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7章 秘史(7)

但值得一提的是,事變結束后,很多大臣都拍手稱快。因為在他們看來,李訓、鄭注原本就是小人,發(fā)跡最初依靠的就是宦官,最后誅宦官僅僅是投機而已,所以并不值得同情。也就是說,“道德正確”壓死了二人。

但事情真有這樣簡單嗎?

鄭注、李訓確實都不是傳統(tǒng)標準里的道德完備之人。鄭注最初是干嗎的呢?走江湖的郎中。雖然出身低賤(這一點被很多大臣看不起),且相貌難看,眼睛還有疾?。ā坝炔荒苓h視”),但醫(yī)術卻非常高明。此外,性情“詭譎狡險”。他本姓魚,后私自改成唐朝最顯貴的四大姓之一的鄭姓(崔、盧、李、鄭)。一個偶然的機會,鄭注結識了在平淮西藩鎮(zhèn)吳元濟之亂中雪夜襲蔡州的著名人物李愬。李轉任徐州節(jié)度使時,把鄭注引薦給了當時在徐州監(jiān)軍的宦官王守澄,稱鄭注是天下奇才,搞得王很感興趣。當王回宮廷任職時,順手也把鄭注帶到了長安。

鄭注出身江湖游醫(yī),朝中大臣都不愛搭理他。但王守澄非常看重鄭注,經常與之通宵達旦地暢談時事。鄭注雖高度近視,但能言善辯。舉個例子:當時,王守澄是右神策軍護軍中尉,左軍中尉叫韋元素,此人討厭鄭注,想謊稱有疾,叫鄭為他看病,趁機將其捕殺。鄭注還真來了,當發(fā)現不利于自己時,便口若懸河地跟韋元素聊起來,直到韋不知不覺地拉住鄭的手,最后不但沒殺鄭注,還“以金帛厚遺注而遣之”。但鄭注脫險后,即鼓動王守澄貶韋元素出宮做監(jiān)軍,又建議王在路上將韋殺掉。

鄭注真正得勢源于文宗突患風疾,一度不能說話。王守澄推薦了鄭注,后者還真就把病看好了,文宗從此也開始寵信其人,任命他為太仆卿兼御史大夫,又升工部尚書,充翰林侍講學士,自由地出入宮廷。

就在鄭注得勢時,又出現一個李訓。李訓跟鄭注比起來還是有背景的,來自著名的隴西李氏,自己也是進士出身。善解《易經》的他,一個偶然的機會,為自己的親戚去行賄鄭注,后者遂將其推薦給王守澄。跟鄭注比,李訓高大魁梧,風神軒昂,善于演講,特別能感染人的情緒。王守澄也比較喜歡李訓,就把他推薦給文宗。一來二去,李訓也當上了皇帝身邊的翰林侍講學士。

很多人說,鄭注狡險,善揣人意,反復無常,睚眥必報,那李訓也不怎么樣,誰得罪了他們,必將其清除出朝廷而后快。當時,“牛李黨爭”(一方為李德裕,一方為李宗閔和牛僧孺)已經愈演愈烈,文宗曾發(fā)出“去河北藩鎮(zhèn)易,去朝廷朋黨難”的感嘆。這兩派互相打擊。鄭注和李訓呢,則全面開火,是既打擊牛黨,也打擊李黨,把包括李德裕、李宗閔在內的很多大臣都貶出長安,所以得罪了不少人。

其實,去除朋黨和鏟除宦官一樣,是文宗政治理想的一部分。這也是他重用鄭、李的原因。所以,打擊牛李二黨這件事,不能單純地認為是鄭、李人品不好,或僅僅是出于個人的好惡。很多人在回望那段歷史時,把這個關鍵且本質的細節(jié)忽略了。

就這樣,文宗皇帝、鄭注、李訓三人成立了一個反對宦官和朋黨的秘密聯盟。

鄭、李二人雖是王守澄推薦的,但并不妨礙他們最終站在皇權一邊。隨后,連續(xù)成功誅殺了王守澄等人。此時李訓已被升為宰相,有一次,跟鄭注密談,說要鏟除宦官必內外合力,所以想叫鄭到離長安最近的鳳翔做節(jié)度使,以便直接掌握軍隊。一向被認為狡詐的鄭注,十分爽快地答應了。從這個細節(jié)看出來,鄭注沒有過多地想自己的得失。否則,他完全可以拒絕跑到鳳翔去做地方官。

同時,鄭注出了條奇計,就是前面說的,趁在長安城外為王守澄下葬之際,他率領親兵,撲殺包括仇士良在內的大小宦官。但李訓此時的欲望更大,不但擔心鄭注搶去首功,而且亦有意誅殺宦官后再殺鄭注,所以帶著一群不靠譜的幫手,在皇宮中搶下發(fā)難,終被經驗豐富的宦官反戈一擊。

