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三節(jié) 中老年人的飲食習慣

老年人飲食為什么宜清淡

許多人覺得,父母含辛茹苦一輩子,年輕的時候沒過上好日子,現(xiàn)在家里條件越來越好了,當然要有魚有肉地侍奉父母,以盡孝道。可是飲食過于油膩對老年人的身體健康卻會產(chǎn)生不利影響:大魚大肉會讓老年人血脂升高,動脈硬化,危害很大;而且老年人普遍消化吸收能力較差,大魚大肉令消化吸收困難。

有醫(yī)學研究也證實,現(xiàn)在營養(yǎng)條件好了,很多營養(yǎng)過剩導致的“富貴病”就出現(xiàn)了: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癥,這些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是現(xiàn)在老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

但長年飲食過于清淡,也不利于老年人的身體健康,容易使老年人的飲食結構出現(xiàn)嚴重偏差,進而導致基本代謝出現(xiàn)原料短缺,有些重要生理活動無法維持正常,就會導致營養(yǎng)不良,身體虛弱,抗病能力下降,發(fā)生感染性疾病。

“三菜一湯”能保健康嗎

如皋是江蘇歷史文化名城,也被國際自然醫(yī)學會評為長壽之鄉(xiāng)。“三菜一湯”+米飯,這就是如皋人的午餐食單。雖然簡單但非常符合營養(yǎng)學的標準,身體獲得的營養(yǎng)成分也很充足。這種葷素搭配、以素為主的膳食模式,既經(jīng)濟又實惠,而且蘊藏著非常深刻而又容易為人們所忽略的長壽秘訣。

在如皋,大多數(shù)家庭的“三菜一湯”講究的是兩葷兩素或一葷三素。“兩葷”一般為肉禽類(豬肉、雞肉、牛肉等)和水產(chǎn)類(魚、蝦等)各一種,可以其中一個是主菜,另一個是湯。但無論是“兩葷兩素”還是“一葷三素”的模式,素菜的量永遠大于葷菜的量。也就是說,如皋人的膳食習慣中,素菜顯得更為重要。即便是“兩葷”格局,葷菜也只是作為點綴而存在的,并不是很重要。

湯在長壽之鄉(xiāng)一般是作為副菜考慮的,如皋人飯前飯后都要喝湯。特別是午飯必有一湯,如果一頓飯有兩個葷菜作主菜,那湯一定是蔬菜湯;如果一頓飯只有一個葷菜,那湯可以是葷的,也可以是素的。

在如皋人“三菜一湯”的菜單上,最常見和最受歡迎的菜色有以下幾種:

(1)肉禽類:紅燒豬肉、冷切羊肉、醬牛肉、青椒冬筍肉片、芹菜肉絲、韭菜蘑菇肉絲、大蒜豬肉絲。

(2)水產(chǎn)類:紅燒河魚、清蒸江魚、鹽水海蝦、炒河蝦、韭菜文蛤、紅燒帶魚、蒜苗燒黃魚。

(3)蔬菜類:炒油菜、炒芹菜、炒茼蒿、炒韭菜、絲瓜青豆、冬瓜蝦仁、汆蘆筍、雞蛋番茄。

(4)豆制品:紅燒豆腐、清炒茶干、涼拌豆腐絲。

(5)湯:油菜湯、薺菜豆腐湯、紫菜雞蛋湯、排骨蘿卜湯、肚肺湯、鯽魚湯、老母雞湯、肉片蘑菇湯、冬瓜湯。

中老年人如何健康用油

“油”是中老年人每日必吃的食物,它的用法是否科學對中老年人能否保持健康至關重要,如果使用不當,日積月累會對中老年人的身體帶來極大的危害。針對人們在飲食生活中使用食用油方面容易出現(xiàn)的一些誤區(qū),醫(yī)學專家提出了以下建議:

(1)中老年人不能長期只吃單一品種的油。專家建議最好是幾種油交替搭配食用,或一段時間用一種油,下一段時間換另一種油,因為很少有一種油可以解決所有油脂需要的問題。

(2)中老年人不能不吃植物性食用油或動物油。如果沒有油,就會造成體內(nèi)維生素的缺乏,以及必需脂肪酸的缺乏,影響人體的健康。一味強調只吃植物油,不吃動物油,也是不行的。在一定的劑量下,動物油(飽和脂肪酸)對人體是有益的。

(3)血脂或體重不正常的中老年人要減少用油量。對于血脂或體重不正常的中老年人來說,專家建議最好選擇植物油中的高單不飽和脂肪酸。在用油的量上,也要有所控制。血脂、體重正常的人總用油量應控制在每天不超過20克,多不飽和脂肪酸和單不飽和脂肪酸基本上各占一半兒。

