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解王陽明心學的智慧
- 文德
- 1018字
- 2020-09-27 14:43:15
清水芙蓉,純然初心
——王陽明
王陽明在回復顧東橋的來信時說,誠是心的本體,恢復心的本體,就是思誠的功夫。心的本體就是最本真,不矯揉造作,不過分修飾。就是永遠保持“初心”,不受外界環境影響,光明磊落、坦白純潔。
“初心”是這個世界的原始本色,沒有一點功利色彩。就像花兒的綻放,樹枝的搖曳,風兒的低鳴,蟋蟀的輕唱。它們聽憑內心的召喚,是本性使然,沒有特別的理由。
詩人李白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比绻粋€人去除了機心,還生活本來的面目,不刻意追求什么,他就能像李白詩中那朵出水的芙蓉一樣,美麗、潔白而無瑕。
王陽明主張心就是理,二者本來就是一體的,除去人的私心,就是符合天理。對于這一點,人們很難認識到,或者即使認識了也很難從心底接受,以至于總是執著于自己的一腔信念,卻不知這個想法已經錯了。這種自以為是的聰明,反而會成為算不清的糊涂賬,倒不如像王陽明說的,去除雜質,于單純中得正道。
聰明是一種先天的東西,人們總是羨慕聰明人的智商,殊不知這種表面的光芒不一定能令聰明人成功,在現實中也確實存在著眾多一事無成的聰明人。聰明這種天賦猶如水一樣,可以載舟,也可以覆舟。
蘇軾在其《洗兒》一詩中這樣寫道:“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唯愿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蘇軾對于自己一生因聰明而受的苦真是刻骨銘心,以至于希望自己的兒子愚蠢一點,以躲避各種災難。聰明本是天生稟賦,但機關算盡卻是人的痛苦之源,這正是聰明人蘇學士對后來人的忠告。
才智也有困窘的時候,神靈也有考慮不到的地方。正所謂難得糊涂:聰明難,糊涂難,由聰明而轉入糊涂更難。摒棄小聰明方才顯示大智慧,除去矯飾的善行方能使自己真正回到自然的善性。
一個人若在機巧之路上迷途不返,就只會越走越遠,就像追趕自己的影子,自己跑得越快,影子也跑得越快,永遠沒有追到的一天。因此,一個人若想擁有幸福、快樂的人生,必須去除機巧之心,用“難得糊涂”的心態和真正的大智慧去面對生活中的點滴。
眾所周知,在音樂的世界中,技巧很重要,但并不是最重要的,過多的花哨技巧只會減弱情感的表達。人生也是如此,人人都玩弄聰明才智,只會讓世界繁雜凌亂,絕圣棄智,才能樸實安然地生活。
我們存在于這個世界上,雖然由于各種各樣的因素,不能完全去除機心,但也要盡量減少機心。去除了機心,人就能保持內心的寧靜,就能顯現出天真爛漫的情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