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財產、法律與政府(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
- (法)弗雷德里克·巴斯夏
- 3881字
- 2020-11-06 18:50:33
8. 機 器
“我們詛咒機器!年復一年,這些機器日益強大的動力使成百萬工人陷入貧困之中。機器奪走了工人的工作機會。剝奪了他們的工作,就是剝奪了他們的工資;而剝奪了他們的工資,就是剝奪了他們的面包!我們詛咒機器!”
這是來自無知的成見的呼聲,這種呼聲回響在我們的報紙上。
然而,咒罵機器,就是咒罵人的心智。
令我迷惑的是,竟然還真有人信服這樣一種理論! [22]
因為,歸根到底,如果這些說法是可信的,那么,其嚴格的邏輯后果是什么?必然是:只有那些愚昧的、精神處于靜止狀態的民族,上帝沒有賦予他們思考、觀察、發明、創造、用最小的代價獲取最大的成果的那些天賦的可憐的民族,才有可能獲得安樂、財富、幸福。相反,那些努力尋找和探索鐵、火、風力、電力、磁力和化學、力學法則——一句話,即探索自然的力量——及自身所蘊藏的力量的民族,則必然只能得到衣不蔽體,屋不遮雨,陷入貧窮和停滯,這可真是應了盧梭的一句話:“不管是誰,只要一思考,就成了墮落的動物?!?/p>
但這還不是全部。如果這種理論是正確的,那么,人們所思考和發明創造的一切,事實上是從頭到腳一切的一切,人的每時每刻的存在本身,人們努力想讓自然的力量為我所用,以小搏大,盡量減少自己的體力勞動或服務于他們的那些人的體力勞動,用盡可能少的勞動量獲得最大限度的能滿足自己需求的東西,所有這些努力,就都是該咒罵的;我們必然要得出結論:就是因為這種渴望進步的聰明才智似乎在折磨著這個世界上的每個人,所以,整個人類都正在走向墮落。
因此,我們應該能夠從統計學上肯定,蘭開斯特 [23] 的居民必然會為了不使用機器,而跑到愛爾蘭去,那里的人們還不知道使用機器;因此,按照那種理論,在歷史上,應該是野蠻的陰影籠罩文明的新紀元,而文明必然在無知和野蠻的時代才能繁榮。
顯然,在這種理論中存在著很多自相矛盾之處,有些可以說令人震驚,并警示我們,這個問題掩蓋了對解決該問題非常重要的因素,對此尚無人充分地予以揭示。
所有的秘密都在于,在看得見的東西后面還有看不見的東西。我下面就是要揭開這看不見的東西。我的論證無非是前面已經講過很多遍的東西的重復,因為這里的問題其實沒有什么兩樣。
人具有一種天性,如果不受暴力阻撓,他們就希望進行交換,也就是說,交換某種東西,獲得能滿足自己需求的同等價值的東西,以節省自己的勞動,不管這種東西出自能干的外國制造商之手,還是出自能干的機器制造商之手。在這兩種情況下,反對人的這種天性的理論上的理由都是一樣的。不管在哪種情況下,人們都指責他們顯然是減少了工人的工作機會。然而,其實際的效果并不是使工作機會減少,相反,它們能夠解放人的勞動,使之從事其他工作。
正因如此,面對外國人和機器的競爭,都設置了同樣的障礙——同樣的暴力。立法者禁止外國產品的競爭,也不許機器進入競爭。讓這些人士壓抑所有人的天性、取消他們的自由的,還能有什么理由呢?當然,在很多國家,立法者只禁止一種形態的競爭而對另一種形態的競爭只是口頭上抱怨抱怨而已。這只能證明,在這些國家,立法者還不夠持之以恒。
這不應該讓我們覺得奇怪。在錯誤的道路上,總是會出現這種不能貫徹到底的事,假如不是如此的話,那人類豈不是早就完蛋了。我們從來沒有看到過、也希望永遠不要看到,把某個錯誤的原則貫徹到底。我曾經在其他地方說過:荒謬的東西必然是前后不一的。我愿意再加上一句:前后不一也正是其荒謬性的證據。
我們還是接著來談機器問題吧,我不用費太多口舌。
詹姆斯·好人先生有兩個法郎,可以讓兩個工人掙走。
但是現在,假定他發明了一套滑輪裝置,使同樣的工作只需要原來一半的時間就可以干完。于是,他的需求得到了同樣的滿足,卻節省了一個法郎,少雇傭了一個工人。
他沒有雇傭某一位工人:這是可以看得見的。
僅僅看到這一點的人就說了:“對文明來說,這是多么不幸的一件事啊!你看看,自由對于平等來說,可真是致命的威脅啊。人的心智搞出了一個新玩意兒,立刻就有一位工人永遠地陷入到貧困的深淵了。也許詹姆斯·好人先生還可以繼續雇兩個人給他干活,但他卻不可能再給他們每人10蘇了,因為這兩個工人會互相競爭,最后只能以更低的價格來出賣他們的勞動。就這樣,富人越來越富而窮人卻越來越窮了。我們必須改造我們的社會?!?/p>
真是一個很杰出的結論,也是一個與預設前提相匹配的結論。
幸運的是,這里的前提和結論都是錯誤的,因為在可以看得見的那一半現象的背后,還有另一半看不見的東西。
人們沒有看到的就是,詹姆斯·好人先生節省下來的那一個法郎,和節省下來的這筆錢必然會帶來的效應。
