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水雖為良藥,會喝才有效

水,可以預防疾病,防止身體功能退化。水是世界上最好的藥物。但是,水雖為良藥,只有會喝水的人,才能讓它真正發揮藥效。喝水也是一門學問,這其中有很多細節問題需要引起人們的注意,否則,就是喝再多的水,也不能補益身體,甚至還會有損身體健康。

喝什么樣的水才安全

生命起源于水,喝什么樣的水就有什么樣的身體,隨著飲用水種類的不斷增多,越來越多的人在飲水時,越來越不踏實,越來越意識到喝水是一個嚴肅的科學問題。

好水的條件

水營養專家認為,天然、安全、健康的水才是好水,成為好水必須符合這樣的條件:

1.溶氧量高的水

氧氣是生命的根本,從我們一出生到死去為止,時刻不能沒有氧氣。

大腦最先使用進入體內的氧氣,而且是使用量最大的器官。因此,當我們進入高山地帶或呼吸不暢而導致缺氧時,就會出現頭痛的現象。大腦使用身體所需氧氣的30%,只要缺氧1分鐘,就會死掉200萬個腦細胞,缺氧3分鐘就會死亡。

大腦用剩的氧氣通過五臟,由血液中的紅細胞運送到末梢細胞。如果身體缺氧,由于不能給紅細胞供應充足的氧氣,將導致慢性疲勞;由于不能及時排出體內產生的氫離子和二氧化碳,將導致身體酸性化。

食物的消化過程,即把消化的食物轉化為能量時,也需要用到氧氣。

激烈運動后,通常會感到肌肉酸疼,這是由于運動時呼吸變得急促,無法供給肢體充分的氧氣而導致肌肉中沉積大量乳酸的緣故。

很多人認為氧氣只存在于空氣中,只有通過呼吸才能吸入氧氣。其實,水中也存在氧氣。水中氧氣越多,對人體就越有利。通過呼吸可以得到70%的氧氣,通過水和食物可以得到30%氧氣。雖然通過皮膚也能得到少許氧氣,但通過皮膚獲取的氧氣量微不足道。這時,如果能喝到溶氧量高的水,不僅能夠為身體補充水分,更重要的是可以直接攝取新鮮的氧氣。

2.弱堿性水

在人的新陳代謝過程中,維持酸堿平衡才能保障人體健康。正常人血液pH值(酸堿度)應在7.4左右(7.35~7.45)。這種pH值的恒定現象,叫做酸堿平衡。但這部分人只占總人群的10%左右,多達70%的人是酸性體質,體液pH值經常徘徊在7.35左右或稍低,身體處于健康和亞健康狀態。

與堿性體質者相比,酸性體質的人常會出現身體疲乏、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腰酸腿痛、腹瀉、便秘等癥,到醫院也檢查不出什么疾癥。如果長期處在酸性體質狀況下而不加以改善,女性的皮膚會過早地黯淡和衰老;兒童會發育不良、食欲不振、注意力難以集中;中老年人則會因此引發糖尿病、神經系統疾病和心腦血管疾病。據醫學專家介紹,85%的痛風、高血壓、癌癥、高脂血癥患者,都是酸性體質。還有更為嚴重的后果,當pH值為7.0時,呈中性。當人的體液pH值低于7時,就會發生重大疾病,pH值下降到6.9時,就會變成植物人;如pH值只有6.8~6.7時,人就會因此死亡。

3.軟水及中度以下的硬水

水中所含鈣和鎂的總量稱為水的總硬度。由于水中陰離子的不同,硬度分為碳酸鹽硬度和非碳酸鹽硬度兩種。當水中鈣和鎂與碳酸鹽和重碳酸鹽結合時,經過煮沸,碳酸鈣和碳酸鎂出現沉淀,可以被除去,這種鹽類形成的硬度一般稱為暫時硬度;而一些硫酸鹽和氯化物形成的鹽類不能用煮沸的方法去除,這種硬度稱為永久硬度。

水中的鈣、鎂的重要性越來越被人們所認識。飲水中的鈣和鎂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人體的健康,世界衛生組織提出,健康飲用水的標準之一是水的硬度適中,以10~20度為宜。

水的硬度與人體健康有密切關,飲用軟硬度適中的水,有益于身體健康,因為鈣和鎂都是生命必須元素中的宏量金屬元素。科學家和醫學家們調查發現,高血壓、動脈硬化性心臟病和癌癥的死亡率,與飲水的硬度成反比,水質硬度低,死亡率反而高。飲用軟水比飲用硬水的人得心血管和癌癥疾病高出15%~25%。

但是,長期飲用硬水可能導致胃腸功能紊亂,出現暫時性的腹脹、排氣多、腹瀉等癥狀。而且,由于硬水中有過多的礦物質和微量元素,多余的微量元素就會在血流、細胞內沉積,導致這些微量元素代謝失調,增加腎臟負擔,易產生腎結石、尿道結石及膽結石等。水中如果含鈣或鎂離子過多,鈣或鎂與硫酸根結合,會使水產生苦澀味。我們有時喝水感到苦澀就是因為水的硬度過高造成的。

究竟哪種水可以喝

可飲用的水的種類很多,有天然水,如雨雪水、露水、地下水、井水等;有人工凈化水,如純凈水、蒸餾水等。究竟哪種水更適合飲用,更有利于健康呢?

只有選用優質水,才可以更好地發揮保健作用。但是,因為每個人的體質不同,所處的環境不同,所以身體中所需要的物質也會有所不同,也就是說無論哪一種水都不可能對所有人都有益。我們要根據自身需要,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水。

1.天然水

(1)露水與雪水

在古時,古人就重視露水與雪水的保健作用。現代研究表明,自然界中的水只有露水、雪水為純軟水,這些水中含有多種礦物質,可以收集用來泡茶、煮飯、洗澡等,對人體調理有很好的療效。

露水,是附著于草木上的小水珠,秋天露水多時,可用盤收集。在古人看來,露水是極具養生價值的無上妙品,所以賢人雅士常采集露水以備用,或用以泡茶,或用以釀酒,或用以療疾。《本草綱目》中介紹的露水較多,有百花上露、百草頭上秋露、柏葉上露等多種,每種都隨物性遷,具有不同的作用。如百花上露,可以美顏,而柏葉上的露水有明目作用。露水中的秋露水,是在秋天露水多時采集的,此時的露水稟秋之收斂肅殺之氣,多用于煎取潤肺止咳的藥物。

《證類本草》《本草綱目》等稱雪水為臘雪或臘水,可能是因為一般收取臘雪而不收春雪。按我國歷法,農歷十二月即臘月。依此,則臘雪或叫臘水即農歷十二月間的降雪,也就是臘雪所化的雪水。對于臘雪或說臘水的性味,《本草備要》稱其性甘、寒。所以臘雪或臘水性屬陰,為寒涼之品,適宜傷寒火熱的藥物。《本草綱目》中記載,臘雪(臘水)有著特別的功用:用水浸五谷種,則耐旱不生蟲;灑于席間,則蠅自去;淹藏一切果實,不至蛀蟲。

但是,使用雪水和露水需要注意其周圍的自然環境,只有無污染的好環境中才能收集到對身體有益的雪水和露水。現代社會工廠林立,污染物大量排放,城市中的雪水和露水中都含有大量雜質,不利于人體健康。只有那些遠離污染的露水和雪水,對于人體修養治療才有積極的作用。

(2)冰川水

冰川是地球上最多的淡水資源,也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水源,其水質優而潔。冰川泉水極優的生物特性正逐漸為人認識,國際上已出現把冰川泉水作為飲用水開發的熱潮。

我國是世界上冰川最多的國家之一是經鑒定,在祁連山、西昆侖山和青藏高原腹地的一些冰川的冰齡在10萬年以上,它們的科學和實用價值不亞于南極冰川。

冰川泉水不同于冰川水,它具有很高的飲用價值和商業價值。冰川泉水的補水來源是冰川水,特殊地質結構和自然磁場的作用,加上良好的地理、地貌及自然環境的保護,使其具有天然的潔凈和很高的生命活性。

冰川泉水對人體健康和某些疾病的預防與輔助治療均有一定的作用。在提高生物代謝及免疫力、降低血脂等方面均起到顯著生物生理效應。經科學實驗表明,冰川水可改善糖代謝、脂代謝和增加睪酮水平,不僅適合糖尿病人飲用,而且適合普通人飲用,在預防高血糖和抗疲勞方面也有裨益,加快無氧運動后血乳酸代謝恢復,改善人體內分泌功能,防止運動性睪酮/皮質醇比值降低,提高人體抗氧化能力。

(3)深層海水

深層海水產業是指從事深海水深度加工的產業,它不同于一般的海水淡化技術和產品,其核心要素是所有產品均來自深海。按照國際標準,海面200米以下的海水稱為深海水。深海水不被陽光照射,沒有污染,水質潔凈,病原微生物均不生長,常年平均溫度在7℃左右,水質穩定,有豐富的礦物質等。

