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面管教
- 蜀倩
- 1468字
- 2020-09-30 12:40:16
第二章 傾聽孩子內心深處的需求
孩子需要自主的空間
現在的孩子長大成人后,回憶起自己童年的生活時,恐怕值得回憶的東西太少了。他們沒有上樹捉過知了,沒有下河逮過泥鰍,沒有放過風箏,也沒在田野上嬉戲,有關童年的記憶是沒有質感而蒼白的。多彩的童年是一個人夢想的寶庫,沒有激情奔放的人生夢想,沒有穿透時空的深刻思想,擁有豐富的人生是不可想象的。色彩單調的童年必將成為孩子們長大后永遠的失落和隱痛!
一代文學巨匠巴金認為,人不能做考分的奴隸、文憑的奴隸?!盀槭裁春⒆觽兠刻煨枰贸瞿敲炊嗟臅r間來應付功課?為什么必須犧牲睡眠、犧牲健康、犧牲童年的歡樂,只是為了換取普通的考分?”
一個個天真的孩子,從上幼兒園起,就開始了背誦唐詩、學習簡單算術,等到上了小學、初中、高中,成堆的書本等著一個個稚嫩的肩膀去扛,盡管有“素質教育”為其“減負”,但又有幾個孩子得到了真正的“減負”?況且,人家都在為分數而拼搏,唯獨你在真打實鑿地搞“減負”,不管你是學生還是教師,不被淘汰才怪呢。于是,可憐的孩子們只有在書山題海中艱難地前行。
我們需要正視的問題是:現在的孩子,除了學習之外,還有幾多他們自由活動的空間?現在學校大搞素質教育,孩子可以自主地支配自己的課余時間去做他們想做的游戲了嗎?他們可以盡情地,開心地在游戲中用自己的童心去感受周圍的世界了嗎?恰恰相反,絕大多數的孩子沒有感受到課余時間增多對他們的好處,反而更累。問題出在哪里呢?
事實上,在我們的周圍,看到的,聽到的卻是“學校減負,家長加負”。孩子們苦不堪言。
熒熒是個難得的好孩子,上課聽講從不走神,作業和考試很少出錯,老師以為她應該非常快樂。可是,她在日記中寫下這樣一段:“……我學習不錯,可媽媽還是天天讓我做課外題。我的生活一半是做題,一半是課外興趣班?!笨吹贸?,她并不快樂。
這個孩子的心理壓力問題具有一定的普遍性。父母總認為孩子是海綿,可以無限地擠壓,殊不知在大人們的擠壓下,孩子失去了很多童年的樂趣,更談不上健康快樂地成長。
可憐的孩子們,他們除了在書山題海中跋涉、在各類培訓班里補習,還有一部分是提著十分小心去網吧“游戲”外,還有哪兒是為孩子們敞開的大門?因此,老師和父母應該還給孩子們自主的空間,讓其在完成學業的同時,也能擁有快樂的童年。
我們做家長的必須明確的是,未來的社會,“知識+能力”必將成為世界的主宰,所以,孩子的成長需要的是全面發展。
一是需要健康的人生。孩子的成長需要供應充足的、健康的精神食糧。要通過多種途徑為孩子提供為人之道,自立能力是孩子的必選課。
二是需要全面的知識。知識的獲取不但有書本的,還有自然的、社會的、實踐的等各種途徑。我們應注意培養孩子通過各種途徑自我汲取知識的能力,鼓勵他們不要光啃書本,還要學會向社會、向自然、向實踐要知識。
三是允許孩子向多方面發展。世界本來就是多姿多彩的,“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不要過多地限制孩子的愛好,不要讓孩子按照我們的意志去發展。
有句話說得好,誰擁有了孩子,誰就擁有了未來;誰輸掉了孩子,誰就輸掉了未來。
教育孩子,使孩子能夠成才,或能有出人意料的成績,最關鍵的是:一定要給他們以閑暇。正如霍姆林斯基所說的:只有孩子每天按照自己的愿望隨意使用5?7小時的充裕時間時,才有可能培養出聰明的、全面的人。又如一位老校長所說的:“要知道松松垮垮才能出人才?!?/p>
不要看到孩子埋頭作業才稱為“乖”,我們的教育不要這樣的“乖孩子”。如果真的愛孩子,就還孩子一片自主的空間吧!像教育家陶行知所說的那樣:解放孩子們的手,讓他們盡情去玩;解放孩子們的腳,讓他們到處去跑;解放孩子們的腦,讓他們自由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