由于利用了自己的發明創造,詹姆斯·好人先生為實現自己的需求,不用再花費兩法郎而只用花一法郎,他手里還留下一法郎。此時,如果市場上有一個想出賣自己勞動的工人無事可做,那么,在另一個地方,也必然有一個資本家在為他手里的一法郎尋找出路。這兩個因素會相遇,然后就結合在一起。
很顯然,此時,勞動的供應和需求之間的關系,工資的供應和需求之間關系,都沒有任何改變。
現在,發明出來的新技術和那個獲得了第一個法郎的工人將一起完成以前由兩個工人干的活。
另一個工人則會獲得另一個法郎,干一份新工作。
那么,這個世界因此會有哪些改變呢?整個國家的滿足程度提高了;換句話說,新發明是一種憑空得來的好處,整個人類都可以獲得一種不用付出任何代價的好處。
從上面給出的這一論證中,有人也可能會得出下面的結論:“正是資本家拿走了從機器的發明中所獲得的全部好處,而勞動階級最初要暫時地承受機器帶來的痛苦,卻從中得不到好處,因為,根據你上面說的那番道理,機器的發明不過使勞動階級在全國各個產業中的比例有所調整,這個過程中確實沒有減少工作機會,但也沒有增加工作機會呀。”
在這一篇文章中不可能回答所有的疑問。本文的唯一目的是駁斥一種無知的偏見,這種偏見非常危險而又廣為流傳。我希望證明,新機器的發明在創造出一定數量的工人可得到的工作職位的同時,也必然創造出可支付他們的工資的資金。這些工人和這些錢最終會結合在一起,從而生產出在發明之前根本不能想象的東西;由此可以得出結論:發明創造的最終結果就是,人們的滿足程度增加了,增加的數量就等于節省下來的勞動的數量。
那么,誰獲取了這部分滿足人們需求的超額的東西?
是的,首先是資本家獲取了它,是發明家、是最早成功地使用這臺機器的人獲取了它,這是對他們的天才和勇氣的獎賞。在這里,我們已經看到了,他實現了生產成本的節約,節省下來的錢,不管他怎么花(反正他總要花出去),總是可以提供就業機會,其數量就等于機器節約出來的就業崗位。
但是很快,競爭就會迫使他降低他的產品的售價,直到不再能夠占有節約的那些成本為止。
這時候,發明家就不再能夠占有發明創造的好處了;占有這些好處的將是這種產品的購買者,消費者,公眾,其中也包括工人——一句話,是整個人類。
這就是看不見的:節約下來的那部分錢,會由所有消費者獲取,從而形成了一筆資金,這筆資金可以轉化為工資,用來雇傭那些被機器淘汰的工人。
最初(回到前面的例子),詹姆斯·好人先生要支付兩個工人的工資才能得到一件產品。由于他的發明創造,現在他只需要為體力勞動支出一個法郎。
如果他以同樣的價格出售這件產品,那么,在制造這件產品的過程中就要少雇傭一個工人,這是看得見的;但是,詹姆斯·好人先生節省下來的那個法郎又可以多雇傭一個工人,這是人們看不見的。
隨著整個事態的自然演變,詹姆斯·好人先生漸漸就得把這件產品的價格降低一法郎,直到他不再能夠比別人省錢;這時候,他就不再能夠騰出一個法郎為整個國家創造生產新產品的工作崗位。但是總有某個人,或者是整個人類取代了他,得到了這筆節省下來的錢。不管是誰購買這件產品,都可以少花一個法郎,節省一個法郎,他必然把節省下來的一個法郎轉變為工資基金。這同樣也是看不見的。
人們還提出了解答這一問題的另一條思路,好像蠻有道理。
有人說:“機器壓縮了生產成本,降低了產品價格。價格降低必然會刺激消費增加,而這必然又會促進生產增加,最后,就會使用跟發明創造之前同樣數量的工人——或者更多工人?!睘榱酥С诌@種論點,他們引用印刷術、紡紗機、印刷機的例子。
這種說法是不科學的。
從這種說法中,我們必然會得出結論,如果我們正在探討的這種產品的消費保持平穩或基本上保持不變,那么,機器就會對就業造成損害。事情當然不是這樣的。
假定在某個國家,所有人都戴帽子。如果使用了機器,使帽子的價格下降了一半,這未必會使帽子的銷售量也增加一倍。
是不是可以這樣說,如果真是那樣,那么,全國勞動力中就有一部分人無事可做?如果根據無知的推理過程,我們的回答就是:是;但如果根據我的理論,回答就是:否。因為,即使在這個國家,不會有人去多買一頂帽子,但整個國家用作工資的資金總量卻并沒有發生變化;我們看到,所有消費者所節省下來的錢如果不是都流入帽子加工業,那就會轉變為由于機器的出現而多余出來的整個勞動力的工資,從而推動所有工業取得新發展。
這才是社會的現實。我以前看的報紙都要賣80法郎,現在卻只賣48法郎。節省下來的那32法郎歸了訂戶。我們不能肯定,至少不敢說這32法郎必然會繼續流入新聞行業;但我們可以肯定,事情也必然是,這些錢如果不流向這個地方,就要流向另一個地方。一個法郎可能用來買更多的報紙,另一個法郎可能買更多的食品,第三個法郎可能買來更好的衣服,第四個法郎可以買來更好的家具。
因此,各行各業都是緊密相連的。它們構成一個巨大的網絡。在這個網絡中,所有的線都通過不為人知的方式連接在一起。一個行業中的節約會有利于所有行業。重要的是清楚地認識到,永遠,永遠不要以就業和工資為借口來干擾經濟 [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