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做一個有自己個性的人(1)
- 做人做事枕邊書(大全集)
- 趙凡禹
- 5505字
- 2014-03-25 23:02:46
失敗多源于個性的失敗。
個性是普遍存在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只不過有些個性沒有閃光點而不能吸引大眾的目光。當然,不被推崇的個性更多地是因為這些個性反映的是個性的弱點,往往是導致失敗之源。
失敗的個性對人一生的影響也是巨大的,“人之初,如玉璞,性與情,俱可塑”,后天形成的諸多壞毛病,如果自身不加以注意,逐漸形成了失敗的個性,這將嚴重阻礙一個人通向成功。
比如自卑的個性導致自卑的人生,這是失敗源于個性失敗的典型例子。自卑是一種心理狀態,當一個人缺乏信心,輕視自己,認為自己不如別人時就會產生。清朝散文家彭端淑在《為學一首示子到》中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四川的邊遠地方有兩個僧人,一個窮,一個富。貧僧有一天對富僧說:“我想到南海去,你看怎樣?”富僧說:“你靠什么去呢?”貧僧說:“我有一瓶一缽就足夠了。”富僧說:“我幾年來想買船去南海,至今都沒能成行,你憑一瓶一缽就想去,簡直是開玩笑。”結果第二年,貧僧又遇到了富僧,告訴他,他已經從南海回來了。富僧很慚愧。從四川到南海,幾千里的路程,富僧沒能去而貧僧卻成功了。
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領悟到:一個人要想成功,必須自信。如果過于自卑,就會失去自信心,就會失去行動的勇氣,進而放棄對理想的追求,結果自然是一事無成。
很多原因都會導致產生自卑,自卑感的產生不是來自“事實”或“經驗”,而是來自于對事實的經驗和對經驗的評價。例如:我舉重不在行,或者我不會跳舞等等。然后呢,他舞跳得真棒,或者他舉重那么厲害,我真的不如他,自卑就這樣產生了。
同嫉妒相似,自卑這種情感有的也是從孩提時就產生了。這樣的自卑在孩提時表現為喜歡逃避,不喜歡競爭,也不喜歡交際。長大之后,自卑就會發展成一種深度心理,一種潛意識的狀態。使人變得厭惡社交,孤僻和強烈的不自信,最終是過著一事無成的窩囊生活。
只看到自己的缺點,看不到自己的優點,只看到自己的失敗,看不到自己的成績,也是產生自卑的原因。與別人相比較時,總是以己之短比人之長,結果當然不如別人。當遇到失敗、遭到不幸與挫折、前途黯淡、現實困難的情況時,只看到陰暗的一面,夸大不利的一面,對于戰勝困難,沒有絲毫信心等等,都可能使人過于自卑。
自卑使人悲觀,使人失去信心和勇氣,低估自己的能力,低估自己在別人心目中的位置;使人行動時,縮手縮腳,不敢鼓起勇氣去追求理想,害怕別人的嘲笑,經不起困難和挫折的打擊。自卑就像枷鎖,鎖住你朝氣蓬勃的青春的心,使它暮氣沉沉。自卑就像巫婆,不斷地阻止你渴望冒險的心,讓它只能像蝸牛一樣緩慢爬行;自卑又像毒蛇,不斷地吞噬你新生的信心,使它不能成長,不能撐起你亮麗的天空……
其實,每個人就是你自己,是這世界上同別人一樣獨一無二的人,你完全可以有大的作為,取得更大的成就,可以擁有你想擁有的一切……所有的可能性都存在,只要你建立起堅強的自信,扔掉自卑這個沉重的陰暗的壓得你喘不過氣的心理重擔,你就一定可以夢想成真。
我們都知道球王貝利,他是全世界所有球迷尊重與敬佩的對象,然而,曾幾何時,他也十分自卑,在那個時代,作為黑人球員,他總擔心那些著名的球星看不起他。“他們會拒絕和我踢球的,即使那些大球星愿意和我踢球,也不過是因為他們想用他們高超的球技,來反對我的笨拙和愚昧吧。我的天哪,如果他們在場上戲弄我,然后把我當白癡似的打發回家,我該怎么辦?”自卑在他的自傳中明顯地體現出來。
