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李半城回想六年約
書名: 九轉長生劫作者名: 江風眠本章字數: 2002字更新時間: 2020-10-12 23:24:51
李府內院,紫玉閣,這是一座八角樓閣,上下九層,雕梁畫棟,閣中裝著李家家主半生收集的稀世珍寶,可說是當今齊王朝最貴的地方。
閣樓前是一片湖泊,名為銀鏡湖,湖面波光粼粼,猶如銀鏡,于是便因此得名,湖邊有小亭,此時亭中正坐著個憂愁之人。
那人穿員外氅,腰系寶玉帶,腳踩金絲縷,頭戴紫金冠,模樣約莫年過半百,兩鬢斑白,一張飽經滄桑的臉上寫滿了睿智,看樣子想必年輕時也是個倜儻少年,不過,現在這倜儻少年卻因為那煩心事兒將眉頭擰成了個川字。
這憂愁之人,正是這陽安李家的家主,名叫李富貴,沒錯,就叫李富貴,任誰也想不到,富可敵國的陽安李半城,竟有著這么個俗到極致的名字。
說起這李富貴,早年間其實并不是什么大富大貴之人,只因年少時偶得奇遇,后發了家,才在陽安城中置了產業,后來生意越做越大,直到而今的富可敵國,就連名字也從李富貴變成了如今同行之間稱呼的諢號,李半城。
這李半城究竟自己個跟這愁什么呢?咱們慢慢兒道來,事情,要從李半城發跡時說起。
李半城發跡之時不過二十出頭,正趕巧,新上任的陽安太守江大人的胞妹出閣,李半城當時已是久負盛名,出了名的年少有為,自然而然的便從一眾青年才俊中脫穎而出,成了陽安太守的妹夫。
家財萬貫,又得娶嬌妻,這李半城可說是人生贏家了吧,其實不然,他家財萬貫,死后帶不走一分一厘,得娶嬌妻,百年之后也不過也陪他一起歸西,做人最重要的是什么?當然是傳宗接代啊,所謂不孝有三,無后為大。
夫婦二人成親二十余載,也沒得個一兒半女,縱是良田千頃,也只是一日三餐,廣廈萬千,也不過三尺而眠,他李半城再有錢,沒兒子給他花,又有什么用呢?
看得別人家兒孫滿堂,共享天倫,夫妻倆心里總也不是個滋味兒,這事兒,一直是李夫人心里的一根刺兒,不生養,讓她心有愧疚,整日里唉聲嘆氣,郁郁寡歡,甚至還動了讓李半城納房小妾的心思。
不過那李半城還當真是個疼人的人兒,每每李夫人提起納妾之事,總被他嚴詞拒絕,李夫人最后沒轍,只得將希望都寄托在拜佛燒香之上。
幾十年間,兩夫妻從善如流,訪遍了名山大川,求遍了各路神仙,可到最后傳宗接代之事絲毫無果,這李半城卻又有了個李善人的名號,坊間曾有句童謠,是這么唱的。
李半城,李半城,想抱兒子抱不成,修橋補路當絕戶,都怪老天看不清。
眼看著年過半百了,夫妻二人深知有些事情強求不得,也逐漸放下了這個心結,順其自然了,不過俗話說的好,命里有時它終須有,直到九年前,一件稀奇事兒又讓他們看到了希望。
在李半城還是李富貴時,家本住在那陽安城外西南五十里一個叫古井村的地方,古井村后有座山,名叫翠竹山,傳說山上有妖精,那妖精還吃人。
九年前的某一天,翠竹山上來了個降妖除魔的老神仙,老神仙在一夜之間蕩平了妖山,在山上建了個長生觀。
據說,這老神仙乃是得道高人,最擅長以那道家仙法,替人消災解難,至于求子這種小事兒,自然不在話下。
李夫人聞聽此言,心中大喜,拉著李半城,攜帶著一大堆香燭燈油,金銀細軟就上了翠竹山。
上了翠竹山,見了老神仙,沒想到這老神仙和李半城還是舊識,說是降妖除只是順手之事,此次前來,本就是為了給這李半城送兒子來的。
可說這老神仙當真有本事,這不,李半城夫婦從那翠竹山上下來沒過多久,李夫人就有了身孕。
求得仙緣,得賜麟兒,李半城再上翠竹山,哪兒還有什么老神仙,只剩了一堆殘磚碎瓦,也不見了當日那長生觀。
本就是仙緣,李夫人肚子里自然懷的也是仙胎。足足兩年十一個月,李夫人才順利臨盆,李府添丁,是個小少爺。
小少爺降生當天,天現異象,六月飛雪,東邊穹壁之上紫光縈繞,這一日,老神仙登門了。
據李府家丁根據當日所見而言,那老神仙本名為袁三河,是什么長生觀的長老供奉,那日登門造訪,一來是慶賀李半城喜得麟兒,再來則是專門為了李府這新降生的小少爺。
老神仙說,李府這小少爺,他并非凡人,與他道門長生觀本就有著不解之緣,娘胎里就帶著仙氣,日后也肯定是那神仙。
李半城聞言,自然大喜,兒子做神仙,老子也長臉,于是趕忙道謝,忙請老神仙賜名,老神仙也不含糊,當即大筆一揮,寫下了李長生三個大字,就是后來李府門外賣呆的那個白白胖胖的小少爺。
喜也賀了,名也賜了,老神仙最后與李半城相約,六年之后,長生觀還會有神仙會登門造訪,來收小少爺為徒,并將隨身攜帶的玉佩一分為二,留下作為信物,定下了所謂的六年之約。
老神仙走了,李半城傻了眼,這剛得的兒子,還沒新鮮夠,就要送走當神仙?
自己與夫人本就是老來得子,這捧在手里還沒捂熱乎呢,就許給別人了?就要送上山去學什么勞什子仙法,當什么牛鼻子老道?這不相當于把兒子拱手讓人嗎?不過好在還有六年。
可六年不過轉瞬間,眼瞧著離那約定之日越來越近,李半城心中那是苦不堪言。
但話又說回來了,當初聽得自己兒子身上帶著仙緣,那不也是美的找不著北了嗎?自己兒子要真能當了神仙,那祖上也算積了德了,俗話還說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呢。
更何況李半城能有今天,也多虧了那老神仙,為什么這么說呢,這一切的原因都發生在三十多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