“兩粥一飯”能讓中老年人頤養(yǎng)天年嗎

“兩粥一飯,長壽不難。”這句諺語在很多地方廣為流傳。這種“早晚喝粥,中午吃飯”的飲食模式,能夠讓老年人頤養(yǎng)天年。

粥,古時稱糜、膻、酏等,古人寫作鬻。中國從漢代起就有關于粥的記載,宋代詩人陸游有一首《食粥》詩,“世人個個學長年,不悟長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將食粥致神仙”,徹底道出了粥的神性氣質。明代李時珍在他的醫(yī)學巨著《本草綱目》中列有50多種粥的做法和藥效。可見,在那時,粥就是公認的養(yǎng)生保健佳品了。

早晨喝粥的好處是調節(jié)脾胃,因為胃經(jīng)過一夜的蠕動,存食基本排空,此時處于空虛狀態(tài)的胃正需要補充水分和吸收營養(yǎng),如果吃生冷堅硬的食物,則會刺激胃,使胃產(chǎn)生不舒服的感覺。《醫(yī)學入門》中有“蓋晨起食粥,推陳致新,利膈養(yǎng)胃,生津液,令人一日清爽,所補不小”的記載。宋代文學家張耒專門寫了一篇《粥記》來說明早晨喝粥的好處:“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胃虛,谷氣便作,所補不細,又極柔膩,與腸胃相得,最為飲食之妙訣。”

中醫(yī)有“年過半百而陰氣自半”的說法,意思是老年人身上不同程度地存在著腎精不足的問題,經(jīng)常喝粥,可以起到補益腎精、益壽延年的作用。而傍晚酉時(17~19點)是腎經(jīng)當令,即腎經(jīng)值班的時間,此時補腎事半功倍,所以晚上喝粥補腎的效果會特別好。

古人都極力稱贊粥的養(yǎng)生保健功效,許多老人就是通過堅持早晚喝粥,治好了胃痛、失眠和便秘的毛病。不過,喝粥最大的好處還是養(yǎng)胃,因為它不但不會消耗胃氣,而且能補益胃氣。胃是我們的后天之本,保養(yǎng)好胃,就等于是在長壽路上成功了一半兒。

中午吃米飯是全國各地普遍存在的飲食習慣,但“兩粥一飯”中的飯,特指以青菜、蘿卜、菠菜、豆腐為主的清淡的家常飯菜。長壽之鄉(xiāng)如皋有句俗諺:“魚上火,肉生痰,豆腐青菜保平安。”因此,中老年的飯菜適宜清淡。

“兩粥一飯”模式能夠讓中老年人長壽健康。大道至簡,這個看上去極為普通的飲食傳統(tǒng),其實蘊藏著最豐富的長壽科學。

中老年人飯前可先喝點兒肉湯嗎

人們常說“飯前先喝湯,勝過良藥方”,這話是有道理的。尤其是中老年人,飯前喝一道“開胃湯”對中老年人的身體大有裨益。

(1)從口腔、咽喉、食道到胃部這一食物必經(jīng)之路,猶如一條傳輸通道,吃飯之前,先喝上幾口湯,就等于給這一條通道加注了潤滑劑,可以使食物順利地下咽,不至于過激地刺激和摩擦老年人本來就脆弱的食道。

(2)空胃時直接吃食物對中老年人的胃有較大刺激,長期如此容易發(fā)生胃病或者消化不良癥。飯前喝點兒湯,就像給胃做準備活動似的,能使整個消化器官提前活躍起來,使消化腺分泌足夠的消化液來消化食物。同時,也更有利于對中老年人對食物中營養(yǎng)物質的充分吸收。

(3)中老年人由于唾液分泌功能減退,如果沒有飯前喝湯潤一下口,很容易導致飯后口渴而大量喝水,從而沖淡了胃中的消化液,不利于飯后消化道的正常工作。

那么,中老年人飯前要喝的是什么樣的湯呢?中醫(yī)強調,要喝肉湯。這里的肉湯可以是雞湯、牛筋湯、豬蹄湯、魚湯、肉皮湯、羊蹄湯、牛肉湯、排骨湯等。不同的湯可以起到不同的抗病防疾效果。

雞湯抗感冒:雞湯,特別是母雞湯中的特殊養(yǎng)分,可加快咽喉部及支氣管膜的血液循環(huán),增強黏液分泌,及時清除呼吸道病毒,緩解咳嗽、咽干、喉痛等癥狀。煲制雞湯時,可以放一些海帶、香菇等。

