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伸直線的兩只手:講出真話,認真傾聽
之前,我們已經展示過直線關系的示意圖,在圖中,直線的兩端都是“講真話”,可見真話對于人際關系的關鍵作用。然而,這段直線關系其實還暗含著另一重含義——雙方不僅要能各自說出真話,而且這些真話,還必須能在人們之間實現流通。真話是疏通人際關系的生力軍,如果只停在原地,它們便難以發揮出能量。
如何確保真話可以被對方接收?答案就是傾聽。將這重隱藏含義用圖形表示出來,就是下圖這樣:
講出真話與認真傾聽,就像是拉伸直線的兩只手,只有它們共同作用,人際關系才能通暢。假設一個人講了真話,對方不聽、不信,甚至發出嘲笑,那么直線關系也無法建立起來;假設兩個人都講了真話,但他們只顧著自己輸出,卻不愿聽對方說了什么,直線關系同樣無從談起,如同下圖所示:
缺乏傾聽,真話與真話無法互相傳達,人與人之間也會像隔了一堵厚厚的墻,漸行漸遠,誤解叢生。這種只有真話卻沒有傾聽的關系,我們其實經常見到,很多夫妻在吵架時,妻子只顧著哭訴自己的委屈,丈夫只顧著傾訴自己的不易,兩個人說的都是真話,但是他們都覺得對方應該理解自己,卻不愿去聽對方想要表達什么。當傾聽缺席,兩個人拋出的直線會被中間的墻生硬彈回,內心更加受傷憤懣。
所以,想要在人際關系中畫出直線,傾聽與講真話同樣重要。
傾聽有幾個要點——
1.避免假裝傾聽
傾聽,并非只是沉默地聽,而是要去理解對方,和對方站在一起。哈珀·李在《殺死一只知更鳥》中說,你永遠不會真正了解任何人,除非你花點時間“鉆進他的皮囊到處遛遛”。
鉆進對方的皮囊,需要暫時放下自己的猜測、預判和成見,以“空”的狀態進入對方的身體中,與之共情,感受對方的呼吸、心跳、喜悅以及傷痛。
幾年前,我研究生同寢室的同學患了小細胞肺癌,趕來北京求醫。一天,我去賓館接他到醫院,我幫他提著行李,大步流星地走到車門旁,回頭一看,卻發現他走得非常緩慢,遠遠地落在了后面。當時我沒有多想,只以為他是因為生病而格外小心,于是站在原地,看他一點點挪動腳步,有那么一瞬,甚至覺得這病真是麻煩。朋友似乎有些不好意思,上車后他告訴我:“道坤,我也想走快一點,但不行呀,我這病稍微一動,就呼吸困難。”那天回家后,我第一件事就是去查了小細胞肺癌的資料,甚至專門打電話問了認識的醫生,這才知道,這是肺癌中最嚴重的一種,存活期通常只有3到6個月。
我頓時滿心愧疚,覺得自己當時的念頭很無知,也很冷漠。我以為接他去醫院,就算是體諒了他的痛苦,其實我對他的感受根本一無所知,我不僅沒有“鉆進他的皮囊”,甚至之前都沒有動過這樣的念頭。
后來有一天,我正在上班,突然接到了他的電話,他說他在過馬路時呼吸困難,一下子暈倒在馬路中央,感覺自己快要死了。朋友是個要強的人,輕易不會向人訴苦,接到他電話的那一刻,我忽然對他的恐懼、痛苦和絕望感同身受。一個身患絕癥的人,體力不支倒在陌生街頭,該是多么驚恐;一個凡事不喜歡麻煩別人的人,不得不打電話給朋友求助,又該是多么無助。我馬上放下手頭的工作,開車接他回來,這一次,因為共情,我鉆進了他的皮囊,真正理解了他的感覺。
如今斯人已逝,我也從這段往事中領悟到,我們對一個人再熟悉,但如果不能放下自我,鉆進對方的皮囊,也就無法體會其內心感受。斯科特說,真正的傾聽,是把注意力放在對方身上,此時,傾聽者需要暫時把個人想法和欲望放在一旁,努力去體會說話人的內心世界和感受。這樣一來,聽者與說者便通過語言結合在了一起,建立起了直線關系,進入彼此的內心。
傾聽是一種耗費精力的過程,必須以愛為出發點,以極大的耐心,才能夠達到傾聽的目的。但是,很多人卻缺乏耐心,無論是在商業談判,還是在社交生活中,都不能做到真正傾聽,而是假裝傾聽。