海洋深層水富含鎂元素。現代營養學研究證明,鎂元素對人體生命重要性不亞于鈣元素。海水不但含鎂豐富,而且鎂與鈣的含量呈現3:1的黃金比例,與人體血液和孕婦羊水所含鎂、鈣的比例驚人地相似。

深層海洋水的水齡長,超過千年;水質沒有退化,水分子團小,充滿生命活力,是理想的健康飲用水水源。常飲海洋深層水有保健作用,甚至對某些營養代謝障礙病還起到一定的治療作用。經臨床試驗表明,患有各種代謝病如高血壓、糖尿病、痛風、便秘等疾病的人群經過飲用海洋深層水14個月(平均飲用3個月)后癥狀有不同改善,同時,海洋深層水對改善兒童厭食癥狀、促進兒童健康成長也有很大的幫助。

從生化指標測定結果看,飲用深海健康水的雄性組比對照組(自來水組)在肌酐、膽固醇、血糖、谷丙轉氨酶等生化指標上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甘油三酯、總蛋白、白蛋白、白細胞、淋巴細胞顯著性提高,說明深海健康飲用水雄性組比自來水組的動物新陳代謝旺盛。但是,雌性動物對照組與深海健康飲用水組差別較小。因此,深海健康飲用水對雄性動物的營養作用似乎比雌性動物更有效。

(4)長壽村水

在國際上,對于長壽村的定名,有一個量化的指標,即當地每10萬人中必須有7位以上百歲老人。長壽村人的共同特點是人的平均壽命長,健康,疾病少。

究其原因,最重要的就是長壽村的水質好,長壽村的水都有如下特點:

屬于稀有、純天然、具有獨特特性的原生態健康飲用水水源;弱堿性,pH值為7~8;含碳酸根離子,甘甜、爽口、沒有異味;含適量的礦物質成分(鉀、鈉、鈣、鎂的含量在100毫克/升左右),且比例適宜;硬度適當,介于50~200毫克/升;含適量溶解氧(7毫克/升);分子團小,活性高,能量大;具有較好的生理營養功能,即有較好的溶解力、滲透力、代謝力、乳化力、擴散力和凈化力。

(5)天然蘇打水

市面上出售的蘇打水大部分是向經過純化的飲用水中壓入二氧化碳,并添加甜味劑和香料的人工合成碳酸飲料。而天然蘇打水除含有碳酸氫鈉外,還含有多種微量元素成分,因此是上好的飲品。目前,世界上只有法、俄、德等少數國家出產天然蘇打水。天然蘇打水富含硼、鋅、硒、鉻等礦物質和微量元素,這些微量元素呈離子狀態,易被人體吸收;天然蘇打水的酸堿性值呈弱堿性,這對傳輸氧氣,調節新陳代謝,排除酸性廢物和預防疾病是非常必要的。

2.人工凈化水

(1)礦泉水

礦泉水是指從地下深處自然涌出或人工開采所得到的未受污染的天然地下水。部分礦泉水源還需去除其部分硬度和堿度,調節至合理的含量,礦泉水的礦化物多呈離子狀態,容易被人體吸收。礦物質水是指在純凈水中通過人工添加某些礦物質,用以改善水的礦物質含量。

然而,大量飲用礦泉水對身體也無益處,況且礦泉水中不可避免地含有極微量的鉛、汞、鎘等有害元素。微量元素與人體健康有著錯綜復雜的關系,各種微量元素之間存在著協同或拮抗作用。盡管人體有一定的調節功能以維持微量元素代謝的平衡,但微量元素的過量攝入是會損害身體健康的。

(2)純凈水

純凈水加工的特點是使用反滲透膜將水中99%以上的鹽去除,因此,純凈水的pH值一般都在5.5~6.5。由于pH值低,對金屬管道有一定腐蝕性,容易使一些金屬溶解到水中而超過飲用水水質標準,因此對人的健康有一定的危害。

如果因地質構造、水質污染等原因導致飲用水的衛生質量達不到國家生活飲用水標準的地區,選擇飲用純凈水還是比較有利于健康的。

但需要注意的是,純凈水的pH值低,呈酸性,對兒童的牙齒外部保護層有損害作用。國內外也有很多生物醫學和流行病調查發現,長期飲用過軟的水(包括純凈水、蒸餾水),對人體生理功能有負面作用。但負面作用是由于水中pH值偏酸性,還是由于純凈水中缺少人體所需的有益礦物質,尚需深入分析。

(3)富氧水

富氧水的發展史是液體補氧的發展史。最初的富氧水是通過長時間(15~20小時)的氧溶解,使得飲用水中的氧氣含量增高,而制成富氧水,以達到通過飲用補氧的目的。富氧水最初屬于醫療用水,富氧水用于呼吸系統疾病、全身缺氧性疾病、厭氧菌感染等臨床治療,是針對特殊人群的,不能作為正常人群的飲用水。這是因為:

第一,富氧水破壞人體腸道內有益微生物正常的生存環境,會影響人體健康。人的腸胃中有益的正常菌群均是厭氧菌,大量飲用富氧水,厭氧菌會受到損害。

第二,水中超過自然狀態的多余氧并不能全部通過腸壁吸收到血液而被利用。

第三,假如水中的氧能被腸道吸收,過量的氧可能會造成體內“氧中毒”。

第四,正常人體內血紅蛋白95%以上都已與氧結合,大量飲用富氧水,可能會使得體內多余氧產生自由基。自由基是體內一種有害的代謝產物,可以造成人體衰老。

第五,人越遠離大自然,越會產生疾病。富氧水是人為超自然狀態的技術產品,這種超自然的富氧水可能會影響體內正常生命活動,帶來負面生理效應,值得深思。

富氧水偶然飲用不會產生問題,但是要作為飲用水長期飲用還要謹慎,對兒童尤其應注意避免。而且,還需要注意的是,自然狀態下,水中氧溶解性是一定的。瓶蓋開啟后,水中多余氧在常溫常壓狀態下就會溢出到空氣中,所以富氧水不宜長期儲存。

(4)自來水

自來水是我國居民最普遍使用的生活用水,它直接取自天然水源,一般取江、河、湖、泊或地下水源,經加藥,自流砂過濾、殺菌后經泵送至管網輸入千家萬戶,除混濁度、化學耗氧量、細菌等指標有所改善外,其余指標基本沒有變化。我國自2007年7月1日開始實施《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將檢測項目從原來的36項增至106項,使我國城鄉居民使用的自來水基本上達到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的飲用水安全標準。

總結各種水的優缺點,在當今階段,將自來水煮沸得到的白開水是“最符合人體需要的飲用水”,煮沸自來水的正確方法是:將水燒開,再沸騰3分鐘,目的是通過蒸氣去除水中殘留的消毒劑成分。煮沸后4小時內的白開水的水分子團小,活性最強,自然涼涼到20~25℃,是最佳的飲用水。

自來水煮沸后,既潔凈,無細菌,又能使過高硬度的水質得到改善,還能保證原水中某些礦物質不受損失;而且此種水制取簡單,經濟實惠,用之方便。因此,白開水是滿足人體健康最經濟實用的首選飲用水。

但是有些自來水是不適宜飲用的,主要包括以下三種:

一種是,燒開后隔夜的水是衰老水,活性降低,質量下降。所以,自來水宜現燒現喝。燒開后放置超過3天的白開水中,其中的亞硝酸鹽增多,最好不喝。

另外一種是,清晨打開水龍頭最初流出的水(約半臉盆),含有較多的重金屬與亞硝酸鹽,是不宜食用的。

最后一種是,蒸鍋水也是不能飲用的。蒸鍋水指的是蒸飯、蒸饅頭的剩鍋水。因為多次反復沸騰過的蒸鍋水,水中原有的重金屬和亞硝酸鹽會濃縮,含量會增高。重金屬攝入過多會造成相應危害;亞硝酸鹽能使血液中正常攜氧的低鐵血紅氧化成高血紅蛋白,而失去攜氧能力。過多的亞硝酸鹽進入胃中,在胃酸作用下與蛋白質的分解產物二級胺反應,生成亞硝酸胺,亞硝酸胺是一種致癌物質。

【生活小貼士】如何鑒別礦泉水真偽

市場上,有一些不法廠家、商販用一般地下水、冷開水甚至自來水冒充礦泉水出售謀利。下面介紹幾種辨別真假礦泉水的方法:

