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8章 春秋三國

  • 劍月
  • 一介靚貨
  • 2688字
  • 2020-10-12 13:32:57

難怪在秦吳兩軍開戰之初,夫概率領的吳軍前隊拖延了那么久才趕回戰場支援,原來他正在指導吳兵們擺弄這個東西。

光頭大漢眥目望著前方坳道上的幾塊大石,不禁感覺胸膛發悶,心里塞滿了被吳軍玩弄于鼓掌之間的不甘。

真沒想到這群吳軍的狗崽子們還留有這一著后手,怪不得在隨時可能被趕來的秦軍主力部隊追上的情況下,他們還能如此從容不迫地撤退。

吳軍士兵們見到秦軍已經追到了彎道的這一面,便齊齊壓下手中木棍的一頭。而嵌在石塊底下的木棍的另一頭,在杠桿原理的作用下,輕而易舉地將那幾塊立在坳道上的大石塊給掀起撬動。

巨大的石塊在重力的加速下,沿著坳道朝位于坡底的秦軍小隊翻滾而來,發出陣陣如悶雷作響的轟鳴。

然而,秦軍所處的地形,是一條被兩側山坡夾著的狹長坳道,正正能夠把滾石的威力發揮到極致。

原本用來阻撓吳軍前進的路障,如今反而變成了幫助吳軍撤離的武器。

眼見數塊滾石從坡上直襲而來,光頭大漢急忙扭轉身軀,想要喝令秦軍士兵們退后撤離,但已然是來不及了。

秦軍隊伍后面的士兵們由于被彎道上的密林遮擋住了視野,無法看到隊伍前方的狀況,所以全都緊跟著前隊沖了過來,這樣就恰好與前隊想要后撤的士兵們撞成了一團,將狹窄的坳道堵了個水泄不通。

“全軍立刻向往兩側山坡上撤離!”

見到混亂不堪的秦軍隊伍,光頭大漢無奈地大喝了一聲,便帶頭往山坡上爬去。

濕滑的陡坡上雜草叢生,光頭大漢唯有手腳并用才能勉強攀爬向上,雖然顯得狼狽不堪,但這樣最起碼能撿回一條小命。

至于坡底的秦軍士兵們,有少數老兵一聽到統帥的命令便即刻執行,也隨著光頭大漢往山坡上爬;而隊中的新兵們,大部分還不知道發生了什么狀況,紛紛擠攘在坳道上,全都進退不得。

當這群不知死到臨頭的秦軍新兵們,察覺到有幾個巨大的黑影已經迎面襲來時,已經沒有時間給他們逃跑了。

伏牛山的山林之間,接連不斷地響起了凄絕慘痛的哀嚎聲。被翻滾著的巨石碾壓而過的坳道上,橫七豎八地躺著十多具肢體扭曲的尸體。

而身處坳道上坡處的吳兵們,趁著秦軍被石塊沖散陣型的空隙時間里,紛紛竄入了幽暗茂密的山林之中,很快便沒了蹤影,徒留下幾聲刺耳的蟬鳴。

光頭大漢憤懣不甘地吭了一聲,揮出一拳打向坡面,幾乎半顆拳頭都陷入了泥土之中。

他搖頭環顧了一下剩余的秦軍士兵,倒映在他眼眸之上的,是一張張惶恐喪志的臉龐。

光頭大漢抬起頭,無奈地長嘆了一聲,戰意盡失地說道:“收兵,下山與大部隊會合。”

春秋末期,周王朝日漸式微,各個諸侯國間互相征討、戰亂頻繁。

當中原地區已經被幾個實力強大的諸侯國瓜分吞并,列強們都披著和平共處的皮囊進入到短暫的強強對峙時期后,南方長江流域的吳、楚、越三國此時展開了爭霸的序幕。

公元前506年冬,三國之中實力最為強大的楚國,正在發兵圍攻小國蔡國,數十萬的楚軍全面壓上了前線,結果卻暴露出了防守空虛的東南后方。

趁著這個千載難逢的契機,位于楚國東面的吳國,以救援蔡國為名,由吳王闔閭親率大軍,以其弟夫概、重臣伍員、伯噽、孫武等人為大將,出動全國之兵,沿淮河乘船西進。

三萬吳軍一路逆流而上,繞過了險峻的大別山脈,再棄船登上了楚國東邊的國境。

在防守薄如蟬衣的楚國東部,吳軍不費吹灰之力,便穿過的大隧、直轅、冥阨三座險要的關隘,直趨漢水而去,如同一把利劍深深刺入楚國腹地。

至此,吳軍按照孫武定下的戰略,以驚人的速度完成對楚國的奇襲。

吳國的不宣而戰,使得楚國壓根沒有料到對方此次奔襲之快。楚王急令在蔡國作戰的令尹子常倉促率領大軍回國,趕至漢水西岸布防,阻止吳軍渡過漢水,防守楚國國都郢城。

(令尹:楚國在春秋戰國時代的最高官銜,其執掌一國之國柄,身處上位,以率下民,對內主持國事,對外主持戰爭,總攬軍政大權于一身。)

