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章 寬心:身安不如心安,屋寬不如心寬

欲修身,先養心

“心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

——王陽明

浮世之中,總有許多人為追求物質享受、社會地位和顯赫名聲等身外之物而心力交瘁,疲憊不堪。他們怨天尤人、欲逃離其中而不得,皆因忽略了自己的內心,不能明白萬事以修心為先的道理。

王陽明認為,人心就是天理,世界上哪還有存在于人心之外的事物和道理呢?雖然“心外無物”的看法與唯物主義觀點相悖,但王陽明關于從人的內心去尋求真理的看法,是有其道理的。古人云:“相由心生。”意思是說人的心思會呈現在其外在表征之中。如此推敲,人的言語、行為等外在表征,則多為其復雜內心的反映。按照王陽明所言,欲使人的言行舉止符合一定的規范或是達到至善的境界,則要從其內心入手,而不是人心之外的事物。只有當內心達到了至善的境地,其外在的言行舉止才能表現出善的一面。

貪泉,泉名,據史料記載,貪泉地處廣州北郊30里的石門鎮。傳說人飲此水,便變得貪而無厭,故名。西晉時,朝廷派往廣州的幾任官員,差不多都以經濟犯罪而被撤職查辦,人們傳說是因為他們喝了貪泉的水。后來,朝廷派去一位廉潔的名吏吳隱之任廣州刺史,到任之日,他領隨從來到貪泉邊,從中取水而飲。隨從勸他說:“以往進入廣州的官員都要飲上一杯,以示風雅,但是這些官員都貪贓枉法,愛錢如命,此泉飲不得。”吳隱之問隨從說:“那些不喝泉水的老爺們是否清廉了呢?”隨從說:“還不是一丘之貉。”吳隱之連飲三瓢后動情地說:“貪財與否,取決人的品質,我今天喝了貪泉水,是否玷污了平時為官清廉的名聲,請父老鄉親們拭目以待吧。”并賦詩一首:“古人云此水,一歃懷千金。試使夷齊飲,終當不易心。”果然,他在任期間,為政清廉,并沒有因飲貪泉水而貪污,留下了飲“貪泉”而不貪的千古美談。

◇修心的方法◇

人在生活中是否幸福、快樂、成功,很大程度上由心靈的修煉程度決定,要想享有真正的成功與恒久的快樂,就要重視修心。常見的修心方法有:

一日三省吾身。反省自己的自私自利之心:一反省對他人真誠否,二反省對朋友誠信否,三反省追求真理的道心堅固否。有,立即將它消滅在萌芽狀態;無,以警惕后事。

心要常存敬畏。它啟發的是人的向善向美之心,開拓的是人本身的聰明才智。人有了敬畏,信仰就會有所歸依,生活就會有所遵循,思想就會沒有疑惑,以此為基礎,才會感到人生有意義。

善于用音樂等文藝形式陶冶情操。一首好的音樂,可以與你的心靈融合,震撼你的心靈并從心底蔓延至身體的每一個角落。在藝術的境界里,可以想象到人生的諸多美麗和理想,乃至心靈得到陶冶慰藉而忘卻了自身的存在。

貪與不貪,并不在于一泉,沒有飲貪泉水的人,也會照貪不誤。所以,貪泉只是那些貪污的人的一個擋箭牌。王勃在《滕王閣序》中說“酌貪泉而覺爽,處涸轍以猶歡”,一個人貪與不貪,在于自己內心的修養,而不在于外在的條件。

做人若問心無愧,坦坦蕩蕩,對于每天遇到的各種突如其來的狀況,也能應對自如,而不會被其攪亂心情,也就可以傲視天下。在儒家先賢眼里,這是君子風范的標準之一。

王陽明用一生的經驗總結出一句話:“心”左右一切。做好事來源于內心,做壞事也來源于內心。心中所想會影響我們的行為,一顆平靜而寬容的心能夠令人體會到生活的快樂,而一顆躁動而沉重的心則令人陷入黑暗之中找不到方向。只有以修心為先,才能更通透地知曉世間的道理,才能更真切地把握為人處世之道。然而,對于身處紛繁世界中的大多數人而言,即便知道理應如此,但要真正做到并不容易,甚至要用一生的時間去琢磨。

其實,修心不是很大的難題,只要我們能夠日日更新、時時自省,不斷凈化內心的污垢,便能擺脫俗事的困擾。

主站蜘蛛池模板: 墨脱县| 怀来县| 大城县| 平远县| 锡林郭勒盟| 盐源县| 汕头市| 八宿县| 土默特右旗| 重庆市| 平罗县| 巴马| 梁平县| 湖南省| 湟源县| 新疆| 德昌县| 淮安市| 元谋县| 康保县| 许昌市| 剑阁县| 黑河市| 平罗县| 包头市| 怀安县| 北宁市| 句容市| 南靖县| 宣汉县| 江川县| 洮南市| 汝阳县| 璧山县| 云安县| 岑溪市| 南宁市| 枣阳市| 密云县| 冀州市| 礼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