(1)看外觀:礦泉水在日光下應無色,清澈透明,不含雜質,無異物漂浮及沉淀。瓶子應是全新無磨損的,將瓶口向下或略加擠壓不應漏水。

(2)加酒試驗:往礦泉水里加注一些白酒,無異味;而往白開水、自來水中加入白酒,則會變味;一般地下水含雜質多,加入白酒后會發混或有沉淀,其味道亦發生變化。

(3)看口感:礦泉水無異味,有的略甘甜,不同類型礦泉水有不同口味,如碳酸型礦泉水稍有苦澀感。如系冷開水,口感不及礦泉水;若是自來水,會有漂白粉或氯的氣味。

(4)看熱容量:在相同的溫度條件下,礦泉水的吸熱、散熱速度均慢于自來水。礦泉水在夏季高溫季節,其瓶的表面會有冷凝的小水珠出現。

(5)看瓶簽標志:礦泉水必須標明品名、產地、廠名、注冊商標、生產日期、批號、容量、主要成分和含量、批準文號、監制單位、保質期等,假劣礦泉水往往標志簡單,而且含糊其辭。如果瓶簽標志破爛、陳舊不清晰,很可能是重復利用剝下的標志來假冒,礦泉水的保質期為1年,沒有生產日期或超過1年保質期的,即使是真品也不能購買飲用。

喝水要因時調節

喝水也要講究因時調節,要根據不同的季節,不同的時間段來調節飲水方式和飲水量,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發揮水的功效。

早晨起床后應喝水

健康的早餐,應從喝水開始。早晨起床時,我們的腸胃還沒有開始工作。只有吃些東西下去,讓胃給大腸發送信號,大腸才會開始收縮。這就叫胃結腸反射。喝下的水會在腸道內移動,此時如果喝涼水,可以刺激胃部,使腸道更加活躍,有助于防治便秘。對于有便秘的人而言,早晨空腹喝一杯涼水,可以幫助緩解便秘。但患有腸易激綜合征或腹瀉的人,喝涼水反而會加劇腹瀉,因此這些人應喝溫水或與室溫相同的水。但這里有一個需要注意的問題就是,喝涼水要小口慢慢送服,不要大口牛飲。

餐前喝水

在吃飯的時候,不要大量飲水或者喝飲料。因為人在吃飯時,消化腺會分泌唾液、胃液等幫助消化食物,如果這時喝水,會沖淡消化液,影響食物消化。而科學的就餐飲水方法是,在餐前半小時到1小時內可以喝適量的水或湯汁,如菠菜湯、番茄湯等,這樣既有利于刺激食欲,促進消化液分泌,又可以補充維生素和礦物質等營養物質。

餐前1小時喝水可以為我們的健康帶來很多好處:

(1)提高記憶力:餐前飲水能幫助大腦保持活力,把新信息牢牢存到記憶中去。午餐前的饑餓感容易使人注意力無法集中。這時,如果喝上一杯溫水,既暖胃,防止飯后胃脹氣,又可以產生飽足感,使大腦的關注點從胃部轉移到手頭的工作上來,讓血液加速循環,保持大腦活力。

(2)提高免疫力:餐前飲水可以喚醒細胞,提高免疫系統的活力,對抗細菌侵犯。

(3)抗抑郁:餐前飲水能刺激神經生成抗擊抑郁的物質。水中含有一些營養物質,它們作用于人體,可以增加細胞興奮度,刺激神經,擺脫抑郁的陰影。

(4)抗失眠:水是制造天然睡眠調節劑的必需品,人腦會分泌一種睡眠血清素,睡眠血清素有助于人體進入熟睡狀態。晚餐前一杯水,為血清素的分泌提供了必要的物質條件,所以,餐前飲水對治療失眠也有很好的療效。

(5)抗癌:餐前腹中空空,使水分更迅速地被身體吸收,進入血管,使造血系統運轉正常,有助于預防多種癌癥。

(6)預防心腦血管疾病:我們都知道心腦血管堵塞等問題的原因之一就是水,餐前一杯水,可以幫助血液循環,及時沖走血管內的廢物,所以餐前飲水能預防心臟和腦部血管堵塞。

睡前半杯水

當我們在睡覺時,身體卻在不斷消耗水分。尤其是因供暖太好或被褥太厚,睡覺流汗時,更需要提前補充水分。而且睡前喝水,第二天可以給人全身輕松的感覺。睡覺時感到口渴,將影響睡眠,因此睡前喝半杯水有助于熟睡。但需要注意的是,不應喝水后馬上睡覺或睡前喝太多水。否則有可能導致身體水腫或半夜醒來上廁所,讓人睡不好覺。最好的喝水時間是睡覺前30分鐘。如果感到口渴,臨睡前也可以喝一兩口。

喝水排毒的最佳時間

不良的飲食習慣會導致體內毒素累積。高蛋白、高油脂、少纖維、高鈉(鹽)、高糖類食物的過量攝入,單調的飲食選擇,飲水少、吃太多,同樣會增加毒素的累積。此類型飲食常見于油炸食品、加工食品、快餐等。

如果你經常吃得太多、太飽、太油膩,并常常伴隨腹瀉、便秘,排便不順、脹氣等消化道疾病,或是吃得很多卻依舊感覺體力不足、頭昏眼花、精神不好,或是出現火氣大、口角易爛等狀況,這時你就需要為身體排毒了。

皮膚是人體最大的排毒器官,皮膚上的汗腺和皮脂腺,能夠通過出汗等方式排除其他器官無法解決的毒素。肺臟則能通過呼吸排除各種廢氣,腎臟通過過濾作用排除血液從全身運回的細胞代謝廢物,以尿的形式排出體外。合理運動能加快人體新陳代謝,幫助皮膚和肺臟排毒。

人體的各個排毒器官的排毒功能都離不開水,所以應當保持身體的水分。喝水可以稀釋毒素,同時,多飲水可以產生更多的尿液,使毒素排出,所以喝水是可以排毒的。一個人1天喝1500~2500毫升的水,有助加速食物消化、軟化大便,減少毒素在身體內部囤積的時間。

喝水排毒的最佳時間為:

1.早晨起床時

早晨起床時喝水,既可以補水,又能促進毒素的排出。起床時所喝的水有10%被大腸吸收,90%被小腸吸收,可以有效改善便秘問題。

2.下午3:00

中醫認為這個時間是膀胱經最活躍的時間,這時候喝水,可以清洗膀胱及腎臟,讓毒素隨尿液排出體外。所以下午3點要多喝水。

3.晚上9:00

這時是人體免疫系統活躍的時間,此時人體會恢復免疫系統、再造細胞等,所以要及時補充水分,令新生細胞更健康,更有活性。

【生活小貼士】飲水日程表

飲水養生,四季有別

飲水養生是一年四季都要堅持的事,但春夏秋冬有各自的特點,所以不同季節飲水養生的方法也不同。

春季飲水抗干燥

春季是氣溫乍暖還寒和冷暖驟變的時期。春季氣候干燥,且多大風,這樣會導致人體流失大量水分,此時只有為身體補充足夠的水分,才能有效避免皮膚和黏膜干燥,阻止細菌和病毒入侵身體。

春季補充水分,需要注意以下問題:

(1)別用飲料代替水:飲料大多含有一定的糖分、電解質等,這些物質不像白開水那樣很快離開胃,長期飲用會對胃產生不良刺激,同時還會增加腎臟過濾的負擔,影響其功能。

(2)選用桶裝飲水:自來水采用氯氣消毒,消毒后,水中殘留對人體有害的鹵代化合物,不容易去除,現在還有的家庭選用凈水器,但是家用凈水器對水的過濾作用有限,并且隨著使用時間的延長,其濾芯本身又會因為雜質的聚集而成為污染源。所以,桶裝水無疑成為廣大百姓的最方便選擇,對已經選用桶裝飲用水的消費者,最好能選擇正規大廠家生產的產品。

(3)做好飲水機的清潔與維護:日常生活中人們往往忽視對飲水機的定期清洗與維護,尤其是春季,一定要做好對飲水機維護和保養,飲水機一般3~6個月就需要清洗、維護一次。

夏季要多飲水

夏季是一年當中氣溫最高的時期,內陸地區會干燥酷熱,沿海地區會潮濕悶熱。這時,人體的水分會隨著汗液的排除而大量流失,這時就更需要為人體補充充足水分。夏季補水應該注意以下問題:

(1)忌飲過冷、過熱的水:補充水分時要注意水的溫度,水過冷、過熱都會刺激胃黏膜。

(2)忌飲5℃以下的飲料:夏季人體的體溫通常較高,大量飲用冷水容易引起消化系統疾病,因為此時由于血液循環加快,腸胃相對缺血。不要喝5℃以下的飲料,喝10℃左右的涼開水最好,能降溫解渴。

(3)小口飲水:夏天運動結束后,應采取小口喝水的方式。這樣,人的體液不會因大量補充水分而突然變得很淡。體液的瞬時沖淡,容易引起人的頭暈、乏力等不適癥狀。

秋季飲水排毒潤燥

中醫認為,秋主收,燥為秋之主氣。陽氣漸收、陰氣漸長、景物蕭條、空氣干燥,這給人體帶來較大影響,所以也有“多事之秋”的說法。秋天是進補的好時機,于是有不少人大吃美味佳肴。身體中的水分一部分必須用于消化這些美味上,所以如果這時不注意補水,會對身體產生不利影響。

