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十六卷
漢紀十八

中宗孝宣皇帝中神爵元年(庚申,前61)

上詔破羌、強弩將軍詣屯所,以十二月與充國合,進擊先零。時羌降者萬余人矣,充國度其必壞,欲罷騎兵,屯田以待其敝。作奏未上,會得進兵璽書,充國子中郎將卬懼,使客諫充國曰:“誠令兵出,破軍殺將,以傾國家,將軍守之可也。即利與病,又何足爭!一旦不合上意,遣繡衣來責將軍,將軍之身不能自保,何國家之安!”充國嘆曰:“是何言之不忠也!本用吾言,羌虜得至是邪!往者舉可先行羌者,吾舉辛武賢;丞相御史復白遣義渠安國,竟沮敗羌。金城、湟中谷斛八錢,吾謂耿中丞:‘糴三百萬斛谷,羌人不敢動矣!’耿中丞請糴百萬斛,乃得四十萬斛耳;義渠再使,且費其半。失此二冊,羌人致敢為逆。失之豪厘,差以千里,是既然矣。今兵久不決,四夷卒有動搖,相因而起,雖有知者不能善其后,羌獨足憂邪!吾固以死守之,明主可為忠言。”

遂上屯田奏曰:“臣所將吏士、馬牛食所用糧谷、茭稿,調度甚廣,難久不解,徭役不息,恐生他變,為明主憂,誠非素定廟勝之冊。且羌易以計破,難用兵碎也,故臣愚心以為擊之不便!計度臨羌東至浩亹,羌虜故田及公田,民所未墾,可二千頃以上,其間郵亭多壞敗者。臣前部士入山,伐林木六萬余枚,在水次。臣愿罷騎兵,留步兵萬二百八十一人,分屯要害處,冰解漕下,繕鄉亭,浚溝渠,治湟峽以西道橋七十所,令可至鮮水左右。田事出,賦人三十畮;至四月草生,發郡騎及屬國胡騎各千,就草為田者游兵,以充入金城郡,益積畜,省大費。今大司農所轉谷至者,足支萬人一歲食,謹上田處及器用簿。”

充國奏每上,輒下公卿議臣。初是充國計者什三;中什五;最后什八。有詔詰前言不便者,皆頓首服。魏相曰:“臣愚不習兵事利害。后將軍數畫軍冊,其言常是,臣任其計必可用也。”上于是報充國,嘉納之;亦以破羌、強弩將軍數言當擊,以是兩從其計,詔兩將軍與中郎將卬出擊。強弩出,降四千余人;破羌斬首二千級;中郎將卬斬首降者亦二千余級;而充國所降復得五千余人。詔罷兵,獨充國留屯田。

二年(辛酉,前60)

夏,五月,趙充國奏言:“羌本可五萬人軍,凡斬首七千六百級,降者三萬一千二百人,溺河湟、餓死者五六千人,定計遺脫與煎鞏、黃羝俱亡者不過四千人。羌靡忘等自詭必得,請罷屯兵!”奏可。充國振旅而還。

所善浩星賜迎說充國曰:“眾人皆以破羌、強弩出擊,多斬首、生降,虜以破壞。然有識者以為虜勢窮困,兵雖不出,即自服矣。將軍即見,宜歸功于二將軍出擊,非愚臣所及。如此,將軍計未失也。”充國曰:“吾年老矣,爵位已極,豈嫌伐一時事以欺明主哉!兵勢,國之大事,當為后法。老臣不以余命壹為陛下明言兵之利害,卒死,誰當復言之者!”卒以其意對。上然其計,罷遣辛武賢歸酒泉太守,官充國復為后將軍。


漢宣帝神爵元年(庚申,公元前61年)

漢宣帝下詔書命破羌將軍辛武賢、強弩將軍許延壽率兵前往趙充國屯兵之處,于十二月與趙充國會合,進攻先零。當時,羌人投降漢軍已一萬有余了,趙充國估計羌人肯定要失敗,打算撤除騎兵,以步兵在當地屯墾戍衛,等待羌人因自身疲憊而敗亡。奏章寫好,還未上奏,恰于此時接到漢宣帝命其進兵的詔書。趙充國的兒子中郎將趙卬感到害怕,便讓幕僚去勸趙充國說:“假如出兵會損兵折將,傾覆國家,將軍堅持己見,防守不出也還可以。而如果只是利與弊的區別,又有什么可爭執的呢?一旦違背了皇上之意,派御史前來責問,將軍本身不能自保,又怎能保證國家的安全!”趙充國嘆息說:“這話是多么不忠!若是原來就采納我的意見,羌人能發展到這一步嗎!當初,推薦先去西羌巡行的人選,我推薦了辛武賢;而丞相、御史又奏請皇上,派義渠安國前去,結果敗壞了大事。金城、湟中地區谷價一斛八錢,我曾對司農中丞耿壽昌說:‘只要我們購買三百萬斛谷物儲備,羌人就不敢輕舉妄動了。’而耿壽昌請求購買一百萬斛,實際只得四十萬斛而已,義渠安國再次出行,又用去一半。這兩項計劃都未實現,才使羌人敢于叛逆。正所謂失之毫厘,差以千里!如今戰事長期不能結束,如果四方蠻夷突然動搖,借機相繼起兵造反,即使高明的人也無法收拾,豈止是羌人值得憂慮!我誓死也要堅持我的意見,皇上圣明,可以向他陳述我的忠言。”