排骨湯抗衰老:排骨湯中的特殊養(yǎng)分以及膠原蛋白可促進微循環(huán),50~59歲是人體微循環(huán)由盛到衰的轉折期,骨骼老化速度快,多喝骨頭湯可收到藥物難以達到的功效。

魚湯防哮喘:魚湯中含有一種特殊的脂肪酸,它具有抗炎作用,可以治療呼吸道炎癥,預防哮喘發(fā)作。

所以,飯前喝湯是中老年人日常養(yǎng)生的一個重要細節(jié)。但這并不是說喝得越多就越好,要因人而異,一般中晚餐前以半碗湯為宜,而早餐前可適當多些,因經(jīng)過一夜睡眠后,人體水分損失較多。進湯時間以飯前20分鐘左右為好,吃飯時也可緩慢少量進湯。總之,進湯以胃部舒適為度,飯前飯后切忌“狂飲”。

湯泡飯是老年人的健康飲食習慣嗎

老年人由于牙齒不好,經(jīng)常會在吃飯的時候用湯泡飯。其實,這是一種不健康的飲食習慣。

口腔是人體的第一大消化器官,我們吃東西的時候,首先要咀嚼食物,充分利用這一道消化工具將食物初步分解消化,因為堅硬的牙齒可以將大塊的食物切、磨成細小的粉末、顆粒狀,便于下咽,也方便下一步繼續(xù)消化吸收。同時更重要的是在不斷咀嚼的過程中,口腔中的唾液腺才有唾液不斷分泌出來,咀嚼的時間長,唾液的分泌就多。唾液能把食物濕潤,其中有許多消化酶,有幫助消化吸收及解毒等功能,食物在口腔中較好地得到初步消化和分解,胃的消化吸收工作就減輕了負擔,對腸胃健康是十分有益的。

湯泡飯是湯和飯混在一起的,由于包含水分較多,飯會比較松軟,很容易吞咽,人們因此咀嚼時間減少,食物還沒經(jīng)咀嚼爛就連同湯一起快速吞咽下去,這不僅使人“食不知味”,而且舌頭上的味覺神經(jīng)沒有刺激,胃和胰臟產(chǎn)生的消化液不多,這就加重了胃的消化負擔,日子一久,就容易導致胃病的發(fā)作。

對老人而言,身體的各項機能遠遠不如年輕人好,消化吸收功能也同樣會隨年齡增加而減弱,長期吃湯泡飯會比年輕人更容易得胃腸道疾病。但是為使食物能順利地吞咽下去,老年朋友可以在吃飯前先喝幾口湯,給消化道增加一點兒“潤滑劑”,以防止干硬的食物刺激消化道黏膜,當然也可以將飯適當?shù)刈龅盟绍浺稽c兒。

老年人吃飯要細嚼慢咽嗎

“細嚼慢咽”一詞就有“反復”的含意。它的生理學意義就在于:牙齒細細研磨,舌頭攪拌,與唾液混合,然后咽下,進入食道,送到胃腸中,繼續(xù)消化,營養(yǎng)吸收,渣滓排出。大家都知道細嚼慢咽既有利于腸胃消化和身體健康,又可以防止發(fā)胖,尤其對于老年人,更要吃得慢一些。隨著年齡增加,食管內(nèi)壁的彈性會減弱,不能適應突然擠壓,嚴重時食道可能被脹破,因此老年朋友吃飯時要細嚼慢咽,切不可囫圇吞棗。

吃飯的時候,在反復細嚼的過程中,由于條件反射,胃、腸、胰、膽便開始轉入活動狀態(tài);待食物咽下后,胃、腸、胰、膽的分泌或蠕動便可以進入到活躍狀態(tài)之中,使消化過程順利進行,不至于產(chǎn)生噯氣、吐酸水、膽汁逆流等病理反射。這就像游泳運動員在岸上先做準備活動一樣重要。同理,有些中老年人吃飯過急,發(fā)生呃逆的癥狀,這種食道痙攣收縮,重要的原因是狼吞虎咽使食道沒有充分準備。

細嚼慢咽是中老年人需要養(yǎng)成的好習慣。細嚼慢咽除了能夠有助于中老年人消化功能的協(xié)調,還有如下好處:

1.增進視力

日本口腔學者的一項研究發(fā)現(xiàn),喜硬食者視力較好,而視力差的人牙齒的咬合力量較正常人低。牙齒是口腔肌肉活動的感受器,當我們吃較硬的食物時,頜面部的肌肉收縮力加強,通過牙齒傳入中樞的沖動信號隨之增強,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對隨意動作的調控能力也有所加強。所以,喜硬食者,其視力、體質等狀況都比較好。

