便成了信用關系發展的一個重要基礎。

因此,一切導致資本閑置的原因,現在都同樣成了信用關系產生的原因;一切影響閑置資本量的因素,現在都決定信用的膨脹和收縮。

例如,如果在資本的循環過程中出現間歇,循環過程中斷,以致資本固定為貨幣資本,那么,這里便形成潛在的貨幣資本,它現在通過信用被提供給其他資本家。這是在非連續性生產過程條件下的情況。這種生產過程依賴于季節,這或者是由于自然條件(農業、捕魚、制糖等等)造成的,或者是由于傳統習慣造成的,例如在所謂季節勞動情況下就是如此。但是,貨幣資本的任何游離都意味著這一貨幣資本通過信用的中介用于把它游離出來的個人資本之外的其他生產目的可能性。

相反地,如果循環在沒有貨幣資本游離出來的其他階段上被中斷,那么,為了維持過程的連續進行,這時倒是需要必須同樣地保持貨幣形式的準備金,或者在發達的信用制度下利用信用。

因此,一方面,循環過程的性質產生了提供資本信用的可能性。由于貨幣總是需要流通費用,因而資本主義生產具有越來越加強自己的力量而又不同樣地增加貨幣資本的趨勢,所以這種信用便成為必然性。

另一方面,流通過程中出現的任何干擾,W—G或G—W過程的任何延長,都使追加資本即準備資本成為必要的,以維持生產過程的連續性。我們已經看到,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caeteris paribus),貨幣量取決于進行流通的商品的價格總額。

因此,如果循環過程中發生價值變化,那么,貨幣資本量便受到影響。如果價格提高,追加的貨幣資本被束縛起來;如果價格下跌,貨幣資本就被游離出來?!案蓴_越大,產業資本家就必須持有越是大量的貨幣資本,才有可能排除干擾;因為隨著資本主義生產的進展,每一單個生產過程的規模會擴大,預付資本的最低限量也會隨之增加,所以除了其他情況外,又加上這個情況,使產業資本家的職能越來越轉化為各自獨立或互相結合的大貨幣資本家的壟斷。”

但是,建立在貨幣資本游離基礎上的信用,與在簡單商品流通基礎上僅僅由貨幣職能的變化產生的支付信用,是有根本區別的。這一點還需要詳加論述。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三原县| 阳谷县| 贵德县| 兴仁县| 仲巴县| 苏尼特左旗| 彰化县| 浑源县| 临汾市| 广河县| 河北区| 涞水县| 台安县| 太谷县| 明水县| 凌源市| 宜君县| 台前县| 阳高县| 乌鲁木齐县| 东丽区| 镇原县| 黔江区| 高安市| 曲水县| 高唐县| 苗栗县| 长沙市| 阿拉善左旗| 新源县| 博兴县| 紫金县| 澎湖县| 巴彦县| 株洲县| 毕节市| 额敏县| 突泉县| 广安市| 江门市| 桐梓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