首先,多喝水是為了補充干燥的秋季造成的身體水分的流失,避免內臟缺乏水分。其次,及時補充水分促進血液循環,加速身體代謝廢物的排出,這些代謝廢物的排出,減輕了其對肝臟的損害,起到了清潔身體內部的作用。

此外,秋季為體內補充充足的水分,還能減輕上呼吸道局部癥狀,而且充足的補液會讓人身體、精神都好起來。

俗語說“秋收冬藏”,隨著秋季的到來,放慢生活步調,減少情緒緊繃壓力,也有助于秋季養生。

冬季要防止隱性脫水

研究表明,冬季人體只要損耗5%的水分,皮膚就會皺縮,肌肉也會變得軟弱無力,體內代謝產物就會潴留,使人會感到寒冷、疲勞、煩躁、頭痛、頭暈和乏力,甚至還會誘發更為嚴重的疾病。

冬天雖然人體出汗少,但組織液能通過皮膚蒸發,成年人1天也要失去約600毫升水分。人在呼吸時也會失水,肺在吸入氧氣、排出二氧化碳時必須保持表面的濕潤,每天僅此項就可消耗約500毫升水。加上排便失水,一天中人體排出的水分在2500毫升左右。而人們平均每天能從食物中獲得1000毫升左右的水,其余的必須靠飲水來補充,才能保證體內供水平衡。

冬季寒冷干燥,大多數上班族都要接受雙重考驗,在家有暖氣,到單位有中央空調,在這種干燥悶熱的環境下,如果少喝水或只是正常喝水都可能引起人體隱性脫水。隱性脫水可使人體抵抗力下降,精神萎靡,加之冬季室內局部空氣不流通,病毒在單位體積內的濃度會增加很多倍,這時如果人體再處于隱性脫水狀態,就很容易引發多種疾病。

冬季飲水需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不要喝冷水:冷水會引起胃部不適、消化不良等癥狀。長期飲冷水還會使寒邪入侵,降低身體素質。

(2)喝新鮮開水:冬天要喝新鮮開水,但不要太燙,一般25~30℃較適合,否則會對胃黏膜造成傷害。

(3)不喝沒完全煮沸的水:喝的水最好在沸騰后再煮3分鐘,盡最大可能去除水中有害物質。

【生活小貼士】寶寶四季如何飲水

(1)春季飲淡鹽水。春天天氣漸漸轉暖,空氣潮濕,細菌開始繁殖。在開水中放少許食鹽,讓幼兒飲用,有預防上呼吸道感染,減輕咽喉疼痛的作用。

(2)夏季飲涼開水。夏天天氣炎熱,人體容易出汗,因此要備足涼開水,以便讓孩子在活動后及時補充水分。

(3)秋季飲溫開水。秋高氣爽,氣候干燥,幼兒在戶外活動時容易感到口干舌燥,很想喝水,這時給孩子喝的水不要太冷,也不能太熱,以溫開水最佳。有的孩子從小就喝涼開水,像日本小孩連奶也喝涼的,只要孩子適應就沒有問題。

(4)冬季飲稍熱的開水。冬天天氣寒冷,有的幼兒不愿意喝水,這不利于身體的代謝。這時可讓孩子喝些溫熱開水,讓孩子雙手捧住熱乎乎的杯子,既溫暖了手又喝了水。

喝水要因人而異

每個人的體質和個人情況不同,喝水的方式和多少也會有所不同,并且喝水的多少還會根據季節、氣溫、活動量、環境的變化而有所改變,尤其是一些特殊人群,更需要注意喝水的方式、方法。科學飲水,才能保證健康。否則只是一味地多補水,不但沒有防病治病的效果,甚至可能危害生命。

男人比女人要多喝水

男人應該比女人更要多喝水,這主要與男性的生理特點與習慣嗜好有關,有些疾病好發于男性。相對于女人來說,男人主要有以下弱點。

1.易患黑素瘤

由于大多數男人不注意防曬,不注意進行皮膚癌的檢查。因此,男人死于黑素瘤的可能性是女人的2倍。因此,男人也應該注意防曬護膚,平時要多注意攝入富含維生素C等營養物質的食物,如胡蘿卜、蘋果等,還要多喝水。

女性皮下組織的神經末梢比男人多15%,所以男性口渴的感覺比女性遲鈍。當男人感覺口渴時,身體早已嚴重缺水。此外,男性的汗腺數量是女性的1.5倍,所以男性比女性更容易出汗,也就需要更多的水分來補充。

2.易患心肌梗死

男性患心肌梗死而入院治療的數量是女性的7~10倍。該病主要是由于過多的脂肪攝入及大量吸煙、飲酒造成,此外,男人因工作緊張、煩惱情緒導致壓力過大、抑郁情緒無法排泄,久而久之,心臟承受壓力過大,就會形成一些心臟疾患。預防心臟疾患,除了戒煙和節制飲酒外,還要保持正常體重,經常進行室外鍛煉。適量飲水也可以疏導心臟積瘀,使血液循環暢通,預防心臟病。

3.易患慢性肝炎

男人患慢性肝炎病的概率是女性的4倍。究其原因就在于過量飲酒。肝臟每日最多只能分解、轉化60~80克酒精,超過此量就會損害肝臟。另外高脂肪食品對肝臟也很不利。應當舒緩焦慮情緒,戒怒防郁。在飲食方面,宜吃些易消化的高蛋白食物,如魚類、蛋類、乳類、動物肝臟、豆制品等,還應適當吃些糖。過量飲酒可導致脂肪肝、肝硬化、急性中毒,甚至導致死亡。飲酒后要注意多喝水,減少身體中的酒精濃度,及時把酒精排出體外。

4.易患直腸癌

男性患直腸癌的概率明顯高于女性。這是因為男性進食脂肪和蛋白質比女性多,在缺少含有纖維素食物的情況下,食用過多的脂肪和蛋白質是引發直腸癌的一個重要原因。為了保障腸道的健康,男性每天要多喝水,同時多攝入如干豆類、海藻類、地下根(莖)類、新鮮蔬菜及時令水果等食物。也可以每天喝1杯酸奶,并進行適當鍛煉,以此減少廢物在直腸堆積的時間。

5.易患胃病

男性胃病的發病率比女性平均高出6.2倍。這是因為很多男性喜歡飲酒、抽煙,經常暴飲暴食,吃飯速度快,這樣就導致一系列胃病接踵而來:胃痛、嘔吐、嘔血、噯酸……為了防止胃病發生,可在飯前半小時飲1杯水,促進胃腸蠕動。同時,多吃一些富含纖維素的蔬菜、水果等食品,平時應多吃紅薯、土豆等暖胃的食物,避免辣椒等刺激性食物的攝入。

6.易患前列腺疾病

男子在50歲以后,約有60%的人患有前列腺疾病。其原因是雄性激素類酮醇分泌的改變而使尿道周圍的腺體增大,增大的前列腺被壓成扁平狀,進而壓迫膀胱而導致排尿困難。排尿是前列腺的保健方法,同時也是腎臟保健的好方法。多喝水就會多排尿,濃度高的尿液會對于前列腺產生較多的刺激。還要多放松,有規律地進行性生活,同時洗溫水澡可以緩解肌肉與前列腺的緊張,因此可以減緩癥狀。

尤其在夏季,新陳代謝相比冬天要快。如果男性長期處于缺水狀態,就會使尿液濃度大大提高,不僅會加劇腎結石病人、尿路結石病人及前列腺炎病人的病情,還會加重性功能障礙病人的病情。并且缺水還會使男性勃起或充盈受阻,精液生成減少。所以每天男性的飲水量不要低于1500毫升,一般早飯后、上午、下午、傍晚都要喝點水,盡可能少喝冷飲、冰凍啤酒等冰涼飲品。

孕婦如何飲水

孕婦在妊娠期間是否能夠攝入足夠的營養,關系到母體健康和胎兒組織的正常生長、代謝。在妊娠期間,掌握科學的飲水方法十分重要。

1.確保水質潔凈

飲水安全關系到兩代人的生命健康,一般來說,嬰兒發生怪胎、畸形與母體飲水的衛生安全有直接關系。自來水因存在二次污染,不要直接飲用,最好先經過凈化處理,因為如果水中重金屬含量過高,會影響胎兒的發育。此外,還有多種污染物可以通過胎盤傳給胎兒,這些污染物極有可能造成妊娠期間胎兒發生畸變。