2.美容

咀嚼可促進面部肌肉細胞的新陳代謝。醫(yī)學專家發(fā)現(xiàn),每天若能咀嚼15~20分鐘口香糖,將有助于美容。咀嚼2個月以上,能使顏面皺紋減少,面色逐漸紅潤。但是,有的人長期養(yǎng)成單側咀嚼的習慣,久而久之就會出現(xiàn)對側面頰部失用性萎縮。從外觀上看,咀嚼側較豐滿,廢用側較瘦癟,從而失去了對稱美。

3.牙齒美觀清潔

咀嚼是頜骨的運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進頜骨發(fā)育。古代人咀嚼運動強度大,因而頜骨發(fā)育較好,牙病也較少。現(xiàn)代人由于缺少適度的咀嚼,頜骨逐漸退化,從而在牙的生長過程中,常會出現(xiàn)“無地容身”現(xiàn)象——排列擁擠。

4.增強食欲

在一定程度上,食欲要靠味覺對食物的感受來增強。如果長期缺少有力的咀嚼運動,舌和牙齒得不到應有的刺激,就會導致唾液分泌不足,不能很好地溶解食物中所含的味覺物質。這樣,不僅失去了品嘗佳肴的“口福”,而且還會使食欲逐漸衰退。

5.遠離胃病

咀嚼與消化關系密切,食物通過咀嚼與唾液充分混合,得到初步消化。在食物未接觸胃酸以前,咀嚼引起的唾液消化作用可在胃內(nèi)持續(xù)約30分鐘。但是,有些人吃飯習慣于狼吞虎咽,或常吃精、細、軟的食物,沒有進行充分咀嚼,致使唾液分泌不足,增加胃的負擔,久而久之,易患胃病。

為什么老年人吃飯宜八分飽

老人因體內(nèi)的器官日趨老化,消化及吸收力減退,所以飲食宜八分飽,如果長期貪多求飽,既增加胃腸的消化吸收負擔,又會誘發(fā)或加重心腦血管疾病,甚至猝死。

有人曾做過這樣的試驗:一組老鼠限制飲食,只給吃八分飽,一組老鼠自由取食,隨便吃,結果發(fā)現(xiàn),只吃八分飽的老鼠壽命比較長。美國人用蠕蟲、白鼠、老鼠和猴子做觀察,把它們攝入的食品減少30%的熱量,則它們的壽命比普通飲食的同類長30%。觀察人類,長壽者肥胖的少。廣西巴馬瑤族自治縣位于南寧北郊山區(qū),經(jīng)濟欠發(fā)達,卻是長壽縣,年逾百歲者很多見。他們的養(yǎng)生之道之一就是吃飯只吃八分飽,而且經(jīng)常素食。當然,長壽的后天因素還有很多,養(yǎng)生之道的方法也不少,但長壽者們食不過飽,只吃八分飽的習慣是值得仿效的。

在中國民間有“少吃香,多吃傷”和“饑不暴食,渴不狂飲”的諺語。《壽親養(yǎng)老新書》有言:“尊年之人,不可頓飽。”《內(nèi)經(jīng)》強調:“飲食有節(jié)……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這些都是長壽者的經(jīng)驗總結。如果熱量攝入過多,造成人體肥胖,則會產(chǎn)生“富貴病”,自然短壽。

過量飲食不僅會使血液大量流向胃部,導致供給大腦的血液減少,造成腦功能的衰退,還會加重大腦控制消化吸收的神經(jīng)的負擔,使其經(jīng)常處于興奮狀態(tài),這就必然造成大腦內(nèi)的語言、記憶、思維等智力活動神經(jīng)經(jīng)常處于抑制狀態(tài)。由此可見,長期飽食會導致大腦的早衰。

長期過量飲食還會導致營養(yǎng)過剩,如果平時再運動不足,就會造成大量的脂肪和垃圾在體內(nèi)堆積,這也是中老年人肥胖癥產(chǎn)生的重要原因,而肥胖與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

如何做到“八分飽”?首先要有毅力,面對山珍海味不動搖,在還稍有饑餓感的情況下,毅然離開飯桌。飯前先喝湯或粥會提前產(chǎn)生飽腹感,有助于防止暴飲暴食。

不吃主食,只吃蔬菜水果好嗎

許多老年人秉持“少吃點兒飯,多吃菜”的飲食理念,認為菜是好東西,比飯好吃,也比飯有營養(yǎng),還能控制體重。這樣真的好嗎?