吳、楚兩軍在漢水對峙時,子常聽信身邊好大喜功的楚國大夫之言,錯誤估計了戰場形勢,以為憑自身的實力便可擊敗吳軍。于是,沒能從側面夾擊吳軍的楚國援軍趕到,子常便擅自率領楚國大軍橫渡漢水,攻擊東岸的吳軍。

吳軍得知楚軍有夾擊之謀,又見子常率大軍渡河來攻。為了避免腹背受敵,吳王闔閭改變了原定在江漢腹地與楚軍決戰的計劃,由漢水東岸后撤,調動子常楚軍于不利地形當中。

子常自大地認為吳軍畏楚而退,于是緊追不舍,企圖速戰速勝。在小別山至大別山之間,吳楚兩軍接連大戰三場,三場皆是吳軍占據了上風。

楚軍受挫,銳氣大減。貪生怕死子常想要棄軍逃命,卻又遭到了楚國大夫們的紛紛指責,只得繼續率軍勉強作戰。

士氣大振的吳軍停止了后撤,在柏舉之地與楚軍展開了對陣。

吳王闔閭之弟——夫概認為應先發制人,可以發動突襲擊潰子常軍,之后大軍接繼推進,必定能擊敗楚軍。但吳王闔閭考慮到此次伐楚戰爭的勝敗皆在此一役,為求萬全無虞之策,便罷絕了夫概建議。

然而,果敢的夫概見機而行,在兩軍對峙期間,突然親率自己屬下的五千精兵猛攻子常的楚國大軍。子常楚軍一觸即潰,軍心大亂。吳王闔閭見夫概突擊成功,立即率軍發起全面攻擊。子常眼見吳國大軍來襲,害怕的棄軍奔逃,他的部屬紛紛戰死,擁有十萬之眾的楚軍被吳軍一舉擊敗。

楚軍殘部紛紛向西邊潰逃,吳軍則乘勝追擊。追至清發水處,吳王闔閭想要立即展開進攻,而孫武則建議說:“待楚軍半濟而擊之”。

楚軍見吳軍追至身后卻并未發起進攻,將士們紛紛急于求生,爭相渡河。等到楚軍半渡之時,吳王闔閭揮軍直擊,灰心喪志的楚兵們要么淹死,要么被殺死,又被吳軍殲滅了一部。

吳軍加快了追擊的步伐,逼迫得楚軍在潰逃中,雖炊熟了米飯而沒時間進食。吳軍則吃掉楚軍煮好的食物再追,追至雍澨之地,遭遇到了楚國援軍,再一次擊破楚國的軍隊。

在孫武、伍員等人的指揮下,吳軍接連五戰悉數擊敗楚軍,只用了十幾天的功夫,便攻入楚都郢城,留下了“五戰五捷”的傳世佳話。

楚昭王得知前線兵敗,棄都逃亡云夢澤,后來輾轉到了隨國。楚國大夫申包胥則親自趕赴秦國,乞求秦哀公出兵救援楚國。

吳軍攻占郢城后,吳王闔閭發動了屠城,吳軍士兵到處燒殺搶掠,“燒高府之粟,破九龍之鐘”,郢城內一片狼藉、哀嚎漫天。吳王闔閭更是攻入楚昭王的宮殿,“盡妻其后宮”,把楚國宮女搶來盡情玩樂。

伍員為報楚國先王殺其父兄之仇,掘開了楚平王陵墓,將他的尸體挖出來,用鞭子抽打解恨,一直抽了三百下才止住,這便是“鞭尸三百”的來由。

申包胥孤身一人、跋山涉水,來到秦國求援。秦哀公一開始并未應允,于是申包胥七日不食,依靠著秦國宮廷的城墻日夜泣求。秦哀公被申包胥的忠誠所感動,終于答應派出秦國大將子蒲、子虎兩兄弟,出動兵車五百乘前往救援。

(乘:古代兵車,一乘約為三十人。)

公元前505年,申包胥引領援楚秦軍進入楚國北境。沒有人會想到,在浩浩蕩蕩的秦軍隊伍中,有一個長著劍眉星目的年輕人,即將牽起一段腥風血雨的歷史走向。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安县| 甘洛县| 朔州市| 西平县| 昭觉县| 那坡县| 彭州市| 日喀则市| 华阴市| 山阳县| 阿合奇县| 准格尔旗| 浪卡子县| 翁源县| 安乡县| 洪泽县| 柯坪县| 宜兴市| 安多县| 滕州市| 山阴县| 蒙自县| 兴山县| 喜德县| 根河市| 嘉鱼县| 吉木乃县| 太仓市| 清镇市| 渝中区| 晋江市| 丁青县| 日土县| 盖州市| 衡水市| 页游| 舞阳县| 梅州市| 常德市| 佛坪县| 铜川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