但在那么多大臣甘于隨波逐流甚至見了宦官都哆嗦的時代,一個眼神兒不好的江湖郎中和一個研究《易經》的人站了出來。這是需要絕大的勇氣的。因為稍一失手就滿門皆滅。有人說他們是為了鉆營,想往上爬。仔細一分析,就會發(fā)現這種說法不成立。對李訓、鄭注來說,一個事變前就當上宰相了,已經位極人臣了;另一個則是文宗眼前的紅人。所以說,如果沒有一個政治理想支撐著,他們不可能進行這樣的大冒險。清代學者尚宛甫說得非常好:“訓、注雖譎進,然亂賊人人得誅!舉世畏宦官,訓、注獨舍生誅之,使其謀成,則武、宣、懿三宗必無復廢立之事。”

史上的評價,對李訓還稍微好點,對鄭注則出奇得低。其實,鄭注并非像很多人說的那樣是個只知黨同伐異的小人。舉個例子。當初,文宗以鄭注為太仆卿兼御史大夫,鄭注擔任新職前舉薦了倉部員外郎李款接替自己的舊職。

文宗說:“鄭注啊,這李款以前曾向我彈劾過你?!?

鄭注答:“加臣之罪,雖于理而無辜;在款之誠,乃事君而盡節(jié)?!?

這話也是響當當的。由此可見人性的復雜,任何一棍子打死的事都是不可取的。最初,鄭注只是個飄零江湖的郎中,但無常的命運與個人的奮斗,把他一步步推到時代舞臺的中央,并最終讓他成為一個悲劇性的人物。

“甘露之變”失敗了,主要原因在于李訓(首先沒執(zhí)行更穩(wěn)妥的鄭注的計劃,其次用人不當,韓約之類皆不堪大任)。這是歷史的定數,又充滿了偶然,乃至于詭異。那是事變爆發(fā)前多年,“鄭注大和初赴職河中,姬妾百余盡騎香氣數里,逆于人鼻。是歲,自京至河中所過路,瓜盡死,一蒂不獲?!庇捎阡佁焐w地的香氣的襲擊,自長安至河中的瓜都死了。是不是預示了幾年后“甘露之變”的結局?

“甘露之變”對晚唐士人的心靈影響太大了。

事變發(fā)生后,退居東都洛陽做“中隱”閑官的白居易一聲嘆息,他的很多同僚都死于事變,包括當初打擊過他的王涯。懷著復雜的心情,詩人寫下著名的《九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感事而作》:“禍福茫茫不可期,大都早退似先知。當君白首同歸日,是我青山獨往時。顧索素琴應不暇,憶牽黃犬定難追。麒麟作脯龍為醢,何似泥中曳尾龜?!?

當初,剪除宦官集團的過程中,鄭注、李訓曾將一個叫田全操的宦官貶到外地,隨后通知當地官員,令其將田秘密決殺。但很快“甘露之變”爆發(fā),田全操得以脫險,隨即反回長安,并在路上揚言:“我入城,凡儒服者,無貴賤,當盡殺之!”此日,田全操入金光門,整個長安朝廷一下子就亂了,很多大臣認為宦官又要大肆殺人了。當時,新任宰相李石、鄭覃正跟大臣們在血跡未干的中書省議事,聽到田全操入城后,轉眼間在座大臣跑了一半兒。鄭覃也想跑,但被李石制止。李石找到仇士良,道明此事。仇或真或假地安慰了幾句,說有他在,姓田的家伙斷不敢鬧事。

田全操雖然沒鬧事,但仇士良卻沒放過李石,因為這位新宰相有點不怕他,多次跟他針鋒相對。為此,仇士良派刺客在李石上朝途中進行截殺,李伏在馬上一路奔回府邸,在門口又遭刺客第二輪襲擊。雖然李石逃過一劫,但把滿朝大臣嚇壞了,轉天早朝時,文武百官來了幾個呢?九人而已。李石最終屈服,向文宗辭職,自求到外地做官。就連當初平定藩鎮(zhèn)的著名宰相裴度,也萌生就此歸隱之意。

“甘露之變”改變了唐朝大臣和士人們的心靈格局與走向。事變前,士人們還有抱負,積極用事,欲恢復盛唐景象;事變后,則完全消沉,基本上都退守自家庭院和內心深處了,從士風到詩風乃至整個社會氣象都為之一變??磩妗肚锶者^昭陵》中所寫:“那堪獨立斜陽里,碧落秋光煙樹殘。”消沉、傷感、麻醉、追憶、無力感和等待日落的心情,是“甘露之變”后的晚唐時代的一切風格所在。