假裝傾聽,就是做出理解對方的樣子,但實際上,卻不會真正思考對方的任何訴求。比如有些人看似在傾聽,實際上滿心不屑,只盼著談話趕緊結束;有些人似乎聽得很認真,甚至還會做出回應,卻不是真的理解對方,而是希望從談話中搜集對自己有利的信息,他們會在溝通時故意轉移話題,靈活地把談話主旨加以調整,以便讓自己感到滿意。
假裝傾聽的人不懂得放下自己,所以,也不會真正傾聽到對方。
2.避免抬杠式溝通
在溝通時,如果時刻把自己放在第一位,不僅不能傾聽到對方,而且還很容易各執一詞,各說各話,陷入抬杠式溝通的尷尬。對于喜歡抬杠的人,四川話稱之為“四季豆不進油鹽”。
“四季豆”之所以不容易入味,是因為皮糙肉厚;同樣,像“四季豆”一樣的人,有著堅硬的外殼,他們固執己見,在與對方溝通時不僅會屏蔽對方的話,無法成為傾聽者,還會化身為強勢的輸出者,極力把自己的觀點灌輸給別人。他們即使在聽,也只是在尋找對方話里的漏洞,以便說服對方。這樣的溝通充滿功利,人與人無法深入心靈,從中獲取營養,也就不能建立起直線關系。
很多年前,我就犯過這樣的錯誤。我在成都出差時,與一位心理咨詢師聊天,她談到了她的一位抑郁癥患者。那是個15歲的漂亮女孩,由于病情嚴重早已輟學了。離開學校后,女孩找了一個男朋友,而這個男人蹲過監獄,還有暴力傾向,是很多人口中的“渣男”。女孩和男人簽訂了一份主仆協議,她是仆人,對方是主人。一天,男人毆打了女孩,女孩非常憤怒,帶著他一同來見心理咨詢師。心理咨詢師聽完事情原委,嚴肅地告訴男人:“你們雖然簽有主仆協議,但協議里并沒允許你打她,你這是嚴重違背協議。”男人聽后承認了錯誤,表態以后不會再打女孩,然后,兩個人就回家了。
聽完咨詢師的講述,我既感到震驚,又非常氣憤,于是對她說:“你怎么能避重就輕,只說什么違反協議?!你明知道女孩是在往火坑里跳,為什么不阻攔她?”
聽完我的話,咨詢師愣在那里很久沒說話,空氣似乎都凝固了,半晌后她說:“涂先生,沒想到你是一個執拗的人。”
我不假思索地懟了回去:“是的,我很執拗,但也很堅定。”
那一刻,我感覺自己是正義的化身,而今想來,自己那時不過是一根“四季豆”。我不愿意心平氣和地交流,不愿意聽她說出其中緣由,她說一句,我就頂回去一句,談話很快變成了抬杠。尷尬中,她說自己有事要離開,我則將她送到大門口。告別時,我們盡量維持著禮貌客氣,但卻改變不了不歡而散的事實,我與她都知道,我們的關系不再是一條直線,而是一個結,一團麻。在那以后,我們果真斷了聯系。
多年后的今天,我已經明白自己當時的反應有多幼稚。我驚訝于荒唐的主仆協議,也不能接受未成年的花季少女過著這樣的日子,自己卻無力阻攔,于是遷怒給了咨詢師,認為是她沒盡力保護好女孩,沒給予對方提示。但是,作為一位成年人,她何嘗不知道女孩的路并非正途?何嘗不知道男人并非真心愛護女孩?她沒阻攔女孩,是因為知道那時那刻去阻攔,根本無用。女孩的父親是位軍人,也曾千方百計阻攔女兒,可是越阻攔女兒越堅決,以至于父親盛怒之下告訴咨詢師:“恨不得一槍崩了她。”我而今已經明白,要治愈女孩,首先要接納她,學會用她的語言和思維傾聽她。接納是治愈的前提,最簡單具體的表現,就是傾聽,而心理咨詢師的主要工作也是傾聽。
傾聽可以消除抵觸情緒,讓對方在被完全接納的氣氛下,變得更加坦誠和開放,更愿意把心靈全部敞開,而不是有所保留和隱藏。這樣能增進雙方的理解和信任,讓關系呈現一條直線,達到息息相通的境界,然后才能引導對方做出改變。如果缺乏傾聽,對方無法心服口服,是不會從內心深處做出改變的,因此,也就根本談不上治愈。