2.晨起空腹喝水

日本的一項研究證明,白開水對人體有“內洗滌”的作用。孕婦在清晨起床后應喝1杯溫開水。有研究表明,早飯前30分鐘喝200毫升25~30℃的新鮮開水,可以溫潤胃腸,分泌足夠的消化液,以促進食欲,刺激腸蠕動,有利于定時排便,防止痔瘡便秘。

3.日常時間多飲水

孕婦忌口渴才飲水。口渴是大腦中樞發出要求補水的救援信號,說明此時體內水分已經失衡,腦細胞脫水已經到了一定程度,這樣會對胎兒成長造成不利影響。孕婦應每隔2小時飲水1次,每天至少喝6杯水。有水腫癥狀的孕婦晚上少喝水,白天要喝夠量,共約1600毫升,可根據自己體重適量增減。

4.睡前1杯蜂蜜水

妊娠期腎結石發病率很高。在夜間,輸尿管的蠕動會減慢,再加上尿液分泌少,尿液中的結晶物質很易沉淀變為結石,多喝水則容易排出結晶物質,減少結石的患病率。孕婦每天在飲水中放入適量蜂蜜,可以有效地預防妊娠高血壓綜合征、妊娠貧血、妊娠合并肝炎等疾病。同時,蜂蜜緩下通便,能有效預防便秘及痔瘡出血。孕婦睡前飲1杯蜂蜜水,有安神補腦、養血滋陰的功效;能夠治療多夢易醒,改善睡眠質量。

5.不宜喝純凈水

因為水中含有的鈣、磷及其他的微量元素對人體有很重要的生理作用,而孕婦在懷孕期間對礦物質需要量較常人多,而純凈水經過多道過濾,已經把這些礦物質都過濾掉了,所以對孕婦來說,溫開水是最好的飲料。

6.不宜喝可樂型飲料

可樂型飲料中含有咖啡因,它可能使胎兒細胞發生變異。

7.不宜吃冷飲

多吃冷飲會使孕婦的腸胃血管突然收縮,胃液分泌減少,消化功能降低,引起一系列胃腸癥狀,如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瀉等,甚至出現胃痙攣、劇烈腹痛現象。如果食用冷飲過量,還會使胎動頻繁,讓胎兒躁動不安。

嬰幼兒如何飲水

水是嬰兒的重要營養素,但是給嬰幼兒補水有很大的學問,需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不能用母乳代替飲水

母乳喂養的嬰兒需要補充水,但又不能補充太多的水。兩次喂奶之間可以少量補一次水。通常情況下,母乳喂養的嬰兒,在4個月內如果沒有明顯出汗,不必另行飲水,因為喂水會減少吃奶的量,不利于嬰兒營養素的攝入。但是每個嬰兒所處的環境不同,尤其是在外界溫度偏高的時候,給寶寶適當補充水分是必要的,如果沒有及時補充,就會影響嬰兒的健康。

2.補水要適時適量

嬰幼兒不會說話,口渴時表現為煩躁、哭鬧,如果能喂些水,孩子就會安靜下來。小兒是否缺水,從尿量就可以看出。一天內排尿次數特別少,而且每次尿量也不多,尿色發黃,就應及時喂水。尤其是在炎熱的夏季或氣候干燥的秋季,應注意給嬰兒適當補充水分。

3.患病時要多飲水

因為疾病會消耗身體內的水分,尤其是發熱時更要多飲水,有助于體溫下降和促進疾病的痊愈。但是在患某些疾病如腎臟病、腎功能不全、嚴重心臟病時就不宜多飲水,因為此時,過多飲水會加重心臟和腎臟的負擔,反而不利于病體康復。

4.不要飯前喂水

飯前喝水可以使胃液稀釋,不利于食物消化,如果喝水過多,胃部脹氣也影響食欲。最好是在飯前30分鐘讓孩子喝少量的水,以增加其口腔內唾液的分泌,有助于消化。

5.睡前少喝水

年齡較小的孩子,在夜間深睡后不能完全控制排尿。如果在睡前喝水太多,很容易尿床,即使不尿床,也會影響睡眠質量。但是,不能為了防止孩子尿床而在睡前不讓孩子喝水,這樣不利于孩子身體健康。對于迅速發育的孩子,限制飲水可導致代謝廢物在體內堆積而無法排出,造成代謝失衡,對健康危害極大。

6.多次少量飲水

為孩子補水的方法要正確,要做到多次少量飲水,不要等到孩子渴了才想起為孩子補水,因為孩子口渴時表明體內水分已經失去平衡,身體細胞已經脫水。每次也不能喝太多,否則可造成急性胃擴張,出現上腹不適的癥狀。

7.不宜喝飲料

飲料中含有大量糖分和電解質,喝了以后不會像白開水一樣很快離開胃部,而會長時間潴留,對胃產生不良刺激。加汽飲料會引起胃脹氣,影響食欲。常喝碳酸飲料也不利于鈣的吸收,可樂型飲料還含有咖啡因,孩子更不宜喝。喝果汁飲料過多也是導致小兒腹瀉的原因之一。

8.不宜喝冰水

孩子天性好動,活動以后又往往渾身是汗,十分口渴。此時不宜給孩子喝冰水,大量喝冰水容易引起胃黏膜的血管收縮,不但影響孩子的消化,還有可能引起腸痙攣、腹痛、腹瀉。

9.少喝純凈水和礦泉水

純凈水在制作過程中,把原來水中含有的人體所需的礦物質也丟掉了,經常大量飲用純凈水,人體日常所攝取的礦物質就會大大地減少,長久下去,體內礦物質的供求就會失去平衡,對孩子健康不利。而飲用礦泉水應當有針對性,缺什么補什么最好。若在人體內并不缺少某種礦物質的情況下,卻長期過多補充,就可能引發腎結石、消化道功能紊亂、脫發等疾病。所以白開水才是對嬰幼兒健康最有利的飲品。

10.不宜喝過甜的水

新生兒如果飲用高濃度的糖水,最初可以加快腸蠕動速度,但不久就轉為抑制作用,使孩子腹部脹滿,容易發生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嘔吐、腹瀉等,所以嬰兒的飲用水中應少加糖。

學生不能依靠飲料補水

處于生長發育時期的學生運動量較大,每天每千克失水量更是大于中老年人,這時就需要及時補水。但是,很多學生都習慣用飲料止渴,殊不知飲料不但起不到補水功效,反而不利于青少年身體健康發育,甚至還會引發多種疾病。

1.引發肥胖

兒童喝碳酸飲料越多,肥胖的可能性就越大。每天多喝1罐碳酸飲料可將兒童肥胖的風險提高60%。而且營養低、熱量高的碳酸飲料讓孩子們減少了對牛奶和其他有營養的飲品的攝入。肥胖容易引起糖尿病、心臟病、心腦血管疾病等。科學家研究證明,肥胖和癌癥有關,過度肥胖的人比體重正常的人患癌癥的風險更高。

2.導致身體瘦弱

食欲正常或食欲較差的孩子會因飲用大量飲料而沖淡胃液,使食欲減退,同時,由于飲料中含有大量糖分,使血糖不易下降,也會導致孩子的進食量下降,從而造成孩子因蛋白質、某些維生素、礦物質和微量元素等攝入不足而消瘦。長久下去必然會使孩子身體虛弱。

3.影響骨骼發育

飲料為了顏色鮮艷漂亮,不可避免地會有一些人工色素添加劑。長期喝飲料,色素沉積在兒童尚未發育成熟的消化道黏膜上,極易引起食欲下降和消化不良,甚至會引發厭食癥。學生正是長身體的時候,營養攝入不足,將會影響身體發育和新陳代謝。另外,過量色素還是引起兒童多動癥的原因之一。至于飲料中所含的防腐劑,如果過量攝入,將會在人體中產生“絡合物”,造成骨細胞特別是軟骨細胞生長延遲,從而導致兒童身材矮小,嚴重的甚至還會引起侏儒癥。

4.消耗體內水分

含糖過多的飲料,以及含有豐富維生素和無機鹽的果汁,其營養不僅不易被人體吸收,而且這些成分在體內氧化分解時還要消耗一些水分,致使飲后更加口渴。所以飲料不適合用來補水,白開水才是最合適的。

5.易患“果汁尿”

目前,由于無節制地喝飲料而導致“果汁尿”患兒的增多已經引起了人們的警覺。“果汁尿”形成的原因就在于果汁中大量糖分不能被人體吸收利用而從腎臟排出,結果使尿液發生變化,尿糖值增高。這種情況持續的時間長了,還會引起腎臟病變,比如腎衰竭。

