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是真的嗎
  • 張卉妍
  • 1700字
  • 2020-09-30 12:44:28

在國外,只有快死的人才能輸液,是真的嗎?

在國內,輸液是很常見的醫療手段,很多醫院都有人滿為患的輸液大廳。不過有種說法,說在國外,只有快死的病人才輸液。從醫學常識來講,輸液是藥物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那么,在國外只有快死的人才能輸液到底是不是真的?

剖析>>

什么是輸液?

輸液又名打點滴或者掛水。輸液是將藥物溶于適當的液體(如生理鹽水)通過靜脈滴注的治療手段。如果一次給藥達到100毫升以上,那么就需要由靜脈滴注輸入體內。

輸液所用藥液通常包裝在玻璃或塑料輸液瓶或袋中,不含防腐劑或抑菌劑。使用時通過輸液器調整滴速,持續而穩定地進入靜脈,以補充體液、電解質或提供營養物質。在治療的便捷性上,輸液比口服藥有著明顯的優勢。輸液可以直接將藥物送進血液,免去了吸收的步驟,因此可以更快地發揮作用。

而且,輸液不需要患者的主動配合,即使患者意識不清、無法順利咽下藥物,也不會影響治療的效果。除此之外,一些口服難以吸收的藥物通過輸液也可以達到很好的效果(當然,此時也可以選擇其他的注射方式)。從這些方面來看,輸液確實具有一些難以被其他給藥方式替代的優點。

什么情況下輸液?

輸液由于起效較快、不需要患者配合,更適用于危重患者的搶救,但在很多并不緊急的手術和操作中,醫生也會給患者掛上一瓶或一袋進行輸液,這時候輸注的可能只是普通的生理鹽水。這樣做看上去沒什么治療效果,但它對保障患者的安全卻很重要。輸液可以快速起效,而事先掛上生理鹽水就相當于建立了一條輸送藥物的“綠色通道”,萬一遇到緊急情況,只要把藥液加入其中就可以使藥物快速起效,以免耽誤時間。

而有些藥口服比較容易失效,或是藥物難以通過口服吸收的時候,也往往需要輸液。雖然也有肌內注射等方式可選,但這些方式也有一些缺點(例如肌內注射可能會損傷嬰幼兒的臀部肌肉),而且有時需要注射的液體量較大,這時輸液就是適宜的選擇。

國外輸液情況

“能吃藥不打針,能打針不輸液”是世界衛生組織的用藥指導原則。美國國家藥監局早在2007年就曾發出警示,兩歲以下的小孩,原則上不使用抗感冒藥,至于通過輸液治療感冒,在美國更是難以想象。雖然有這樣的說法,但在外國輸液也不少見。

無論在哪個國家,輸液都是藥物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很多醫院都設有門診輸液中心,這樣的輸液中心可以在減少患者的不便和花費的同時,方便醫務人員對輸液過程進行監護。

輸液是否過度?

輸液問題在國內引起國人強烈關注,可能是因為下面這些統計數字:2009年我國醫療輸液104億瓶,相當于13億人口每人輸了8瓶液,遠遠高于國際上2.5~3.3瓶的水平……當然,如果接受輸液的患者比例高得離奇,確實能夠說明不合理現象的存在,但在這個問題上,“合理”與“不合理”卻沒法通過幾個簡單的數字界限分隔開來。

很多時候,輸液率是以醫院為單位進行統計的,而每個醫院的專業所長以及收治的人群都有不同的特點,在這些患者中,需要輸液的比例不是一個固定的數字。比如說,如果某個腫瘤醫院接收較多在門診進行化療的患者,那么那里的門診輸液率可能會變得很高,但這不能說明這里的不合理用藥比其他醫院更多,因為在化療時使用輸液往往是合理而且必需的。除此之外,大范圍的、準確的輸液率數據也并不容易獲得,不同地區的數據之間也不一定具有可比性。

輸液風險

雖然長期輸液并保持健康并非不可能,但輸液確實會帶來比口服藥物更大的健康風險。由于涉及直接入血的侵入性操作,輸液與口服藥物相比更難有挽回的余地,在出現差錯的時候也會有更大的危險。

如果輸液所用的藥品存在質量問題,會比口服藥物更容易給患者帶來傷害。即使藥品完全不存在質量問題,輸液依然比口服更容易出錯,因為與口服藥相比,輸液的準備過程更加復雜,不僅要從藥房發出正確的藥品,通常還要進行藥液的配制,輸液時護士也會有更多的操作步驟。盡管醫務人員會謹慎地核對每一個步驟,但隨著步驟的增加,出現醫療差錯的風險也會隨之累積。

真相是這樣的>>

從上述分析可見,國人或許應該謹遵世界衛生組織的用藥原則,盡量避免不必要的風險和不便,對待輸液的態度應該是在遵照醫囑的情況下,與醫生討論輸液治療的必要性,以及有無可替代的口服藥物。不主動要求輸液,也不要一味拒絕,只在真正需要的時候才使用輸液。

主站蜘蛛池模板: 象山县| 扬州市| 丰镇市| 长兴县| 汝城县| 东乡| 昆山市| 连州市| 普定县| 新邵县| 五峰| 黑龙江省| 鹿邑县| 南溪县| 中卫市| 茂名市| 湘西| 句容市| 太康县| 裕民县| 会泽县| 慈溪市| 岳西县| 祁阳县| 郓城县| 手游| 历史| 大港区| 新源县| 靖州| 余庆县| 尉氏县| 辽源市| 象州县| 丰台区| 三河市| 天等县| 临夏县| 吴江市| 枣强县| 江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