少吃飯,多吃菜,飯沒有營養(yǎng),營養(yǎng)都在菜里。從表面上來看這似乎很有道理,然而,從科學營養(yǎng)的角度來看,如果長期這樣下去,對身體健康極其不利。

米飯以及面食的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而碳水化合物是人體所需的主要“基礎原料”。在合理的飲食中,人一天所需要的總熱能的50%~60%來自于碳水化合物。如果老年人每頓都少吃飯,多吃菜,那么就不能攝取足夠的碳水化合物來滿足人體的需求,長期下去,就會營養(yǎng)不良,疾病也會不請自來。

另外,老年人為了減肥,就盡量少吃飯多吃菜,甚至光吃菜不吃飯,這也是不可取的。肥胖的根本原因在于攝取熱量過多而消耗過少造成熱量在體內(nèi)的過度蓄積,而產(chǎn)生熱量最多的營養(yǎng)成分是脂肪,所以胖人往往在食量過大、吃肉過多而運動過少的人群中產(chǎn)生。單從飲食上講,米、面等主食中含有的脂肪成分并不算多,而往往由副食中的油和肉類中獲得。多吃蔬菜不是壞事,但大部分蔬菜要用油烹調才可口,這樣不僅容易造成熱量蓄積,達不到減肥的目的,而且吃下去容易得病。

按照中國人的體質狀況,一個成人每天應當至少吃6兩米飯,否則,如果長期吃含有高蛋白、高脂肪、低纖維的菜,極容易得高血壓、心血管病和肥胖病。因此,老年人一定要拋棄“少吃飯,多吃菜”的觀點,把主食與副食科學合理地搭配。

食物“趁熱吃”好嗎

中老年人往往有這樣一個飲食觀念:吃什么都是越燙越好。其實,這個觀點并不完全正確。生物在進化中都有自身最適合的溫度,進化程度越高,要求最適宜的溫度越嚴格。所以,食物要在合適的溫度內(nèi)被攝入,才能確保身體健康。

中醫(yī)從不主張飲食過熱,這是因為人的食道壁是由黏膜組成的,非常嬌嫩,只能耐受50~60℃的食物,超過這個溫度,食道的黏膜就會被燙傷。過燙的食物溫度在70~80℃,像剛沏好的茶水,溫度可達80~90℃,很容易燙傷食道壁。如果經(jīng)常吃燙的食物,黏膜損傷尚未修復又受到燙傷,可能形成淺表潰瘍。反復地燙傷、修復,就會引起黏膜質的變化,進一步發(fā)展變成腫瘤。

流行病學調查發(fā)現(xiàn),一些地區(qū)的食管癌、賁門癌、口腔癌和熱飲熱食可能有關,就是說有可能某些黏膜上皮的腫瘤是“燙”出來的。中國新疆哈薩克族居住的地區(qū)喜歡飲用熱奶茶,一日數(shù)次;東南沿海潮汕地區(qū)喝“工夫茶”,也是趁熱飲用;移居到新加坡的中國福建人后裔仍有喝熱飲的習慣;太行山區(qū)的大碗熱粥也是趁熱才吃。這些地區(qū)都是我國食管癌的高發(fā)區(qū)。當然,腫瘤的發(fā)生原因復雜,均非單一因素,流行病學調查,太行山區(qū)的食管癌高發(fā)區(qū)除熱食外,飲食還有粗、快、硬等特點。

研究發(fā)現(xiàn),人體在37℃左右的情況下,口腔和食管的溫度多在36.5~37.2℃,最適宜的進食溫度在10~40℃,一般耐受的溫度最高為50~60℃。當感到很熱時,溫度多在70℃左右。經(jīng)常熱食的中老年人,在溫度很高的情況下也不覺得燙,但是在接觸75℃左右的熱食、熱飲時,嬌嫩的口腔、食管黏膜會有輕度灼傷。因此,“趁熱吃”并不是健康的飲食習慣。

剩菜打包時需要注意什么問題

時下,去飯店吃飯的人越來越多,中老年人通常勤儉節(jié)約,經(jīng)常會把吃不了的飯菜打包回家。然而,您是否知道,哪些食物適合打包?打包回家后該怎么食用?這可都是有講究的。堅持以下的做法,就可以把健康貫徹到底了。

(1)蔬菜不宜打包:在制作過程中,素菜一般用鹽比較少,但做好的素菜在溫度比較高的情況下放的時間一長,菜里面的細菌就會大量繁殖,硝酸鹽在細菌的作用下會被還原成亞硝酸鹽,而亞硝酸鹽在自然界極易與胺合成亞硝胺,亞硝胺是強致癌物。如果中老年人長期食用剩的蔬菜,對我們的健康是不利的。

