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時不妨放開了宣泄
人在一生中會產生數不清的意愿、情緒,但最終能實現、能滿足的卻為數不多。有人認為,對那些未能實現的意愿、未能滿足的情緒,必須千方百計地壓抑下去、克制下去,而不能讓它發泄出來,但是他們卻不知道,這樣的情緒和意愿一旦被壓制,就會讓人產生一種心理上的負擔,而這種負擔只有通過其他的途徑才能釋放出去。
雖然你在壓抑、克制階段往往意識不到它還存在,但這只說明它不在“顯意識層”出現,而是很可能成了隱藏在心底深處的“暗流”。這股“暗流”如果長期郁積在心中,就會影響腦的功能或引起身心疾病。

情緒上的問題只要把它說出來,心情就會感到舒暢,因此,表達能起到一定的情緒安定作用。我國古代,有許多人在他們遭到不幸時,常常有感賦詩,這實際上也是讓情緒得到正常宣泄的一種方式。有人經過研究認為,在憤怒的情緒狀態下,血壓會升高,這是正常的生理反應。如果怒氣能適當地宣泄,緊張情緒就可以獲得改善,升高的血壓也會降下來;如果怒氣受到壓抑,長期得不到發泄,那么緊張情緒得不到平定,血壓也降不下來,持續過久,就有可能導致高血壓。
打個比方,這種“暗流”就像是蓄在水庫里的水,只能是越漲越高,在心理上形成了一股強大的壓力,那么要想它不外流,就必然要在心理上高筑堤壩,而這勢必使人在心理上與外界日益隔絕,造成精神的憂郁、孤獨、苦悶和窒息;或者,這股“暗流”就要沖破心理的堤壩,使人顯現出一種變態的行為,甚至導致精神失常。在這里,同樣用得上這句眾所周知的話:堵塞不如疏導。
罵者,唯人類才有的發泄憤怒的方法也。有啥不順心的事,罵上兩句,也就順心了,有啥不如意的事,罵上兩句,也就如意了。尤其妙的是,有啥下不了臺的事,罵上兩句也就下了臺。罵,也是發泄的一種方式。
遇見生氣的事情,把它寫出來,發泄出來,或許也是一種很好的解脫方式。
如果你喜歡運動,可以在生氣和郁悶的時候拼命跑步,使勁打球,或者打沙袋——把氣你的人想象成沙袋;如果你喜歡音樂,心情不好時可以聽聽讓人愉快的音樂,音樂會把你帶入另一個時空,然后,你會發現讓你不快的事情可能已經沒有那么嚴重了,因為人的情緒經常是一時鉆牛角尖而已;你可以到歌廳里去吼幾嗓子,你的不快情緒就會隨著你的歌聲沖上云霄;到大自然里去也可以使人心情舒暢,并喚醒你對生活的熱愛;你可以學習電影中的那些經典語段,找一個洞,把自己所有的不開心都講給它聽,當一切都發泄完之后,轉身離開,將那些情緒拋在腦后;你也可以大聲痛哭,借“流淚而放悲聲”這一方式來宣泄心中的情緒,因而我們有時在勸慰遭受重創的人時會說:“哭吧,哭出來會好受些。”
其實,無論哪一種,都不過是發泄情緒的方式而已。與其將心中的種種情緒自覺不自覺地加以“克制”,還不如將其通過一種平和的方式發泄出來。畢竟,長久地情緒積壓,無論是對身體還是對心理,都是無益的,特別是那些負面的情緒尤其需要疏導。
生活中,在不傷害自己與別人的基礎上,宣泄心中的情緒,卸下不滿的包袱,才能輕裝上陣,以最健康的心態面對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