于是,趙充國上書請求屯田說:“我率領的將士、馬牛食用的糧食、草料須大范圍地從各處征調,羌亂長久不能解除,則徭役不會止息,又恐發生其他變故,為陛下增加憂慮,確實不是朝廷克敵制勝的上策。況且,對羌人之叛,用智謀瓦解較易,用武力鎮壓則較難,所以我認為進攻不是上策!據估計,從臨羌向東至浩亹,羌人舊有的私田和公田,民眾沒有開墾的荒地,約有兩千頃以上,其間驛站多數頹壞。我以前曾派士卒入山,砍伐林木六萬余株,存于湟水之濱。我建議:撤除騎兵,留步兵一萬二百八十一人,分別屯駐在要害地區,待到河水解凍,木材順流而下,正好用來修繕鄉亭,疏浚溝渠,在湟峽以西建造橋梁七十座,使至鮮水一帶的道路暢通。明年春耕時,每名屯田兵卒分給三十畝土地;到四月草木長出后,征調郡屬騎兵和屬國胡人騎兵各一千,到草地為屯田者充當警衛。屯田收獲的糧食,運入金城郡,增加積蓄,節省大量費用。現在大司農運來的糧食,足夠一萬人一年所食,謹呈上屯田區劃及需用器具清冊。”

趙充國每次上奏,漢宣帝都給公卿大臣討論研究。開始,認為趙充國意見正確的人為十分之三,后增加到十分之五,最后更增至十分之八。漢宣帝詢問開始不同意趙充國意見的人為什么改變觀點,這些人都叩首承認自己原來的意見不對。丞相魏相說:“我對軍事上的利害關系不了解,后將軍趙充國曾多次籌劃軍事方略,他的意見通常都很正確,我擔保他的計劃一定行得通。”于是漢宣帝回復趙充國,嘉勉并采納了趙充國的計劃,又因破羌將軍辛武賢、強弩將軍許延壽多次建議進兵攻擊,所以也同時批準,下詔命兩將軍與中郎將趙卬率部出擊。許延壽出擊羌人,招降四千余人;辛武賢斬首二千人;趙卬斬首及招降也有二千余人;而趙充國又招降了五千余人。漢宣帝下詔罷兵,只留下趙充國在當地負責屯田事務。

二年(辛酉,公元前60年)

夏季,五月,趙充國上奏說:“羌人部眾和軍隊本約五萬人,前后被斬首共七千六百人,投降三萬一千二百人,在黃河、湟水中淹死以及餓死的有五六千人,計算起來,剩下跟隨其首領煎鞏、黃羝一起逃亡的不過四千人。現已歸降的羌人首領靡忘等自己保證可以擒獲這些人,所以我請求罷除屯田部隊。”漢宣帝批準所奏。趙充國整頓部隊返回。

趙充國的好友浩星賜前往迎接趙充國,對他說:“大家都認為破羌、強弩二將軍率兵出擊,多有斬獲、招降,所以才使羌人敗亡。然而,有見識的人則認為羌人已到窮途末路,即使不發兵出擊,也會很快自行投降。將軍見到皇上時,應歸功于破羌、強弩二位將軍率兵出擊,你自己并不能與之相比。這樣做對你并無什么損失。”趙充國說:“我年歲大了,爵位也到頭了,豈能為避免夸耀一時功勞的嫌疑而欺騙皇上!軍事措施是國家大事,應當為后人立下榜樣。我如不利用自己的余生專為皇上明白分析軍事上的利害,一旦去世,誰能再對皇上說這些呢!”終于將自己的想法奏明漢宣帝。漢宣帝接受了他的意見,免除辛武賢破羌將軍職務,派其仍回酒泉太守原任。趙充國恢復了后將軍職務。

主站蜘蛛池模板: 杭州市| 上饶县| 尚志市| 涟源市| 长汀县| 苏尼特左旗| 房山区| 镶黄旗| 策勒县| 陵水| 高要市| 顺昌县| 库伦旗| 礼泉县| 阿坝县| 东乡县| 安泽县| 临桂县| 台安县| 陇南市| 紫金县| 彰化县| 商水县| 叶城县| 天祝| 旌德县| 葵青区| 泰顺县| 伊宁市| 图们市| 曲水县| 铁岭县| 金寨县| 徐闻县| 洛扎县| 富裕县| 柏乡县| 平遥县| 长治市| 辛集市| 安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