(2)剩菜的存放時間以不隔餐為宜:早上的剩菜中午吃,中午的剩菜晚上吃,最好能在5~6小時內(nèi)吃掉剩菜。

(3)魚類和海鮮類再食前要徹底加熱:中老年人將魚類和海鮮類打包回家后,要盡快把它放進冰箱里,而且食前一定要徹底加熱,還應另加些酒和蔥、姜等作料,不僅能保鮮,還有一定的殺菌作用。若放置時間長,食用前應用醋腌制10分鐘左右,以殺滅可能潛伏其中的副溶血性弧菌。

(4)肉類加熱要加醋:肉類及動物類的食品打包回去之后再次加熱,最好是加上一些醋。因為這類食品都含有比較豐富的礦物質,這些礦物質加熱之后,都會隨著水分一同溢出,那么,在加熱的時候加上一些醋,這些物質遇到醋酸就會合成醋酸鹽,不僅提高了它的營養(yǎng)價值,同時還有利于我們身體的吸收和利用。如果您想讓它們的口味變得更加豐富的話,還可以適當加一些糖來調調味道。

(5)淀粉類食品最好在4小時之內(nèi)吃完:由于富含淀粉的食品易被葡萄球菌寄生,而這類細菌的毒素在高溫加熱下也不會分解,解決不了變質問題。所以富含淀粉類食品最好在4小時內(nèi)吃完。

另外,吃剩水餃容易引起食物中毒,即便在感官上正常的也必須徹底加熱后才可食用;剩下的湯菜、燉菜和炒菜等,必須先燒開熱透;裝在有蓋的容器中,放入冰箱中冷藏,吃時還要燒開熱透,剩下的涼拌菜,醬、鹵肉類應立即放入冰箱冷藏,吃時一定要回鍋加熱,或者改制為湯菜、燉菜。

早鹽晚蜜是最適合中老年人的飲食習慣嗎

許多中老年人都會感覺四肢總是脹脹的,是因為人體內(nèi)積蓄了過多的水分、脂肪和老舊廢物所呈現(xiàn)出來的水腫。而體內(nèi)寒濕重時,就需要更多的熱量來祛寒,因此身體就會囤積更多的脂肪。早鹽晚蜜就能很好地祛除體內(nèi)的寒濕氣,減少脂肪囤積。

所謂“早鹽”,就是每天早上空腹喝一杯加了1小勺竹鹽的純凈水。這能促進腸蠕動,解除便秘,減少脂肪在腸道中的堆積和過量吸收,減少肥胖。據(jù)《本草綱目拾遺》記載,鹽能“調和臟腑、消宿物、令人壯健”。竹鹽比一般的鹽更具有解毒排毒功能的原因是它的提煉技術。用竹鹽做按摩能消腫,這是因為竹鹽中的有機物能夠滲入皮膚,促進皮膚的新陳代謝,排出體內(nèi)多余的水分和廢物。當您在按摩的過程中感覺到渾身發(fā)熱,就表明體內(nèi)垃圾正在伴隨著汗水和您說拜拜了。

所謂“晚蜜”,就是睡前用溫開水調服10~20毫升蜂蜜。蜂蜜味甘、性平,自古就是滋補強身、排毒養(yǎng)顏的佳品。《本草綱目》記載它可以“不老延年”,對潤肺止咳、潤腸通便、排毒養(yǎng)顏有顯著功效。近代醫(yī)學研究證明,蜂蜜中的主要成分葡萄糖和果糖,很容易被人體吸收利用。常吃蜂蜜能達到排出毒素、美容養(yǎng)顏的效果,對防治心血管疾病和神經(jīng)衰弱等癥也很有好處。

“早鹽晚蜜”的排毒效果雖好,每個人也要考慮自身的體質,因為竹鹽中含有較多的鈉,會引起血壓增高,而蜂蜜中含糖量較高,所以,患有高血壓、糖尿病的中老年人要慎用此法。

此外,鹽水和蜂蜜結合起來喝也很不錯,因為二者有互補作用。蜂蜜中鉀的含量較高,有助于排出體內(nèi)多余的鈉。當然,在此基礎上,平時還要注意多運動,以促進體內(nèi)機能的正常循環(huán)和代謝,才能排毒健康兩不誤。

為什么說中老年人“早吃生姜賽參湯”