最后貝利終于戰勝自卑,不斷地建立自信,不斷地走向輝煌之后,他才發現原來自己可以做得那么好,甚至可以比任何人都好,他開辟了一個新的時代。這時,處于成功巔峰的他回憶起曾經的自卑,真是暗暗慶幸自己沒有屈服于自卑的壓力啊。
的確,沒有比下跪更能突顯受跪者的高大和跪者的渺小了。但是,正像跪下來的你不是真正高度的你一樣,自卑心理所想象的你自己,也絕不是真正的你自己,那是個自我丑化,比你無能,比你平庸的假象,事實上的你比“它”高明許多,偉大許多。
有一句諺語:“眼睛是狗熊,手是英雄。”意思是,當我們真正去做一件事情時,事實并不像我們想象的那么困難。
自卑的心理,很大部分是由于自己主觀“認為”自己的不能,“認為”自己不如別人,“認為”自己不能取得成功,“認為”……而造成的,確切地說,是一種心理暗示下的自我擊敗。但是,假如我們不是單純地設想,而是直接去做,去行動,我們會發現,我們被自己的雙眼欺騙了,原來它并沒有那么難,并不是不可及。
柳宗元在《黔之驢》中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萬獸之王老虎竟被驢子嚇倒,逃得遠遠的不敢接近。然而當它勇敢地鼓氣勇氣一次接一次地試探時,它才發現,驢子只不過是個貌似強大的廢物罷了。最后一試,愈發堅定了此驢“技止此耳”。于是毫不費力,干凈利落地殺了它。“斷其喉,盡其肉。”多么的痛快淋漓啊。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每一個人都是老虎,而自卑卻認為自己是無用的病貓,只能靠別人的施舍來過活。
還有另外一些人,他們曾經自信過,然而最終信心在一系列失敗和挫折的打擊下崩潰了。
其實,無論是工作還是學習,挫折和失敗都是難免的,遭受挫折和失敗只是說明沒有成功,卻并不能和“無能”畫上等號。恰恰相反,失敗正表明我們在這方面知識積累得不夠,還必須努力,而不應該成為失去信心、陷入自卑的理由。生活中先敗后勝的例子是很多的,比如高考,有很多人考一次不成考兩次不中,然而通過自己的努力,后來終于考入知名學府。而法國小說家莫泊桑從小寫作,直到二十歲仍沒有作品問世,默默無聞。后來他不僅發表了《羊脂球》,而且在此之后,一發不可收拾,成為著名的小說家。如果他當初因為挫折和失敗而灰心,陷入自卑而放棄寫作,那么,世界的文學寶庫不是要損失一批珍貴的作品嗎?
即使真的連續多次失敗,卻始終不能成功,事實證明自己確實“不是這塊料”,那也無需自卑。
我們可做的事多著呢,某一方面不行,并不能說明我們所有的方面都不行。各人的條件不同,各自所追求的事業當然也有所差別,例如,有的人讀書不行,可是動手能力特別強。但是,有自卑個性心理的人卻不這么認為,他們會走向一個反面,甚至極端,最終浪費了自己的人生,甚至毀滅了自己的生命。
總之,自卑是一種壓抑自我的沉重的精神壓力,是一種我們奮發向上的反作用力。它始于自我懷疑和自我壓抑,終于自我消沉和自我埋沒,是一種失敗的個性。它惟一的作用就是讓人走向失敗。
成功來自成功的個性。
我們說失敗源于失敗的個性,那么成功自然離不開成功的個性。成功的個性有著不可思議的力量。
有這么一些人,他們總能以自己滿腔的熱情深深打動別人。很多人,無論在理智上還是在情感上,都會被他們吸引,而且這種吸引是那樣的心甘情愿,以至會在不知不覺中去為實現他們的目標而效力。
那么他們的威信是怎樣來的?究竟是什么因素構成了這些威信?這些先生和女士是由于什么而這樣有吸引力?
