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02.職場的未來:
差異比拼時代來臨,
最稀缺的職業能力是打通創意和需求

我很少寫職場話題。最近因為遇到人才緊缺問題,頗有感慨,略說幾句。

最近我在做一些新的項目,需要不斷找新的團隊成員。招聘帶給我最大的感受是:實在是很不容易招到全能的創意型人才。

我們需要尋找概念美術團隊,市面上能做概念美術設計的團隊既少,價格又非常昂貴。我們向一個知名公司詢價,一個項目的設計費用要三四十萬。普通一點的插畫師設計一幅畫面要2000~10000元。人才招募也非常困難,曾有兩位做過游戲設計的策劃師和插畫師,我們想招至麾下,但被拒絕了。他們在沒簽公司的狀態下,接項目就接到手軟,自己在家能同時接三四個公司的項目,自由且收入豐厚。

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如果本身不能做這種概念設計,而只是接平面插圖的工作,那可能就是一張圖100~200元。這樣的插畫師也并不難找。

除了概念美術設計,能做好項目的策劃和落地,也是一種稀缺的能力。

前一段時間我們規劃了幾個可做的項目,但到執行階段,常常有推動不下去的困難。

問題出在哪兒呢?問題出在,項目發起人和策劃人往往從市場需求和產品目標的角度出發,但是不知道如何生成符合目標的內容。內容生產者,往往自己有能力創作,但是不愿意花心思做整體的項目策劃。也就是說,產品經理和內容創作者之間的斷裂脫節,是很多項目受阻的原因。

這個問題看上去只是團隊工作方法的問題,但實際上背后反映出更深層次的人的能力集的問題,再深一點反映出我們社會基本運行邏輯的問題。

下面我就來分析一下創意產品時代的能力集和社會基本運行邏輯。

創意產品時代

當今這個時代,已經進入了創意產品時代,未來這個趨勢一定會越來越明顯。到時候,大多數行業的大多數產品,都需要加入創意產品行列。

什么是創意產品呢?很多人對這個詞有誤解,以為只有小說、電影才叫創意產品,但其實完全不是這樣。創意產品的定義,就是在整個產品的策劃、設計、開發、推廣等階段,有整體的創新設計。喜茶就是一個創意產品,從茶飲的研發,到饑餓營銷的推廣方式,都是創意產品。樂純酸奶、故宮文創、網紅餐廳,都是這個時代的創意產品。在一個連果農都能靠短視頻和直播來賣水果的時代,任何傳統的生產制造企業都會面臨很大的擠壓。

未來會如何呢?或早或晚,創新產品設計和開發會蔓延到每一個行業,即使是to B業務(面向企業級客戶的一種業務行為)也需要突破性的創新產品,才能獲得生存與發展空間。

說到底,未來各個行業和領域都會跨過基本供給線,進入差異比拼時代。就像吃飽已經不成問題,糧食供應不是第一訴求,餐廳的口味和環境成為比拼的核心,影視作品和知識產品的基本供應達到飽和之后,差異化和品質就是比拼的重點。未來不再是任何地方開了農家樂和古鎮,就有游客前來,只打出“城市人對鄉村的訴求”,是吸引不到任何城市人的,如果沒有獨特氣質和獨具創意的產品,是很難在市場上有所突破的。

然而,創意產品并不容易生產。

如果把自己做的每一個項目、每一本書、每一個知識產品、每一個實體產品、每一幅畫、每一個視頻、每一個線下活動、每一處場景搭建、每一條產業鏈,都當作創意產品來生產、推廣和銷售,那就會發現,這個市場上優秀的創意產品人才是稀缺的。

什么是創意產品人才呢?就是能從創意連接到產品的人。

這個定義看起來好像是無意義的重復,但其實這里面有兩個非常深刻的點,一個是創意源頭,一個是洞悉需求。而連接這兩個點的就是一個叫作開發或者設計的過程。一般人只能守住這兩點的其中一點,因此項目常常受阻。

創意源頭的核心是獨特性,洞悉需求的核心是連接感。能將獨特性轉化為產品,滿足用戶需求,就是這個時代職場最稀缺的能力。

很多人沒有由內而外的創意,只能隨處“搬運”,于是設計的產品就沒有獨特性。另一些人缺少對用戶和市場需求的洞察,因此無法把產品創意化,大多時候是自己被自己感動。

全能型人才真是鳳毛麟角。

新時代能力集

如果按照上面的分析,我們正處于創意產品時代,那什么樣的能力是核心素養呢?