生姜具有溫中止嘔、解表散寒的作用,其殺菌作用不亞于蔥和蒜。生姜還能刺激胃液分泌,可促進消化;生姜中還含有較多的揮發(fā)油,能抑制人體對膽固醇的吸收,防止肝臟和血清膽固醇的蓄積。

雖然生姜的好處這么多,但吃生姜是要分時間的,早上吃對身體有好處,晚上吃就變成了毒藥。

這是因為,早上人的胃中之氣有待升發(fā),吃點兒姜可以健脾溫胃。并且生姜中的揮發(fā)油可加快血液循環(huán)、興奮神經(jīng),使全身變得溫暖。在冬天的早晨,適當吃點兒姜,還可驅散寒冷,預防感冒。到了晚上,人體陽氣收斂、陰氣外盛,因此應該多吃清熱、下氣消食的食物,比如蘿卜,這樣更利于夜間休息。而生姜的辛溫發(fā)散作用會影響人們夜間的正常休息,且晚上進食辛溫的生姜容易產(chǎn)生內(nèi)熱,日久就會上火。說其像砒霜有些夸張,但確實對健康不利。

生姜的吃法很多,晨起含姜片與喝生姜大棗湯都是中老年人健康的吃姜方法。

早晨起床后,先飲一杯開水,然后將生姜去皮,切成薄片,取4~5片用開水燙一下,再將姜片放入嘴里含10~30分鐘,咀嚼。堅持食用,可預防感冒。

早晨取大棗10枚、生姜5片、紅糖適量,煎湯代茶飲,每日1次,可有效改善冬季手腳冰涼。

需要注意的是,生姜性屬微溫,過量食用會傷陰助陽,因此陰虛火旺的中老年人不宜多吃。腐爛的生姜中含有有毒物質黃樟素,可誘發(fā)肝癌、食道癌等,因此千萬不能食用。

中老年人飯后的錯誤習慣有哪些

錯誤的飯后習慣不利于身體健康,中老年人常見的錯誤飯后習慣有:

1.飯后急于散步

有句運動健康諺語說:“飯后百步走,能活九十九。”其實,這種說法并不科學。從消化生理功能來說,飯后胃正處于充盈狀態(tài),這時必須保證胃腸道有充足的血液供應,以進行初步消化。飯后適當休息一下,可保證胃腸道得到更多的血液供應量。如果餐后馬上散步,血液需運送到全身其他部位,胃腸的血液供應就相應減少,食物得不到充分消化。如餐后散步,胃部在活動中快速蠕動,把沒有經(jīng)充分消化的食物過早地推入小腸,使食物的營養(yǎng)得不到充分的消化與吸收。有些人的“吃飽”,不過是胃感覺到了脹滿,而營養(yǎng)卻沒有吸收進體內(nèi),身體仍然處于“饑餓”狀態(tài)。這個時候匆忙起身而走,勢必會有一部分血液集中到運動系統(tǒng)去,這樣就延緩了消化液的分泌,破壞了胃的正常消化,容易誘發(fā)功能性消化不良。

2.飯后急于吃水果

當食物進入人們的胃以后,必須經(jīng)過一到兩個小時的消化過程,才能緩慢排出。如果人們在飯后立即吃水果,就會被先到達而又不易消化的脂肪、蛋白質“堵”在胃里,水果在胃里“駐扎”時間過長,就會影響消化功能。因此,飯后立即吃水果是不明智的,要吃也要在2小時以后再吃,把水果作為兩餐之間的零食才是最佳的做法。

3.飯后急于飲水

飲水會稀釋胃液,飯后大量喝水全使胃中的食物沒有來得及消化就進入了小腸,同時削弱了胃液的消化能力,容易引發(fā)胃腸道疾病。如果飯后喝的是汽水對身體就更為不宜了,汽水產(chǎn)生的二氧化碳容易增加胃內(nèi)壓,導致急性胃擴張。

4.飯后急于吸煙

有句話是這樣說的:“飯后一根煙,快活似神仙。”但是科學研究表明,飯后吸煙的危害比平時更大。這是因為人體在飯后腸胃蠕動十分頻繁,血液循環(huán)也隨之加快,消化系統(tǒng)開始了全面的運動。如果在這個時候吸煙,肺部和全身組織吸收煙霧的力度大大加強,致使煙中有害成分大量被吸收,對呼吸、消化道都有很強的刺激作用,會給人體機能和組織帶來比平時吸煙大得多的傷害。

5.飯后急于松褲腰帶

飯后放松褲帶,會使腹腔內(nèi)壓下降,這樣對消化道的支持作用就會減弱,而消化器官的活動度和韌帶的負荷量就要增加,容易引起胃下垂,出現(xiàn)上腹不適等消化系統(tǒng)疾病。

