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效能管理思考與實踐:108字箴言
- 黎雅
- 3714字
- 2020-09-29 16:56:27
2 明確原則
經常聽到有人說,某人“做事有原則”“做事講原則”,那么,原則是什么?很多人卻不清楚。
原則是指一個人說話、行事所依據的準則。
原則表明了一個人最在意的或最看重的東西,往往與這個人的價值觀、世界觀和人生觀相關聯。
2.1 以原則為中心
以原則為中心的關鍵是先思考再行動,在行動之前便明確自己的原則。
2.1.1 做事情前先思考
做事情前如果沒有思考,通常會出現以下行為或問題。
(1)跟著感覺走。
(2)被人“拽”著走。
(3)與別人比較。
(4)心理不平衡。
(5)做完事后悔。
以上這些都會導致效率低下,因此在平常的工作和生活中,養成事前思考的習慣至關重要。
2.1.2 明確做事原則
然而,只思考是不夠的,在做事情之前,你還需要列出一條或幾條原則。
在列原則之前,你要學會問自己以下5個問題。
(1)我做這件事情最看重什么?
(2)我做這件事到底是為了什么?
(3)我最想從這件事中看到什么?
(4)我最想從這件事中得到什么?
(5)我做這件事還需要準備什么?
其中,前4個問題回答其中之一就行。
在做一件重要的事或大事之前,必須思考清楚。最好列出3~5個主要原則,并做好排序(請把最看重的那一個放在第一位,然后依次排列)。
通常,我會用一個簡單的表格來幫助思考。先列出主題,再思考并列出自己的原則。具體如表2-1所示。
表2-1

在做事前,如果你能很清楚地列出自己的原則,那么說明你已經想好了。
2.2 做事不再糾結
原則一旦確立,就會成為一個人的行動準則。一個人有了原則,在做事情前,便會知道自己更看中什么、在乎什么,從而在遇到問題時,會很容易依據這些原則做出判斷,而不再糾結。
2.2.1 知道自己最看重什么
一個沒有原則的人,往往沒有思考過。這樣的人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看重什么,因此在事情的判斷或取舍方面會花費很長時間。通常這樣的人是容易糾結的人,或者說,這樣的人不是有原則的人。
有原則的人,往往善于思考。因此,當問題到來時,往往在他們的意料之中,也就是說,他們對可能發生的事情或出現的問題早就想到過,或做過判斷,甚至他們知道未來會發生什么。他們通常是在思考了當時可以考慮到的所有因素的基礎上找出自己最看重的東西。
在生活中,大家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朋友或同學發來邀請,要你一起參加同學或朋友聚會。遇到這種情況,你會怎么辦?通常會有以下3種情況。
(1)第一時間答應參加。
(2)不確定是否參加。
(3)第一時間回復不參加。
選擇(1)的人,很有可能喜歡聚會,通常是隨叫隨到,或者是誰叫都會參加,因為他們非常在乎朋友,或者說他們的生活重心就是朋友。
選擇(2)的人,大多是一些愛糾結的人,沒有什么原則,或者因為他們手頭有很重要的事情離不開,但他們又很想參加聚會,不知該如何取舍。通常這些人什么都想要。
選擇(3)的人,多半是一些有原則的人,或者說是有底線的人,因為他們認為現在手頭的事是最重要的,所以他們會毫不猶豫地放棄聚會。
針對是否參加聚會的問題,我曾經給自己列出了3條原則,如表2-2所示。
表2-2

當我把原則想清楚并寫下來時,我就會記得很清楚。
有一次,我的發小從美國回來。我們小學同學要為她舉辦一個聚會,日子選在了周六。她是40多年前去美國的,又是第一次回國,因此報名參加聚會的同學很多。然而,當我得知是周六時,我第一時間回復:“我參加不了,因為我要照顧老人。”這是我的原則。為了見發小,我之后找了平日的一天中午單獨約了她吃飯。
也許當時有的同學會認為我不近情理,但是后來她們給了我很高的評價,說我是孝順、有原則的人。聽后,我感到很欣慰。
2.2.2 知道自己需要準備什么
制定原則時,不但要知道自己看重什么,還要知道做成這件事情的前提條件,或者說自己需要準備什么。
拿我做企業采購舉例。幾年前,為了支撐基層采購,我們決定采用京東平臺。經過認真分析,我們認為,一方面,基層采購人員最看重的是選擇多樣性、物流快捷性、產品經濟性;另一方面,我們做集團采購管理講究規范性,需要每筆交易都有留痕,訂單可查、可追溯。綜合各方面需求,我們決定使用京東平臺。然而,我們也清楚地知道,如果使用京東平臺進行采購,就需要有一個前提條件——個人先行墊付。這與之前采用的企業墊付方式有很大的不同。
當時,我們將以下3個原則作為選擇京東平臺的依據,如表2-3所示。
表2-3