我先從故事創作談起。一個故事,無論是小說還是影視作品,總需要有一個核心,就是這個故事最想表達的那一點。例如“一個人如果和自己的仇人一同困在絕境會怎樣”,或者“寂寞的感覺就像永遠填不滿的一個洞”,或者“孩子和父母的關系應該對調過來”等,這個核心點是故事的出發點,一般是最能戳中讀者內心的一點,或者是作者最迫切覺得需要呈現的一點。

核心點是一個故事原創、獨特的終極來源,也是一個作品氣質的定位。故事的氣質應該密切圍繞核心點打造。同樣是災難故事,呈現時是史詩、荒誕、黑色幽默,還是英雄大片,跟故事的背景關系不大,跟核心點的選擇密切相關。

如果一個故事呈現方式與其核心點密切匹配,那就是好的作品。

核心點是故事的起點,但核心點本身,并不足以打動人。從一個點子出發,要經過漫長的發展和構造,設想無數種可能性,并圍繞核心點以各種各樣的人物、情節和背景設定來構造故事。不斷自我質疑、自我推翻、自我肯定、自我追問,直到把核心點挖得足夠深,表現形式想得足夠創新,呈現效果設計得足夠擊中人心,才算是開發出一點樣子。這個過程要始終帶入讀者或觀眾的視角,感受他們的體驗。

所以我常說,靈感到處都有,難的是后面長時間的打磨開發。

故事創作的過程其實跟開發創意產品的過程很相似。我大概總結了生產出優秀創意產品所具備的一些能力。

1)敏感的自我認知和創意

這個時代,富有腦洞是最難得的,新奇的想法是脫穎而出的原動力,腦洞往往來自敏感。

2)敏感的他人感知和共情

能感知到其他人的想法、訴求、苦惱和喜好,并且知道如何滿足他人的需求,這種能力來自共情。

3)頂層設計能力和探索精神

具備頂層設計能力,從多重角度進行邏輯推理及思考,保持開放的心態,樂于接受一切可能的方案,敢于探索和嘗試從未有人做過的事,并且能試錯調整。

4)對質感的強烈敏感

對質感的敏感幾乎是成敗的關鍵,一部作品、一個產品一開始的氣質就決定了吸引到的受眾。

5)至少一個維度的技能累積

某一方面的技能仍然是必須的,無論是寫作還是繪畫,視頻拍攝技術還是編程技術,專業性和綜合素養要相輔相成。

總結起來就是這樣幾點:自知、共情、規劃、審美、專業技能。這五點幾乎是決定產品成敗的關鍵。其他很多工作都是這五點的延伸,例如對市場動向的把握,實際上是共情的延伸,要對市場人群的心理變化非常敏感,感知他人情緒,尋找市場機會;例如對廣告方案的策劃,其實是品位的延伸,只有對產品質感有極為嚴苛的把握,才會對營銷推廣的方式,有恰如其分的計劃。當然專業技能也是必需的,空談的策劃型人才我也見過不少,如果自己不懂相關的技能,就難以指揮調動其他人完成項目。

其實畫成圖,就是下圖這樣:從自己到他人,建立橋梁,這座橋就是創意產品。

這個過程說起來似乎容易,但實際做起來會遇到很多困難。

很多人并不知道產品從無到有的過程是如何建立的,于是我們看到市面上大量跟風的網紅產品,但同質化充斥,最終多數人會敗下陣來。

社會運行基本邏輯

人類自從進入工業時代,就進入了徹底的商品化時代。古代的商品化只局限在相當小部分的商品品類,城市市集交換一些遠距離貿易帶來的珍品。工業化之后,食品、日用百貨、交通和居住都商品化了,緊接著是服務商品化,社會大分工上升到新的水平,如今我們也到了買菜、做家務都要算價格的階段。

商業社會如果不加限制,總是會自動蔓延,不斷尋找新的領地。商業社會的本質是匹配供給和需求,那么只要有人對虛擬產品有需求(創意類產品、知識類產品、思想類產品),就會有人想方設法地不斷提供。

從實體事物的商品化,到勞動服務的商品化,再到思想創意的商品化,這才是真正達到商業社會的最深階段。從某種程度上講,這就是人格的商品化。你在互聯網上有你的人設,你的商業變現價值,要看你在多大程度上能賣出你的人格產品。到真正商品化滲入骨髓的那一天,很少有人能區分開作為商品的自我和真實的自我。而商業社會的屬性決定了它的擴張不到那一天是不會停下的。

我是什么時候注意到這個問題的呢?是2007年,我讀研究生一年級的時候。當時我以這個主題為核心,寫了我的第一部長篇小說《流浪蒼穹》,小說中就討論了一個商業社會,以全面的知識、思想、創意、人格的商品化為主要特征,人的精神世界不可避免地被標價,沒有人再在意歷史價值和美學價值,市場價值成為精神產物的全部。當時我寫了三十萬字來探討這樣一個問題:人的精神產物是可以用市場價值衡量的嗎?

從那個時候開始,我就一直在迎候這樣一個時代的到來。

2016年,我獲得了雨果獎,此后因緣際會,有很多人來找過我,都說要幫我打造個人IP。其中有人說自己手里有無數資源,有人想成為我的經紀人,有人給我打造了一套網紅方案,有人說要以我的名字開培訓班、辦比賽。所有這些,都被我拒絕了。對我而言,目睹這一切,唯一的感嘆是自己作品里預見的那個時代真的來了。

思想商品化和人格商品化可能會帶來很多不良后果,例如淺薄化和短視。但是當時代浪潮無可逆轉,除了迎著水流的方向去走,人是沒有選擇的。

越是看到浪花的短暫,一個有遠見的人就越應該思考,如何在這樣一個浮云時代,做出一些真正杰出的、深刻的創意產品。一個人改變不了時代,但可以做出不同尋常的作品。

發明、創造力與未來

那如何在一個徹底商品化的時代做出杰出作品呢?

