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用認同術是達成共識的有效方法
在交際中尋找共同點的說話術,俗稱“套交情”,也叫“認同術”。這種認同是交際中與陌生人、朋友、尊長、上司等溝通情感的有效方式。它是要在交際雙方的經歷、志趣、追求、愛好等等方面尋找共同點,誘發共同語言,為交際創造一個良好的氛圍,進而贏得對方的支持與合作。
例如,對待朋友,應該盡量抓準每一個機會增進交往,和朋友達成共識。你可以及時地給予對方雪中送炭式的幫助,從而拉近你和朋友的距離,使朋友對你更加忠誠。當朋友獲得成功時,及時地、由衷地祝福朋友,分享朋友的喜悅,會使朋友更加快樂,并會感激你對他的祝賀。當朋友有困難時,應幫助他渡過難關,真正地體現有福同享、有難同當的精神。
如果朋友對你的某些行為流露出不滿甚至批評時,應該弄清朋友不滿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有時可能是朋友誤會了你的意思,而有時或許是由于你的粗心沒能照顧到對方的情緒,使對方產生不滿,無論何種原因,你都應該諒解朋友,坦誠地向對方解釋自己的行為,甚至賠禮道歉,以化解對方的不滿,求得對方的原諒。
與朋友交往時應多強調精神因素,淡化物質上的交往。交朋友時以對方的道德品質、脾氣和性格是否與自己相投作為擇友標準,不要以貧富貴賤作為擇友標準。與朋友交談或來往時應強調精神上的交流,如聊一聊最近的生活感觸,互相給予鼓勵和支持等,不要一味地談錢、談物質,這樣會給對方很不好的印象。當對方遇到物質方面的困難時,應慷慨給予對方物質幫助,不要吝嗇,這樣會使朋友覺得你是一個真正的朋友,所交的朋友一般是在年齡相仿的人之間。但如果與跟自己年齡相差很大的人交朋友,也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老年人遇事經驗豐富,年輕人遇事熱情有沖勁,兩者的交往可以取長補短,所以社會上也不乏“忘年之交”。
人與人交往的最好結果是心與心的相通、志與志的相合、心理與心理的相容和分寸適度的距離感。無論哪方面,都應該力求達到一種“求同存異”的效果。
在現實生活中,由于每個人所處的環境不同,因此在經歷、教育程度、道德修養和性格等方面也各不相同,這些方面的差距不應成為友誼的障礙。友誼的長久維持應該是正確對待這類差距的結果。應該承認自己和朋友在對待事物方面的差距,承認這種差距,適應這種差距,雙方可以有爭論、有辯解,從爭論中尋找兩人的契合點,求同存異。在涉及精神信仰的因素中應尊重對方,在涉及認識水平的問題上應通過暗示、影響等方面使對方認識到你們之間的差距。總之,有時保持這種差距,比強迫對方或自己改變以縮短差距要可行得多。
當然,朋友之間在興趣愛好上有距離是司空見慣的事,如何才能使朋友之間的愛好協調起來呢?一般來說,朋友之間的興趣愛好是相近的,但有時又是截然不同的。在這種情況下,應該尊重彼此的興趣愛好,互相取長補短,如此不僅可以拓寬自己的知識面,還能使友誼更上一層樓。在交朋友時,應注意多結交一些與自己興趣愛好相差甚遠的朋友,這樣可以使自己見聞更廣闊,思想更活躍。
我們常說:“距離產生美。”朋友之情再深,也沒必要天天黏在一起,因為相距越近,越容易挑剔對方的缺點和不足,忽視對方的優點和長處,長期下去,會導致矛盾摩擦甚至斷交。如果朋友之間保持一定的距離,可以使朋友彼此忽視缺點,而發現的是對方的優點和長處,并對對方有所牽掛,這樣友誼就易于維持下去。
總之,不管怎么樣,對他人要善于運用認同術,著力達到“求同存異”的境界是最主要的。這樣才能維持長久的交情,經營完善自己的關系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