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唐詩三百首全解詳注
  • (清)蘅塘退士編 王景略解
  • 1344字
  • 2020-09-27 14:21:20

張九齡

望月懷遠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1]怨遙夜,竟夕[2]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3]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注釋】

[1]情人:有情之人,詩人自指。[2]竟夕:終宵、整夜。[3]滋:濕潤。

【語譯】

一輪明月從海上升起,雖然天涯遠隔,人們卻共有這美好夜景。有情之人啊,怨恨長夜漫漫,整晚都無可遏制地相思難眠。熄滅燭火吧,讓這可愛的月光充盈著天地,披衣而起吧,只覺夜露清冷滋潤。可惜我不能用雙手捧起月光來贈送給你,只得繼續躺下,希望能在夢中得見重會的美好日子。

【賞析】

這首詩空靈深邃,詩人于明月之夜思念遠方之人,乃至惆悵難眠,文辭簡潔質樸,結構謹嚴,氣韻流暢,是五律中一流的佳作。

明月升起,光輝遍地,這時候天地之間空寂無滓,使人心能夠擺脫外物羈絆,深深地沉浸到某種情感氛圍中去,所以借月夜而詠情的詩篇,古已有之。至于月夜相思,南朝謝莊《月賦》中便有“美人去兮音塵絕,隔千里兮共明月”句,無疑“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兩句即從中化出。這兩句清新脫俗,而又曉暢如口語,難怪會流傳千古,吟詠不衰。

詩歌的語言是高度精煉的,而五言格律詩往往是精煉中的精煉,一字都不可改易,一字都不可缺失。就以此詩為例,首聯短短十個字中,所蘊含的情意幾可達至無窮。因為詩人只是給出一種情境而已,情境背后的意味可由讀者因自身情感的共鳴而層層剖析,層層增疊。人隔天涯,但明月如一,我所見之月,與你所見之月,料來并無不同,則我所思之情,與你所思之情,應當也無差別,這是將遙遠兩地的兩人用情感線索牽扯到了一起,則詩人此后所寫相思,就并非一人獨有之情感,而是兩人共通的情感紐帶。

因此頷聯即點明相思主題,并言“情人”,有情之人才會對月生情,而有情之人對月惆悵,則見情思更濃。“遙夜”、“竟夕”二詞相互承接,以見相思難眠,情深意切。頸聯寫詩人憐愛月光充盈,其實前句已將月光與相思完美地聯系起來,則實際充盈天地,包裹住詩人與其相思之人的,正未必是月光,而是思念之情。寒露“滋”衣,以見月夜清冷,而自己站立之久,這是景語,更是情語,正以抒發內心惆悵之感,而惆悵如此表述出來,又哀而不傷,恰到好處。

尾聯說月光“不堪盈手贈”,從相反的角度來考慮問題,正說明詩人有捧起月光相贈遠人之意。西晉陸機《明月何皎皎》有“照之有余輝,攬之不盈手”句,指月光如水,似有形焉,似可手捧,陸詩純景語,而此詩加以“不堪”二字,則情景交融,更見其意之深。詩言到此,情意濃滿,已達極致,故以“夢佳期”加以收束,以見情與月雖有關聯,卻又兩分,月既無法寄情,只能托之于夢。開篇將月與情相關聯,結句卻又分開,其結構、轉折,真真妙不可言。是故《唐詩刊選脈會通評林》云:“通篇全以骨力勝,即‘滅燭’、‘光滿’四字,正是月之神。用一‘憐’字,便含下結意,可思不可言。”

唐詩常識

此詩頷聯“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對仗并不工整,因為張九齡所處的時代格律詩剛剛成型不久,仍保有部分古詩遺意。這一聯又稱為“流水對”,一般對仗上下句地位平行,各自都可表述某種完整的含義,順序可以調換,而流水對則上下句間聯系更為緊密,分而言之,意思都不完整。類似流水對還有“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不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唯將終夜長開眼,報答平生未展眉”之類。詩中有一流水對,往往會顯得更為活潑、靈動。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巨野县| 灵石县| 宝清县| 安龙县| 平山县| 齐河县| 东安县| 衡阳县| 宝清县| 神木县| 个旧市| 长沙县| 陆川县| 乌兰浩特市| 绵阳市| 龙陵县| 沈丘县| 曲阜市| 乃东县| 岚皋县| 延庆县| 涞水县| 望都县| 河池市| 平泉县| 大宁县| 甘谷县| 环江| 蒲江县| 余干县| 炉霍县| 南平市| 呼玛县| 财经| 江口县| 和平区| 东丰县| 乐业县| 女性| 中山市| 石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