老年人不宜過多食用蛋白粉

兒子孝敬父親,讓父親天天吃營養(yǎng)品補充蛋白質,誰知反而使父親患上腎病。專家提醒,補充蛋白質適量,過多攝入蛋白質會傷腎,主要是和它單一的成分和結構有直接關系。

人吃進體內(nèi)的植物蛋白質經(jīng)過代謝變化,最后大部分成為含氮廢物,由腎臟排出體外。像蛋白質粉等保健品中所含的蛋白質量很高,在體內(nèi)要經(jīng)過肝臟分解,再合成人體自身組織成分,其代謝產(chǎn)物又要經(jīng)過腎臟從尿液中排出。對于消化、吸收等胃腸功能正常的人群只要健康飲食,無須補充蛋白質。

對于那些消化、吸收功能不良、消瘦等慢性消耗性疾病的人群可以適當?shù)匮a充蛋白質。但老年人的腎臟排泄功能有所下降,長期服用蛋白質粉就會加重腎臟的排泄負擔,導致腎功能損害。所以對于慢性腎功能損害的病人,長期、大量服用蛋白質粉是加重腎臟病進展的肯定因素。單純吃蛋白粉還不如多吃豆腐、瘦肉等食物來補充蛋白質。注意營養(yǎng)搭配、平衡膳食,才是最健康的。

膳食“十不貪”,長壽就這么簡單

老年人身體器官日漸衰老,器官的功能也日漸弱化,對營養(yǎng)的消化吸收大不如青壯年人群。這就需要老年人在選擇食物時盡量選擇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尤其是改善飲食結構,為身體吸收營養(yǎng)創(chuàng)造一個好的條件。在老年人飲食中,應注意“十不貪”。

(1)不貪肉。老年人過多食用肉類食物,會引起營養(yǎng)平衡失調和新陳代謝紊亂,從而易患高膽固醇血癥和高脂血癥,不利于心腦血管病的防治。

(2)不貪精。精細米面中的維生素和膳食纖維的含量較少,營養(yǎng)不及粗米粗面,因此老年人應適當多吃些粗糧。

(3)不貪硬。老年人的胃腸消化、吸收功能較弱,如果貪吃堅硬或未熟爛的食物,時間長了易患消化不良或胃病。

(4)不貪快。老年人往往牙齒脫落不全,飲食貪快易造成咀嚼不爛,從而增加胃的負擔,引起消化不良或胃部不適。同時,飲食太快還會增加發(fā)生魚刺或肉骨頭鯁喉等意外事故的危險。

(5)不貪飽。老年人飲食應七八分飽,如果長期貪多求飽,既會增加胃腸的負擔,又會誘發(fā)或加重心腦血管疾病,甚至發(fā)生猝死。

(6)不貪酒。老年人長期貪杯飲酒會使心肌變性,失去正常的彈性,還會加重心臟的負擔,損害肝臟,引起血壓升高等。

(7)不貪咸。老年人攝入過多的鈉鹽,容易引發(fā)高血壓、中風、心臟病及腎臟疾病等。因此,老年人的日常飲食應清淡一些,且要少吃咸菜。

(8)不貪甜。老年人經(jīng)常食用過多的甜食,可造成機體的代謝功能紊亂,引起肥胖癥、糖尿病、瘙癢癥、脫發(fā)等,不利于身心健康。

(9)不貪遲。老年人的三餐進食時間宜早不宜遲,這樣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飯后休息,可以避免積食或發(fā)生低血糖。

(10)不貪熱。老年人的飲食宜溫不宜燙。過燙的飲食易燙傷口腔、食管和胃黏膜,時間長了還易引發(fā)食管癌和胃癌。

老年人的飲食應遵循這“十不貪”,才能讓食物的營養(yǎng)盡快并全面地被吸收,補充體內(nèi)流失的營養(yǎng),延緩衰老,健康長壽。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丰县| 仁化县| 东乡族自治县| 孟村| 汤原县| 屏南县| 房产| 温泉县| 和政县| 炉霍县| 鄂州市| 平山县| 武定县| 巩留县| 五指山市| 蕉岭县| 安国市| 巴中市| 宝清县| 化州市| 任丘市| 景洪市| 黄骅市| 犍为县| 交口县| 驻马店市| 西青区| 会理县| 民丰县| 灵丘县| 辉南县| 九江市| 渝北区| 盐山县| 泊头市| 双江| 连平县| 永川市| 富源县| 华池县| 甘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