但就是在人人自危、畏宦如虎的亂局下,文士李玫在其志怪筆記《纂異記》中寫下意蘊深遠的“噴玉泉幽魂”一篇:“會昌元年春,孝廉許生下第東歸,次壽安,將宿于甘泉店。甘棠館西一里已來,逢白衣叟,躍青驄,自西而來,徒從極盛,醺顏怡怡,朗吟云:春草萋萋春水綠,野棠開盡飄香玉。繡嶺宮前鶴發(fā)人,猶唱開元太平曲……”

說的是,唐武宗會昌元年(公元841年)之春,許生考進士不中,東歸家鄉(xiāng),過安陽壽安山,欲投宿于前面的甘泉店。未至店,遇一白衣叟,在隨從簇擁下,乘青驄馬自西而來。許生催馬跟進,問其姓名,白衣叟笑而不答。許生跟在后面,走了二三里,天色已晚,來到當地名勝噴玉泉(白居易有詩《題噴玉泉》:泉噴聲如玉,潭澄色似空。練垂青嶂上,珠瀉綠盆中。溜滴三秋雨,寒生六月風。何時此巖下,來作濯纓翁)。這時候,白衣叟回頭道:“有幾位名士,在今晚于此泉下追憶舊事,我昨天被通知參加聚會,你不可再跟著我了。”

許生好奇,執(zhí)意尾隨,到噴玉泉邊,下馬后,伏于草叢中窺視,見有四位男子現身于泉邊園林中,一位神貌昂然,一位短小精干,一位高大少須,一位清瘦機警,四人皆服“金紫”(“金”指“金魚袋”,“紫”指“紫色官服”。唐規(guī)中,朝臣官服分四種顏色:紫色一、二、三品;緋色四、五品;綠色六、七品;青色八、九品。同時,佩帶相應的彩帛制作的“魚袋”。按規(guī)定,一、二、三品官佩“金魚袋”;四、五品佩“銀魚袋”),以此推斷,官職都在三品以上。他們坐于噴玉泉的石磯上,等來了白衣叟。

四人齊聲說:“玉川,為何來遲?”

白衣叟說:“時才游賞,歇馬館亭,見有詩題在柱上,吟詠了很長時間,故而來遲?!?

一人問:“什么詩能如此吸引先生?”

白衣叟說:“詩作者的姓名不可知,但詩意與在座的遭遇有些相同。詩是這樣的:浮云凄慘日微明,沉痛將軍負罪名。白晝叫閽無近戚,縞衣飲氣只門生。佳人暗泣填宮淚,廄馬連嘶換主聲。六合茫茫悲漢土,此身無處哭田橫?!?

四人聞聽,以袍袖掩面欲哭。

白衣叟與四人飲酒,幾巡后嘆息聲未絕。他們各自作詩感懷,似追述難忘的往事。詩成后,大家吟詠,間或長號,聲動山谷。不一會兒,接他們的侍從來了。幾人相視無言,唯有淚流,攀鞍上馬,如煙霧般消失在許生的視野里。

后許生從草叢爬起來,上馬尋舊路而去。將近黎明時分,抵達一旅店,女店主問他為什么冒夜而行,許生把自己遇見的都說了出來。女店主說:昨夜三更,有騎馬者來我店買酒,難道是他們?說著,她打開錢柜,發(fā)現昨晚收下的都是紙錢。

在這個故事中,四人形貌特征切合遇難的李訓、王涯、賈餗、舒元輿四宰相:“長大少髭髯者”指李訓;“消瘦及瞻視疾速者”指王涯;“短小器宇落落者”指賈餗;“少年神貌揚揚者”指舒元輿。

至于那位“玉川先生”即白衣叟,有可能是著名詩人盧仝的鬼魂。盧仝是王涯的朋友。“甘露之變”爆發(fā)前一天晚上,盧仝偶然留宿于王涯家,及至二十一日事變爆發(fā),神策軍到四名宰相府邸大肆搜捕,盧仝正好被堵在家里,就這樣糊里糊涂地被殺。

甘露滴血后,雖朝臣畏宦官如虎,但手握重兵的藩鎮(zhèn)不吃那一套,昭義軍節(jié)度使劉從諫(手刃淄青節(jié)度使李師道的劉悟之子)就上書朝廷質問:諸宰相為什么被殺?罪名是什么?即使有罪,也應由朝廷處治,宦官有什么權力派兵捕殺?劉從諫還直接列舉仇士良的罪責,甚至稱:若朝中宦官繼續(xù)兇頑,他將發(fā)兵長安。詩人李商隱為此寫下《重有感》:“玉帳牙旗得上游,安危須共主君憂。竇融表已來關右,陶侃軍宜次石頭。豈有蛟龍愁失水?更無鷹隼與高秋!晝號夜哭兼幽顯,早晚星關雪涕收?”在詩中,表達了詩人對事變的痛惜和對劉從諫的支持。在劉的威脅下,仇士良才漸消氣焰。

