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常生活中的思維導圖:每天都用得上的思維工具
- 白虹
- 2174字
- 2020-09-27 14:37:07
第五節 超前思維
在某次考場作文的審題現場,老師拿起一篇作文驚呼:“好文?。『梦模 獫M分!”于是,老師們爭相傳看這篇文章。
這次作文的考題是根據一則材料來寫自己的感想,材料講的是對兔子學游泳的感想。
很多人都說兔子學游泳強人所難,接著也許會大談一番道理,但是這篇讓老師激動不已的文章,則把自己想象成一頭驢,如何練得比馬還要快,最后得出一個“行行出狀元”的結論。
其實從結論來看,這篇作文無甚稀奇,而且這篇作文的風格也很口語化,沒有瑰麗的文采。但是它最令老師欣賞的,就是那一點創意,將自己投入到作文中。
看看往年的滿分作文我們就能明白,幾乎所有的作文都有不同之處,或者是立意,或者是布局,如果一樣了,就沒有什么競爭力了。很多優秀的學生往往會撇開眾人常用的思路,善于嘗試多種角度的考慮方式,從他人意想不到的“點”去開辟問題的新解法。所以,當我們提倡同學們要進行發散性的思維訓練時,其首要因素便是要找到事物的這個“點”進行擴散。
華若德克是美國實業界的大人物。在他未成名之前,有一次,他帶領屬下參加在休斯敦舉行的美國商品展銷會。令他十分懊喪的是,他被分配到一個極為偏僻的角落,而這個角落是絕少有人光顧的。為他設計攤位布置的裝飾工程師勸他干脆放棄這個攤位,因為在這種惡劣的地理條件下,想要成功展覽幾乎是不可能的。華若德克沉思良久,覺得自己若放棄這一機會實在是太可惜了。可不可以將這個不好的地理位置通過某種方式得以化解,使之變成整個展銷會的焦點呢?
他想到了自己創業的艱辛,想到了自己受到展銷大會組委會的排斥和冷眼,想到了攤位的偏僻,他的心里突然涌現出偏遠非洲的景象,覺得自己就像非洲人一樣受著不應有的歧視。他走到了自己的攤位前,心中充滿感慨,靈機一動:“既然你們都把我看成非洲難民,那我就打扮一回非洲難民給你們看!”于是一個計劃應運而生。
華若德克讓設計師為他設計了一個古代宮殿式的氛圍,圍繞著攤位布滿了具有濃郁非洲風情的裝飾物,把攤位前的那一條荒涼的大路變成了黃澄澄的沙漠。他安排雇來的人穿上非洲人的服裝,并且特地雇用動物園的雙峰駱駝來運輸貨物,此外他還派人定做大批氣球,準備在展銷會上用。
展銷會開幕那天,華若德克揮了揮手,頓時展覽廳里升起無數的彩色氣球,氣球升空不久自行爆炸,落下無數的膠片,上面寫著:“當你拾起這小小的膠片時,親愛的女士和先生,你的運氣就開始了,我們衷心祝賀你。請到華若德克的攤位,接受來自遙遠非洲的禮物?!?/p>
這無數的碎片灑落在熱鬧的人群中,于是一傳十,十傳百,消息越傳越廣,人們紛紛集聚到這個本來無人問津的攤位前。強烈的人氣給華若德克帶來了非常可觀的生意和潛在機會,而那些黃金地段的攤位反而遭到了人們的冷落。
也許相對一般人,那些商業人士所面臨的生活壓力更大,所以這些人總能想出來一些奇妙的方法解決問題。上面這個例子就是其中之一。而我們現在非常熟知的名人唐駿,當年在微軟公司做程序員的時候,就是憑借比別人多想一點而贏得上層的關注。
當時,有上千人與唐駿同時進入企業,唐駿想的是,如果要引起別人的注意,就要差異化競爭。結果在提案的時候,他不僅提出了一個人人都能注意到的產品開發問題,還提出具體解決的方案。當時他的老板非常激動地對他說:“你不是第一個提出這個問題的人,但是是第一個提出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的人。”就這樣,他脫穎而出了。
幾乎所有的創意都重在突破常規,它不怕奇思妙想,也不怕荒誕不經。沿著可能存在的“點”盡量向外延伸,或許,一些從常規思路出發看來根本辦不成的事,其前景往往柳暗花明、豁然開朗。所以,在平日的生活中,多發揮思維的能動性,讓它帶著你任意馳騁在廣闊的思維天地,或許會讓你看到平日見不到的美妙風景。
那么現在思考一下,我們怎樣才能做到比別人多考慮一點呢?
1.積極提問
在各種學習課上,我們不僅要做到專心聽講、對別人給出的答案敢于發表自己的獨立見解,而且還要能夠積極思考,勇于提出問題。因為提問是積極思考的一個表現,問題越多的學習者,有可能對知識掌握得越全面,領會得越透徹,積極提問也說明他們思考得比別人多,想的“點”多。
而那些很少提問甚至從不提問的學習者,雖然在同一課堂上學習了同樣的內容,印象卻不如積極思考的同學深,不僅對知識的應用能力更差,而且容易遺忘。
提問是積極思考的表現,也是比別人多考慮一點的表現,積極思考,才能領會得透徹。在學習過程中,不僅要專心聽講,更要善于大膽質疑。通過積極地提問,活躍思維,最大限度地調動自己的學習主動性,這樣才有可能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
2.保持好奇心
對我們大腦來說,好奇心本身就是一種獎勵,優秀的學習者正是因為保持自己的好奇心才能學習到更多的智慧。
其實每個人都有濃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尤其是對于學生來說,表現得更為強烈。比如書本上的知識會引起我們的好奇心,自然界和社會生活中紛繁復雜的現象,也會吸引著我們,甚至連路旁的一棵小樹、天空中一片漂浮的彩云,都會引起我們無窮無盡的遐想。
美籍華人、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李政道教授一次在同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學生座談時指出:“為什么理論物理領域做出貢獻的大都是年輕人呢?就是因為他們敢于懷疑,敢問。”他還強調說,“一定要從小就培養學生的好奇心,要敢于提出問題?!?/p>
一個人善于動腦和思考,就會不斷發現問題,養成“非思不問”的習慣,這樣我們考慮的就能比別人多,學到的東西自然也就會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