當這3個原則明確后,我們就把它們作為行動準則。當有一些基層單位提出,希望還是采用企業墊付方式時,我們會立刻回復他們——企業墊付免談。因為我們最看重的是多樣性、快捷性、經濟性、通達性、留痕性和可追溯性。我們會跟基層單位解釋,企業墊付需要建立企業平臺與個人平臺之間的對接,這不是一蹴而就的。另外,一旦采用企業平臺,產品的多樣性和經濟性都會受到影響。因此,在我們不斷跟基層單位說明我們的原則后,基層單位也表示理解,也就不再糾結墊付方式,而是努力解決企業給個人墊付實行快速報賬的流程問題。
2.3 快速做出選擇
在生活中,人們經常會面臨選擇。當面臨選擇時,人們經常會出現以下4種情況。
(1)猶豫不決,不知該如何選擇。
(2)跟著別人學,別人選擇什么自己就選擇什么。
(3)害怕做選擇,不愿意做選擇。
(4)有自己的主意,能馬上做出選擇。
前3種情況都屬于自己沒有主意的情況。第4種情況,往往是有自己的原則,并且愿意依照自己的原則辦事的情況。
2.3.1 依照原則行事
經常聽人說,某人“很有主意”,或“固執,就相信自己”等。其實,從某種程度上講,這樣的人喜歡思考,做事情有原則、有底線,往往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并且想得很清楚。通常,這樣的人會依照原則辦事。因此,他們辦事很有效率,從不拖泥帶水。
大家有時會把有主意的人說成是有心眼兒的人。有心眼兒通常被看作一個貶義詞。原來我也認為有心眼兒的人不容易相處。后來我發現,其實有主意、有心眼兒的人往往是善于思考的人。
我在給新入職的大學畢業生講課時,經常會問他們兩個問題。一是,你們為什么會選擇我們公司?二是,當你面對多個工作機會時,你是如何做出選擇的?其實,我是想通過這兩個問題看看他們是否在選擇前認真思考過,以及哪些因素是他們在面臨選擇時最看重的。
每個人在選擇時所采取的角度是不同的。他們有自己的成長背景、教育背景、家庭背景,而且他們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也不盡相同。因此,任何回答都有其道理。
我聽到的回答有很多種,包括:看哪家公司給的薪資高就選哪家;哪家在業界有名就選哪家;哪家離家近就選哪家;哪家給解決戶口就選哪家;哪家能有更多個人成長機會就選哪家,等等。他們的原則似乎只有一個,或者只是那么一說,并沒有想太清楚。
然而,當一個人面臨的幾家公司情況都差不太多時,很難將它們做出比較,得出結論,或做出選擇。也就是說,有時只有一個原則通常是不夠的。
如果一個人沒有事先思考過自己第一在意什么,第二在意什么,第三在意什么,也就是說,如果沒有把在意的條件進行排序,就很難做出選擇。
如果沒有想清楚自己的原則就做出選擇,那么之后很有可能對自己當時的選擇后悔,或對自己的選擇不能釋懷,從而使自己不能全身心地投入自己的選擇中。
因此,請在你做選擇之前,先制定出自己的原則。例如,在你選擇公司前,最好在申請前,列出表2-4所示的表格,以幫助你分析和思考(表2-4中的原則僅供參考)。
表2-4

在制定原則時,需要注意以下兩個問題。
(1)列出的原則最好是很長時間內不會發生變化的。
(2)排序非常重要。一定想清楚最在意的是什么,并把最在意的放在第一位。
例如,你得到A、B兩家公司的工作機會,如果A、B兩家公司在業界的品牌知名度差不多,那么再依據第二個原則進行比較。如果還是很難比較出兩家公司的優劣,就接著考慮第三個原則。
2.3.2 做判斷不猶豫
有原則的人,會遵循原則辦事,在面臨選擇時,會毫不猶豫地做出選擇。并且,當做出選擇后,他們很少后悔。我們接著上面的例子分析,如果B公司品牌不如A公司,相信你會毫不猶豫地放棄B公司。
在生活中,會有這樣的例子:在孩子出國留學選擇學校的時候,家長和孩子們經常自己沒有想清楚,而是聽留學中介說申請哪所學校就申請哪所學校。尤其當收到多家學校的錄取通知書后,他們會更茫然。他們要么聽中介的,要么簡單依照學校排名來做出選擇。結果經常是孩子到了學校后,發現很多東西并不是他們喜歡的,或與他們想的不一樣,很后悔。然而,晚矣。那么,為了將來不后悔、為了能夠毫不猶豫地做出選擇,為什么不嘗試提前思考一下呢?
因此,強烈建議在孩子申報學校前,家長和孩子慎重考慮一下原則,并且把這些原則列出來,并按照自己看重的程度進行排序。
以申請國外大學為例,如表2-5所示。
表2-5

一旦有了清楚的原則,你就會毫不猶豫地做出選擇,并且一旦做出選擇就不會后悔。
即使依據原則做出選擇后發現結果與之前想象的不一樣,也不要埋怨自己,畢竟你已經思考過了。而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兩種。
(1)受條件所限,你不可能搞清楚所有信息。
(2)你會遇到一些意想不到或不可控的問題。
2.4 小結
明確原則是指以原則為中心,它能讓你不再糾結,讓你能快速做出選擇。
明確原則的關鍵是先思考再行動,因此,最好在做事前列出自己的原則。
原則是需要事先思考的,因此,你要清楚自己最看重什么、最需要什么。當需要辦事或做出選擇時,你便會遵循自己的原則毫不猶豫地做出判斷和選擇,從而使你做事的效率更高、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