6.易患消化系統疾病

飲料中大都含小蘇打成分,屬于堿性物質,少量飲用可助消化,中和胃酸。過量飲用會使胃液呈堿性,胃的消化功能就會減退,從而出現消化不良等癥狀,引發消化系統疾病。

老年人如何飲水

由于老年人感覺器官比較遲鈍,體內缺水時不易感到口渴;還有些老年人為了避免起夜而減少飲水量,這種做法是不對的。由于年齡的增長,人體各種臟器的代謝和功能都將出現衰退,如果長期缺水,則會加速體內臟器及其功能的衰退,尤其是心血管系統功能的衰退更明顯。首先,體內長期缺水,血量減少,血流速度慢,血液黏稠度增加,容易導致心腦血管形成血栓,導致心肌梗死。其次,體內水分減少還會影響腎臟排泄廢物的功能,體內代謝產物堆積,容易使身體發生酸中毒。因此,為了健康,老年人要養成每天喝水的習慣。而且還應該講究科學的飲水方法:

1.喝水應適量

老年人喝水應當適量,每天以1000~1500毫升為宜。一般應分多次飲用,一次喝大量的水容易使血容量猛增,加重心腎負擔。

2.夏季要注重補水

夏天出汗多,老年人的血液黏稠度易增高,血管自動調節機能降低,容易引起腦缺血,嚴重的還會引發中風。所以,夏天進行戶外活動時,要及時補充水分,不要等到口渴才喝水。

3.冬季更應該注意補水

老年人冬季更應注意補水。冬季是許多老年性疾病的多發季節,其病死率遠高于其他季節,而這與冬季氣候寒冷、人體各種功能下降有關,這時候的氣候陰氣較重,而老年人本來體質就較弱,陰寒侵體,老年人易抵抗不住,發生猝死。老年人體內津液不足,不僅會使血液在總容量方面有所減少,而且還會使血液黏性增大,濃度增高,尤其在清晨更會出現這種狀況。由于缺水,使得老年人肌體細胞的內液更趨減少,誘發各種老年性疾病。老年人冬季飲水溫度在20~25℃為最理想。這樣就能提高老年人體內細胞的活性,減少疲倦感。如果不適應水溫,可自行提高,但不要太熱。

4.清晨起床后1杯水

老年人在夜間睡眠時體內相對缺水,導致血液濃縮、血流緩慢、機體代謝物堆積。早晨起床后,首先喝1杯水,可及時稀釋過黏稠的血液,促進血液流動,有預防腦血栓、心肌梗死等疾患發生的作用。當天氣炎熱或飲食過咸時,更應多喝些水,這樣既可以補充流失的水分,又可以將體內的廢物及時排出體外,防止體內環境酸化而損害身體健康。

5.晚上睡前半小時1杯水

據專家研究,老年人晚間睡前不喝水,可導致血漿濃縮、血液黏稠度升高和血栓形成。對于老年人或患心腦血管疾病的人來說,晚間睡前飲1杯水,可以預防梗死。睡前這杯水可以適當加一些蜂蜜,對預防便秘有實效。

6.半夜醒來1杯水

老年人心肌梗死和腦梗死常發生于天快亮和起床后的兩三個小時里。這是因為老年人由于腎臟收縮功能減退,夜間尿多,容易造成體內缺水,使血流黏稠,心腦血流阻力加大,而引發心腦血管病變。對于患有心腦血管病的老人來說,因血管內膜發生變化,血液黏滯性偏高,易形成缺血性腦中風,夜間缺水更增加了這種危險。所以說,半夜醒來1杯水很重要。建議老年人睡前就將1杯水置于床邊,方便起夜后飲用。

運動者該如何飲水

運動時的耗水量驚人。一般人1天大約出0.5升汗,但是跑步1小時出的汗量就是正常情況的2~3倍;踢場90分鐘的足球,出汗量可以是一般人1天出汗量的4~10倍。運動時體溫升高,需要水通過以汗液蒸發的方式散發熱量,實現降溫,同時將身體產生的大量代謝廢物和二氧化碳通過汗液排出體外,減少毒素在身體里的堆積。

運動前沒有充分地飲水,運動中又不注意補水,就會造成脫水,脫水的程度也會隨著運動時間的延長而加重。在體內缺水的狀況下進行健身運動,不但不能達到健身目的,甚至會損害健康。對于一個體重50千克的人來說,脫水0.5千克會感到口渴;脫水1千克會感覺嚴重口渴、不舒服、壓抑和沒有食欲;脫水1.5千克將會出現血液濃縮、少尿、口干;脫水2.5千克將不能集中注意力;脫水4千克會出現頭暈、乏力、口唇青紫、語言不清和精神紊亂;脫水7.5千克時就會死亡。看來我們的確不能輕視運動中的缺水癥狀,要及時補充水分。

運動者在運動前、運動中、運動后都應該進行適量的補水,其中,有一些事項需要注意:

1.晨練運動前要補水

晨練前的補水是很重要的,因為人體經過一夜睡眠休息后,由于呼吸、排尿和皮膚蒸發,體內的水分丟失了很多,致使血容量不足,血液黏稠度增高,微循環瘀滯。這種狀態下運動容易誘發心腦血管意外,尤其是患有高血壓、心臟病的人更應該注意,而晨起飲水就可以避免這些癥狀。

每天晨起運動前飲用新鮮白開水150~300毫升。此時,人體的胃腸正處于空虛狀態,水可以很快地被吸收并滲透至身體各個部分,給身體快速補充水分,使血液循環恢復正常,微循環暢通。運動前喝水要緩慢,以不感到脹為宜。晨練的運動量不宜太大,以免發生脫水。要根據年齡和自身狀況選擇運動方式和運動量,一般不主張運動得汗流浹背,以身體微出汗為宜。

2.運動中要適量補水

在體育運動中,正常的飲水不應受到限制,應該是缺多少補多少,以滿足身體的正常需要。判斷身體缺多少水,通常可以根據個人的口渴感來決定。

運動中補水是非常必要的,是科學的。在天氣較熱的情況下,運動過程中大量排汗引起體內缺水,若不及時補水,可能造成機體脫水、休克,所以在劇烈運動中也要注意補水,以滿足身體的正常需要。

(1)對健身時間不超過1小時、運動強度不大的健身者來說,出汗量不會很大,只要在運動前后各喝1~2杯水即可。

(2)對健身時間在1小時以上,以減肥為主要目的的健身者來說,運動前半小時應喝300~500毫升溫水,以備運動時所需水分,避免運動時缺水,并可延長運動時間;運動中應每隔20~30分鐘喝一次水,每次150~200毫升,并可將水噴灑于頭部、臉部,可以帶走體內一部分熱量;運動后應堅持每15分鐘喝水100~200毫升,一直到尿液由黃色變清亮、透明為止。對消除強烈口渴感,可以采用冷水漱口的辦法。失水達2千克以上時需補充鹽水,這樣既可以保持身體內環境的穩定,又能使運動帶來的脂肪燃燒作用充分發揮。但濃度不宜過高,以每1000毫升水中2克為宜。鹽分過高反而會加重脫水現象。

(3)運動中避免大量飲水。運動時,大量血液流到參與活動的肌肉中去,胃腸道的血管處于收縮狀態,此時大量飲水,會加重胃的負擔,促使胃和肌肉搶血液,久而久之,會導致胃功能失調。快速豪飲,在瞬間讓身體中增加大量水分,會引起血液中鹽濃度下降,以至于發生頭暈、眼花、口渴、呼吸困難,嚴重的還會突然昏倒。所以在喝水時應當先用水漱漱口或者含一口水潤潤口腔,然后喝少量的水,過一會兒,再緩慢地喝一些水,千萬不可大口牛飲。

3.運動后補水

運動后應盡量避免喝飲料,要選擇白開水、礦泉水、綠豆湯或1%的淡鹽水等,補水效果最好的是茶水及白開水。人體缺水時,不含糖的茶水和白開水被吸收得最快。碳酸飲料和含有維生素C的飲料不宜空腹飲用,也不能邊運動邊補充,更不宜運動后馬上補充。補水的多少要視不同的運動強度而定。

劇烈運動后,身體會產生很多的熱能,使體內器官處于“高熱”之中。此時,如果飲用過冷的水,會使咽喉、食管、胃等器官遇冷而急劇收縮,使人感到不適。這就是俗話所說的“炸肺”。劇烈運動后貪圖一時痛快,大量飲用冷水,輕者會引起胃痙攣、絞痛,重者可以引起暈厥。因此,運動時、運動后喝的水溫度都不宜過低,溫開水最好。

旅游者如何飲水

外出旅游是件輕松愉快的事,但是要注意旅途中保持身體健康,首要問題就是飲食衛生。外出旅游者應該注意以下幾個飲水問題:

1.喝適量的淡鹽水

人在旅途中運動后容易出汗,人體大量排汗時,汗液帶走了不少無機鹽。因此,在旅途中喝一些淡鹽水,十分必要。1克鹽加500毫升水,可補充肌體需要,同時也可防電解質紊亂。

