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譯后序
- 珍妮姑娘
- (美)德萊塞 高燕編譯
- 1094字
- 2020-10-09 13:08:23
(羅榮)
在翻譯這部作品時,譯者以直譯策略為主,盡可能地保留作者的語言風格,并力求準確、充分地傳達字里行間蘊育的思想及情感的閃光。德萊塞的文字感情充沛,運用了大量直白坦誠的心理描寫,翻譯時,如果只注重傳達意義,忽視語言下涌動的情感暗流,很可能帶來歧義、或者產生與作者本意截然相反的含義。譯者以第五十章的一句話為例:
原文:Lester looked at Letty,wondering at her eagerness.She was beautiful,magnetic,immensely worth while.
譯文:雷斯托望著萊蒂,對她表現出的急切感到詫異。萊蒂美麗大方,明艷迷人,而且“價值千金”。
原文劃線部分直譯是“具有無限價值”,這一表達稍顯僵硬,缺乏文學色彩,而且,如果直白地譯成“有價值”,會讓讀者感覺雷斯托過分算計。事實上,雷斯托和萊蒂保持著坦誠親密的關系,即使潛意識中雷斯托確乎為了錢產與萊蒂結婚,也不應該翻譯得太過直白。因此,試譯為漢語習慣表達“價值千金”,同時加引號以增添輕松俏皮、和稍帶戲謔諷刺的口吻。
其次,作者對紛雜的人物情感描寫得極為細膩,把人的矛盾心理、物欲和生理的欲望、在塵世間浮沉的無可奈何、乃至生活絕望之余仍堅守不息的美好心靈毫無隱瞞地表現出來,譜成一曲回味無窮的悲歌。譯者深切體會各個人物的親身經歷、心理感受以及對事物和世界的獨特認知,試圖準確把握住這些情感,把小說中的人物形象豐滿鮮明地展示在譯文讀者面前。
除了豐沛的情感描寫,文中還有許多作者直抒胸臆的對生活、人生和世界的感想和哲思,把現實的苦難毫不留情地撕扯開來,比如第四十六章對埃及人們生活的描寫和書中人物的討論:
在一處處古老、疲憊乃至近于絕望的情景中,熱帶生活酷熱難耐,但卻奇妙非凡,穿著時髦的人們在便捷的現代化酒店里來來往往。這天早晨,雷斯托和珍妮游覽了金字塔群,甚至搭乘電車前去一睹獅身人面像的雄姿!他們看到光彩艷麗的狹窄巷子里人頭攢動,一群群男人、小孩或破衫襤褸,或衣不蔽體,或奇裝異服,在充斥著難聞氣味的空氣里慢慢挪動。
“這一切可真糟啊。”有一次,珍妮說道,“他們一身骯臟油膩,我雖然喜歡這個地方,可這些人好像數不清的蠕蟲一樣捆綁在一起。”
雷斯托輕聲笑道:“你差不多是對的,但這些都是氣候造成的,畢竟身處熱帶,酷熱難耐。在這種狀況下,生活總是顯得多愁傷感,肉欲橫流。他們對這一切無能為力。”
“我明白了。我沒有責備他們,只是他們的行為太怪誕了。”
翻譯這部作品時,譯者進入作者創造的文學世界,與虛構人物同生存、同感受。《珍妮姑娘》是一本值得反復閱讀的書籍,正如魯迅先生評《紅樓夢》所言:“經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秘事……”,讀者也可在《珍妮姑娘》中找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的瑣碎縮影,這些縮影最終匯成一部女性的悲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