同樣,我想了解那位咨詢師的想法,也必須先傾聽她,搞清她為何做出那樣的決定。然而,我卻選擇了抬杠,沒有任何傾聽的念頭,只沖動并強行表達著自己的觀點。這樣的溝通,對方自然也不能接受。
根據我這些年的經驗,當我們真正傾聽對方、接納對方時,總能發生些神奇的事情,我們會與對方建立起直線關系,而對方也會在這樣的關系中飛速改變。所以,與其在語言上一爭高下,想以此刺激對方、改變對方,不如先坐下來聽完對方的故事。后者才是一個成熟的成年人所該做出的選擇。
3.全神貫注
在傾聽時,還有一點需要注意,那就是全神貫注。
在女兒很小的時候,有一次,她興高采烈地跑過來跟我說一件事,當時我手上正忙著其他事情,心不在焉,她說的話我沒有聽清楚,也就沒能做出回應,結果女兒哭著跑開了,說我不愛她,一晚上都不理我。這件事讓我認識到,愛她就要全神貫注傾聽她。從那以后,我吸取教訓,每當女兒有什么重要的事情找我時,我都會放下手頭的事情;如果手頭的事情很重要,暫時放不下,也會對她說,等爸爸忙完之后,馬上就去找她,專心聽她說。我這樣做之后,她不僅不生氣,反而很高興,覺得我對她的話很重視,不是隨便敷衍她。
在傾聽時,我們需要在心中進行“合理化認同”。所謂“合理化認同”,就是聚精會神傾聽對方正在說什么,明白對方有著什么樣的感受,并讓對方感到被認同,被理解,被接納。
女兒上小學時,有一天放學回家后對我說,班里來了一位新同學,是個混血女孩,長得非常漂亮。不同尋常的是,女兒在描述新同學時,并非表現出興奮或喜悅,而是顯得心事重重。
發覺女兒的不安后,我問:“是嗎?你見到她有什么感受?”
“我感到有些難為情。”
“你說的‘難為情’是什么意思呢?”我一邊說,一邊認真觀察她的反應。
她卻支支吾吾,一時答不上來。
我思索了一會兒,又問道:“你是不是感覺她太漂亮了,與她相比,你有點自卑?”
“是的,就是這種感受。”女兒點點頭。
接下來,我開始“合理化認同”,充分肯定、認可她的情緒:“每個人遇到比自己漂亮或優秀的人,都有這種感受,這太正常了,爸爸到現在都是如此。”
看著女兒蹙起的眉頭逐漸舒展,我繼續說道:“人都有不如他人的地方,也都有值得自豪的地方。有的人長得漂亮,卻成績不好,有的人語文不好,但體育很好,比如你就是在畫畫方面很出色。自卑很正常,但不要因為自卑就看不到自己閃光的地方。”
聽完我的話后,女兒高高興興地回了自己房間。
坦率地說,我并不是一個高情商的人,甚至有些木訥,但在溝通中,由于全神貫注,把全部注意力集中在女兒身上,所以,我總能及時發現她的想法和感受。這樣的傾聽既讓她了解、接納了自己的感受,也在我與她之間建立起了坦誠的直線關系。
全神貫注地傾聽,對任何關系都是有益的。傾聽不僅能讓我們進入對方的內心,當我們被人傾聽時,傾聽也能成為我們自我拓展的路徑。一個經常被人傾聽的人,會對自己更為了解,內心更開放、陽光,更能夠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情緒,同時,也更容易與他人建立起真誠、深入和牢固的直線關系。相反,那些從未被認真傾聽過的人,會長久困于自己的孤城,內心的情緒得不到紓解與引導,人會變得自怨自艾,狹隘頑固。他們沒有理順與自己的關系,所以也難以理順與他人的關系。
懷著一顆包容之心,真正且投入地傾聽,才會讓真話流通于人與人、心與心之間,達成最暢通無阻的直線關系。我們不僅要有說出真話的膽量,也要有接收真話的能力,在人際關系幾何學中,每個人都是一個點,而想從這個點輻射出各種奇妙的軌跡與圖形,都離不開這份坦蕩與真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