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章 你的表情會暴露你的心

第一節 常見的面部表情和姿勢

快樂和悲傷

1.快樂(參見圖1)

盡管微笑并不是表現快樂獨一無二的信號,但微笑確實是這種情緒最顯而易見的標志。微笑對面部產生影響的部位主要涉及眼睛、嘴和臉頰。

(1)眼睛

下眼瞼微微上揚,在下眼瞼下面會出現皺紋。魚尾紋可能會分布在眼角外圍。

(2)嘴

當唇角向外和向上運動的時候,嘴巴就會變長。你的雙唇可能會分開,并露出牙齒(通常露出上面的牙齒)。大笑也可能會產生兩條笑紋,從唇角的外部一直向上延伸至鼻翼。

(3)臉頰

你的臉頰會上升,鼓脹起來,有可能高到讓你的雙眼看起來變窄變細的程度,這樣會更加凸顯出嘴到鼻子之間的笑紋。

2.悲傷(參見圖2)

(1)嘴

從整體上來說,嘴最能表露出人的悲傷情緒。悲傷的時候,嘴角下垂,會凸顯出整個面部松弛呆滯和無精打采的表情。如果你因為悲傷而流淚哭泣,你的雙唇可能會顫抖。

(2)眉毛和額頭

眉端上揚,因此,雙眉之間的空間、鼻子根部,以及兩只眼睛會呈現出一個三角形。在這個三角形的上方,額頭可能會出現皺紋。

(3)眼睛

噙在眼睛里的淚水會閃閃發光。

驚奇和恐懼

1.驚奇(參見圖3)

(1)額頭和眉毛

當你感到驚奇的時候,眉毛會向上翹。額頭的皺紋會形成波狀,橫向分布在額頭上。

(2)眼睛

當雙眼睜得很大的時候,會露出更多的眼白。

(3)嘴

你的下頜下垂,嘴微微張開。

2.恐懼(參見圖4)

當你受到驚嚇或感到害怕的時候,你的面部的各個部位做出的反應也非常多。然而,在世界的許多地方,還存在著細微的差別。

(1)眉毛和額頭

感到恐懼的時候,你的眉毛會上揚,并皺縮在一起。相比在驚奇中的表情,眉毛看上去沒有那么彎曲,你的額頭也會出現皺紋,但是,這次并不完全是橫向分布,而是眉間往往會出現縱向的皺紋。

(2)眼睛

你會抬起上眼瞼,露出眼白。下眼瞼會變得緊繃,并且上揚。

(3)嘴

你的嘴會張開,雙唇會緊緊地向后拉伸。

生氣和厭惡

1.生氣(參見圖5)

(1)眉毛

當你感到生氣和憤怒的時候,肌肉會將你的眉毛往下拉,并向內緊縮。眉頭緊鎖,會讓兩眉之間出現縱向的皺紋。

(2)眼睛

當你的上眼瞼和下眼瞼向著彼此移動得越來越近的時候,雙眼會變得窄而細。你的眼神看起來嚴厲而冷酷,像是凝視他人的樣子,甚至眼睛看起來像要突出來一樣。

(3)嘴

雙唇很有可能緊閉,形成一條線,嘴角向下,或者嘴巴張開,雙唇緊張,就像要爆發出大聲地喊叫一樣。

(4)鼻子

一些處于盛怒中的人會皺起鼻子,或者張開鼻孔。

2.厭惡(參見圖6)

當某些東西或事情讓你感到討厭或憎惡的時候,這種情緒主要會反映在你的眼睛里面,以及面部的下部分。

(1)眼睛

下眼瞼上揚,在眼瞼下方會出現一些皺紋。

(2)嘴、鼻子和臉頰

你會皺起鼻子,臉頰上移,雙唇可能會上揚,或者僅僅只是向上牽動上嘴唇,下嘴唇下拉,嘴巴微微翹起。

巧握

除了面部之外,最能形象直觀地表達說話者情緒的部位就是手。對于我們來說,手是如此的重要,即使當我們沒什么重要的事情要做的時候,我們也會讓手動起來。說話的人將他們的手形成特定的形狀,配合他們在說話的同時敲擊和揮動,就像樂隊指揮使用手中的指揮棒一樣。通過模擬出相應的動作,或他們想要傳達的情境,手部姿勢和動作可以在不知不覺中增強說話者要表達的意思。手部動作以兩種形式為基礎,一種是有力的捏握,另一種是拇指與其他手指接觸的巧握。它們是我們所擁有的抓握物體的基本方式。做手勢還包括模擬敲擊、砍劈、請求以及其他動作。這里搜集了一系列敲擊的手勢,是由德斯蒙德·莫里斯博士發現并識別出來的。說話的人經常用這些手部姿勢和動作來強調自己不同的意圖。

當我們用拇指和其他手指握住一些小東西的時候(比如,鋼筆或針),我們使用的就是巧握。這種方式能夠讓我們精巧地掌控需要抓握的東西。在說話的過程中,當我們想要精確地表達一個觀點的時候,我們可能會表現出巧握的手勢和動作——手上卻空無一物。做出這個動作的時候,手掌心往往面向著說話者的身體。

1.拇指與食指接觸(參見圖7)

說話者用這個手勢和動作模擬出巧匠或工藝師們在嫻熟地運用精細的工具。在這幅圖中,這位演說者看起來正在用這種精巧的手指相接觸和巧握,來強調他的觀點。

2.拇指與其他手指接觸(參見圖8)

這也表明說話的人想用這種精巧的手指相接觸來表明一種精確的觀點。

3.拇指幾乎與食指接觸(參見圖9)