李世民之死或玄武門之箭

貞觀二十三年(公元649年)五月二十六日,唐太宗李世民暴死于長安翠微宮含風殿。在死前,他或許會想起高祖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六月四日的那個遙遠而悶熱的早晨。在那一天,世民再次披掛上馬,佇立于皇宮玄武門。只不過這一次決殺的,不是割據的群雄,而是他哥哥太子建成和弟弟齊王元吉。

在講“玄武門之變”的某個細節(jié)之前,先看看多年后李世民本人的死亡真相。

李世民死時只有五十歲(隋開皇十八年十二月戊午出生,轉換成陽歷是公元599年1月23日)。在貞觀十九年(公元645年)征高麗前,世民身體是非常好的。唯一有點問題的是脾氣日益暴躁。這跟一起似有似無的政變有直接關系。

侯君集在為李世民打江山的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中派名第十七(1.長孫無忌;2.李孝恭;3.杜如晦;4.魏征;5.房玄齡;6.高士廉;7.尉遲敬德;8.李靖;9.蕭瑀;10.段志玄;11.劉弘基;12.屈突通;13.殷開山;14.柴紹;15.長孫順德;16.張亮;17.侯君集;18.張公謹;19.程咬金;20.虞世南;21.劉政會;22.唐儉;23.徐世積;24.秦叔寶),生逢亂世的他,雖沒什么文化,但天賦聰明穎異,為人矜傲兇狠,投李世民后,功勛卓著,其頗有棱角的性格,深為世民所愛。世民即帝位后,以侯君集為兵部尚書,掌握帝國兵權。后轉為吏部尚書,掌握人事。侯君集曾協助李靖攻滅吐谷渾,隨后又獨自征服西域古國高昌,掠奪珠寶無數,很多都入了私囊。因此事受到大臣們的彈劾。

這是個轉折。

李世民對“高昌事件”沒有深究。當然他也不傻,知道以侯的個性也許以后真會鬧出亂子。不過他相信:自己在,就能鎮(zhèn)得住他。可沒想到,被寬恕的侯君集跟漸受冷落的太子李承乾掛上了。關于承乾的問題不必多說,有李世民這樣強勢的父親,那么承乾的生活空間肯定是非常難受的,一如當年漢武帝的太子。

貞觀十七(公元643年),世民有另立太子的意思。按史上的說法,侯君集趁機鼓動太子發(fā)動政變,奪取帝位。事情最后失?。ㄈ思沂烂癖旧砭褪强空兩衔坏模匀皇煜み@一路),侯君集下獄。但他拒絕承認罪責,被處斬時留下這樣的話:“君集豈反者乎?”據說,當時世民有意再寬恕他一次,但“群臣不許”。史上的這一記載比較可疑。在處斬那天,君臣二人都潸然淚下,也真夠感人的了。李世民說:“以后,我只能到凌煙閣看你的畫像了?!睔?,還是要殺的。在這個問題上,李世民是絕對不會含糊的。至于侯是否真有謀反之意,只有天知道了。

侯君集被殺,太子承乾也廢,流放到遠方。

這一事件對世民的內心打擊是巨大的。但盡管這樣,他的身體本身仍沒什么問題。所以,做了多天太平天子后,李世民又重新披掛上馬,踏上遠征高麗之路。

按流行的說法,世民身體出現問題,是因為在高麗作戰(zhàn)時背部中箭?;亻L安途中,箭傷又引發(fā)惡瘡。此外,遠征時還患了痢疾。各種病傷加在一起,導致身體開始走下坡路。不過,按正史記載,征高麗一年多以后,世民的身體就漸漸恢復了。就在死前兩個多月的一天,也就是貞觀二十三年三月上旬的某日,世民還帶著少數侍從登上長安郊外的一處高原,在這里俯瞰山河并拿出巨弓拉滿而箭,侍從無不激動得高呼“萬歲”。但到了三月底,這位皇帝突然病倒了。

到底發(fā)生了什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建瓯市| 蓬溪县| 南木林县| 常宁市| 邯郸县| 珠海市| 景德镇市| 沙洋县| 万安县| 五原县| 同仁县| 金溪县| 那曲县| 颍上县| 巴林右旗| 美姑县| 德阳市| 孝昌县| 永昌县| 永泰县| 堆龙德庆县| 胶南市| 民勤县| 台前县| 略阳县| 右玉县| 沂源县| 平乡县| 方正县| 商洛市| 吕梁市| 定西市| 大关县| 城口县| 祁东县| 安吉县| 惠安县| 乌海市| 革吉县| 万山特区| 南溪县|