難道僅僅是天花亂墜的說辭結果嗎?要不就是他們在待人接物方面有著天生的圓滑?再或者是他們在設法引人注目方面有著秘訣,而正是這些秘訣使得我們圍著他們團團轉?
確實,以上都是原因,但僅僅是部分原因,更科學的說法是,他們具有獨特的“個性魅力”。所謂魅力就是這么一種能力,它是由你的個性所決定的,通過在身體上、情感上及理智上對他人的相互接觸,對他人產生積極的影響。個性魅力包括以下幾個要素:
(1)無聲語言.
無聲語言是一種信號,是你在不知不覺中向周圍人發出的,一個眼神,說話時看鞋的動作,聳動肩膀的樣子,或者是一個不自然的笑容,一次不熱情的握手,甚至是穿衣不甚得體。所有這些都會形成我們的“無聲語言”你的“形象”。
(2)表達能力。
也許我們有很不錯的想法,但是,如果不把它說出來,又有誰會知道呢?如果你不把它恰當地說出來,又有誰會贊同呢?
(3)聆聽技巧。
對于那些沒有受過很多教育或訓練的人來說,多聽也是一把交流的鑰匙,它同樣會使人覺得耳目一新。
(4)說服技能。
這是一項鼓勵人們接受你的領導或采納你的意見的技巧。一個再正確再偉大的觀點,如果不被認同、采納,也無濟于事。
(5)運用時空的能力。
同樣,這一點也常常被人忽視。事實上,時空的運用,既能促進人際關系,也能破壞關系。
(6)適應他人的能力。
不了解他人的風格,卻又想與之交往,這是不可能的。所以,為了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努力提高你的行為的適應性,才能與他人交往。
(7)重要見識。
也許我們是一個強有力的雄辯者,也許我們在建立人際關系上有很大能耐,也許我們在形象、聆聽和利用天時地利方面做得出色,但如果我們沒有什么好東西可說,我們始終是一個空架子。
可見,個人性格魅力并不是由某個單一因素可以構成的,事實上,一個領導之所以有魅力,正是由于他有著這么一系列聯成一體的技巧和方法。
不過,還有一個好消息,智商遺傳、財產、幸運、社會地位都不能決定性格魅力,它可以通過個人努力而加以掌握。
我們通常會犯一些錯誤,如果我們認為這些都是一些小缺點的話,那就錯了。因為這些缺點的混合速度是非常快的。這些缺點會使人們對我們的印象大打折扣。
人的性格特點。
人們常說,世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也沒有兩張絕對相同的面孔。同樣,人的心理特征也不會完全相同,正像《左傳》說的:“人心不同,如其面焉。”而“人心”的不同主要指的是個性的不同,因為個性是人格心理特征的核心部分。能力和氣質都與人的先天遺傳因素有很大關系,而個性主要是由環境決定的,后天的塑造是個性形成的主要因素。大千世界,無奇不有,不同的時代,不同的環境創造出各種不同性格的人物:有的人剛強;有的人柔弱;有的人勇敢;有的人怯懦;有的人暴躁;有的人溫和……不同的性格決定了不同的個性。一個人能否具有鮮明的個性,主要是由性格所決定。所以要了解個性,我們首先必須了解性格。
性格這個詞最早是由著名的古希臘學者提奧夫拉斯塔首先提出來的,其意思是:人的特征、屬性、特性等。現代心理學家對性格的定義各不相同,其中比較一致的看法是:性格是一個人較為穩定的對現實的態度以及與之相應的習慣化的行為方式。性格是個性的主要組成部分。它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1)性格表現在人對現實的態度和他的行為方式中。態度是一個人對待社會、對待他人和對待自己時所持的一種心理傾向,它包括對不同人和事物的評價、好惡和趨避等。例如,在遇到危險時,有人勇敢、果斷、一往無前;有人卻怯懦、退縮。當國家和集體的財產遭受損失時,有人奮起保衛,甚至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有人卻趁火打劫,貪婪自私,視個人利益高于一切。這就是人們對待同一事物的不同態度,并表現在不同的行為方式中,它構成了人們的不同性格。