在這個動作中,拇指和食指并沒有完全相接觸。當說話的人在詢問問題的時候,或者對討論中的某個觀點不太確定的時候,可能會做出這個手勢。

有力的捏握

當我們需要使用一件東西(比如錘子)的時候,或者當我們需要抓住某些東西(比如欄桿扶手或公交車上的拉手吊環)為了保證身體的平穩時,我們就會充滿力量地運用“有力的捏握”這個動作。我們會用整只手將東西捏握在手掌中,拇指和其他手指向內彎曲,牢牢地抓住這個東西。在演講和說話的過程中,我們也有可能展現出捏握的動作和手勢。我們的手中常常什么都沒有,要么是以輕微的捏握(手指彎曲),要么以強有力的捏握形式(握緊拳頭)表現出來。“捏握”的手勢,大部分表現出演說者希望強有力地表達自己的觀點,或者控制聽眾。與“巧握”相同的是,在做出“捏握”的手勢時,手掌通常都面對著演說者的身體。

1.握拳(參見下頁圖10)

這種手勢是充滿力量的捏握,通常象征著信念和決心。公眾演講者和政治家們大多熟知這一動作,并會在演說中有意識地加以利用,而在現實生活中并不怎么使用。

2.拇指和其他手指向內彎曲,好像散漫地握著一件東西(參見圖11)

這個手勢是溫和的“有力捏握”。當一個人在說某些話的時候不是非常強有力或信念不是非常堅定的時候,往往會采用這個動作。不管怎么樣,他都希望別人能夠嚴肅地對待他說的話。

3.拇指和其他手指向內彎曲,好像握住了一件無形的東西,但是還沒有完全握住(參見圖12)

在這幅圖中,這位演說者可能正在努力建立自己在聽眾中的權威性。

象征性的擊打

在說話的過程中,我們可能會將手當作一件武器來使用,做出某種形式的擊打動作。不管是用手指戳、用拳猛擊,還是做出劈砍的動作,這些擊打動作都是對著空氣進行的,而不是針對某個物體或某個人。在這個過程中,手掌或手指往往向外。當我們運用這些手勢和動作的時候,就會泄露出我們所具有的強烈情緒,以及不樂意遭到他人反駁和抵觸的心理。

1.指戳(參見圖13)

當一名演說者在語言上攻擊他人的時候,往往會向那個人有節奏地做出指戳動作,就好像刺中了他人的身體一樣。

2.用手指敲打(參見圖14)

在這個手勢中,盛氣凌人的演說者會豎起食指,上下來回地敲打,象征著一根棍棒正在敲打對手,或象征著高舉手臂打擊敵手,直至對方表示屈從投降。

3.用拳猛擊(參見圖15)

演說者會緊緊地攥著一只拳頭,有的時候是兩只拳頭,對著空氣猛擊,以此強調和增強具有進取精神或進攻性的觀點。

4.用手做劈砍動作(參見圖16)

強有力的演說者可能會象征性地將手當作斧刃,做出向下劈砍的動作,通過這種方式來強調他有決心克服障礙和困難。

5.剪的動作或用雙手砍(參見下頁圖17)

在這個手勢中,有說服力的演說者會交叉前臂,用兩只手向外做出砍的動作。當演說者在言語上反對他所不同意的政策和看法的時候,可能會用到這種手勢和動作。

6.用手掌推(參見圖18)

演說者舉起一只手或雙手,展開,掌心向前,就好像要擋住某個不懷好意的人接近一樣。當演說者在言語上拒絕或反駁某個觀點時,這個動作可能會隨之而生。

展開雙手做出的手勢

除了劈砍和用掌推的手勢之外,展開雙手做出的一些手勢大部分都顯示出演說者希望能夠和聽眾建立友好的關系,感情融通。

1.比畫“魚的大小”(參見圖19)

演說者同時伸出兩只手,看起來就像是在比畫捉到的一條魚的大小,但是,隨后她會用雙手上下來回地敲打。這個手勢表明,演說者希望能將自己的想法投射到聽眾的大腦里去。

2.手指分開(參見圖20)

演說者伸出一只手,所有手指都分開,猶如演說者希望與每一個

聽眾產生聯系一樣。

3.掌心向上(參見圖21)

演說者對著聽眾,將雙手展開,掌心向上。人們潛意識地認為這個手勢類似乞丐行乞,表明演說者請求他人給予自己支持和贊同。

4.掌心向下(參見圖22)

演說者伸出雙手,掌心向下,并上下來回地拍動,這種手勢旨在平息一種緊張而激烈的氣氛和情形,或者讓喧鬧嘈雜的聽眾安靜下來,讓演說者繼續講話。

5.掌心向內(參見圖23)

演說者伸出雙手,掌心對著身體,好像要包圍某個人一樣。這個手勢強調的是演說者想努力讓聽眾更近距離、更深入地了解他的思維方式。這個動作也表明,演說者希望能夠理解討論分析的主題或假設。

主站蜘蛛池模板: 子长县| 永嘉县| 璧山县| 宜良县| 永泰县| 洛阳市| 改则县| 丰台区| 兰西县| 浙江省| 盐边县| 三亚市| 正镶白旗| 临武县| 灌南县| 庐江县| 万安县| 四川省| 陆丰市| 攀枝花市| 招远市| 宜宾市| 四会市| 汕头市| 敖汉旗| 介休市| 澜沧| 巍山| 望城县| 五华县| 清徐县| 阿合奇县| 墨竹工卡县| 太仆寺旗| 荔浦县| 上蔡县| 临朐县| 黔西| 靖安县| 梓潼县| 岳普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