實際上,科技領域已經在“科學-市場”的紛爭中搖擺前行了兩百年,正如其他創意領域目前遇到的“創意-市場”紛爭。此處推薦一本好書:《發明與發現的循環》(Cycles of Invention and Discovery),講的是科學發現和科技發明之間的互動與循環。

對于科技創新,有人強調科學源頭探索的重要,有人強調滿足市場需求的重要,雙方都有道理,雙方也都有證據??墒聦嵣?,二者缺一不可。

強大的科技發明總是誕生在某些非常微妙的場合中。19世紀的英國科學家和工程師密切合作的工作坊,20世紀造就大半個半導體產業的貝爾實驗室,在這些地方,科學發現和工程發明總是有著強烈的震蕩激發,相互促進。在貝爾實驗室,從20世紀50年代晶體管(直接引向現代計算機芯片)的發明和60年代激光器的發明,再到80年代光纖(互聯網的基礎)的發明、90年代量子霍爾效應的重大發現,可以說,整個現代計算機和互聯網產業都奠基于這樣的環境中。

在這里,最重要的仍然是那道橋梁,努力在創意源頭和市場需求之間建立橋梁。從這個角度,科技發明和產品創意的根本原理是一致的。貝爾實驗室就有創新文化,一方面有非常自由的環境,尊重每一個科學家自由探索的精神,另一方面進行有關市場需求的大量溝通,不斷激發科學家的發明靈感。

當大量高校沉浸在創意源頭,拒絕與市場連接;當多數公司求取短時期產品開發,拒絕花時間研究創意源頭,源頭與終端之間的橋梁就斷掉了。只有極少數的公司和個體能夠“造橋”,因而有劃時代意義的重大發明總是不容易出現。

教育的方向與意義

當我閉上眼睛想,我想要什么樣的創意美術總監呢?我覺得他首先應當具備廣泛的知識背景,理解抽象概念,當我們提出一些知識或理念上的需求時,他能充分理解,并努力轉化為視覺化表達;他應該有豐富的想象力,當我們希望設計與眾不同時,他能想出與市面上常見形象都不同的創意;他應該具備與多個資源對接的能力,當我們考慮多種呈現渠道時,他能統籌考慮項目總體效果。最后他的專業能力和審美能力要非常強。

如果有這樣綜合素質的人才,我愿意付出我能給的最高報酬來招攬。如果一個人能做項目的總策劃人、總負責人,打通內容生產與市場的連接,那么他的薪資常常能達到一般執行員工的十倍多。這個差距,給的就是綜合素質。

前面我所說的“創意產品能力”:自知、共情、規劃、審美、專業技能,以及統領全部才能的探索精神,我們該如何去培養呢?

在我看來,答案其實不難得出:需要在一個又一個的創意項目中進行實踐。

我們今天招聘人才的時候,學校和專業背景只是一部分的參考,最重要的依據就是一個人做過的項目的經驗。學校專業很難專門教給學生綜合素養。所有這些綜合能力都需要在一個又一個的項目實踐中獲得鍛煉。只有不斷地在創意產品項目中實踐,一個人才能獲得創意產品能力。

孩子也能從小得到創意項目能力的培養嗎?

假如想要培養孩子的創意項目能力,可以讓孩子通過創意項目的實踐,發揮自己的創意,學習專業技能,把創意轉化為作品。在每一個這樣的實踐中,鼓勵孩子向前一步,探索表達和設計的思路,完完整整創作出自己的作品。

這樣的創意項目實踐,是未來進行創新項目的奠基石。

在這個過程中,孩子會得到自我表達的鼓勵,有更為敏銳的自我察覺,同時也能保留他們內心豐富的創意。孩子同樣會學到項目策劃的一系列方法,這些具體的專業技能,既是幫孩子打開未來更多元的可能性,更是讓孩子對創意項目有總體認知,項目過程中的團隊合作也是對領導力的重要鍛煉。

我相信,所有這些通過參與創意項目所鍛煉的能力,是未來職場上最為稀缺寶貴的能力。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夷山市| 肥东县| 寿宁县| 阿尔山市| 五原县| 泰顺县| 满洲里市| 富阳市| 兴安盟| 德阳市| 南靖县| 淮阳县| 醴陵市| 济阳县| 遂川县| 陵川县| 车致| 通州市| 姚安县| 安义县| 清远市| 镇宁| 图们市| 清原| 华安县| 丹巴县| 静乐县| 安仁县| 石景山区| 景德镇市| 清镇市| 抚顺市| 桑日县| 阿拉善盟| 襄樊市| 自治县| 江达县| 平乐县| 郸城县| 义乌市| 康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