(2)性格是從一個人比較穩定的態度和行為方式中體現出來的,而不是偶然的、暫時的表現。不能因為一個人偶爾忘記朋友的囑托就說他性格粗心大意,也不能因為一個人偶爾發火就說他性格暴躁,惟有穩定的特征才是性格。因為穩固的、經常的表現,才能在本質上體現他的個性。那些具有情境性的偶然性態度和行為方式不構成性格特點。就像一個誠實的人對患了絕癥的病人隱瞞真實病情,不是本質的欺騙一樣。
(3)性格表現出一個人的品德和世界觀,它在人格中處于核心的地位。一個誠實、堅定的人會折射出他崇高的道德品質。一個虛偽、奸詐的人會經常做損人利己的事。一個人所具有的優秀的品德和科學的世界觀,必然會在他的態度和行動中表現出來,從而形成他性格的一部分。
了解自己的性格特質。
現代人都知道人們的性格千差萬別,主要是因為構成性格的心理特性不同。例如,說一個人誠實、單純、勇敢、果斷,這些心理特性就代表了一個人的性格。具體地說,性格組成要素包括性格的態度特征、性格的意志特征、性格的情緒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四個方面,各種心理特性的不同組合,使人們的性格千差萬別。
(1)性格的態度特征。
性格的態度特征表現在一個人對社會、集體、他人的態度上。有的人關心社會和集體,待人誠懇、坦率,有同情心,能體貼人,善于交際,有禮貌;有的人卻對社會和集體漠不關心、不熱情,待人虛偽、狡詐,對人冷淡,為人孤僻、傲慢。性格的態度特征還表現在一個人對自己的態度。如有的人總是很謙虛,充滿自信并能做到嚴于律己;而有的人則有一點點成績就驕傲自滿,顯出趾高氣揚的神態,然而遇到一點點挫折或有不如人的地方就感到自卑,輕視自己。
又如:誠實通常被人們奉為一種美德,其實它是一種態度上的性格特征。德國詩人海涅寫道:“生命不可能從謊言中開出燦爛的鮮花。”誠實是一個人對待別人也是認清自己的正確態度,它展示了人性的質樸及回歸自然的渴求。為人處世應以誠為本。只要誠實對待別人,就會使你的人格閃耀出光芒,贏得別人的尊重;只有誠實對待自己,才能正確認識自己,戰勝自己。
自信是另一種重要的性格態度特征。自信能使人充分認識到自己的能力,并能肯定自己,不論做什么事情都有自己的主見。連自己都不相信的人,意味著他已經失去了這個世界上最可依靠的力量,等待他的只有無奈和悲傷。
一個人乘船出海,不幸船觸礁沉沒了。他被拋到大海里,但是他想:哼,這算什么,就算是太平洋我也能橫渡,何況這是在內海。于是他信心百倍地游呀游,終于被船救起。而另外一個人,失足掉進大路邊的一個小水坑里。他害怕極了:天哪,我沒救了。我必死無疑了。在絕望地狂蹬亂扒一陣后,他淹死了。后來人們發現,假如當時他站起來,水坑里的水才淹到他的腰。前者由于自信拯救了自己的生命,后者則由于完全否定自己而失去了寶貴的生命。
(2)性格的意志特征。
我們都知道積極樂觀地對待生活是一種良好的性格,但它只是一個人成功的必要條件,而非充分條件。對學習、工作僅僅有了熱情還不夠,還需要有為達到預定目標鍥而不舍的挑戰精神,也就是要有堅強的意志。良好的性格意志特征是使我們在能力基礎上走向成功的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