2.喝水要次多量少

旅途口渴不能一次猛喝,應分多次喝水,每小時喝水不能超過1升,每次以100~150毫升為宜。有經驗的旅游者在行進中是很少喝水的,他們總是在出發前或休息后才喝水。在路上實在渴得厲害時,也只喝一兩口,漱漱嘴,潤潤嗓子。這種飲水法對于保存體力、保存食用水都很有好處。

3.用漿液代替喝水

途中饑渴時不妨以綠豆湯、八寶粥之類的漿液代替喝水,這樣比較符合生理要求。

4.水溫要適中

夏日旅游,人體的體溫通常較高,大量冷飲容易引起消化系統疾病,因為此時腸胃由于血液循環加快,腸胃相對缺血。不要喝5℃以下的飲料,喝10℃左右的涼開水最好,可達到降溫解渴的目的。

5.適量補充糖水

由于在旅途中,跋山涉水等劇烈運動會消耗大量的熱量,體內貯存的糖量無法滿足運動的需要,因此適當喝些糖水,以及時補充體內能量消耗。

6.休息時要喝足水

傍晚回宿地洗澡前先靜心慢飲茶水,晚飯后繼續喝到排尿為止。

7.忌飲生水

一般來說,生水是不能飲用的,旅途飲水以開水和消毒凈化過的自來水為最理想,其次是山泉水和深井水,江、河、塘、湖水千萬不能生飲,無合格水可飲時,可用瓜果代替水。瓜果一定要洗凈或去皮吃。

改掉不良的喝水習慣

科學研究表明,除了水質會影響人的身體健康之外,不科學的飲水飲水方式也會影響人的身體健康。目前,人們飲水有許多不良習慣,只有改掉一些不良飲水習慣,才能使水的功效發揮到極致,最終保證人體健康。

玻璃杯飲水最安全

喝水杯首選應該是玻璃杯。在所有材質的杯子里,玻璃杯可是最健康的。玻璃杯在燒制的過程中不含有機的化學物質。當人們用玻璃杯喝水或其他飲品的時候,不必擔心化學物質會被喝進肚里去,而且玻璃表面光滑,容易清洗,細菌和污垢不容易在杯壁滋生,所以人們用玻璃杯喝水最健康、最安全。

玻璃杯安全使用的關鍵是平時注意清潔水杯。過幾天就清潔一次,并且用開水燙一燙,這樣才能保證器具衛生。

不要等渴了再喝水

口渴是人體需要水的一種生理反應,也是人體對生理異常的一種病態反應。渴了才喝水是一種被動的飲水習慣與不良習慣,這種被動飲水習慣大多數人都有。還有一些人渴了也不喝水,而是忍著。這樣一來,慢慢地會造成人體長期缺水的狀態,這是引起人體各種疾病,特別是非傳染性慢性疾病的根源。

所以說,為了身體的健康,一定要適時為身體補充充足的水分。

燒開水應沸3分鐘再關火

自來水要燒開了才能喝,而且水要燒沸3分鐘才能飲用,這是因為:

從物理學和生物學角度來說,通常水中的某些有害的微生物如病毒、細菌的芽孢經過100℃瞬間是無法殺死的,所以需要燒開后,繼續沸騰一段時間再用;另外沸騰時間長,可以使水中的水垢(成分多為碳酸鈣)更多地沉淀下來。

從化學角度來說,自來水中還有漂白劑。研究證明,漂白劑含量與水溫變化及沸騰持續時間長短密切相關。水溫達到90℃時,漂白劑中鹵代烴含量由原來的每升53微克上升到191微克,氯仿由每升43.8微克上升到177微克,均超過國家標準2倍。當水溫升到100℃,漂白劑中的鹵代烴和氯仿的含量分別下降到110微克和99微克,仍超過國家標準。如果繼續沸騰,持續3分鐘后,鹵代烴和氯仿含量分別降至9.2微克和8.3微克,此時才成為安全的飲用水。

水在燒開后,關了火,要把燒開水的器皿打開蓋子涼一涼,讓開水里的有害物質隨著水蒸氣跑掉,然后再裝入器皿中。

不能飲用衰老水

如果水不經常運動即成衰老水,俗稱“死水”。衰老水的活力極差,進入生物體內會使細胞的新陳代謝明顯減慢,影響其生長發育。

研究表明,喝新鮮水,尤其是20~25℃的新鮮涼開水,水分子內聚力增大,分子間更加緊密,具有與細胞內水分子十分接近的生物活性,容易透過細胞膜進入細胞內,被細胞很快吸收利用。經常飲用新鮮水,體內血液中血紅蛋白含量增加,可攜帶更多的氧供給各組織器官,促進機體的新陳代謝。新鮮水可提高體內乳酸脫氫酶的活性,加快肌肉中乳酸代謝,防止酸性物質侵蝕細胞,有利于消除疲勞,使人精力充沛,容光煥發。

而喝衰老水就會影響健康,甚至引發疾病。如果一次喝過多含亞硝酸鹽的衰老水,或放置時間過長的菜湯,極易引起中毒。因亞硝酸鹽被吸收入血液之后,可將低鐵血紅蛋白氧化成為高鐵血紅蛋白,使其失去運載氧氣的能力,使體內氧和二氧化碳之間交換發生障礙,導致各臟器缺氧,引起呼吸急促,頭痛頭昏,倦怠乏力,反應遲鈍,并伴有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胃腸道一系列癥狀;同時患者的口唇、指甲,甚至全身皮膚黏膜青紫,醫學上稱為“腸源性青紫癥”。如不及時搶救治療,患者會因大腦缺氧嚴重而出現抽搐、昏迷等險象,還會因呼吸和循環衰竭而死亡。如平時飲用儲存兩三天的水,或喝蒸鍋水,里面含的亞硝酸鹽與蛋白質分解后的胺結合,可形成強致癌的亞硝酸胺類化合物,并有可能引發胃癌。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飲水衛生。

觀察生活飲用水的水質變化,主要從視覺和嗅覺兩個方面著手。觀察水的顏色,看其是否出現異常顏色或混濁,有無異物;聞水有無異味,例如土腥味、金屬味、青草味等。

飲水前先放水

自來水有時候會受到污染,如在輸送過程中,常會因為自來水設備老化、管道銹蝕,或接水箱、蓄水池不清潔等,造成二次污染。喝了這樣的水,很容易引起急性胃腸炎、病毒性肝炎、傷寒、痢疾及寄生蟲感染等。特別是隔夜的水龍頭,近年來研究發現,隔夜龍頭里的水往往窩藏著一種細菌——軍團菌。據報道,美國費城曾經暴發過一次軍團病,221例患者中有34人相繼死亡。所以早晨用水時,應當把水龍頭打開,讓水流出一盆后再接水使用。

吃飯時不要喝水

吃飯時喝水不利健康。食物在口腔里被牙齒咀嚼磨碎后,唾液酶即開始對食物產生水解作用。唾液是腮腺、頜下腺、舌下腺的分泌物。腮腺唾液有大量的淀粉酶,其可將淀粉分解為糊精,進而分解成麥芽糖和葡萄糖,以供人體吸收。吃飯時喝水,就會沖淡唾液、胃液和腸液等消化液,降低這些物質的消化作用,從而直接影響小腸絨毛對營養物質的吸收功能。

長期吃飯喝水,會使身體各種消化液的分泌逐漸減少,甚至停止。而消化系統分泌功能的退化、削弱,往往容易造成消化不良等腸胃疾病。

因此,為了保障身體的健康,最好改掉這種不良的飲食習慣。

晚喝鹽水如喝砒霜

民間有這樣一句俗語:“早喝鹽湯如參湯,晚喝鹽湯如砒霜。”如果人們在大量出汗前或天熱時清晨一起床就喝些淡鹽水,能保證出汗后體內鈉含量仍基本符合要求,可以維護細胞正常代謝,穩定細胞內外滲透,調節體內酸堿平衡,保持比較旺盛的精力,不至于出現身體疲憊、眩暈等癥狀。而且,早晨飲杯淡鹽水可以迅速被機體吸收,起到稀釋血液,增加血流量,預防腦血栓和動脈硬化的功效。晨飲淡鹽水也是預防習慣性便秘及養生保健的好方法。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高血壓及心臟病等患者早晨盡量不要喝淡鹽水,因為水中的鹽可能會使血壓升高,而誘發疾病發作。還有一點更需要引起注意,睡前不適宜飲用鹽水,人們通常在睡眠期間就不再飲水,如果晚上吃進食鹽過多,不能很快排出體外,積存在體內會使血細胞內鈉鹽積累過多,增加心臟負擔,導致高血壓患者癥狀加重或誘發心臟病患者心力衰竭。故晚餐和晚上不宜多吃鹽。而且,晚上飲鹽水,還容易口渴,口渴就會多飲水,晚上飲水太多容易小便,影響休息,更有甚者,第二天早起可能會發生水腫。所以說,晚上不適宜喝鹽水。

吃藥飲水有講究

吃藥時難免要喝水,水質以及飲水量都會影響藥效。對于絕大多數藥物來說,白開水是最好的。礦泉水在我們的生活中越來越常見,人們為了方便,便飲用礦泉水服藥,這也是不科學的,因為礦泉水中存在一些礦物質和金屬離子,例如鈣,對有些藥物也會有影響。說明書上注明,四環素類抗生素、阿侖膦酸鈉等藥物嚴禁與鈣制劑一起服用,所以盡量不要用礦泉水送服。

用白開水送服藥物時,不同類別的藥物,對水溫也有要求。過熱或過冷都會影響藥效發揮。

以下六類藥品最好不要碰熱水:

助消化類

如胃蛋白酶合劑、胰蛋白酶、多酶片、酵母片等,均含有助消化的酶類。酶是一種活性蛋白質,遇熱后會凝固變性。《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臨床用藥須知》指出:“胃蛋白酶遇熱不穩定,70℃以上即失效。”

清熱類中藥

中醫認為,對燥熱之證,如發燒、上火等,應采用清熱制劑治療,此時不宜用熱水送服。用涼開水送服則可增加清熱藥的效力。

含活性菌類

乳酶生含有乳酸活性桿菌,整腸生含有地衣芽孢桿菌,媽咪愛含有糞鏈球菌和枯草桿菌,合生元(兒童益生菌沖劑)含有嗜酸乳酸桿菌和雙歧桿菌,此外,酵母片、麗珠腸樂等藥物均含有用于防病治病的活性菌,遇熱后活性菌會被破壞。

活疫苗

如小兒麻痹癥糖丸,含有脊髓灰質炎減毒活疫苗,服用時應當用涼開水送服,否則疫苗滅活,不能起到免疫機體、預防傳染病的作用;急支糖漿、復方甘草合劑、蜜煉川貝枇杷膏等,是將止咳消炎成分溶于糖漿或浸膏中配制而成的一類藥物,患者服用后,糖漿或浸膏覆蓋在發炎的咽部黏膜表面形成一層保護膜,便于快速控制咳嗽,緩解癥狀,如果用熱水沖服,易降低糖漿的黏稠度,影響保護膜的療效。

維生素類

例如其中的維生素C不穩定,遇熱后易被還原、破壞,而失去藥效。

有時,為了更好地提高治療效果,或者處理一些復雜的病情,中成藥常常配伍使用,一是兩種以上的中成藥配伍;二是中成藥與湯藥配伍;三是中成藥與藥引配伍,主要是利用藥引來引導藥物直達病變處,以提高療效。

吃六味地黃丸,宜喝淡鹽水,這是采用中藥與藥引配伍的方式。六味地黃丸是常用的中成藥,由六味中藥組成,有滋補腎陰的功效,常用于治療腎陰不足、頭暈耳鳴、腰膝酸軟、盜汗遺精等病證。食鹽也是一味中藥,其味咸性寒,有清火、涼血、解毒的作用。因其味咸,可引藥入腎,所以可以作為藥引,幫助六味地黃丸直達病變處,更好地發揮補腎的作用。此外,還可利用鹽的寒性,給腎陰虛、有虛火的病人清火。其他宜用淡鹽水送服的中成藥還有金鎖同精丸、四神丸、黑錫丹、大補陰丸、左歸丸、左磁丸、虎潛丸等,多為治療腎虛的藥物。

還有一些藥物在服用時不需要飲水,以免影響藥效。例如,服止咳糖漿5分鐘內不能喝水。止咳糖漿是日常生活中經常使用的一類非處方藥,口感好、服用方便,服用止咳糖漿不用飲水。這是因為,止咳糖漿的止咳作用一方面有賴于腸吸收,另一方面要依靠糖漿覆蓋在咽部黏膜表面,直接減輕炎癥的刺激。若服藥后立即大量喝水,會降低咽部的藥物濃度,也會稀釋胃液,影響胃腸道對藥物的吸收。因此,患者至少在喝糖漿后5分鐘內不要喝水,以提高療效。但如果黏稠的糖漿太刺激咽部,甚至引起不適,可適當飲水。

飲水需適量,過飲則為毒

長期喝水過量或短時間內大量喝水,身體必須借著尿液和汗液將多余的水分排出,但隨著水分的排出,人體內以鈉為主的電解質也會流失,血液中的鹽分會越來越少,吸水能力隨之降低,一些水分就會很快被吸收到組織細胞內,使細胞水腫。開始會出現頭昏眼花、虛弱無力、心跳加快等癥狀,嚴重時甚至會造成大腦腫脹、壓迫顱骨,使顱內壓升高,此時,會出現頭痛、嘔吐、視力模糊、嗜睡、呼吸與心率減慢,并可能發生昏迷、抽搐,更嚴重的甚至會導致死亡。這就是典型的“水中毒”癥狀。

喝水“中毒”在日常生活中也時發生,只是程度較輕、未引起重視而已。特別是夏季旅途中,人們往往玩得興高采烈、汗流浹背,這不僅丟失了水分,同時也丟失了不少鹽分。如果一次大量喝進白開水而不補充鹽分,水分經胃腸吸收后,又經過汗腺排出體外,出汗又失去了一些鹽分,結果血液中的鹽分就減少,造成水中毒。這時人就會覺得頭暈、眼花、口渴,嚴重的還會突然昏倒。所以在流汗很多的時候補充水分時要適當補充一些鹽分才行。

每天喝4~20升水,人的神經系統就會受到影響,會導致大腦神經的不平衡,從而導致人昏睡甚至死亡。食欲不振的人、節食者、運動員、過度飲酒和喝咖啡的人,以及服用大量藥物和抽煙的人群中,最容易產生喝水成癮的毛病。因此,喝水要適量而止。為了避免水中毒,需要注意以下問題:

要按照自己的身體需要適量補水

要根據自己的身體需要嚴格控制飲水量。最近身體比較干燥,那就多喝一點;還要看天氣,天氣干燥炎熱,出汗多,就多喝,天氣陰冷潮濕,出汗少,就少喝;如果運動量大就適當多補充一些水分,不運動就可以少喝一點等。尤其是一些特殊人群,更要注意控制自己的飲水量。

(1)孕婦飲水也要適度。孕婦喝水過多會引起或加重水腫。一般孕婦每天喝1~1.5升水較為適宜,妊娠晚期以不超過1升為宜。

(2)腎臟病患者飲水要適度。有慢性腎臟機能不全或腎衰竭病人由于腎臟機能逐漸喪失,無法排泄水分及鹽分;腎病患者因蛋白質會經尿液大量流失,降低了血滲透壓,如果過量喝水,就會使水腫更加嚴重。

(3)心臟病患者要適度飲水。特別是心臟衰竭的病人,會因腎臟血流與灌注功能不正常,無法使身體水分順利排出,容易產生全身水腫。如果喝過量的水,會增加心、肺負擔,甚至誘發低血鈉癥,出現惡心、嘔心、全身抽搐、昏迷等危險情況。

(4)肝功能異常并伴腹水者應適度飲水。肝功能異常的人,除了本身不能合成身體中的血蛋白之外,其他原因也會造成水腫,因此,血中滲透壓降低,水分容易堆積在組織中,常有腹部、胸部積水的現象。這類患者就不宜多喝水,以免加重水腫癥狀。一旦出現水腫,應根據水腫情況限制攝取的水量。

要及時補充鹽分

適當地喝一些淡鹽水,以補充人體大量排汗帶走的無機鹽。在500毫升飲用水里加上1克鹽,適時飲用。這樣既可補充機體需要,同時也可防電解質紊亂。注意鹽的量不要過多,鹽分過多又會引起口渴。

喝水要少量多次

口渴時不能一次猛喝,應分多次喝,多次少量飲水,利于人體吸收,每次以100~150毫升為宜,間隔時間為半個小時。

要避免喝“冰”水

夏季氣溫高,人的體溫也較高,喝下大量冷飲容易引起消化系統疾病,最好不要喝5℃以下的飲品。而且飲用水的溫度過冷,容易引起頭部的瞬間疼痛。專家建議,喝10℃左右的淡鹽水比較科學。這樣既可降溫解渴,又不傷及腸胃,還能及時補充人體需要的鹽分。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充市| 高淳县| 象州县| 天柱县| 上高县| 罗山县| 高要市| 饶平县| 南阳市| 保定市| 光山县| 台中县| 呼伦贝尔市| 泾源县| 沙坪坝区| 兰州市| 河曲县| 嘉义县| 龙江县| 光山县| 桐梓县| 贵溪市| 上栗县| 大埔县| 仙桃市| 库车县| 荥阳市| 宁德市| 广昌县| 阜新市| 木里| 大关县| 金湖县| 永川市| 砀山县| 本溪市| 杭锦后旗| 仙游县| 温泉县| 通城县| 保定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